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商銀行金融科技研究院與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編制的《5G時代銀行創新白皮書》正式發布。
本白皮書主要介紹了5G通信技術主要特點,簡要闡述了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流程、5G 標準建設進展、5G 關鍵技術特性以及應用趨勢。對5G對銀行基礎架構體系升級發揮的重要支撐作用進行重點解析了 。5G技術融合下,銀行在客服體系、內部運營、生態建設等方面開展的創新實踐,供銀行同業及相關機構參考。最後提出5G時代下銀行創新所面臨的主要挑戰,並提出了相關建議。
一、通信技術快速迭代發展,5G促進產業升級變革
(一)移動通信技術發展歷程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每十年便出現新一代的移動通信革命性技術,推動產業和應用持續革新,為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移動通信技術先後經歷了1G移動語音、2G文本信息、3G數據通信、4G智能應用四個階段,隨著通信技術的升級,每次換代都會衍生出相應的應用模式,諸如2G彩信、3G微信、4G短視頻等,目前正朝著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演進。
(二)5G關鍵技術特點
5G技術具有增強型移動寬 帶(eMBB)、海量機器類通信(mMTC)和超高可靠與低時延 通信(uRLLC)等典型特徵。
5G引入新空口技術,實現連續 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時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連接。主要體現在新頻率、新架構、新設計和新天線4個方面。
(三)5G面臨重要發展機遇
在國家戰略層面,我國已將5G技術列入《中國製造2025》以及《「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等多項國家政策規劃。
在加速5G應用層面,經歷了2017年的5G試驗,2018年的5G試點階段後,2019年6 月6日,我國正式向中國電 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廣電發放5G商用牌照。
在技術標準層面,自2016年啟動5G技術試驗以來做了大量重要工作,在標準的創立過程中,我國專利數佔據全球超過30%,已逐漸成為全球5G發展的重要力量。
二、5G推動銀行基礎架構體系全面升級
銀行業圍繞數位化、智能化、生態化目標,加快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基礎技術在銀行業的深度應用,構建了支撐銀行業快速創新發展的基礎架構體系,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客戶體驗,降低金融運營成本,構建金融服務新業態、新模式。
5G技術構築了終端與雲端新的快速通道,藉助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連接能力,可接納海量終端高速接入雲端,融合物聯網(IoT)、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實現物與物、人與物、人與人的全面連接,推動銀行基礎架構體系從傳統的技術支撐向價值創造的全面升級。
(一)5G增強AI技術應用能力
數據方面,5G可容納海量設備和應用接入,承載更大規 模、更實時、更穩定的數據採集和傳輸,為人工智慧深度應用提供更加豐富、多維度、海量的樣本數據,為銀行業建立更多樣、更精準的智能模型,解決更複雜的金融領域智能化難點提供數據基礎,從而助力提升AI智能金融決策能力。
算力方面,5G高速率、低時延特性,支持雲端AI運算結果實時反饋到邊端,使邊端決策使用雲端的算力。對於需要集合大規模數據、多節點數據聯合決策的場景,可將AI決策服務置於雲端,邊端通過5G與雲端保持高頻度、低時延、高可靠的通信連接,可高效完成收集、清洗、上送數據,實現雲端聚合分析和智能決策,並實時反饋邊端執行,全方位提升智能化算力。
(二)5G加強大數據4V特性
銀行業可藉助物聯網實現虛擬金融與實體經濟互聯,5G技術支持金融物聯網接入數量更多、類型更豐富的終端設備,為採集數據提供可靠連接手段,從而為銀行業引入多種來源、多樣化的數據,讓大數據更大,從而建立更加全面豐富的金融大數據體系。
5G豐富了金融大數據的數據量和數據類型,使銀行業可以獲取到更多跨行業、跨領域的數據,通過將這些數據關聯聚合分析,將催生更多有價值的大數據應用。
(三)5G延伸雲計算應用範圍
5G大帶寬、低時延等特點使雲計資源的提供不受網絡性 能和流量限制,使本地獲得和雲端相同的服務體驗,從而讓銀行業不再顧慮網絡卡頓、連接不穩定對雲端金融服務的影響,通過雲桌面、SaaS的方式讓雲端服務直達用戶。
(四)5G支持銀行應用專網定製
5G網絡基於網絡功能虛擬化(NFV)和軟體定義網絡(SDN)技術,將可提供低成本、差異化、定製化、相互隔離、質量可保證的端到端組網能力,進而高效滿足銀行各類 業務的多元化網絡需求。
可以把銀行5G網絡看做一條可容納上百車道但是又未具體劃分用途的高速公路,銀行應用專網定製的概念即是通過軟體 定義網絡技術,根據應用網絡負載需求差異,將高速公路劃分為多個專用車道定製使用。
(五)5G實現音視頻移動超高清
5G增強型移動寬帶、低時延通信的特性,解決了音視頻 高帶寬業務在移動端傳播流量大、時延明顯的技術問題,使移動端音視頻超高清獲得流暢實時的交互體驗,為銀行打破用戶交互的時空限制提供新的手段。
三、5G融合技術應用賦能銀行業務創新
5G技術按下了網絡速度的「快進鍵」,更將融合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音視頻、邊緣計算等技術,為銀行業帶來新的服務手段、交互方式,催生金融服務新業 態,助推對客服務、運營模式、金融生態發生巨大變革,推進銀行向數位化、智能化、生態化發展,為銀行業轉型升級持續賦能。
(一)打造智慧網點體驗空間
5G、生物識別技術結合新型金融機具設備,可簡化網點高頻、耗時長的業務服務流程、操作方式,為銀行客戶帶來無介質、無接觸、無延遲的金融服務體驗。
2019年4月19日,工商銀行在國內銀行業率先連通5G網絡,實現了業務通過5G網絡高速承載。6月11日,工商銀行基於5G應用的首家新型智慧網點在蘇州亮相,在5G 技術支持下,構建了「技術應用+服務功能+場景 連結+生態融合」四位一體的智慧服務體系。
(二)升級銀行遠程智能服務
在科技賦能的驅動下,銀行業客服中心正在向遠程銀行轉型,實現服務渠道由「語音載體」向「多元載體」轉變,業務範圍由「服務諮詢」向「業務辦理」拓展,價值創造由「客戶服務」向「客戶經營」升級。
5G以及音視頻、AR/VR、數字人、全息等技術,為遠程銀行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與雲計算技術共同構築了雲端之上的新型網點,實現「線上線下」渠道互補融合,進一步突破物理空間距離對銀行服務的限制,減少銀行網點服務的盲區,為用戶提供親臨現場的體驗。
(三)創新升級銀行營銷手段
銀行業通過5G承載的音視頻實時交互方式,實現從平面到立 體,從一對一到一對多的營銷傳播,通過視頻直播、點播等更加新穎的營銷方式開展金融產品發布、金融服務宣傳、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等營銷活動,在實時直播過程中,可穿插服務諮詢、產品試用購買、優惠辦理等活動,在營銷活動覆蓋群體範圍、營銷活動吸引力、營銷轉化率方面,都將遠超傳統的銀行營銷人員「單兵作戰」模式,並進一步豐富銀行線上引流、獲客拓戶的方式。
(四)線上線下一體化運營模式創新
線下喚起線上專業服務:對於網點的高價值專業金融服務,通過網點櫃員形成連接點,實時受理客戶需求,聯動喚起遠程銀行中心,動態形成專業的服務支持團隊,解決傳統網點服務人員業務知識面廣而深度不足的痛點。
線上調度線下服務:面向各類渠道、各種業務提供配 套運營支持,根據不同服務場景智能調度運營資源,按需安排業務專家在線支持,實時聯動線下要素配送,對外服務與對內運營之間全鏈條高效閉環處理。
(五)打造智慧信貸風控新模式
從貸前、貸中、 貸後構築智慧信貸風控防線,實現從「人控」到「數控」、 「智控」的轉變。
藉助5G網絡,創新實現遠程線上貸款申請、 線上授信、視頻授信、貸後管理等信貸服務模式,破解小微企業信用評估的難題,進一步助推普惠金融發展,服務實體經濟。
四、5G 時代銀行應用創新面臨的挑戰及建議
(一)儘早儘快完善行業標準
建議儘早著手銀行業5G通信應用標準化研究。銀行應充分發揮行業聯合優勢,立足於深化5G應用和行業整體健康發展,深入挖掘提煉標準化提案,紮實推動標準制定和課題研究工作。
(二)高度關注伴生的安全風險
建議各銀行持續加強5G網絡條件下安全風險特點研究。應對5G網絡安全威脅,銀行應加強開放合作,分享最佳實踐經驗,著力完善大帶寬、低時延條件下的安全防護能力, 及時升級安全防護技術和設備。
(三)不斷健全數據管理機制
建議銀行業加快研究建立更加契合新形勢的數據管理 新機制。一是加大研究數據合規審核解決方案,綜合運用人工智慧等自動化手段,輔以必要的人工審核,確保視頻、圖像等各類數據合法合規。二是規劃設計更加全面和嚴密的隱私保護方案,強化自身信息安全管理,規範跨機構數據共享機制,結合同態加密、聯邦學習等技術的運用,兼顧隱私保護和場景創新。
(四)持續探索產業變革趨勢和實施路徑
建議銀行業以更加積極開放的心態,聯合產業界、高校、 科研機構以及銀行同業,加強對各類創新動態的跟蹤和研究。
原標題:《5G時代銀行創新白皮書》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