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智能技術在生活採購、金融、生活繳費等在日常生活場景中廣泛應用。然而,對該項技術較為陌生的老年群體在生活中往往會遭遇困難與不便。11月25日,記者對蘭州幾家蔬菜市場、大型綜超、銀行網點進行探訪後了解到,所有受訪商家、服務網點均推行著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便老服務模式」,讓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較為便利,服務更富有人性化。
場景1
菜市場 老年人基本使用現金
當日上午9時許,記者在五泉蔬菜市場跟隨一位八十多歲的鐘姓阿姨,了解了她和鄰居一起購買蔬菜的全過程。首先,鍾阿姨來到市場北區的良恆水產鋪面選購冷凍的雞脯肉,她用一張面值20元的紙幣付款,老闆取出零錢找零。她的鄰居老人也用現金購買了一些雞脯肉。
隨後,鍾阿姨和鄰居在蔬菜攤位選購了一些大白菜,還到另一處攤位買了一把小茴香,給攤主結算時,她全部用攜帶的現金支付。「我年紀大了,根本不會使用手機支付。我的手機是老年機,平時只是接聽、撥打電話。每次出來買菜、到超市買東西的時候,我都花的是現金。」鍾阿姨與記者道別時感慨地說,像手機支付這些新鮮事物都是年輕人用的,對於他們來說操作太複雜。
在五泉蔬菜市場D區攤位孫師傅的蔬菜櫃檯前,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在親人的陪伴下選購蔬菜。因為年紀有些大,老人不能自己挑選蔬菜,也不能完成費用支付,他將需要購買的蔬菜名稱事先告知隨行的女兒,在其幫助下選購菜品,然後由女兒將所有費用通過微信掃碼方式給予支付。
據幾位蔬菜攤主介紹,手機支付方式確實不適用於所有消費者,一些較大年紀的老年人就適合用現金消費,如果要想用手機支付的話,就需要有兒女和其他親人陪著才行。從近年來的情況看,像這樣由親人陪伴前來買菜的老年群體也有不少。
五泉蔬菜市場良恆水產經營者李良恆告訴記者,近年來,雖然手機支付功能很盛行,但為了方便老年人的需求,市場內所有的商家都可以現金結算。
場景2
銀行 技術指導+櫃檯服務
當日上午10時25分,在中國銀行金昌路支行營業大廳記者看到,一位老人拿著一沓百元現金前來辦理存款業務,業務人員蔡女士熱情地上前了解老人的需求。經過交流,蔡女士一方面給予該客戶必要的相關指導,一方面引導其到人工櫃檯辦理存款業務。
據蔡女士介紹,對於老年群體的服務,他們銀行一直以來都是本著讓老年人方便辦理存儲、取款業務的原則進行。對於上了年紀的老年人無法通過自動取款機取款的,一律引導其到櫃檯辦理;對於可以通過自動取款機辦理存取業務的老年群體,都有業務人員在安全距離之外給予技術指導,而且絕對不會涉及到客戶的秘密信息。
記者通過其他幾家銀行的服務網點了解到,就老年人前來辦理相關業務的便利服務,各銀行均採取技術指導+櫃檯服務的方式給予靈活、妥善處理,讓老年人的存取業務更為便利,服務更加人性化。
場景3
超市「兩條腿走路」
當日10時許,記者在國芳綜超的出口區域看到,一位老人正在辦理結算。收銀員將所有物品掃碼輸入後,這位老人從挎包內掏出現金完成了支付。在其他通道,陸續還有幾位老年人攜帶選購好的物品,依次用現金進行了結算。記者向超市收銀員諮詢了解到,從平時的購物情況來看,多數老人依舊對使用現金消費感到方便、安全。作為超市,既要滿足年輕人線上支付的需求,還要考慮到老年群體的實際情況,繼續滿足其現金結算的意願。
聲音
建議最大限度保留 現金支付方式
家住西站年近八旬的周阿姨是一位退休老教師,平時她拿手機只是接打電話。「我雖然有微信,但是平時不使用微信支付等功能。加上聽力、視力不太好,不管是日常生活消費,還是到銀行辦理業務,還是覺得現金支付和櫃檯辦理比較好。」
74歲的魏邦錄老人在孫子的幫助下,可以通過智慧型手機瀏覽新聞了。平時,老人在家利用wifi上網,到外面從來沒有開通過手機流量。他的手機基本都是單純的撥打電話,從來沒有用手機買過什麼東西。提起手機支付的話題,他高興地說:「現在的年輕人帶上手機就能出遠門了,根本不用考慮帶現金以及安全之類的事情。微信支付很方便,如果有機會,希望能讓我們這些老人也來學一學這樣的新東西!當然,也希望相關行業能夠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支付方式,充分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曾梧桐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