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大遷徙:線下網點「瘦身」 線上趨勢大爆發

2020-12-05 普華集團

近年來,銀行網點的數量正在逐漸減少。

根據銀保監會官網披露的信息,今年上半年,全國已有1332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此外,今年7月份以來,截至11月19日,商業銀行機構共有1430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這也意味著,今年已有2762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

需求對接,產品投送……作為銀行業務發展的基礎,網點一度是銀行和客戶「親密接觸」的重要陣地,以往人們走在市內街道上經常可以見到各大銀行的網點肩並肩、背靠背。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渠道快速發展、無接觸服務興起,銀行網點已變得冗餘,「瘦身」成了許多銀行的選擇。

「拼網點」已成過去式,銀行轉型線上迫在眉睫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興起,銀行網點95%以上零售業務可通過手機辦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渠道辦理相關金融業務,享受更便捷、功能更多樣、服務更快捷的銀行服務。

與之伴隨的是,銀行網點客流量、業務量的萎縮,銀行通過銀行網點盈利也變得越來越難。一般而言,網點是銀行成本最昂貴、管理最困難的服務渠道。一家銀行網點,如果選址科學合理、功能充分,能夠服務滿足客戶需求,那麼網點實現盈利的可能性更大。反之,網點就會成為銀行的包袱和負擔。

以工行為例,2016年至2019年各年度末,該行營業網點數分別為16429個、16092個、16004個、15784個,連續四年呈現下降趨勢。同時,新冠肺炎疫情倒逼銀行加速線上化轉型。疫情暴發後,不聚集成為常態,「非接觸銀行」服務興起進一步加速了網點的關停,伴隨線下網點服務功能減弱,銀行線上化轉型迫在眉睫。

數字經濟時代,「線上作業」是大勢所趨

「隨著數位化時代的到來,各行各業都面臨數位化轉型的需求。如果銀行要發展,必然需要植入數位化的基因,為人們提供一種更便捷、更多元的線上化的服務,這是銀行實現數位化轉型,謀求發展的必然舉措。」翟山鷹老師表示。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上市銀行分析報告2020》明確提出,擁抱金融科技、實施數位化轉型,已成為上市銀行共同的戰略選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金融科技在金融行業中「大顯身手」,網際網路技術推動銀行服務向輕型化、智能化、場景化轉型,線上線下加速融合,銀行的服務半徑和服務張力得到幾何級的拓展。

數字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了數位化轉型的浪潮中來,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從選擇題轉變為必選題。實踐證明,數位化轉型為實體經濟注入強大新動能。據有關機構測算,數位化轉型使相關製造企業成本降低17.6%,營收增加22.6%,物流企業成本降低34.2%,營收增加33.6%。

無論金融機構還是實體企業,都是要為人提供服務。數位化帶來的新技術將徹底顛覆商業模式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人類傳統的生存和發展規律將被完全打破,與現實生活並存的另一種生活——網際網路生活,開始越來越多地佔據人類發展的主導地位。人類開始在物質世界生存,在網際網路上生活。而在網際網路上產生的意識形態和模式,將逐漸演變為人類精神在網絡世界生活的虛擬世界——「生態星球」。

普華商業集團提出 「生態星球理論」,是人類面向未來美好新世界,指引人類未來發展方向的重要理論。發展是人類社會永恆的課題,伴隨著區塊鏈、物聯網、5G、人工智慧等新興信息技術的縱深發展,新一輪的科技變革已經悄然而至,新興網際網路和數位技術正在顛覆企業與客戶之間傳統生態關係的商業思維與模式。

未來,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將成為萬物互聯的數字世界中一個個接受信息、發送信息的節點。正如翟山鷹老師所說,我們所賴以存在的網絡世界也將演變成活躍著一個個精神主體的「生態星球」。

相關焦點

  • 銀行網點年內關停2762家 線下「瘦身」線上加速業務轉型
    近年來,銀行網點的功能越來越多地遷移到了網上、手機上,95%以上零售業務可通過手機辦理,到銀行線下網點辦理業務的人逐漸減少。同時,銀行物理網點關停量仍在持續增加。「隨著銀行網絡渠道的興起,在人流量以及業務量逐漸減少的同時,網點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低效的銀行網點已經成為銀行成本端的負擔。」
  • 銀行網點年內關停2762家 線下「瘦身」線上加速業務轉型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彭妍近年來,銀行網點的功能越來越多地遷移到了網上、手機上,95%以上零售業務可通過手機辦理,到銀行線下網點辦理業務的人逐漸減少。同時,銀行物理網點關停量仍在持續增加。「隨著銀行網絡渠道的興起,在人流量以及業務量逐漸減少的同時,網點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低效的銀行網點已經成為銀行成本端的負擔。」某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因此,不少銀行在發力線上業務的同時,持續推進線下網點的智能化轉型。 「網點是銀行成本最昂貴、管理最困難的服務渠道。
  • 線上還是線下?數位化時代,銀行網點該何去何從?
    線上還是線下?數位化時代,銀行網點該何去何從?宏觀環境對銀行業的衝擊事實上,早在1994年,比爾·蓋茨就開始看衰銀行網點。之後的幾十年裡,國內外的傳統銀行業也不斷地受到來自阿里、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公司的衝擊。再加上實體化網點成本遠高於線上渠道、網點的到客率一直在下降,銀行向數位化轉變似乎已經成為了定局。
  • ...追蹤 市內大型商超銀行網點 線上線下模式讓老年人更方便
    11月25日,記者對蘭州幾家蔬菜市場、大型綜超、銀行網點進行探訪後了解到,所有受訪商家、服務網點均推行著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便老服務模式」,讓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較為便利,服務更富有人性化。據蔡女士介紹,對於老年群體的服務,他們銀行一直以來都是本著讓老年人方便辦理存儲、取款業務的原則進行。對於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無法通過自動取款機取款的,一律引導其到櫃檯辦理;對於可以通過自動取款機辦理存取業務的老年群體,都有業務人員在安全距離之外給予技術指導,而且絕對不會涉及到客戶的秘密信息。
  • 銀行「數位化經營」談太多了,我們來聊聊行長們頭疼的網點轉型
    如果說銀行數位化轉型是一個不管疫情發生與否都已存在的既定趨勢,那麼以往尚能艱難辯駁兩句的「網點消亡論」,經此一役似乎變成了板上釘釘——最可怕的是,似乎連那些已經優化升級過的新型智能網點,都變成了雞肋。其中,虛擬網點功能是通過混合雲部署,利用騰訊雲骨幹網絡和實時音視頻技術,實現7*24小時遠程視頻櫃員、遠程視頻面審、視頻雙錄及雙向傳輸、視頻客服等多種能力。虛擬網點的盛行,有其客觀背景——疫情之下網點開放率低。壹帳通聯合中小銀行網際網路金融聯盟的調查顯示:截至二月末,無一家國有股份制銀行線下網點開放率達75%以上,無一農商行的網點開放率達到58.33%以上。
  • 農行重慶分行打造「線上+線下」便利化服務模式
    ');}-->   人民網重慶1月13日電 為不斷強化營業網點文明優質服務,近年來,農行重慶分行積極開展進社區、進村組、進校園、進工廠等上門推介服務,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優質服務模式。
  • 今年2790個銀行網點被關、ATM減少近70000臺
    銀行業分析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年來銀行網點不斷縮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由於國有銀行早期的大量擴張,普遍存在網點分布不均的問題;二從供求上看,近年來金融科技提供更高效的線上金融服務,加之年輕群體消費習慣轉向線上,客戶對銀行網點的需求和依賴性明顯下降。因此,縮減部分不合理設置的網點能夠降低銀行營運成本。不過,並非所有銀行的網點都能夠順利裁撤。
  • 電商線上線下協同是關鍵
    贏商網創始人吳傳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線上布局已經基本完成的情況下,電商企業要繼續擴大用戶群、提升消費黏度,爭奪線下是一種必然。百聯集團董事長葉永明則表示,在新消費時代,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充分融合以產生化學反應,優勢疊加以產生質的跨越,重構商業要素,重塑零售價值,共同創造新零售模式。此次阿里巴巴入股聯華超市則為這種「化學反應」提供了想像空間。
  • 趨勢篇|疫情過後,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趨勢
    因為疫情原因,大家足不出戶,這導致線下客流量持續下滑,而消費者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線上平臺。迫於生存的壓力,許多母嬰門店紛紛開始轉型,通過線上小程序、社群等途徑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將線下變成體驗+服務型門店。 誠然,當前消費場景發生變化,也推動了宅文化、懶人經濟的盛行。
  •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可以優勢互補 將是零售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所以,一些專家、企業家、社會人士,把線上和線下對立起來,認為網絡零售對實體店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網絡零售會取代實體店。從我們在國內、國際調研的情況來看,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在網購發展初期,線上線下確實存在競爭。但是隨著網購的不斷發展,這種競爭逐步變成合作、變成融合。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可以優勢互補,是零售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比如線上的優勢是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
  • 宗慶後談電商: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發展趨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婕「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將成為電商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是能夠降低成本,二是維護原來的供應體系,三是收益更穩定,與企業的合作也更加持久。」在宗慶後看來,未來的電商產業有以下幾點趨勢:第一,農村電商將在中國鄉村振興中發揮重要作用。電商有助於打破農村長期以來信息閉塞的局面,擴大農產品的銷售,增加農民的收入,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
  • 五個月內鋪設70多個線下活動網點,麥淘親子獲近千萬美元B+輪融資
    36氪獲悉,兒童場景教育平臺「麥淘親子」已完成近千萬美元 B+ 輪融資,資方為一家境外上市教育機構,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自有品牌「麥淘實驗室」線下活動網點的擴張。年初,麥淘實驗室推出 499 元的年卡和線下活動網點,目前年卡付費用戶已經達到 6-7 萬人,活動網點從最初試點的 5 個漲至現在的 70 多個,全職和兼職的教學老師已超過500人,覆蓋上海、南京、杭州、蘇州、青島等地。年卡用戶在有效期內可無限次參與麥淘實驗室的課程,不滿意可退款,上課率平均每月至少1次。
  • 線下列印的詳版個人信用報告,究竟比線上查詢的簡版報告詳細在哪?
    恰好那時候部分試點手機銀行APP可以查詢自己的信用報告。 我也在招商銀行APP上體驗了一下網上查詢的功能,過程很方便,直接提交信息即可。 報告裡展示的內容比較簡單,好在整個報告的頁面色塊分明,重點信息的突出十分到位。
  • 「網際網路+廢品回收」線上線下結合轉型升級
    什麼是網際網路+廢品回收「網際網路+回收」加快融合發展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飛速發展,一些再生資源回收企業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建立便捷高效的再生資源回收交易服務平臺,開展信息採集、數據分析、流向監控,通過二維碼等物聯網技術跟蹤產品及廢棄物流向,逐步整合物流資源,梳理回收渠道,優化回收網點布局,使供需雙方能夠快速獲得信息匹配,實現上下遊企業間的智能化物流,完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促使再生資源交易市場由線下向線上線下結合轉型升級
  • 社區團購的未來趨勢:線上品類平臺化,線下便利店化
    隨著社區團購的發展,堅持以線下店鋪為自提點的興盛優選和堅持以流量為主的網際網路公司展開了殊死搏鬥。回頭看看現在的社區團購平臺紛紛都在效仿興盛優選的布局及運營,團長都是積極發展以線下門店為主,自建倉儲及物流團隊。今天社區團購正在經歷及發展的方向,早在十幾年前中國各個地區的便利店巨頭都在做出相應的布局。一條街道上建立高密度的品牌便利店,突出便利性。
  • 場景為王 深耕線下——區域銀行聚合支付收單運營突圍
    所有銀行都相信未來銀行的銀行利潤增長點一定在零售業務,所有銀行的戰略重心都在零售業務。二是銀行業務的移動化,「移動優先」成為零售轉型的趨勢。隨著三方支付爆發式增長,廣大居民已經習慣行動支付;在這種趨勢下,大部分銀行業務也逐漸被手機銀行所替代,快速完成線上化的過程。網點的輕型化和「網際網路+」化成為銀行在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的必然選擇。
  • 公考2020:三成地面機構出局,線上線下「短兵相接」
    線下公考機構承壓的同時,線上公考機構也不輕鬆,上述人士透露,部分純在線公考機構疫情期間的業績也下滑40%。  就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新的變化也在發生:線下機構搭建線上引流體系,頭部在線機構快速鋪設線下分校,線上線下機構的「短兵相接」已經到來。
  • 疫情催生線上業務發展,北京銀行「京惠雲」線上拓客平臺應運而生
    1月12日,正式發布「京惠雲」普惠線上拓客平臺,平臺同步上線運行首個普惠試點產品「e惠融」,從普惠服務源頭端入手,打造普惠拓客平臺,依託大數據賦能、藉助平臺精準拓客,苦練內功,釋放普惠金融服務生產力,提高普惠金融服務質效。
  • 股票趨勢線怎麼畫 趨勢線的正確畫法
    ⑵趨勢線有明顯的支撐和壓力作用,支撐和壓力可以相互轉換股價站上趨勢線為支撐,在上漲行情中,股價每一次調整到上升趨勢線時,經常會受到支撐而再次上漲;在下跌行情中,股價每反彈到下降趨勢線時都會受壓下跌;在橫向趨勢中,股價往往會在趨勢線所形成的橫向通道的上下軌之間運行,當股價跌到下軌時受到支撐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