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盾人工智慧研究院,打造AI領域的「貝爾實驗室」

2021-01-08 網易

2019-11-28 19:39:53 來源: 億歐

舉報

  

  人工智慧時代,得人才者,得未來。

  作為國內專注於智能分析與決策的人工智慧企業,同盾科技於今年初正式設立人工智慧研究院,並以人工智慧研究院為核心載體,穩步推動人工智慧戰略的布局和實施。探索機器學習、深度學習基礎理論算法,進行計算機視覺,語音語言處理,聯邦學習等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的深入研究,並將智能應用推向市場,力爭打造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貝爾實驗室」。

  同盾人工智慧研究院由美國公立常春藤名校佛羅裡達大學的終身教授李曉林擔任院長,國際頂級語音專家吳建雄博士擔任副院長。李曉林教授在美國創立了首家國家級深度學習中心,他所帶領的研究團隊是國際上最早將雲計算、大數據、大規模深度學習、物聯網研究貫穿於一體的研究團隊之一。

  吳建雄博士在加入同盾科技之前曾在美國著名公司Nuance擔任集團研究副總裁,Nuance是全球智能交互技術服務領域的鼻祖,在他的主導下為多個全球著名的企業如蘋果、三星、奔馳、BMW、奧迪、美國銀行等支持開發了智能語音助手。

  此外,研究院還擁有智能語音專家、計算機視覺專家、自然語言處理專家、深度學習及聯邦學習算法專家等一大批國內外AI領域頂尖人才超百人規模的研發團隊,算法研究人員都有碩士、博士學歷。

  研究院已經建立起智能語音、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四大核心研發小組,並取得多項專利成果,深度參與國家部委、央行等發起的行業標準制定。研究院的定位是連接賦能、開放共贏,已經和多個高校和金融機構,如浙江大學、西北工大、香港科技大學、建設銀行、招聯金融共建聯合實驗室。

  除了基礎理論探索,核心技術研究以外,研究院在推廣智能技術應用上也有了可喜的進展。基於同盾對金融服務行業深入了解的基礎上,研究院開發了多個金融服務場景的智能對話機器人,能用高度擬人化的發音,與不同的對話人採取不同的對話策略進行有效的交流。

  為服務未來而生

  人工智慧將是未來科學競爭制高點。

  從20世紀50年代引入感知器開始,到80年代多層感知器及反向傳播算法和專家系統,再到2010興起的深度學習,幾乎每三十年技術都會經歷一次質的躍遷,直到深度學習的出現,利用多層神經網絡模擬人類大腦神經元的信息傳遞方式,才使得人工智慧技術開始大放異彩。

  回顧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李教授將其分為三個階段,他生動地說到「:AI0.1是 『啟蒙』階段, 技術發展處於萌芽期;AI1.0僅僅是『有點知識』,但是場景非常有限;現在發展到了AI2.0時代,可以通過技術辨識一個人臉,或一個貓臉,我稱之為『有點感覺』,而這個感覺是相對有限的;而到了3.0的階段,我預期是2040年左右,人工智慧技術就可以說『有很多感覺、很多知識』,還能做智能決策,而智能決策恰好是同盾科技的發展戰略。

  人工智慧研究院是為服務未來而生的。

  以研究院重點研發領域——聯邦學習為例。可理解和可解釋將來會是整個後深度學習時代的技術困境,依靠海量數據訓練機器的人工智慧模式,需要進一步革命,因為很多領域實際上並沒有海量的數據作為基礎,隨著數據隱私保護的日益強化,數據共享也是個大問題,研究院將破解之道投向了聯邦學習技術,並進一步提出知識聯邦的創新框架,這項技術的成熟或將為整個行業帶來深刻變革。

  聯邦學習只是研究院技術庫的冰山一角,同盾採用研究院的形式來推動創新的發展,是需要足夠的魄力和堅韌的毅力的,因為這意味著難以計量的投入,和註定無法馬上實現營收的產出,但作為一家面向未來、信奉長期主義的科技企業,這是非常有價值的。

  李曉林教授表示,希望能把研究院打造成人工智慧領域的一流實驗室,營造自由、寬鬆的創新環境,也歡迎全世界的頂尖人才,來此開展各種AI領域前沿課題的研究,為人工智慧的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5年5億 深圳打造大灣區「貝爾實驗室」
    4月13日,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下稱「研究院」)在深圳大學正式揭牌,重點進行以大數據為代表的計算科學基礎理論研究,致力打造原創基礎軟體品牌。研究院以建設中國的「貝爾實驗室」為願景,5年預期投入約5億元,建設成國際一流的計算科學創新平臺。
  • 數博會|同盾科技三大技術體系 助力防範金融風險
    產學研促進會通過政產學研經深度融合,來推動貴陽的數谷建設,打造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平臺。作為智能風控領域的代表企業,同盾科技受貴陽市政府邀請出席了本次大會,同盾創始人兼董事長蔣韜先生以「智能誠信網絡」風控理念,進行了觀點分享。
  • 同盾李曉林:解決時代困境,知識將成為AI3.0的「第四要素」
    同盾科技合伙人、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李曉林教授 儘管已經離開講臺,李曉林身上仍留著些許象牙塔內的痕跡。 之前,他是學界精英,佛羅裡達大學終身教授;現在,他是同盾科技人工智慧研究院的院長。平時與人交談時,他語言溫和,但一旦涉及專業問題時,立即進入學者氣場。 在談及知識聯邦相關話題時,這種轉變尤為明顯。
  • 中國信通院發布《「5G+金融」應用發展白皮書》,同盾科技參與編寫
    本白皮書由中國信通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牽頭單位)聯合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中國電信戰略與創新研究院、天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網絡技術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中國工商銀行軟體開發中心、廣發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財產再保險有限責任公司、同盾科技有限公司12家單位共同編寫
  • 全球那些頂級的AI研究院
    2)Microsoft Research AI研究院今年7月,據外媒報導,微軟正在籌建Microsoft Research AI研究院,這一舉動說明其未來將專注人工智慧領域,創建開發更多的通用學習系統。事實上,微軟早在1991年便創立微軟研究院。2014年,微軟聯合創始人保羅·艾倫與他人又共同創立了艾倫人工智慧研究院。
  • 同盾陳蕾談保險業線上轉型:人工智慧重塑其核心業務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大數據、5G、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催生出一個嶄新的數字世界,用戶的價值主張、行為邏輯和體驗訴求都在潛移默化的改變。在這輪變革中,保險行業身處其中,同時,信息技術的革新也是持續推動保險行業向前發展的重要引擎和支撐。
  • 同盾科技成功入選《2020愛分析·知識圖譜廠商全景報告》
    近日,同盾科技憑藉在知識圖譜領域一系列前沿創新和實踐成果,成功入選《2020愛分析·知識圖譜廠商全景報告》,在報告定義的金融領域的四大主流應用場景,銀行對公、銀行零售、保險、泛金融領域知識庫中,同盾科技知識圖譜產品「雲圖「均榜上有名。
  • 打造中國「貝爾實驗室」,北京量子院發展進入快車道
    打造中國「貝爾實驗室」,北京量子院科研全員博士,已採購上億元科研設備記者從上午召開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2019年工作推進會暨學術交流會上獲悉,目前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已經進入全面推進的快車道,目前該院科研序列人員的學歷全部為博士,已建設
  • 革新時代需要貝爾實驗室
    培養賈伯斯,並不可行,但複製貝爾實驗室,就更具可行性。貝爾實驗室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產出先進科技成果(包括理論成果、實用發現、新技術與新材料)數量最多、也最為密集的創新機構。從電晶體,到通信、通訊領域你能想像的幾乎所有新技術、新材料及理論架構,包括蜂窩電話、通信衛星、太陽能電池、光纖、長途電視傳輸系統、高畫質電視、傳真機、按鍵電話、雷射器、數字數據機,C和C++語言、資料庫及分組技術、網絡管理與作業系統、UNIX作業系統,等等,都來自這家研究機構。
  • 百度研究院升級為五大實驗室 三位世界級科學家加盟
    美國時間1月18日,百度研究院在矽谷召開全員大會,宣布設立商業智能實驗室(Business Intelligence Lab,BIL)和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Robotics and Autonomous Driving Lab,RAL),同時三位世界級人工智慧領域科學家Kenneth Ward Church
  • 五縱三橫布局,同盾助力金融風險防控|風控|大數據|雲計算|網際網路...
    同盾科技,國內專業而領先的智能分析與決策服務提供商,以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三大核心技術體系為基礎,為金融、網際網路、物流、零售、政務等領域輸出包括智能信貸風控、智能反欺詐、智能運營等在內的智能決策產品&服務,讓各場景中的決策分析更加智能。同盾科技所專注的行業,簡單來說,其實是大數據風控。
  • AI變身解夢師,貝爾實驗室新算法找夢境的隱藏含義
    在近期發表於《皇家社會科學學會》的一項研究中,諾基亞貝爾實驗室發表了他們設計和編寫一種新的算法,並利用該算法自動分析了DreamBank.net 資料庫中的24000多個夢境。為了加快這一過程,諾基亞貝爾實驗室的計算社會科學家、這項研究報告的作者Aiello和他的同事建立了一種算法,該算法自動分析了DreamBank.net 整理的24000多個夢境報告。DreamBank.net 是一個公開的夢資料庫,收集了經過驗證的研究結果。
  • 貝爾實驗室創建記
    貝爾實驗室成立後,朱厄特秉承先前的作風和做法,明顯與卡蒂不同。為顧全大局,朱厄特和阿諾德只得暫時妥協,在前沿領域(特別是無線電話方面)繼續進行開創性的基礎研究,而在其他領域將現有的科學知識應用於技術研究。
  • 貝爾實驗室創建記
    貝爾實驗室成立後,朱厄特秉承先前的作風和做法,明顯與卡蒂不同。為顧全大局,朱厄特和阿諾德只得暫時妥協,在前沿領域(特別是無線電話方面)繼續進行開創性的基礎研究,而在其他領域將現有的科學知識應用於技術研究。
  • 三位世界級科學家加盟百度研究院 百度AI「中國速度」再加速
    中新網1月19日電 美國時間1月18日,百度研究院在矽谷召開全員大會,宣布設立商業智能實驗室(Business Intelligence Lab,BIL)和機器人與自動駕駛實驗室(Robotics and Autonomous Driving Lab,RAL),同時三位世界級人工智慧領域科學家
  • 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知識中心成立儀式隆重舉行,發布知識計算...
    作為清華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的首個研究中心,知識中心的成立是清華大學推進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人工智慧研究院的裡程碑事件。知識中心主任由李涓子老師擔任。知識智能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孫茂松教授是本次會議的主持人,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張鈸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管委會主任尤政院士分別進行了致辭,並為知識中心舉行了揭牌儀式。
  • 中國的「貝爾實驗室」揭開神秘面紗 市民感受量子魅力
    原標題:市民感受量子計算超強魅力   昨天,市民代表來到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參觀量子晶片綜合測試實驗室。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本報訊(記者 張航)昨天,市科委組織「科技創新」專題政務開放日活動,30餘位市民代表探訪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及其超導量子計算實驗室,感受「量子魅力」。   在超導量子計算實驗室,只見一座實驗臺架上安裝著一個高約1米、直徑約0.5米的金屬圓筒實驗裝置。現場講解的實驗團隊負責人金貽榮告訴大家,這個看似不起眼的「圓筒」就是超導量子計算的核心。
  •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
    貝爾實驗室在建立之際,其賴以生存的母公司已經在有線和無線電話領域佔據了美國90%的市場,從原本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型私企搖身一變成為財大氣粗的壟斷企業,不可否認,電話專利及其之後的一系列創新性研發成果成就了母公司的輝煌業績。而母公司這樣的壟斷企業亦成為貝爾實驗室的基礎。母公司對于貝爾實驗室的重視尤甚,在資金問題上從不吝嗇。
  • 致敬貝爾實驗室
    貝爾實驗室成立於1925年,原本是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的研究機構,90多年來已在學術創新、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上作出非常傑出的貢獻。該室從基礎研究起步,把創新放在首要的地位,發明了眾多劃時代的產品,不但使貝爾實驗室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聲譽,而且使美國經濟的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貝爾實驗室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研究和學習。
  • 諾基亞貝爾與易誠高科戰略合作打造5G+AI聯合開放體系
    據悉,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諾基亞貝爾」)與易誠高科(大連)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易誠高科」)協議明確了雙方聯合建立「移動通信及蜂窩物聯網通用仿真開放平臺」,該聯合開放實驗平臺將以5G和人工智慧技術研究與創新應用研發為主要方向,以傳統通信技術的深化應用為輔助,以"打造5G+AI聯合開放體系,構建行業領先的5G+AI產品與應用服務創新研發與測試平臺,覆蓋多樣化的產業鏈"為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