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瑞士是這麼做的…

2021-02-15 別樣瑞士SwissChat

目前全球正在遭受著氣候變化帶來的一系列風險和威脅, 由氣候變化所引發的自然災害不斷增多,日益增加的極端天氣對世界各國社會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今年第9號強颱風「利奇馬」是70年來登陸華東地區的第三強風,風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預計造成的經濟損失15億元左右。

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未來的極端氣候時間強度和頻率都會有所增加,類似於「利奇馬」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自然災害事件可能會變成常態,那麼應該如何應對和適應呢。

瑞士氣候情景預估

根據瑞士聯邦氣象和氣候辦公室2018年發布氣候情景預估報告指出,如果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到本世紀中葉及以後,瑞士將經歷「更加乾燥的夏季」,「強降水」,「炎熱天數增加」和「降雪稀少的冬天」。因此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尤為重要。

瑞士面臨的氣候變化風險和機遇

根據聯邦政府2011年12月3日頒布的二氧化碳行動法案,政府需要開展一系列的減排措施,同時積極開展適應氣候變化行動作為其有效的補充。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由瑞士聯邦環境辦公室牽頭協調,已經於2012年和2014年分別頒布了瑞士國家氣候變化適應戰略的兩部方案。


適應性規劃的基本原則

規劃需要考慮不確定性,周期性的評估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Win-Win Measures雙贏措施

今天就需要實施的措施,但同時也滿足氣候變化適應的要求

●No-Regret or Low-Regret Measures 無悔措施

對今天也有益的短期適應性措施

●Flexibility and Resilience 靈活型和韌性

可以靈活根據未來變化做出調整的措施

為有長期鎖定效應的措施服務

整體目標是降低現有的氣候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未來不可避免的風險。此外,還根據趨利避害的原則,積極增加整個國家的適應能力。

為了給聯邦政府和各州的適應戰略提供良好的科學支撐,聯邦環境辦公室(FOEN)挑選了八個有代表的區域評估其相關風險和機遇。一方面確定當前的風險和機遇,同時預估了到2060年氣候變化趨勢明顯的情景下所帶來的風險等。

瑞士發展合作署支持中國開展氣候變化適應工作

瑞士聯邦外交部通過瑞士發展合作署支持開展中瑞中國適應氣候變化一期和二期的活動。目前正值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的籌備期間,瑞士發展合作署聯合中國農科院,國家海洋大學,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以及內蒙古農業大學,於2019年8月23日在北京中國農科院召開適應氣候變化和南南合作沙龍,旨在將瑞士以及更多的國內、國際經驗在業界進行推廣和交流。學者和業界就目前國內適應氣候變化的重大問題和趨勢進行了探討並嘗試提出針對性建議。

相關焦點

  • 尼安德特人的「瑞士軍刀」應對氣候變化的結果
    phys.org網站8月28日報導,《PLoS ONE》雜誌發文稱,德國弗裡德裡希-亞歷山大-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AU)和義大利費拉拉大學(UNIFE)的研究人員,根據下巴伐利亞州的西塞爾斯格羅特洞穴的考古發現推斷,氣候變化使得歐洲晚期德尼安德特人的行為產生了複雜變化
  • 【專稿】孔鋒:氣候變化多樣性風險及其應對的全球機制
    引子氣候變化已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之一。本文從氣候多樣性、氣候變化風險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多樣性著手,系統分析了氣候變化對全球可持續發展影響的多樣性和嚴峻性。
  • 氣候變化風險加大,人類該如何應對?
    同這裡的天氣一樣,25日,在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第一次主要作者會上,有關氣候變化的討論在熱烈的進行著。此次會議的召開標誌著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第一工作組報告進入了實質性編寫階段。那麼,第六次評估報告將涵蓋哪些內容,有何亮點,人類又該如何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呢?
  • 應對氣候變化 我們能做些什麼
    ,但也難免讓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  但其實,公眾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中也能幫助應對氣候變化,少開一次車、少吃一點肉,都在為緩解全球變暖做出一點貢獻。減少交通領域的排放,能有力幫助應對氣候變化。  當然,車輛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工具,不能說為了應對氣候變化就讓車輛都不上街了。但我們可以做到的是,儘量少開私家車,選擇乘坐公共運輸,一輛裝載幾十個人的公共汽車,排放量顯然會低於幾十輛小轎車。同時,多坐公交少開車還有助緩解道路擁堵問題。
  • 應對氣候變化,從我做起
    今日視點  新華社記者 黃 堃  在巴黎,一百多位各國領導人出席了氣候變化大會,這讓人感到各國對氣候問題的重視,但也讓一些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些什麼?  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 心理學如何應對世界氣候的變化
    一篇新發表在《心理科學展望》雜誌上的文章對以上調查做了如下解釋:一方面是由於相關宣傳與氣候變化本身的緊急性和嚴重性不匹配,另一方面是因為有關氣候變化的宣傳方式與大眾脫節。為此,他們從心理學上提出科學傳播環保知識及提高環保政策效率的五點建議。    第一,人們一般對個人經驗比對抽象的分析更為敏感。
  • 疫情及氣候變化揭示投資趨勢 瑞士嘉盛銀行聚焦可持續主題投資
    綜觀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反覆不定,專家指,疫情會對社會和經濟造成永久影響,無獨有偶,近年被受關注的氣候變化問題就像大自然界的疫情一般,會為社會和經濟帶來風險和挑戰,但與此同時,其影響也為投資者揭示出主題投資的趨勢。
  • 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與減緩同等重要
    在以往的應對氣候變化過程中,我們更注重就過去的事件作出被動響應,而不是主動防禦未來的變化,然而應對氣候變化本身就是對風險作出選擇和管理的過程,只有認知到這一點,才能對適應有所領會,並且將適應氣候變化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抑制未來氣候變暖的目標真正結合起來。目前全世界各國政府、環保界都已經在不斷地積累適應方面的經驗。
  • 《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在京發布
    中國環境報記者 劉秀鳳 11月27日,第十二部氣候變化綠皮書——《應對氣候變化報告(2020):提升氣候新動力》(以下簡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加速,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並可能引發系統性風險,對全球自然生態系統、經濟社會發展、人類健康和福利形成嚴重威脅。
  • 應對氣候變化對中國發展的意義
    釐清對氣候變化科學性的認識,有利於進一步取得科學共識,堅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取向。這些重要共識是採取確定的應對行動的思想基礎。 第三是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科學性。減緩方面,以節能減排為主的,包括增加非化石能源比例、增加森林土地碳匯等措施的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
  • ——東北糧倉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近幾十年的氣候變暖對東北地區糧食生長有促進作用,比如生長期延長、種植區域北擴、糧食總產量提升等,但全球變暖,並不意味著氣溫的一味上升。階段性寒潮也讓處在「溫室」裡的農作物面臨更大凍害風險。變暖的不利因素更需警惕。  研究東北地區的糧食生產與氣候變化之間的關係,具有戰略性意義  今年,我國糧食實現連續9年增產。
  • 核電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所起作用
    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是,關注發展核能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據悉,本次論壇圍繞如何通過發展核能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我國核能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核安全等熱點話題進行圓桌討論。參加論壇的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錢智民表示,發展核能有助於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意義重大。
  • 解振華:氣候變化危害和影響已發生 應對變化越來越緊迫
    中新網11月26日電 今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指出,IPCC最近做了一個1.5℃的特別報告,這個報告說明氣候變化的危害和影響已經現實發生了,而且應對氣候變化越來越緊迫,給了我們這麼一個明確的信號,也提出了各種選擇,所以在這一點上,中國的科學家們也做了很大的貢獻。
  • 應對氣候變化,普通人能做什麼?
    全球氣候異常帶來的危害逐漸顯現,個人的力量可以減緩它的進程嗎?當然可以,減少碳排放,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你和科學家、工商企業界以及政府聯手,可以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做出很大貢獻。下面是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們所能做的幾件小事~1用螢光燈代替白熾燈螢光燈用普通白熾燈40%
  • ...看清氣候變化在災害背後的「推手」作用,採取應對氣候變化的...
    分析人士認為,應對此次蝗災,一方面需要國際社會採取有力措施共同防控,同時還要看清氣候變化在災害背後的「推手」作用,採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刻不容緩。(新華國際) 聲明:FX168財經報社僅提供交易相關數據及資訊參考,由此帶來的投資風險由交易者自行承擔。
  • 應對氣候變化做好科研轉型
    科學家指出,由於氣候變化,澳大利亞的火災季節有可能變得更長,火勢可能變得更猛烈。「人類正面臨一個緊迫的挑戰。現有的科學研究只是部分了解了氣候變化的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將如何影響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人類該如何應對,這是一項挑戰。」
  • 發布會參考丨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三)氣候變化帶來巨大影響、風險和損害氣候變化對全球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基礎設施安全以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構成長期的重大威脅,既會給全球生態系統帶來不可逆的損害,又會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打擊,甚至引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系統性金融風險和地區衝突。我國人口眾多、氣候條件複雜、生態環境脆弱,受到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損害更為顯著。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哲學思考
    在不同的時間尺度上,地球氣候受太陽活動、地質運動、大洋環流、生物活動等因素的影響,發生了程度不同的冷暖乾濕變化。氣候的這種階段性變化屬於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的客觀存在。人類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深化對氣候變化內在規律性的認識,努力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在變化的氣候中尋求生產生活行為與自然環境的動態平衡。  從質量互變規律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性。
  • 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二論積極應對氣候...
    把中央提出的戰略目標轉化成切實的行動,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就要利用好大氣汙染物減排和溫室氣體減排的協同效應,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協同增效。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是產生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化的主要來源,也是產生大氣汙染、導致大氣環境惡化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