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萬~4.4萬年前,尼安德特人時期的石刃。
phys.org網站8月28日報導,《PLoS ONE》雜誌發文稱,德國弗裡德裡希-亞歷山大-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AU)和義大利費拉拉大學(UNIFE)的研究人員,根據下巴伐利亞州的西塞爾斯格羅特洞穴的考古發現推斷,氣候變化使得歐洲晚期德尼安德特人的行為產生了複雜變化,並開始逐漸製造複雜工具。
尼安德特人生活在大約40萬至4萬年前的歐洲和中東地區,活動軌跡甚至到達了西伯利亞的外邊緣。他們用木頭和類似玻璃的巖石製作工具,有時候也會組裝帶尖頭的長矛。
大約10萬年前,他們普遍用來切割和刮削的工具是種一側鋒利、一側校鈍的雙面石刃(凱爾梅塞爾)。它們形狀各異,這讓研究人員心生好奇:為什麼尼安德特人要製作這麼多類別的石刃?這些石刃是否有不同的功能?或者它們的主人是不同群體的尼安德特人?
「凱爾梅塞爾是人們應對上個冰河時代前期高流動性生活的方式。在需要的時候,它們可以被打磨得足夠鋒利,而且能夠長時間使用,就像當代的瑞士軍刀一樣。」FAU史前和早期歷史研究所的Thorsten 教授說。
「但人們常常會忽視的是,雙面石刃並不是尼安德特人唯一的工具。他們使用的刀具十分多樣化。」Uthmeier的同事Davide Delpiano博士補充說:「我們建立3D模型,分析並統計了不同類型刀具之間的差異。」
他倆研究了中歐最重要的尼安德特人遺址之一,下巴伐利亞的西塞爾斯格羅特洞穴中發現的工具。這裡出土了尼安德特人留下的10萬多件文物和無數的狩獵遺蹟,甚至還有他們喪葬的證據。
Uthmeier說:「重見天日的凱爾梅塞爾,證實這些已經滅絕的現代人近親有著很高的規劃能力,還能對不利的自然條件做出響應。」
Uthmeier所指的「不利的自然條件」是指十幾萬年前,最後一次間冰期結束後的氣候變化。6萬多年前的冰河時期尤為寒冷,自然資源非常短缺。
為了生存,尼安德特人不得不更加頻繁地遷移,並相應地改進他們的工具。尼安德特人很可能複製了單面石刃的功能,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可以雙面使用的凱爾梅塞爾石刃。
研究中發現的新舊兩種類型的石刃雖然用途是相同的,但也存在很大區別——複雜雙面石刃的使用時間更長。因此,凱爾梅塞爾代表了更耐久、複合功能的一種高科技工具,它不需要額外的輔助工具,比如木質手柄就能使用。
Uthmeier說:「有些團隊的研究結果似乎支持我們的觀點。尼安德特人的消失,可能並不是缺乏創新思維導致,而是另有原因。」
編譯:攀汗 審稿:西莫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 《PLoS ONE》
期刊編號: 1932-6203
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8-neanderthals-adjusted-climate.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