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安德特人的「瑞士軍刀」應對氣候變化的結果

2020-09-04 科技工作者


6萬~4.4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時期的石刃。

phys.org網站8月28日報導,《PLoS ONE》雜誌發文稱,德國弗裡德裡希-亞歷山大-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AU)和義大利費拉拉大學(UNIFE)的研究人員,根據下巴伐利亞州的西塞爾斯格羅特洞穴的考古發現推斷,氣候變化使得歐洲晚期德尼安德特人的行為產生了複雜變化,並開始逐漸製造複雜工具。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大約40萬至4萬年前的歐洲和中東地區,活動軌跡甚至到達了西伯利亞的外邊緣。他們用木頭和類似玻璃的巖石製作工具,有時候也會組裝帶尖頭的長矛。

大約10萬年前,他們普遍用來切割和刮削的工具是種一側鋒利、一側校鈍的雙面石刃(凱爾梅塞爾)。它們形狀各異,這讓研究人員心生好奇:為什麼尼安德特人要製作這麼多類別的石刃?這些石刃是否有不同的功能?或者它們的主人是不同群體的尼安德特人?

「凱爾梅塞爾是人們應對上個冰河時代前期高流動性生活的方式。在需要的時候,它們可以被打磨得足夠鋒利,而且能夠長時間使用,就像當代的瑞士軍刀一樣。」FAU史前和早期歷史研究所的Thorsten 教授說。

「但人們常常會忽視的是,雙面石刃並不是尼安德特人唯一的工具。他們使用的刀具十分多樣化。」Uthmeier的同事Davide Delpiano博士補充說:「我們建立3D模型,分析並統計了不同類型刀具之間的差異。」

他倆研究了中歐最重要的尼安德特人遺址之一,下巴伐利亞的西塞爾斯格羅特洞穴中發現的工具。這裡出土了尼安德特人留下的10萬多件文物和無數的狩獵遺蹟,甚至還有他們喪葬的證據。

Uthmeier說:「重見天日的凱爾梅塞爾,證實這些已經滅絕的現代人近親有著很高的規劃能力,還能對不利的自然條件做出響應。」

Uthmeier所指的「不利的自然條件」是指十幾萬年前,最後一次間冰期結束後的氣候變化。6萬多年前的冰河時期尤為寒冷,自然資源非常短缺。

為了生存,尼安德特人不得不更加頻繁地遷移,並相應地改進他們的工具。尼安德特人很可能複製了單面石刃的功能,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可以雙面使用的凱爾梅塞爾石刃。

研究中發現的新舊兩種類型的石刃雖然用途是相同的,但也存在很大區別——複雜雙面石刃的使用時間更長。因此,凱爾梅塞爾代表了更耐久、複合功能的一種高科技工具,它不需要額外的輔助工具,比如木質手柄就能使用。

Uthmeier說:「有些團隊的研究結果似乎支持我們的觀點。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可能並不是缺乏創新思維導致,而是另有原因。」

編譯:攀汗 審稿:西莫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 《PLoS ONE》

期刊編號: 1932-620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8-neanderthals-adjusted-climate.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應對氣候變化風險,瑞士是這麼做的…
    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未來的極端氣候時間強度和頻率都會有所增加,類似於「利奇馬」造成嚴重經濟損失的自然災害事件可能會變成常態,那麼應該如何應對和適應呢。瑞士氣候情景預估根據瑞士聯邦氣象和氣候辦公室2018年發布氣候情景預估報告指出,如果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到本世紀中葉及以後,瑞士將經歷「更加乾燥的夏季」,「強降水」,「炎熱天數增加」和「降雪稀少的冬天」。因此適應氣候變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尤為重要。
  • 尼安德特人滅絕可能與氣候變化無關
    氣候變化導致尼安德特人滅絕的假設,已經得到大多數科學家的認可。根據這一理論,在上一個冰河時期,氣候急劇變化導致天氣越來越寒冷和乾燥,成為尼安德特人滅絕的決定性因素。但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科學家通過分析義大利普利亞一些洞穴中的石筍樣本,對上一個冰期進行了詳細的古氣候重建,得出結論認為:尼安德特人可能並不是因為氣候變化而滅絕。相關研究發表在《自然生態學與進化》雜誌上。在大約4.5萬年前到4.2萬年前的普利亞穆爾奇喀斯特高原上,尼安德特人和智人至少共存了3000年。
  • 組合式工具典範 瑞士軍刀救生員試用
    [中關村在線鍵鼠頻道原創] 說道瑞士知名產品,除去人盡皆知的瑞士名表和外設發燒友極為熟悉的羅技鍵鼠,還有一樣不得不說的產品,就是瑞士軍刀,印有十字盾牌標誌的瑞士軍刀,與鐘錶一起成為瑞士的象徵。維氏瑞士軍刀依途不同,配備有不同的刀身長度和組合功能,其中救生員,是一款專為有車人士量身打造的極限求生工具。
  • 維氏瑞士軍刀好不好,維氏瑞士軍刀都市獵人怎麼樣測評
    在我第一次有意買刀的時候,就選擇了瑞士軍刀的獵人款,在那以後,我對這個十字盾牌的刀具一直不曾失望過。好的刀具是每個EDC愛好者求之不得的東西,既要有顏還得有料,能拿在手上顯得有逼格,又能在實際使用中表現出優異性能。瑞士軍刀,不僅只是刀,還是一個多功能的組合工具。
  • 因遠古地球變化,尼安德特人開始同類相食,如今那個變化又出現
    尼安德特人有一個極不好的特點,就是同類相食,不過,他們可能並不是因為喜歡而幹這種事,而是迫不得已,科學家發現由於遠古地球的變化,尼安德特人才開始崇尚自食主義。現在,科學家終於找到了可能導致尼安德特人成為食人族的線索,他們發現,隨著地球變暖,當地生態系統的迅速變化導致尼安德特人陷入了食物困境,他們吃的動物物種在很短時間內滅絕,迫使這些身材高大的原始人不得不尋找其他東西填飽肚子。
  • 我的第一把多用的設計都市獵人瑞士軍刀
    用簡單的方式去度過每一天,就是現在很多人的心願。不過在日常的家居生活裡有著很多比較瑣碎的事情,雖說影響不大,但是要解決這些問題還是會花費不少的時間。尤其是當事情很多的時候,恨不得自己能夠擁有三頭六臂,一次性處掃除所有的麻煩。而為了解決煩惱,我們會經常使用一些多功能的工具,比如維氏瑞士軍刀。瑞士軍刀是一款很有名的多功能刀具,不僅功能齊全,而且款式也有很多。
  • 瑞士軍刀可以託運嗎 飛機管制物品盤點
    瑞士軍刀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瑞士軍刀是一把摺疊小刀,小小的身量卻包含了六七種工具,如簡單,開瓶器,螺絲刀等。現在的瑞士軍刀越來越與時俱進,有的款式甚至還含有手電筒和驗鈔燈光。瑞士軍刀歷史悠久、做工精良,並且功能豐富、使用頻率也很高。這樣優秀的一把刀具,想必可以說是人手一個了。
  • 核電在應對氣候變化中所起作用
    本次論壇的主要議題是,關注發展核能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  據悉,本次論壇圍繞如何通過發展核能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我國核能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核安全等熱點話題進行圓桌討論。參加論壇的中國核能行業協會理事長錢智民表示,發展核能有助於減少使用化石能源,對於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意義重大。
  • 疫情及氣候變化揭示投資趨勢 瑞士嘉盛銀行聚焦可持續主題投資
    瑞士嘉盛銀行(Bank J. Safra Sarasin, BJSS)亞洲區行政總裁兼執行委員會委員蔡康年(Andy Chai)指:"投資者採用主題投資方法有助利用長期結構性增長機會,找出並投資於可為未來提供合適解決方案的企業,同時避免投資於無法應對挑戰的企業。與此同時,將可持續發展納入投資框架有利於獲取寶貴見解,從而建立更全面的投資案例。"
  • 應對氣候變化,從我做起
    今日視點  新華社記者 黃 堃  在巴黎,一百多位各國領導人出席了氣候變化大會,這讓人感到各國對氣候問題的重視,但也讓一些人產生應對氣候變化是「高端事務」的感覺。作為普通人,我們又能為應對氣候變化做些什麼?  其實,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為緩解全球氣候變化做出自己的一點貢獻。
  • 應對氣候變化做好科研轉型
    科學家指出,由於氣候變化,澳大利亞的火災季節有可能變得更長,火勢可能變得更猛烈。「人類正面臨一個緊迫的挑戰。現有的科學研究只是部分了解了氣候變化的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將如何影響不同的國家或地區。人類該如何應對,這是一項挑戰。」
  • 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問題是世界十大環境問題之首,關係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引起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普遍關注,紛紛制定對策。本文概述日本如何應對氣候變化。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政策從戰略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因其地理、氣候等因素,氣候變化給日本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日本政府從戰略高度應對氣候變化。
  • 秦大河:完善法律制度應對氣候變化
    報告指出,二十世紀中葉以來大部分的全球平均溫度的升高很可能(大於90%的可能性)是由於觀測到的人為溫室氣體濃度增加所致。這個結論主要來自氣候模式模擬的結果,科學家們發現,只有同時考慮自然因子和溫室氣體的作用,才能模擬出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由此證明:氣候系統變暖毋庸置疑,人類活動很可能是近半個世紀來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
  • 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哲學思考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思想是認識氣候變化問題的根本出發點  氣候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基礎。馬克思認為,人靠自然界生活。氣候是自然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也是生物演化、人類誕生和文明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相似的氣候條件,為農牧生產技術傳播、古代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鑑創造了有利條件。
  • 心理學如何應對世界氣候的變化
    不久前,來自近200個國家的代表在法國開會討論氣候變化。    美國總統歐巴馬早些時候在國情諮文中說:「沒有挑戰,將對後代造成比氣候變化更大的威脅。」然而,由於公眾情緒缺少緊迫感,這類觀點就需要大力傳播。
  • 國務院關於印發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的通知中國應對氣候變化...
    加強宣傳教育,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宣傳普及氣候變化知識和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採取的措施,提高公眾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科學認識,動員全社會參與應對氣候變化,推動《國家方案》的實施。  七、加強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領導,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溫家寶總理任組長,曾培炎副總理、唐家璇國務委員任副組長。
  • 《PLOS One》:氣候變化促使尼安德特人製造更複雜的勞動工具
    《PLOS One》:氣候變化促使尼安德特人製造更複雜的勞動工具(Credit: D.Delpiano, UNIFE)(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德國和義大利專家對從下巴伐利亞一處洞穴中出土的文物進行研究後得出結論:氣候變化促使尼安德特人製造更複雜的勞動工具。
  • 囧瑟夫將接替"瑞士軍刀男"主演劫機電影《7500》
    囧瑟夫將接替"瑞士軍刀男"主演劫機電影《7500》 時間:2017.11.0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米米 分享到:
  • 應對氣候變化_中國氣象局
    應對氣候變化 來源:中國氣象報社   發布時間:2017年03月02日14:08
  • 應對氣候變化對中國發展的意義
    釐清對氣候變化科學性的認識,有利於進一步取得科學共識,堅定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取向。這些重要共識是採取確定的應對行動的思想基礎。 第三是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的科學性。減緩方面,以節能減排為主的,包括增加非化石能源比例、增加森林土地碳匯等措施的減緩氣候變化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