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還是線下?數位化時代,銀行網點該何去何從?

2020-11-29 澎湃新聞

線上還是線下?數位化時代,銀行網點該何去何從?

2020-11-26 18: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 | 高鈞《數字時代銀行網點轉型》作者,上海銀翱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自新冠疫情席捲全球開始,國內外銀行業對於加速數位化進程的呼聲越來越高。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人為了避免外出,下載了手機APP、註冊了數字帳戶。螞蟻集團IPO配售火爆,在H股3小時獲得認購超過1000億美元。這一切似乎都預示著數位化的時代已經到來。

宏觀環境對銀行業的衝擊

事實上,早在1994年,比爾·蓋茨就開始看衰銀行網點。之後的幾十年裡,國內外的傳統銀行業也不斷地受到來自阿里、亞馬遜、谷歌等科技公司的衝擊。再加上實體化網點成本遠高於線上渠道、網點的到客率一直在下降,銀行向數位化轉變似乎已經成為了定局。

在中國,從2011以來,銀行網點總量就一直呈現出增長態勢,一直到2017年,網點總量達到峰值後,開始進入緩慢的下行通道。

「囚徒困境」

既然數位化轉型有著諸多優勢,為何國內外銀行依然「執著於」布局線下網點呢?究其原因,還是在對市場佔有率的搶佔上。

Novantas最新研究指出,不止「傳統派」仍然傾向於實體網點服務,對於其他類型的客戶來說,其對實體網點的依賴程度也被大大的低估了。報導指出,大部分客戶還是希望他們工作、生活的區域附近可以有一個線下的人工網點。各大銀行對網點數量的決策是一種博弈行為,屬於納什均衡。儘管從帕累託最優狀態的角度,各家銀行在目前盈利增速下降的情況下,應該考慮削減網點以降低運營成本,但是在實務中,銀行往往擔心撤銷網點後,會有一定的業務市場份額和客戶流失到同業,所以各大銀行對於網點的撤銷都是非常審慎的。

近年來,多數銀行表示:一方面不會像過去那樣通過「跑馬圈地」繼續大規模擴大網點規模,另一方面也不會通過大量削減網點來減少運營成本。今後工作都將更注重於網點在不同地區間數量和結構的調整,以及網點形態的調整。

大型銀行的策略顯然也是一種博弈的均衡,而這種均衡何時會被打破,還要取決於中國經濟在未來的走勢和各大銀行未來幾年盈利能力是否會出現劇烈的負面變化。

破局之路

全渠道融合。每個客戶都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應該受到銀行的重視,不想因為銀行想降低成本而被迫使用某種特定的渠道。客戶希望能自由選擇產品購買渠道和互動方式,不管使用何種渠道,都能得到良好的服務。雖然大多數客戶在購買前會通過網絡、網點和社交媒體搜集信息,但他們不希望購買方式被限制在某個渠道。此外,如果客戶購買過程由於某些原因中斷的話,應允許他們在不丟失已經提供信息的情況下繼續使用他們偏好的渠道。對於大多數金融機構來說,流程和技術需要改進,以便為客戶提供跨渠道、跨部門的一致體驗。

「兩區兩中心」。銀行網點在未來將會出現「兩去、兩中心」的趨勢:即「去現金化」和「去交易化」,向「諮詢服務中心」和「社區生態中心」轉化。網點的「去現金化」已大勢所趨,網點的「去交易化」將逐漸呈現,網點作為線下的「諮詢服務中心」和「生態圈中心」的地位將不斷凸顯。

差異化競爭。由於科技投入能力的差異,未來國內的各類銀行在網點運用方面將會出現差異化競爭:全國性大型銀行由於金融科技具有規模優勢,科技投入大、能力比較強,未來幾年網點數量會減少,向全渠道整合邁進;地方性銀行由於客群、科技投入的限制,仍會比較依賴網點,網點數量會保持相對穩定,以布局優化調整為主,並需要用創新手段發揮線下的地緣優勢和人緣優勢。不同類型銀行在渠道策略和渠道管理的變化會引起各行的客群進一步分化。

全能客服經理。人員的集約化管理將是各行接下來的重要任務。網點需要敏捷轉型,減少網點人員配置是趨勢,一方面減少人員的數量,另一方面提高人員的綜合能力。在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世界裡,客戶體驗的重要性無可比擬。網點更多員工將從後臺走向前臺:先進銀行85%的員工面向客戶,傳統櫃員的轉型刻不容緩,全能客服經理(Universal banker)是櫃員的未來歸宿。

在未來,銀行網點將呈現明顯的多元化。一些銀行將通過技術手段降低成本和減少網點面積,另一些銀行則將不斷探索、挖掘網點新的價值。一些真正有遠見的銀行會聰明地把數位化轉型和重塑網點定位兩者結合起來。

網點不再會有排隊,櫃檯將消失、自助區域將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能給人們全新體驗的網點,幫助人們進行財務健康管理,而且還可以通過提供其他一系列的服務,幫助人們平衡身心、獲得更美好的生活。

(本文部分內容節選自《數字時代銀行網點轉型》一書,更多內容請參閱《數字時代銀行網點轉型》相關章節)

原標題:《線上還是線下?數位化時代,銀行網點該何去何從?》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銀行網點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銀行大遷徙:線下網點「瘦身」 線上趨勢大爆發
    這也意味著,今年已有2762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需求對接,產品投送……作為銀行業務發展的基礎,網點一度是銀行和客戶「親密接觸」的重要陣地,以往人們走在市內街道上經常可以見到各大銀行的網點肩並肩、背靠背。然而隨著網際網路渠道快速發展、無接觸服務興起,銀行網點已變得冗餘,「瘦身」成了許多銀行的選擇。
  • 銀行網點年內關停2762家 線下「瘦身」線上加速業務轉型
    近年來,銀行網點的功能越來越多地遷移到了網上、手機上,95%以上零售業務可通過手機辦理,到銀行線下網點辦理業務的人逐漸減少。同時,銀行物理網點關停量仍在持續增加。「隨著銀行網絡渠道的興起,在人流量以及業務量逐漸減少的同時,網點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低效的銀行網點已經成為銀行成本端的負擔。」
  • 銀行網點年內關停2762家 線下「瘦身」線上加速業務轉型
    來源:證券日報作者:彭妍近年來,銀行網點的功能越來越多地遷移到了網上、手機上,95%以上零售業務可通過手機辦理,到銀行線下網點辦理業務的人逐漸減少。同時,銀行物理網點關停量仍在持續增加。「隨著銀行網絡渠道的興起,在人流量以及業務量逐漸減少的同時,網點的租金和人工成本上漲,低效的銀行網點已經成為銀行成本端的負擔。」某股份制銀行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因此,不少銀行在發力線上業務的同時,持續推進線下網點的智能化轉型。 「網點是銀行成本最昂貴、管理最困難的服務渠道。
  • ...追蹤 市內大型商超銀行網點 線上線下模式讓老年人更方便
    11月25日,記者對蘭州幾家蔬菜市場、大型綜超、銀行網點進行探訪後了解到,所有受訪商家、服務網點均推行著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的「便老服務模式」,讓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較為便利,服務更富有人性化。場景2銀行 技術指導+櫃檯服務當日上午10時25分,在中國銀行金昌路支行營業大廳記者看到,一位老人拿著一沓百元現金前來辦理存款業務,業務人員蔡女士熱情地上前了解老人的需求。經過交流,蔡女士一方面給予該客戶必要的相關指導,一方面引導其到人工櫃檯辦理存款業務。
  • 銀行「數位化經營」談太多了,我們來聊聊行長們頭疼的網點轉型
    如果說銀行數位化轉型是一個不管疫情發生與否都已存在的既定趨勢,那麼以往尚能艱難辯駁兩句的「網點消亡論」,經此一役似乎變成了板上釘釘——最可怕的是,似乎連那些已經優化升級過的新型智能網點,都變成了雞肋。高度概括虛擬營業廳的實質,就是突破實體營業廳限制,將金融線下業務搬到線上來完成。這要求銀行將技術、合規、開發、運營等多方面為金融視頻業務渠道提供產品支持。「現在已經有不少銀行APP支持自助購買理財。但是很多大叔大媽其實不太願意用APP,這跟他們的習慣有關。他們還是比較依賴人工,要買的時候會先去找客戶經理。
  • 今年2790個銀行網點被關、ATM減少近70000臺
    銀行業分析人士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年來銀行網點不斷縮減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由於國有銀行早期的大量擴張,普遍存在網點分布不均的問題;二從供求上看,近年來金融科技提供更高效的線上金融服務,加之年輕群體消費習慣轉向線上,客戶對銀行網點的需求和依賴性明顯下降。因此,縮減部分不合理設置的網點能夠降低銀行營運成本。不過,並非所有銀行的網點都能夠順利裁撤。
  • 中原銀行王軍:銀行數位化轉型需破解「數據孤島」難題
    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 王軍在24日舉行的「2020卓越競爭力銀行峰會」上,談到後疫情時代銀行數位化轉型之道,中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認為,「無論是從宏觀角度還是銀行自身發展而言,在數字經濟大潮之下,商業銀行始終面臨能力短板和本領恐慌,數位化轉型已迫在眉睫。
  • 電商線上線下協同是關鍵
    贏商網創始人吳傳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線上布局已經基本完成的情況下,電商企業要繼續擴大用戶群、提升消費黏度,爭奪線下是一種必然。百聯集團董事長葉永明則表示,在新消費時代,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充分融合以產生化學反應,優勢疊加以產生質的跨越,重構商業要素,重塑零售價值,共同創造新零售模式。此次阿里巴巴入股聯華超市則為這種「化學反應」提供了想像空間。
  • 農行重慶分行打造「線上+線下」便利化服務模式
    ');}-->   人民網重慶1月13日電 為不斷強化營業網點文明優質服務,近年來,農行重慶分行積極開展進社區、進村組、進校園、進工廠等上門推介服務,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優質服務模式。
  • 郭為民:需要經營理念的數位化和組織架構的數位化
    中國銀行首席科學家 郭為民郭為民表示,數據治理架構尤其是基礎設施的保障,也是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非常好的基礎,這個條件已經基本成熟了,可行性現在應該說也是比較充分的。什麼叫數位化,其實對於商業銀行來講我們的追求就是金融服務無處不在,但是可能不在銀行網點,不管在場景還是在任何渠道,隨時、隨地、隨心地給你提供服務。做到這點要做到渠道、產品、營銷、風控、運營都要數位化。
  • 如何看待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新趨勢?
    在9月5日的中國國際會展業發展大會上,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會長袁再青指出:在後疫情時代中國會展業要搶抓新的發展機遇,開拓新的發展局面…要在線上、線下相互融合的發展中進一步做大做強。31會議作為數字會展新基建服務商,已經陸續為多場融合會展項目提供服務。
  • 數位化時代,如何讓「中國速度」更快一步?
    就像站在地面上無法感知地球正以466米每秒的速度自轉一樣,身處其中的我們可能也沒意識到「中國速度」已經無處不在:從山遙路遠到便捷抵達,從流程繁雜到一鍵辦理,我們的生活已經被按下了數位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快捷鍵」。
  • 5G時代銀行創新白皮書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對5G對銀行基礎架構體系升級發揮的重要支撐作用進行重點解析了 。5G技術融合下,銀行在客服體系、內部運營、生態建設等方面開展的創新實踐,供銀行同業及相關機構參考。最後提出5G時代下銀行創新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並提出了相關建議。
  • 張文中:零售業將以全面數位化為基礎 線上線下一體化
    韓永文:第二個問題,我看了一下物美主要是做線下,現在線上、線下競爭十分激烈,甚至有人說線上可能要會代替線下,你怎麼看這個問題?將來的發展趨勢會是怎樣?張文中:韓理事長這個問題非常好,線上和線下究竟是個什麼樣的關係,物美的確是一個線下的企業,但是多點就不同了,多點是看到了一個未來,今後線上、線下不但是競爭,更重要的是融合,也就是說今後零售業的未來在於以全面的數位化為基礎,線上、線下一體化,真正為消費者提供全俱到的服務。會員是線上線下一體化,商品線上、線下一體化,供應鏈也是線上、線下一體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代表未來。
  • 雲論壇丨柯兆明:疫後時代,農商銀行數位化轉型的條件與原則「中國...
    如何適應「疫後時代」的新變化,從發展戰略、經營理念、管理機制、營銷策略、金融科技等多個層面釐清全新的生存法則,做出快速調整,成為農商銀行面臨的最緊迫問題。近日,中華合作時報社、中國農金商學院舉辦首屆(2020)中國農金商學院·雲論壇,主題是「疫後時代,農商銀行的生存法則」。現推出論壇視頻回放,以饗讀者。
  • 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指數:推動認知、組織與產品的全面數位化轉型
    樣本銀行的總資產佔銀行業總資產97%以上,因此具有較高的代表性。 該指數構建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數位化認知。對新事物的認知是創新的基礎,這部分通過抓取銀行年報中的關鍵詞「網際網路、數字、大數據、智能」等進行構建;第二部分是數位化組織,關注銀行是否有專門的部門負責數位化轉型,是否具備金融與科技複合型管理人才,以及是否與金融科技企業進行合作;最後一部分是數位化產品,包括手機APP以及微信銀行等新渠道產品、網際網路理財、網際網路信貸以及電子商務這些線上的金融產品
  • 線上線下融合,2021數博會這樣辦
    1月14日,記者從貴陽市「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活動——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7場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數博會將於今年5月26-29日在貴陽舉辦,採取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辦會模式。目前,大會各項工作正在全力謀劃推進中。
  • 線上線下融合,2021數博會這樣辦!
    1月14日,記者從貴陽市「十三五」成就宣傳系列活動——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7場發布會上獲悉,2021年數博會將於今年5月26-29日在貴陽舉辦,採取線上線下相融合的辦會模式。目前,大會各項工作正在全力謀劃推進中。
  • 線下列印的詳版個人信用報告,究竟比線上查詢的簡版報告詳細在哪?
    通過線上(手機銀行APP、網頁)查詢得到的報告是簡版。 通過線下(網點櫃檯、自助查詢機)列印的報告是詳版。 那麼簡版的報告和詳版的報告究竟有哪些不同?
  • 一起拼過的2020:細數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七大關鍵詞
    中國電子銀行網帶您回顧「2020銀行數位化七大關鍵詞」,梳理並記錄銀行業在特殊之年的前行腳步,一同展望、開闢銀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嶄新徵程。 2020銀行數位化七大關鍵詞:手機銀行、直銷銀行、數字網點、數字營銷、消費者保護、5G消息、科技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