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O2O的風口下,中國實體超市在過去一年積極布局全渠道的發展,努力實現線上與線下的融合發展。
然而,O2O並不是說說那麼簡單,每家企業也都有自己的打法與路徑。商超領域的O2O進展到底如何?它們分別都有哪些特色?11月3日,在中國商報社中國商報研究院舉辦的中國零售業全渠道創新峰會上,北京超市發、永輝超市、麥德龍、沃爾瑪、家樂福以及天貓超市等線下線上商超齊聚一堂。這些商超O2O戰略的主要實踐負責人開誠布公,各自講述自己企業的O2O心經,從而進行深度的交流與探討。
應對挑戰 各顯本領
不久前,天貓超市宣布在北京和杭州進行雙同步的制度。據天貓超市總經理金誠介紹,天貓超市已經在北京設立了北區辦公室,將專注華北市場。他透露,公司準備在北京投入10億元開展紅包大戰,只要消費者到天貓超市就先給50元紅包,今後北京市場還將有更大的優惠。「我們希望儘快把北京市場打開。」金誠的一席話,給眾多的傳統商超帶來了很大壓力。
家樂福中國新業態項目總監杜立偉表示,在北方家樂福有著20家實體店的優勢,也計劃年底前在北京上線電商平臺。家樂福目前的戰略是從自身的網絡出發,利用自身實體店的優勢來做自己的電商平臺。並且,家樂福將會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無論是電商平臺還是線下實體店都是用同樣的標準來檢測所有的食品。
本土商超超市發也有著自己的心經。北京超市發連鎖股份總裁李燕川介紹,超市發是社區店,定位很清楚,就是老百姓的一日三餐。網購和實體店最大的差距是感情,超市發跟消費者的互動會更加密切,超市發每個店有一支隊伍,負責周圍十戶孤寡老人,把感情帶進來。
李燕川舉例說,北京雙榆樹的門店只有4200平方米,雖然周圍有個家樂福,還有物美,但是這家門店一年依然賣了3億元。李燕川認為這就是顧客對超市發的感情支持。
當然,超市發除了堅守實體店的優勢外,也在積極尋求線上業務的突破。超市發自己開設微店,並且與線上平臺進行合作。今年4月,超市發與小易到家、京東到家開始合作,從4月到現在,在小易到家實現的銷售額已達30多萬元。「我覺得不管是網絡還是實體店都有自己的方式,沒有什麼固定的模式,要尋找適合自己的,堅持做自己認為最好的就可以了。」李燕川表示。
沃爾瑪中國大賣場電子商務高級總監博駿賢也表示,對於客戶來說贏得信任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食品生鮮方面。現在沃爾瑪的O2O平臺上已經有超過10000種商品通過1號店配送體系遞送給客戶,客戶滿意度達到了98%。
毫無疑問,O2O是當下的熱詞。儘管大家都開始對O2O進行詳細的規劃,但是在實踐上,大部分商業企業只是剛剛開始O2O的探索。麥德龍中國中國區電子商務總經理陶源介紹,目前麥德龍線上業務的比例還微不足道,兩年內能達到10%的比例。
杜立偉也表示家樂福在中國才剛剛上線電商平臺,將來佔比會達到10%到15%。
跨界融合 繼續爭戰
對於線上與線下互動、融合,有關部門也曾出臺文件鼓勵企業進行線上線下的融合。
永輝超市是全傳統的超市,其核心競爭還是生鮮,提升生鮮品質,保證老百姓能夠接受的價格是接下來的核心工作。據永輝超市副總裁翁海輝介紹,目前為止生鮮在電商配送和銷售方面還沒有標準,因此生鮮商品較難實現O2O。永輝也正在跟京東和韓國西傑公司合作,打造生鮮的上遊產業探索把生鮮食品變成標準化的食品。
博駿賢表示,沃爾瑪的品牌在中國非常受客戶的信賴,希望把這種信賴能夠轉到線上的業務。沃爾瑪也會加速和1號店的合作,特別是在配送的能力上,讓在線客戶也得到實惠,比如店裡取貨,或者是其他可以約定的地點讓客戶取貨的創新服務。
杜立偉也表示,家樂福會更加推進三個渠道——傳統的商超、便利店、電商平臺,家樂福要把這三個渠道全部連接起來,讓顧客有更好的體驗。上海顧客可以登錄電商平臺選擇商品送貨到家,或者是到便利店來領取。在上海如果對貨品不滿意,可以退回到電商平臺和任意一家家樂福的門店。
李燕川也強調,超市發將會繼續探索跨界融合,無論是O2O還是餐飲,今年都做了一些非常好的嘗試,下一步會更多地跟同行和其他的行業探索一些新的領域。
作為線上超市平臺,天貓超市也非常重視與線下實體零售的合作。金誠表示,天貓超市是大賣場線上化的表現,但是阿里巴巴不僅僅關注大賣場,也關注百貨的線上化,接下來便利店的線上化,包括多點、愛先鋒等的業態,阿里巴巴也很看好。「總的來說和線下所有的業務都是合作關係。」金誠一再強調與實體零售商的合作關係。
(來源:中國商報-中國商網 作者:蔣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