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難!銀行網點年內關停2762家 線下「瘦身」線上加速業務轉型

2020-12-02 金融界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彭妍

近年來,銀行網點的功能越來越多地遷移到了網上、手機上,95%以上零售業務可通過手機辦理,到銀行線下網點辦理業務的人逐漸減少。同時,銀行物理網點關停量仍在持續增加。

「隨著銀行網絡渠道的興起,在人流量以及業務量逐漸減少的同時,網點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低效的銀行網點已經成為銀行成本端的負擔。」某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因此,不少銀行在發力線上業務的同時,持續推進線下網點的智能化轉型。

「網點是銀行成本最昂貴、管理最困難的服務渠道。如果分布科學合理,功能充分發揮,能夠服務滿足客戶需求,那麼網點就是良好的營銷網絡、交易平臺和服務場所。反之,網點就會成為銀行的包袱和負擔。」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數字時代,網點應定位為線上渠道的補充,應加快推進線上線下融合、聯動,推動服務渠道協同和資源整合,激發網點發揮線上渠道所難以具備的功能。

盈利壓力大

網點加速「瘦身」

根據銀保監會官網披露的信息,2020年上半年,全國已有1332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記者根據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證信息平臺的數據統計後發現,今年7月份以來,截至11月19日,商業銀行機構退出列表顯示,共有1430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這意味著,今年已有2762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

近年來,銀行網點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記者查看部分銀行近年的年報發現,銀行網點數量呈現連續縮減的趨勢,以工行為例,2016年至2019年各年度末,該行營業網點數分別為16429個、16092個、16004個、15784個。

「多數銀行網點關停的背後的原因是盈利難。」某銀行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隨著銀行業務線上化的推進,銀行網點客流量、業務量正在萎縮。而網點較高的運營費用使得收入難以覆蓋成本,因此銀行網點收縮趨勢在加速。

除盈利難外,某三線城市股份制銀行的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銀行加快低效網點退出,重要的原因之一是經營成本較高。「以一家小支行為例,一年需要花費500萬元—1000萬元,其中包括人員、場地、辦公設備等一系列的成本開支費用。」

董希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隨著金融科技蓬勃發展和客戶行為深刻變遷,銀行網點功能和服務面臨著巨大衝擊。一方面,網際網路和信息科技為手機銀行、智能客服等服務方式提供強大支撐。另一方面,客戶行為正在發生變遷,越來越多客戶偏愛數位化、移動式的服務體驗,網點難以滿足客戶隨時隨地獲取服務的需求。

線下業務量縮減

線上加速轉型

銀行網點關停加速,也是近年來銀行加大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的成果。

「銀行已將超過90%的線下業務搬到了線上,如在線貸款、投資理財、轉帳匯款等。」某股份制銀行的一位大堂經理告訴記者,由於線上操作便捷性、功能多樣性,客戶對線下網點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

「原來我們網點一天的客流量在一百人左右,現在每天的客流量也就幾十個人。」某支行網點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櫃面辦理的個人業務明顯減少,除了必須的現金業務外,客戶基本習慣了線上辦理,來櫃檯辦理的多是一些老年人和企業客戶。」

在發力線上業務的同時,銀行持續推進線下網點的智能化轉型。據了解,主要通過引入智能櫃員機、智能現金櫃員機、ATM機等自助設備,實現免排隊、免等待和免人工的服務,促進網點轉型。

《證券日報》記者在海澱區某國有大行支行網點發現,與一年前相比,銀行大廳的格局發生了顯著變化。除了櫃檯和部分等待區保留以外,其他空間被改造成了智能服務區,多臺智能櫃員機成了銀行網點的「工作人員」。

該行的大堂經理首先上前主動詢問需求,並根據業務類型,將記者引導至對應的自助設備上辦理。記者注意到,到櫃檯辦理業務的人較少,客戶基本都集中到智能櫃員機上辦理業務。智能櫃員機整合了櫃面的業務流程,原先耗時較長的業務可在短時間內辦理。

當然,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的快速發展並不意味著傳統線下網點的消亡。

「對銀行和客戶而言,網點仍然具有獨特的價值。網點作為銀行基礎分銷渠道和服務窗口,在樹立服務品牌形象、銷售複雜金融產品以及高端客戶關係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對中小銀行和縣域地區而言,網點仍然是發展普惠金融、服務小微大眾的重要依託。」董希淼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銀行網點不應該只是一個點,而應該是一張網。網點轉型不僅要從減少客戶排隊時間、改造營業廳堂、規範產品銷售流程等具體問題著手,更要從發展戰略、公司治理、業務轉型等「頂層設計」入手和解決。

他進一步表示,下一步重點是推動網點向輕型化、智能化、場景化轉型,提高輻射能力和服務張力,與線上渠道一起為客戶提供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的「AAA」(anytime、anywhere、anyhow)服務。更重要的是,要以此為契機,推動銀行從「資金中介」轉型為「服務中介」,成為金融服務的綜合提供商,滿足金融消費者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

相關焦點

  • 銀行網點年內關停2762家 線下「瘦身」線上加速業務轉型
    盈利壓力大網點加速「瘦身」根據銀保監會官網披露的信息,2020年上半年,全國已有1332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記者根據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證信息平臺的數據統計後發現,今年7月份以來,截至11月19日,商業銀行機構退出列表顯示,共有1430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這意味著,今年已有2762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近年來,銀行網點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
  • 銀行大遷徙:線下網點「瘦身」 線上趨勢大爆發
    這也意味著,今年已有2762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需求對接,產品投送……作為銀行業務發展的基礎,網點一度是銀行和客戶「親密接觸」的重要陣地,以往人們走在市內街道上經常可以見到各大銀行的網點肩並肩、背靠背。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渠道快速發展、無接觸服務興起,銀行網點已變得冗餘,「瘦身」成了許多銀行的選擇。
  • 線上還是線下?數位化時代,銀行網點該何去何從?
    線上還是線下?數位化時代,銀行網點該何去何從?宏觀環境對銀行業的衝擊事實上,早在1994年,比爾·蓋茨就開始看衰銀行網點。之後的幾十年裡,國內外的傳統銀行業也不斷地受到來自阿里、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公司的衝擊。再加上實體化網點成本遠高於線上渠道、網點的到客率一直在下降,銀行向數位化轉變似乎已經成為了定局。
  • 今年2790個銀行網點被關、ATM減少近70000臺
    銀行業分析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年來銀行網點不斷縮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由於國有銀行早期的大量擴張,普遍存在網點分布不均的問題;二從供求上看,近年來金融科技提供更高效的線上金融服務,加之年輕群體消費習慣轉向線上,客戶對銀行網點的需求和依賴性明顯下降。因此,縮減部分不合理設置的網點能夠降低銀行營運成本。不過,並非所有銀行的網點都能夠順利裁撤。
  • ...追蹤 市內大型商超銀行網點 線上線下模式讓老年人更方便
    11月25日,記者對蘭州幾家蔬菜市場、大型綜超、銀行網點進行探訪後了解到,所有受訪商家、服務網點均推行著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便老服務模式」,讓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較為便利,服務更富有人性化。據蔡女士介紹,對於老年群體的服務,他們銀行一直以來都是本著讓老年人方便辦理存儲、取款業務的原則進行。對於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無法通過自動取款機取款的,一律引導其到櫃檯辦理;對於可以通過自動取款機辦理存取業務的老年群體,都有業務人員在安全距離之外給予技術指導,而且絕對不會涉及到客戶的秘密信息。
  • 銀行「數位化經營」談太多了,我們來聊聊行長們頭疼的網點轉型
    其實本質上,我們想改變的是未來網點的服務形態,網點可能不再都是核心位置的豪華裝修了,也可能在辦公樓的寫字間裡,未來改變的是網點提供服務的廣度和深度,通過遠程視頻的賦能,實現『人即服務』,從另一個角度說,也是銀行網點的不斷進化」,上述騰訊雲人士,把對網點轉型路徑的思考帶到了一個較深的層次。
  • 銀行零售業務專題報告:我國銀行零售業轉型風起
    一、 我國銀行零售業務市場規模提升,轉型趨勢明顯隨著金融脫媒不斷深化,國內金融供給側改革逐步加強推進,疊加資本約束 趨緊,居民收入與財富不斷增加,多數銀行早已陸續開啟了銀行業零售轉型 步伐,銀行零售業發展需求旺盛,商業銀行近年來在零售業發展上轉型趨勢 明顯。
  • 數位化轉型如何落地?MAXHUB會議平板典型應用案例被多家媒體「點名」
    數位化轉型如何落地?MAXHUB會議平板典型應用案例被多家媒體「點名」 新基建浪潮裹挾下,各行各業都加緊數位化轉型步伐。
  • 直銷銀行業務「退潮」進行時,逆勢挺進的招商拓撲銀行要如何「破局...
    某城商行電子銀行部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那麼,招商拓撲銀行會如何「破局」?直銷銀行「退潮」直銷銀行在國內並不是新鮮事物。2014年2月底,民生銀行上線「民生直銷銀行」APP。此後,有上百家銀行陸續開設直銷銀行業務。直銷銀行,是指不設線下網點,由銀行搭建的純網際網路平臺,主要依託Ⅱ、Ⅲ類電子帳戶開展業務,打破地域限制。
  • 疫情催生線上業務發展,北京銀行「京惠雲」線上拓客平臺應運而生
    1月12日,正式發布「京惠雲」普惠線上拓客平臺,平臺同步上線運行首個普惠試點產品「e惠融」,從普惠服務源頭端入手,打造普惠拓客平臺,依託大數據賦能、藉助平臺精準拓客,苦練內功,釋放普惠金融服務生產力,提高普惠金融服務質效。
  • 來伊份門店數達3000家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思路
    規模擴張加速加盟店將佔到門店總數的75%從競爭格局來看,我國休閒零食市場集中度低,CR3不足25%,休閒零食行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舊維持群雄並起的局面,規模優勢成為在競爭中制勝的關鍵。就來伊份而言,其早已清晰認識到網際網路流量紅利漸消,而如何利用自身在線下領域的絕對優勢實現進一步規模擴張,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 同盾陳蕾談保險業線上轉型:人工智慧重塑其核心業務
    貴州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曼紅,貴州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建華,同盾科技副總裁、保險事業部總經理陳蕾與來自中國銀保信、人保財險、平安產險等專家及業內人士,就「科技助力保險企業線上化轉型之路」各抒己見,深入交流。 貴州銀保監局黨委委員、副局長張曼紅表示,科技賦能成為保險業的關鍵詞。
  • 線上「潘多拉魔盒」打開
    聯商專欄:疫情期間中國各種商業業態線上銷售爆發性增長,打開了線上的「潘多拉魔盒」,線上商業的新競爭可能會一改頭部電商幾家壟斷的格局。這次疫情對實體零售商最大的教訓是,必須堅決的走線上線下全渠道的零售發展新路,不發展線上就做不到真正的數位化經營,堅持走下去最起碼要堅持這樣幾個方面:不能用線下的思維和方式來經營線上業務,不能用線下商品來簡單地填充為線上商品,尤其是傳統的線下促銷方式一定不要簡單搬到線上。線上銷售形式似乎進入了最新的直播帶貨版本,但千萬要築牢供應鏈這個基礎。
  • 紅蜻蜓:逼出來的「線上」轉型
    經過短暫但深入的思考,紅蜻蜓決定把線下門店的業務搬到網上去,開始應對危機的「線上」轉型。1.危機應對 搭建線上銷售體系 ★快速反應 2020年1月23日,武漢啟動封城,中國正式進入抗疫緊急狀態。★全體動員 組織架構搭建之後,整個線上營銷系統立刻基於阿里的釘釘平臺高速運轉起來。從2020年2月1日戰略啟動到2月8日的一周時間內,指揮部與全國各地的分公司、代理商、加盟商之間密集磋商線上銷售事宜,7天內開了434場釘釘視頻會議,平均每天62場。
  • 「網際網路+廢品回收」線上線下結合轉型升級
    什麼是網際網路+廢品回收「網際網路+回收」加快融合發展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建立便捷高效的再生資源回收交易服務平臺,開展信息採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控,通過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跟蹤產品及廢棄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資源,梳理回收渠道,優化回收網點布局,使供需雙方能夠快速獲得信息匹配,實現上下遊企業間的智能化物流,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促使再生資源交易市場由線下向線上線下結合轉型升級
  • 銀行轉型,不能紙上談兵
    因此,保持開放心態,積極擁抱場景、擁抱科技公司,依舊是銀行業轉型的主旋律。共同進化線上與線下最大的不同,是連接觸點和頻次的增多。用戶去網點辦業務,一周一次就算頻繁了,一般還只辦一項業務;登錄手機銀行APP,一天十幾次都不嫌多,支付、查詢、轉帳、留言,觸點要多得多。
  • 農行重慶分行打造「線上+線下」便利化服務模式
    ');}-->   人民網重慶1月13日電 為不斷強化營業網點文明優質服務,近年來,農行重慶分行積極開展進社區、進村組、進校園、進工廠等上門推介服務,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優質服務模式。
  • 場景為王 深耕線下——區域銀行聚合支付收單運營突圍
    1、戰略聚焦一是銀行對零售業務的戰略重視。目前銀行業正大規模地向大零售業務轉型,這是所有銀行的業務戰略共識。從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的上市銀行收入財務報表中顯示,零售業務收入的佔比正逐年快速增長,特別是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等股份制銀行他們零售業務的收入超過50%,如浦發銀行的信用卡收入2018年63天就超過1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