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正在遭受著氣候變化帶來的一系列風險和威脅, 由氣候變化所引發的自然災害不斷增多,日益增加的極端天氣對世界各國社會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今年第9號強颱風「利奇馬」是70年來登陸華東地區的第三強風,風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預計造成的經濟損失15億元左右。
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未來的極端氣候時間強度和頻率都會有所增加,類似於「利奇馬」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自然災害事件可能會變成常態,那麼應該如何應對和適應呢。
瑞士氣候情景預估
根據瑞士聯邦氣象和氣候辦公室2018年發布氣候情景預估報告指出,如果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到本世紀中葉及以後,瑞士將經歷「更加乾燥的夏季」,「強降水」,「炎熱天數增加」和「降雪稀少的冬天」。因此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尤為重要。
瑞士面臨的氣候變化風險和機遇
根據聯邦政府2011年12月3日頒布的二氧化碳行動法案,政府需要開展一系列的減排措施,同時積極開展適應氣候變化行動作為其有效的補充。適應氣候變化工作由瑞士聯邦環境辦公室牽頭協調,已經於2012年和2014年分別頒布了瑞士國家氣候變化適應戰略的兩部方案。
適應性規劃的基本原則
規劃需要考慮不確定性,周期性的評估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Win-Win Measures雙贏措施
今天就需要實施的措施,但同時也滿足氣候變化適應的要求
●No-Regret or Low-Regret Measures 無悔措施
對今天也有益的短期適應性措施
●Flexibility and Resilience 靈活型和韌性
可以靈活根據未來變化做出調整的措施
●為有長期鎖定效應的措施服務
整體目標是降低現有的氣候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未來不可避免的風險。此外,還根據趨利避害的原則,積極增加整個國家的適應能力。
為了給聯邦政府和各州的適應戰略提供良好的科學支撐,聯邦環境辦公室(FOEN)挑選了八個有代表的區域評估其相關風險和機遇。一方面確定當前的風險和機遇,同時預估了到2060年氣候變化趨勢明顯的情景下所帶來的風險等。
瑞士發展合作署支持中國開展氣候變化適應工作
瑞士聯邦外交部通過瑞士發展合作署支持開展中瑞中國適應氣候變化一期和二期的活動。目前正值國家制定十四五規劃的籌備期間,瑞士發展合作署聯合中國農科院,國家海洋大學,國家氣候戰略中心以及內蒙古農業大學,於2019年8月23日在北京中國農科院召開適應氣候變化和南南合作沙龍,旨在將瑞士以及更多的國內、國際經驗在業界進行推廣和交流。學者和業界就目前國內適應氣候變化的重大問題和趨勢進行了探討並嘗試提出針對性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