來源:金融界網站
金融界網站訊 9月3日至4日,第十三屆中國保險業信息化峰會在貴陽召開。貴州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曼紅,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建華,同盾科技副總裁、保險事業部總經理陳蕾與來自中國銀保信、人保財險、平安產險等專家及業內人士,就「科技助力保險企業線上化轉型之路」各抒己見,深入交流。
貴州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曼紅表示,科技賦能成為保險業的關鍵詞。當前我國保險業正處於深刻轉型的關鍵時期,從相對粗放的經營模式逐步過渡到相對科學、精細、理性化的發展模式。充滿創新的新型技術,以管理風險為己任的傳統保險行業,兩者不斷碰撞、融合,為保險業的變革與進步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
「今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保險業數位化轉型進程進一步加快,未來,保險+科技必將成為保險業發展的重要引擎,科技賦能成為保險業的關鍵詞。只有進一步加深保險科技的應用,保險業才能在變革創新中行穩致遠」,張曼紅說。
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建華認為,新業態將加速保險業傳統模式再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催生出一個嶄新的數字世界,用戶的價值主張、行為邏輯和體驗訴求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在這輪變革中,保險行業身處其中,同時,信息技術的革新也是持續推動保險行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撐。
圖:同盾科技副總裁、保險事業部總經理陳蕾在第十三屆中國保險業信息化峰會上發言
陳蕾在發言中表示,在銀保監會日前發布的《健全銀行業保險業公司治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裡,有一個具象的目標,2022年主要業務線上化率達到80%以上。主要業務領域,意味著我們要重塑保險的核心業務。這個目標,意味著要把科技用在保險核心業務的轉型上。
「90%的資源放在核心業務上,10%用來探索新的生態業務。此前安聯的成功經驗表明,數位化轉型的主要價值來源於基礎能力與核心業務的數位化。安聯的成功經驗,意味著把數位化聚焦在線上化,可以幫我們釋放出更大的產能和效能」,陳蕾說。
然而,保險核心業務的線上化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首先,客戶維度數據缺失或不準確,行業的風險管理手段仍以線下為主,信息分散在不同的部門/機構,決策需要較長時間等等;與此同時,成熟的網際網路黑灰產業鏈也開始覬覦保險業。數據顯示,每年個人信息洩漏達到65億條次,平均每個人至少被洩露5次;每年市場因數據洩露的經濟損失達到千億級別,而黑產的年利潤超過了120億元。
陳蕾認為:「如果在保險公司,不同數據在子公司裡都難以共享,的確有很大的挑戰。然而,隨著技術的發展、人工智慧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技術探索,已經可以解決掉以前的一些痼疾。目前看來,依靠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分析決策將使重塑保險核心業務成為可能」。
她介紹說,基於數據的畫像,保險公司客戶的轉化率能夠提高200%。藉助數據模型,通過簡訊推廣百萬醫療,客戶的成本可以從250多元降到150元。同時,藉助大數據風控,金融機構能夠識別攔截交易欺詐、應用程式欺詐、洗錢等欺詐場景。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時代,技術將給保險核心業務轉型帶來無限可能。
「同盾積累了很多反欺詐的技術,知識圖譜產品「雲圖」就是其中之一。我們專門針對車險理賠場景,做了定製化的產品,可以幫客戶通過大數據分析、關聯模式分析,即時自動識別潛在欺詐團夥,操作非常簡便,而且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進一步的印證。我們幫某個頭部的財產險公司在一線城市做了一個月,識別了90個欺詐團夥、近800個案件。這是我們積累的技術算法和經驗豐富的理賠專家團隊相結合的結果」,陳蕾表示。
此外,陳蕾介紹,作為中國智能分析和決策領域領軍企業,同盾科技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三大核心技術體系為基礎,基於對數據的探索洞察和深刻理解,將深度學習、聯邦學習等領先技術與業務場景深度融合,為金融、保險、網際網路、政務等行業提供智能分析與決策服務,賦能並激發客戶,幫助客戶做出更佳決策。截止目前,已有超過10000家客戶選擇了同盾的產品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