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2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錢禕 黃珍珍 陳佳瑩 李攀)「提高治理能力」「完善便民設施,讓城市更宜業宜居」……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些話,引發不少代表委員熱議。
在會場、在駐地,來自浙江的代表委員圍繞如何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展開熱烈討論,建議進一步提升城市治理的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水平,高水平推進省域治理現代化,讓「中國之治」的浙江風景更加動人。
更科學
促進共建共治共享
看到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的內容,不少代表委員將其與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抓好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講話緊密聯繫了起來。
「城市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對城市治理的高度重視,背後是對完善社會治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深入思考。」全國政協委員、寧波市副市長許亞南認為,城市治理體系是個高度複雜的系統,涉及多個維度與要素,勢必要有大局觀,「以推進『健康寧波』為例,我們加強現代化監測體系建設和推廣使用公勺公筷等文明生活習慣,從源頭上抓好城市治理的關口。」
常住人口超800萬、流動人口近500萬的寧波,通過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明確城市治理現代化的嶄新理念和努力方向。「城市是生命體、有機體,要認識、尊重、順應城市發展的科學規律。」許亞南委員說,有效推進城市治理現代化,健全城市治理體系至關重要,只有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等多方發力,才能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城市治理要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只有把重心下沉,才能夯實城市治理的基層基礎。」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市鹿城區松臺街道桂柑社區黨委書記、主任柯建華深刻認識到,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就在社區。
要實現政府工作報告中「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的目標,需學會調動各類社會資源。桂柑社區開辦的溫州第一個老年食堂已堅持12年,正是社區、企業、社會組織、志願者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的成果,「重心下沉更要力量、資源下沉,打造專業人才隊伍,優化共治梯隊,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城市共同體』,使社區治理有心更有力。」柯建華代表說。
更精細
人民城市要為人民
「必須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代表團的發言重點圍繞「人民」二字,讓浙江的代表委員振奮不已。他們紛紛表示,這些年來,浙江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把群眾利益和需求放在首位,生動詮釋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根本價值導向。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完善信訪制度,加強法律援助,及時解決群眾合理訴求」,在浙江也有了創新實踐。聚焦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各地把建設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作為「重要窗口」的標誌性工程。在景寧,這個中心被群眾稱為「平安小巷」。全國人大代表、景寧畲族自治縣縣長鍾海燕說:「走進『小巷』,就能使矛盾糾紛『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一扇門進出』,我們還將根據群眾實際需求不斷調整功能設置,加強機制化學融合。」
景寧是山區縣,鄉村多社區少,如何把鄉村治理的有效經驗靈活運用到城市社區治理中,也是鍾海燕代表思考的問題,「我們正探索建立城鄉並進的縣域治理格局,將『楓橋經驗』應用於現代城市治理,把各項資源與服務精準投送到城市裡的千家萬戶。」
「城市發展得好不好,最終要以居民是否滿意來衡量。」全國人大代表、省僑聯副主席陳乃科點讚浙江「最多跑一地」改革,今年他有一份建議與此相關。他認為,當前人民調解員隊伍還存在專職人員不夠、年齡偏大和後備人才不足等問題,建議建立專職人民調解員薪金制度、職業準入資質規範等。
「要讓城市治理像繡花那樣精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牽引線。」陳乃科代表說,「要提高治理能力,必須大力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找準服務群眾的切入點和著力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與可及性。」
更智能
創新推動治理升級
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廣闊。
全國政協委員、杭州市政協副主席謝雙成對政府工作報告中「全面推進『網際網路+』,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的內容十分關注。他認為,城市治理手段、模式、理念等創新,都離不開數字賦能,「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個『腦力活』,要多在科學化、智能化上下功夫,讓各種前沿技術『跑』起來。」
謝雙成委員表示,杭州建設「城市大腦」的經驗值得借鑑,城市治理應加強數據聯動、系統集成,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延伸更多便民服務場景。
義烏是改革開放前沿城市,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密集交織,流動人口和小微企業聚集,直面城市治理的重重考驗。全國人大代表、義烏市委書記林毅說,近年來義烏從頂層設計入手,通過「網際網路+監管」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體系,形成「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城市氛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林毅代表認為,未來仍需重點在治理領域多業務協同綜合應用、數位化技術支撐體系建設等方面尋求再突破,實施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慧與城市治理大網絡的疊加,最大程度避免「信息孤島」。
城市治理如何持續創新?不少代表委員建議,要結合政府工作報告中「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的要求,針對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補短板,充分整合力量資源等要素,全面建設「智慧安防小區」「智慧消防」等,以「智慧+」推進治理手段持續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