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良治善治,讓人民過...

2020-12-05 杭州網

浙江在線5月2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錢禕 黃珍珍 陳佳瑩 李攀)「提高治理能力」「完善便民設施,讓城市更宜業宜居」……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些話,引發不少代表委員熱議。

在會場、在駐地,來自浙江的代表委員圍繞如何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展開熱烈討論,建議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讓「中國之治」的浙江風景更加動人。

更科學

促進共建共治共享

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內容,不少代表委員將其與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講話緊密聯繫了起來。

「城市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對城市治理的高度重視,背後是對完善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入思考。」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副市長許亞南認為,城市治理體系是個高度複雜的系統,涉及多個維度與要素,勢必要有大局觀,「以推進『健康寧波』為例,我們加強現代化監測體系建設和推廣使用公勺公筷等文明生活習慣,從源頭上抓好城市治理的關口。」

常住人口超800萬、流動人口近500萬的寧波,通過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明確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嶄新理念和努力方向。「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要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的科學規律。」許亞南委員說,有效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健全城市治理體系至關重要,只有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等多方發力,才能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城市治理要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只有把重心下沉,才能夯實城市治理的基層基礎。」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鹿城區松臺街道桂柑社區黨委書記、主任柯建華深刻認識到,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就在社區。

要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的目標,需學會調動各類社會資源。桂柑社區開辦的溫州第一個老年食堂已堅持12年,正是社區、企業、社會組織、志願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的成果,「重心下沉更要力量、資源下沉,打造專業人才隊伍,優化共治梯隊,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城市共同體』,使社區治理有心更有力。」柯建華代表說。

更精細

人民城市要為人民

「必須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的發言重點圍繞「人民」二字,讓浙江的代表委員振奮不已。他們紛紛表示,這些年來,浙江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把群眾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生動詮釋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根本價值導向。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完善信訪制度,加強法律援助,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在浙江也有了創新實踐。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各地把建設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作為「重要窗口」的標誌性工程。在景寧,這個中心被群眾稱為「平安小巷」。全國人大代表、景寧畲族自治縣縣長鍾海燕說:「走進『小巷』,就能使矛盾糾紛『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一扇門進出』,我們還將根據群眾實際需求不斷調整功能設置,加強機制化學融合。」

景寧是山區縣,鄉村多社區少,如何把鄉村治理的有效經驗靈活運用到城市社區治理中,也是鍾海燕代表思考的問題,「我們正探索建立城鄉並進的縣域治理格局,將『楓橋經驗』應用於現代城市治理,把各項資源與服務精準投送到城市裡的千家萬戶。」

「城市發展得好不好,最終要以居民是否滿意來衡量。」全國人大代表、省僑聯副主席陳乃科點讚浙江「最多跑一地」改革,今年他有一份建議與此相關。他認為,當前人民調解員隊伍還存在專職人員不夠、年齡偏大和後備人才不足等問題,建議建立專職人民調解員薪金制度、職業準入資質規範等。

「要讓城市治理像繡花那樣精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牽引線。」陳乃科代表說,「要提高治理能力,必須大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找準服務群眾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可及性。」

更智能

創新推動治理升級

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全國政協委員、杭州市政協副主席謝雙成對政府工作報告中「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內容十分關注。他認為,城市治理手段、模式、理念等創新,都離不開數字賦能,「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個『腦力活』,要多在科學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讓各種前沿技術『跑』起來。」

謝雙成委員表示,杭州建設「城市大腦」的經驗值得借鑑,城市治理應加強數據聯動、系統集成,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延伸更多便民服務場景。

義烏是改革開放前沿城市,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密集交織,流動人口和小微企業聚集,直面城市治理的重重考驗。全國人大代表、義烏市委書記林毅說,近年來義烏從頂層設計入手,通過「網際網路+監管」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體系,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城市氛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林毅代表認為,未來仍需重點在治理領域多業務協同綜合應用、數位化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等方面尋求再突破,實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與城市治理大網絡的疊加,最大程度避免「信息孤島」。

城市治理如何持續創新?不少代表委員建議,要結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的要求,針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補短板,充分整合力量資源等要素,全面建設「智慧安防小區」「智慧消防」等,以「智慧+」推進治理手段持續升級。

相關焦點

  • 代表委員熱議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良治善治 讓城市更宜...
    」「完善便民設施,讓城市更宜業宜居」……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些話,連日來引發不少代表委員熱議。經歷新冠肺炎疫情大考,我國市域治理體系經受了一次全面檢驗,展現了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及其治理能力的強大優勢。在會場、在駐地,來自浙江的代表委員圍繞如何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討論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讓「中國之治」的浙江風景更加動人。
  • 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原標題:良法善治:社會治理現代化的衡量標準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攻堅期和深水區,社會矛盾積聚,穩定風險增大,迫切需要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從依法而治走向良法善治,是法治中國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路徑。
  • 以良法之治打造城市 治理現代化骨幹工程
    「法者,治之端也」。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法治不僅是制度文明的發展,更體現著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治理智慧。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開創具有杭州特點的大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的「善治六策」,其中「良法之治」可謂城市治理現代化的骨幹工程,必須抓實抓好,讓杭州在深刻變革中既生機勃勃又井然有序,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實現「良法之治」首先要立良法。
  • 怎樣「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簡而言之
    所謂善治,就是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使國家的治理能夠充分保障人民在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全面發展,保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國家的治理能否促進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能否保障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能否推進社會和諧穩定,又能否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等等。
  • 以「良法善治」推動創新體系建設
    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基石,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經過長期努力,我國科技發展成就顯著,一些重大科技成果進入世界先進行列。但是,我國科技創新能力與經濟實力還不相稱,與現代經濟建設主戰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還不適應。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實現到2035年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的目標。
  • .| 堅持和發揮制度優勢,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石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時代改革開放等對推進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備有效的交通運輸治理體系和現代化治理能力是交通強國的重要基石之一,它是建設交通強國的軟體條件,貫穿於綜合運輸體系和交通強國建設的始終。
  • 陳小君:民法典,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核心推力
    民法典草案共七編1260條,涉及了社會和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被譽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編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在《民法典》即將頒行之際,《探索與爭鳴》2020年第5期策劃了「民法典與中國法治的未來」專題圓桌。
  • 「城市大腦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專題報告會在津舉行
    「城市大腦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專題報告會在津舉行 2020-07-24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黃波 楊安 趙菡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構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重心和難點均在基層。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應有之義,也是平安中國建設的重中之重。
  • 豐富「大城善治」時代內涵 提升人民城市治理水平
    大城善治,對於正奮力創造新奇蹟、展現新氣象的上海而言,意味著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有機平衡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把握近期目標與長期目標,釐清「變與不變」,既講求頂層多維度的創新思維與手勢,也聚焦末端細微處的生動感知,在人民城市建設豐富實踐中充分實現「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
  •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發揮作用
    全會圍繞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出的《決定》,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和強烈的歷史擔當,充分反映了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新期待。全會全面總結出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的顯著優勢,全面反映了我們黨在長期治理實踐中取得的成功經驗。
  • [市域治理] 創新法治實踐 打造良法善治「油城樣本」
    ,為群眾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務;以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為引領,大力開展普法宣傳,營造人人學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作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工作第一批試點城市,克拉瑪依市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通過運用法治思維謀劃市域社會治理、運用法治方式破解市域社會治理難題,全方位、深層次、多渠道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  這次全會聽取了中央政治局工作報告,分析了當前形勢和任務,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 完善治理體系 提升治理能力
    及時回應群眾訴求,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是治理能力的重要體現。各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暢通群眾訴求表達渠道,推深做實密切聯繫群眾和服務群眾機制,積極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推動共建共治共享 夯實基層治理基礎9月11日下午,剛過放學時間,霍山縣佛子嶺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內,就走進三三兩兩背著書包的孩子。佛子嶺鎮轄區內企業職工較多,為解決職工學齡子女放學後、家長下班前無人看管的問題,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打造「四點半課堂」特色文明實踐項目,組織志願者帶孩子們學習、娛樂。
  • 社科評論|把握社會治理「善治」的三個價值維度
    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要以有力政黨、有為政府、有效市場、有機社會的基本取向為抓手,加快政府職能從「政府職責體系」向「黨和國家機構職能體系」轉變。同時,要順應社會發展新趨勢,重建「再嵌入」、再組織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加大社會組織培育力度和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規範化建設,形成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生動格局。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 紮實推進新時代有福之州治理現代化
    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身為人大幹部,我要強化制度意識,在黨的領導下暢通人民與政府的雙向溝通,保證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轉化為人民遵守的國家意志,不斷調動人民參與國家治理的積極性。要抓好人民代表隊伍建設,把群眾信任的代表選出來,用好代表聯繫群眾活動室和社情民意聯繫點,讓代表在人民中聽呼聲、傳民意。
  • 法治應當是良法與善治的結合
    作者:胡建淼專家工作室供稿 戴建華  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標誌,而「良法善治」又是現代法治的基本標準和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使社會主義法治成為良法善治」。
  • 以良法促善治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了「法治中國」理念和「法治建設」的目標,同時還提出了良法和善治的概念,指出以良法促善治,「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為什麼要以良法促善治?
  • 成都都江堰:提振能級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著力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了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都江堰市深入挖掘天府文化特色和國際時尚魅力,不斷豐富完善消費場景脈絡,正加快建設「青城山景區+奧特萊斯購物公園」「融創文旅城+熊貓之都」「灌縣古城+旅遊特色街區」三大主力商圈,構建符合城市功能需求的產品創新體系和消費拓展體系,將全力打造成都旅遊消費中心。「消費刺激經濟的關鍵在於,精心打造一批消費場景。」
  •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
    摘 要梳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組織運作過程和實踐發展,揭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國家治理體系的支撐,也是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依託。深入闡述為什麼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實行這項制度的歷史必然性,探討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作用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