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5億 深圳打造大灣區「貝爾實驗室」

2020-12-05 時代周報

時代周報記者 陳佳慧 發自深圳

深圳再添高水平基礎科研平臺。

4月13日,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下稱「研究院」)在深圳大學正式揭牌,重點進行以大數據為代表的計算科學基礎理論研究,致力打造原創基礎軟體品牌。研究院以建設中國的「貝爾實驗室」為願景,5年預期投入約5億元,建設成國際一流的計算科學創新平臺。

研究院也是深圳市政府批准成立的十大新設基礎研究機構之一,由英國皇家學會院士樊文飛擔任首席科學家。「樊院士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資料庫理論與系統並重的第一人」,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成立於1925年的美國貝爾實驗室,不僅是諸多重要科技發明和基礎研究的發源地,還誕生了9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直接影響了美國的科技發展進程。

「中國的『貝爾實驗室』這個稱謂是對研究院的鞭策。研究院也會以建設國際一流的計算科學創新平臺、建設中國的貝爾實驗室作為長期目標。」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毛睿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深圳市授牌給研究院當日,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表示,深圳市將著力提升科技創新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重點補齊基礎研究短板,不斷完善「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全力打造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創意之都。

打造基礎研究平臺

深圳是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技術研發、製造、出口基地。來自深圳市工信局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電子信息製造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1313.3億元,同比增長13.8%,約佔全國行業規模的1/6,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近六成,支柱產業地位明顯,成為推動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深圳電子信息產業主要位於產業價值鏈的下遊。」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深圳在下遊終端產業的組裝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但是缺乏上遊的源頭創新,所以深圳的價值鏈相對於它的規模而言,屬於比較低端的。

研究院也指出:「相較於世界領先水平還遠遠落後,國際上廣泛使用的關鍵技術中缺乏『中國創造』。我國數據計算相關領域理論研究缺乏源頭創新,基礎系統基本依賴國外開源軟體。」

作為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的主管部門,深圳市科創委對當前深圳的基礎研究存在的問題也表示認同:「我市尚未形成基礎研究發展機制,對基礎研究的總體戰略布局不足,在一些重要產業或優勢產業方面的技術領域缺乏超前主導部署,導致產業鏈『前端』薄弱,原創性技術成果缺乏,特別是部分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重大裝備受制於人,『缺核少芯』的問題嚴重,無法支撐產業高速發展的需求。」

針對當前客觀存在的問題,研究院規劃出自身的發展路徑:將著力打造中國原創的大數據計算理論和引擎,發展民族產業,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在計算科學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開發系統軟體,打造「中國製造」的計算科學基礎軟體國際品牌。

在科學研究和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研究院將打造計算科學基礎理論研究平臺,建設新型計算系統研發平臺。同時充分利用深圳優厚的人才政策優勢,建設布局較全面、結構較合理的高水平研究隊伍。

在產業應用和協同創新方面,研究院即將與合作單位孵化產業公司,加速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動上下遊產業的發展。

產學研用一體化

貝爾實驗室工作分為基礎研究、系統工程和應用開發三個板塊,既有基礎研發又做產品開發,還包括基礎研究後的應用研究。

「貝爾實驗室是實現『產學研用』一體化比較好的模式,這種模式也是深圳一直為之努力的。」廣東省社科院教授丁力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集聚了高端計算科學人才的研究院,能否藉助深圳產業化、市場化的優勢,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基礎研究、應用研究以及產業化創新的好樣本?

「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的基礎研究的提升,將有利於深圳電子信息產業向上遊攀升。」申明浩說,「與此同時,深圳的電子信息產業對於計算科學研究院也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而且能夠促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可能性提升。」

申明浩解釋,深圳雖然研發資源較少,但是創新產業卻有比較好的集聚,它的市場化、技術成果產業化的能力比較強,就全國而言,深圳應當是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市場化變現最好的區域之一。

研究院表示,在系統研發和產業合作方面,研究院初步成果得到了各方的廣泛關注,與啟迪、阿里等的合作正在實質推動中。研究院的原型軟體系統已在多家單位進行驗證性測試,取得了比原有系統高達幾十到幾萬倍的速度提升。

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建設目標之一,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觀全球四大灣區,高校、科研院所的原始創新,是灣區成為引領工業革命的重要力量。」申明浩表示。

「過去我們國家研發的很多東西都停留在實驗室裡,往往走不出來。」丁力說,「但是我相信深圳,它畢竟是一座改革的城市,在這一塊上可能有新的突破。」

相關焦點

  • 大灣區四大重點實驗室「開跑」
    國家實驗室「預備隊」2017年12月22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宣布啟動首批4家廣東省重點實驗室建設。這四個重點實驗室建設是以國家實驗室落戶廣東為主要目標,瞄準新一輪創新驅動發展需要,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
  • 天津、深圳、亞特蘭大的求學生涯...天大校友榮獲2020年貝爾實驗室...
    成績斐然,獲獎無數下面,讓我們一同見證他的的成長與光輝諾基亞公司公布了2020年貝爾實驗室獎獲獎名單。綦程——榮獲貝爾實驗室獎三等獎。01獲2020年貝爾實驗室獎美國貝爾實驗室成立於1925年,是電晶體、雷射器、太陽能電池、發光二極體、數字交換機、通信衛星、電子數字計算機、C語言、UNIX作業系統、蜂窩移動通信設備、長途電視傳送、仿真語言、有聲電影、立體聲錄音,以及通信網等許多重大發明的誕生地,是美國創新精神的一張閃光名片。
  • 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科創走廊蓄能量
    新華社深圳8月3日電題:科創走廊蓄能量——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創新高地」見聞新華社記者 孫飛、王豐位於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重要節點位置的深圳光明科學城,今年核心區建設項目已有60個,項目總投資超過1400億元。這裡塔吊林立、機器轟鳴,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近期,致力打造國家實驗室「預備隊」的深圳灣實驗室,正式落地光明科學城。
  • ...深圳、亞特蘭大的求學生涯……天大校友榮獲2020年貝爾實驗室獎!
    他本科就讀於天津大學精儀學院碩士在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GTSI)求學博士前往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這便是今天的主人公綦程他一步步走來成績斐然,獲獎無數下面,讓我們一同見證他的的成長與光輝諾基亞公司公布了2020年貝爾實驗室獎獲獎名單。
  • 致敬貝爾實驗室
    開發部門是貝爾實驗室最大的部門,負責設計構成貝爾系統電信網絡的設備和軟體。整個實驗室人數由1925年3600人,在二戰時期人員規模達到了5000-8000人,1995年達到了29000人,員工人數不多增多,從側面證明了貝爾實驗室不斷發展壯大。正因為這樣的組織架構有理論技術的支持,又有實踐項目的落地,有利於研究出符合時代發展、社會潮流的產品,極大地推動了前沿技術的發展。
  • 諾基亞貝爾實驗室和美國宇航局聯合宣布打造月球4G網絡
    近日,諾基亞貝爾實驗室和美國宇航局NASA聯合宣布將4G無線網絡帶到月球。建成的月球4G網絡不僅會像地球上的應用一樣傳輸聲音和數據信號,還能處理遠距離操作。據悉,諾基亞已經和SpaceX等13家公司已經從美國宇航局NASA獲得了總價值超過3.7億美元的5年合同,他們將在月球表層建造關鍵的基礎設施技術,這也是美國宇航局重返月球的Artemis計劃的一部分。
  • 貝爾實驗室創建記
    在合併之日,實驗室約有3600人,其中2000人是技術人員 [3] 通過各種報導,貝爾實驗室這一當時世界最大的工業實驗室出現在世人面前。當時,貝爾實驗室佔據了先前西方電氣公司工程部的總部大樓,整個樓高13層,總建築面積達37 200米,貝爾實驗室在此運營了約20年。
  • 貝爾實驗室創建記
    ,直到1945年新址建成,貝爾實驗室搬遷。在合併之日,實驗室約有3600人,其中2000人是技術人員⋯⋯ [3]通過各種報導,貝爾實驗室這一當時世界最大的工業實驗室出現在世人面前。當時,貝爾實驗室佔據了先前西方電氣公司工程部的總部大樓,整個樓高13層,總建築面積達37 200米,貝爾實驗室在此運營了約20年。
  • 2020年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辦時間
    近日,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組委會發布關於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辦時間的通告。2020年深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汽車博覽會舉辦時間2020年6月20日-6月28日舉辦地點:深圳會展中心(福田)隨著當前國內疫情防控態勢逐步穩定並持續向好
  • AT&T、朗訊、貝爾實驗室的前世今生及興衰
    AT&T發展迅猛,在1899年,AT&T便把其前身的貝爾電話公司整合進來,於是AT&T便成了貝爾公司的母公司。在1925年,AT&T收購了西方電子公司的研究部門,並成立了一個叫做「貝爾電話實驗室公司」(簡稱便是貝爾實驗室)的獨立實體,在建立之初,貝爾實驗室便致力於數學、物理學、材料科學、計算機編程、電信技術等各方面的研究。
  • 打造中國「貝爾實驗室」,北京量子院發展進入快車道
    打造中國「貝爾實驗室」,北京量子院科研全員博士,已採購上億元科研設備記者從上午召開的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2019年工作推進會暨學術交流會上獲悉,目前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已經進入全面推進的快車道,目前該院科研序列人員的學歷全部為博士,已建設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大灣區高分子新材料及聚合物產品工程...
    中國教育在線訊 10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舉行了以 「大灣區高分子新材料及聚合物產品工程」 為主題的高端論壇。本次論壇旨在為先進聚合物材料製造與加工領域的學界和工業界專家搭建產學研溝通橋梁;分享協同創新經驗和多視角觀點;介紹最新研發進展及工業製造核心技術挑戰;探討 「粵港澳大灣區」 及 「深圳先行示範區」 產業發展趨勢。
  • K11打造大灣區突破性零售餐飲娛樂地標項目 「11 天空」
    K11將負責11 天空的運營,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多元化布局及創新科技,項目將成為香港最大的零售餐飲娛樂地標,連接整個大灣區,為旅客、消費者及企業帶來嶄新零售、餐飲、娛樂體驗,以及優質的財富管理和健康服務。11 天空將於2022年至2025年期間分階段落成。
  • 打造科學中心,深圳要做什麼
    原標題:打造科學中心,深圳要做什麼深圳商報2019年01月17日訊 不久前市委全會提出,深圳今年將實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共建行動,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增強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核心引擎功能。
  • 諾基亞貝爾亮相MWCS 貝爾實驗室「Future X」國內首秀
    人民網上海6月28日電 (趙超)2017年世界移動大會今天在上海正式拉開帷幕。上個月剛剛完成重組的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諾基亞貝爾),在本次展會上展示了5G、超寬帶、可編程雲網等技術方案。
  • 新世界集團斥資200億,打造大灣區娛樂商業新地標「11天空」
    「11天空」(11 SKIES)是新世界集團(香港聯交所:0017)旗下位於香港國際機場航天城的200億港元投資項目,落成後將成為香港最大的零售飲食娛樂綜合體,搭配一站式便捷財富管理以及健康服務,用顛覆性思維為大灣區消費者及旅客打造最獨特的全連接服務,重新定義消費娛樂旅行體驗。
  • 貝爾實驗室創建記profile-avatar
    貝爾實驗室的創建是世界科技史上一個有意義的事件,也是一個經典的創新故事,了解這段歷史,對當今中國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科技創新富有啟示意義。撰文 | 戴吾三(教授,清華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來源:科學雜誌1915紐約市西街463號西方電氣公司原址 1925年貝爾實驗室在此建立,直到1945年新址建成,貝爾實驗室搬遷。
  • 特區40年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粵港澳大灣區深圳
    原標題:特區40年鄭永年:在「世界地圖」上定位和認識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大家好,可愛的我又出現了。我是你們的生活百事通大灣網dww11.com粵港澳大灣區招聘交友,美食生活小管家,吃喝玩樂資訊、大灣區旅遊。
  • 科大訊飛攜手鵬城實驗室 AI賦能粵港澳大灣區「新基建」
    5月9日,科大訊飛和鵬城實驗室共同籤署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鵬城實驗室舉行,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鵬城實驗室主任高文院士等出席儀式,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杜蘭、鵬城實驗室常務副主任鄒鵬代表雙方籤約。未來,雙方將進一步深化人工智慧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布局,共同促進智慧醫療和多語種智能語音語言處理等前沿技術及應用研發落地的深度合作,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科技創新引擎。
  • 天津、深圳、亞特蘭大的求學生涯……天大校友榮獲2020年貝爾實驗...
    他本科就讀於天津大學精儀學院碩士在天津大學喬治亞理工深圳學院(GTSI)求學博士前往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這便是今天的主人公綦程他一步步走來成績斐然,獲獎無數下面,讓我們一同見證他的的成長與光輝諾基亞公司公布了2020年貝爾實驗室獎獲獎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