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震經濟損失全球第二,今年地震變多了嗎?

2020-12-04 新京報

7 月 4 日,四川宜賓市珙縣發生 5.6 級地震;7 月 4 日、5 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地區相繼發生 6.4 級和 7.1 級強震;7 日 13 日,衝繩島北部發生 6.1 級地震;7 月 14 日,印度尼西亞哈馬黑拉島發生 7.1 級地震;7 月 26 日,青海玉樹州治多縣發生 4.3 級地震……

如果你在手機裡安裝了資訊類的 APP,那你最近可能收到了不少關於地震信息的推送。於是,很多人不免都產生這樣一個疑問:最近地震比以往頻繁了嗎?地球越來越不安穩了嗎?

今年地震特別多?

要想知道答案,我們得把它放在一段更長的時間來看。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相關統計,1900 年- 2018 年,全球共發生了 1397 次 7 級及以上地震,雖然有周期性的變化,但持續增長的趨勢並不明顯。

最近十年(2009 年- 2018 年),全球平均每年發生 16.7 次 7 級及以上地震;截至目前,今年全球一共發生了 9 次 7 級及以上地震,其中 7 次發生在上半年。也就是說,從大震的數據來看,今年的地震並沒有明顯多於往年。

也許有人會說,上面只統計了 7 級及以上的大地震,並不能說明問題。那麼,如果將更多等級稍小的地震納入統計,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嗎?

我們對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的數據做了相應處理後發現,1990 年- 2018 年,全球 5.0 級以上地震發生次數在 2008 年前後幾年出現一次峰值,但並沒有呈現明顯持續上升的態勢。

我們還可以再進一步,從周期更短的月度數據來進行比較。

監測數據顯示,相較於 2015 年- 2018 年,今年剛剛過去的五、六月份,全球 4.5 級及以上地震的次數並沒有比往年多。不過,我們同樣也可以發現,相比前幾年上半年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球 4.5 級及以上地震發生次數確實多了一些。

之所以我們會覺得地震越來越多,人們對其重視程度的提升和預警技術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

日前( 7 月 25 日),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宣布,新版安卓系統地震預警 APP 正式上線,新版蘋果系統的 APP 也在開發中。最近,科技部也在就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預警設重點專項,國撥經費概算約 5 億元。

地震經濟損失中國第二

在那些地動山搖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往往會顯露出無力和脆弱。談起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人們依然心有餘悸,它們改變了太多人的生活,可對於天災,我們似乎只有接受。

事實上,並非世界上所有的地區都會發生地震。地震和火山分布一樣,主要集中在板塊相互作用的地區。目前全球主要有三個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洋中脊地震帶。還有一小部分大地震發生在板塊內部,主要集中在大的活動斷層帶及其附近,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就屬於這種類型。

中國處於環太平洋板塊、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等幾個板塊相接的地方,確實是地震活動比較頻繁的地區。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錫偉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至少有 495 個地震斷裂帶分布在中國。

中國地震局最近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我國及周邊地區共發生了 22 次 5 級及以上的地震,其中震級最高的是 4 月 18 日發生在臺灣花蓮縣海域的 6.7 級地震,4 月 24 日發生西藏林芝市墨脫縣和 6 月 17 日發生在四川宜賓市長寧縣的地震,屬於我國及周邊內陸地區震級較高的兩次地震,震級分別為 6.3 級和 6.0 級。

2018 年 12 月,全球地震模型(Global Earthquake Model Foundation)發布了一份有關全球地震災害和風險的估算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是全球地震造成經濟損失第二大的國家,排在第一的是日本,美國排在第三位。

根據上述報告的估算,每年地震造成全球的經濟損失高達 358 億美元,其中經濟損失最多的前 15 個國家,其經濟損失佔到全球所有國家的 80% 。

但這也並不能說明,這 15 個國家地震災害最嚴重。從絕對的經濟損失來評估地震風險不免給人一種誤導,因為有些地震多發的國家,經濟水平較低、人口相對較少,其損失自然不能與日本、中國和美國相提並論。

數據新聞編輯 李媛

新媒體設計 甲晨晨

前端 李亞珍

校對 李世輝

相關焦點

  • 總是聽到地震新聞,近年地震真的變多了嗎?
    |圖蟲創意  近年地震真的變多了嗎?我們國家的地震分布面還是比較廣闊的。  還有我們平時聽到的消息,動不動就又地震了,好像今年地震特別多。但其實不一定如此。  原來或許只能監測到三級、四級的地震,現在一級多、二級都能監測到,這樣大家感覺地震似乎變多了,其實是臺網加密造成的。
  • 全球及中國地震帶分布 廣州在地震帶上嗎(圖)
    這個地震帶是地震活動最強烈的地帶,全球約80%的地震都發生在這裡。  2. 歐亞地震帶:該帶從歐洲地中海經希臘、土耳其、中國的西藏延伸到太平洋及阿爾卑斯山,也稱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這個帶全長兩萬多公裡,跨歐、亞、非三大洲,佔全球地震的15%。  3. 海嶺地震帶:分布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的海嶺(海底山脈)。
  • 中國20世紀十大地震回顧 76年唐山地震損失最大
    1966年邢臺地震  邢臺地震由兩個大地震組成:1966年3月8日5時29分14秒,河北省邢臺專區隆堯縣發生震級為6.8級的大地震,1966年3月22日16時19分46秒,河北省邢臺專區寧晉縣發生震級為7.2級的大地震,共死亡8064人,傷38000人,經濟損失10億元。
  • 2019年地震造成我國大陸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
    原標題: 2019年地震造成我國大陸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1月4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國家地震臺網中心獲悉,2019年地震災害造成我國19人死亡,427人受傷。其中,我國大陸地區發生地震災害事件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災害最嚴重的地震為四川長寧6.0級地震,震級最大的地震為西藏墨脫6.3級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臺灣地區2人死亡,16人受傷。2019年我國大陸地區共發生20次5級以上地震,低於年均24次的平均水平,但高於2017-2018年平均水平。
  • 【科普】都說「今年地震特別多」,真的?假的?
    ,全球發生7級以上地震8次,其中4月份有5次。▲2016年以來全球7級以上地震分布圖,圖片來源:中國地震臺網中心據多年數據統計:全球平均每年會發生7級以上地震18次,中國大陸平均每年發生4級以上地震100餘次,5級以上地震約20次。
  • 中國地震臺網:2017年中國三級以上地震盤點
    >  2017年中國共發生19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大陸地區13次,含3次6級以上地震。  02  2017年中國大陸地震活動的特點  大陸地區地震活動頻度偏低、強度高。  2017年中國大陸5級以上地震年頻次為13次,遠低於年均20次的平均水平。2017年發生3次6.0級以上地震,最大為九寨溝7.0級地震,也是中國2015年以來最高強度地震。
  • 中國地震臺網速報:這次地震是今年以來全球第6次七級以上地震。據...
    中國地震臺網速報:這次地震是今年以來全球第6次七級以上地震。據地震信息播報機器人,今年以來全球共發生六級以上地震40次,其中6.0級到6.9級34次,7.0級到7.9級6次,8.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1月29日在古巴南部海域發生的7.7級地震。
  • 中國地震臺網:今年前8個月我國發生三級以上地震428次
    地震災害  今年前8個月我國發生三級以上地震428次  據中國地震臺網官微消息,今年以來(截止至  今年以來(截止至8月31日),全球共發生六級以上地震57次,其中6.0級到6.9級48次,7.0級到7.9級9次,8.0級以上0次,最大地震是7月22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州以南海域發生的7.8級地震。
  • 國家地震臺網:2019年地震造成19死427傷 直接經濟損失超59億
    從3日開始,國家地震臺網官方微博盤點了2019年我國家地震活動,數據顯示,2019 年我國共發生30次5級以上地震,地震災害造成我國19人死亡,427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2019年地震災害造成我國19人死亡,427人受傷。其中,我國大陸地區發生地震災害事件13次,共造成17人死亡,41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59億元,災害最嚴重的地震為四川長寧6.0級地震,震級最大的地震為西藏墨脫6.3級地震,未造成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臺灣地區2人死亡,16人受傷。
  • 地球開啟「震動模式」,美國遭遇今年最強地震,多國進入緊急狀態
    大大小小的地震拉開了自然災害的帷幕。美國的地震尤為嚴重,導致許多人民的經濟受到了重創,同時很多人員都受到了身體上的傷害。在這一階段內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這可能是今年全球範圍內出現的最大地震。美國慘遭地震侵襲。據澎湃新聞報導,在遭受著新冠病毒衝擊的同時,人類還得承受著突如其來的地震。
  • 2020年全球地震活動盤點
    上世紀後50年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發達國家抗震防災能力大幅提高,災害性大地震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數下降到0.2萬人;而發展中國家受經濟發展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每次大地震造成的平均死亡人數仍為1.2萬人。例如,1988年12月7日亞美尼亞(發展中國家)斯皮塔克發生的7.0級地震造成約2.5萬人死亡,經濟損失約為2-5億美元。
  • 瑞士再保險:2011年將是地震保險損失最高一年
    2011年已經是巨災保險損失第二慘重的一年。瑞士再保險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全球保險業自然災害與人為災難保險損失總額估計達到70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2010年前6個月損失額290億美元的兩倍多。2011年上半年,僅自然災害理賠額就達到67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只有270億美元。
  • 日本經濟:浴火重生還是長期衰退?——解讀大地震之經濟影響
    日本經濟的衰退程度遠超地震損失袁鋼明:這次日本地震所帶來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即使不發生地震,日本已經連續衰退二十年。對於地震的衝擊,今年日本的經濟肯定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但是也不會一下退回到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日本短期重建資金來源困難,中長期影響深遠劉杉:從日本本身的民族性和它經濟制度、經濟體量來看,不會像袁老師講得那麼悲觀。如果前兩年數量比較高的經濟衰退都沒有把日本經濟拖垮,現在對日本地震災害的估計能不能達到他負增長的水平,我目前還不敢多做評價。
  • 唐山又地震了!今年中國發生21次五級以上地震,為何地震頻發?
    △中新社發 張九玲 製圖據中國地震臺網速報,此次唐山5.1級地震是2006年7月4日河北文安5.1級地震之後河北省內發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華北地區近些年最大的一次地震。44年前地震的餘震中國地震臺網中心地震預報部主任蔣海昆對媒體表示,此次地震依舊屬於1976年唐山地震的餘震。
  • 智利地震或引發海嘯 盤點近年來全球重大地震災害
    盤點近年來全球重大地震災害當地時間2015年4月25日,尼泊爾發生芮氏7級以上強震,綜合各方消息,尼泊爾、印度、中國等多國有強震震感,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部分建築倒塌,手機信號中斷,部分地區震感持續一分鐘以上。目前尚不清楚地震是否造成人員傷亡。
  • 內蒙地震3死千餘人傷 直接經濟損失近14億(圖)
    內蒙地震3死千餘人傷 直接經濟損失近14億(圖)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直接經濟損失近
  • 7級大地震!日本發生2020年全球第二高地震,地球又不穩定了?
    作者:石蘭 2020年的地球真的不穩定了嗎,咋了呢?當然穩不穩定我們暫時不知道,但是地震,火山噴發等自然災難可能還是不少,咱在科學的角度來講,這些現象屬於正常模式,大家不要擔心,我們馬上又要看一個問題了。
  • 環太平洋地震帶活躍?日本又來了次5.6級地震,今年已有3次大地震
    3月最近幾天,我們看到了一些自然災難問題可能又不少了,確實在地震方面的發生較多。而根據中國地震臺網正式測定,在北京時間3月26日13時52分,日本火山列島地區又發生了一次相對較大的地震,中心坐標為北緯22.80度,東經143.45度,等級大小為5.6級,震源深度140千米。
  • 2017年地震活動盤點:全球7級以上地震8次 中國5級以上地震19次
    新華網北京12月26日電(汪亞)中國地震局2017年第四季度例行發布會26日在京舉行,發布會對2017年發生的地震活動進行盤點和分析。總體來看,國內及全球地震活動均呈現頻次低、強度高的特點。據統計,2017年中國發生5級以上地震19次,其中大陸地區13次,臺灣地區6次,最大地震為8月8日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共造成大陸地區37人死亡,1人失蹤,617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45.58億。2017年全球發生7級以上地震8次,最大地震為9月8日墨西哥近海沿岸8.2級地震。
  • 2017中國地震情況通報:5級以上地震有幾次?最大地震哪次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通報2017年全國地震情況:截至22日 共發生19次5級以上地震  中國地震臺網中心今天通報了2017年全國地震情況,截至12月22日,今年我國一共發生19次5級以上地震,其中大陸地區13次,臺灣地區6次,最大地震為8月8日四川九寨溝7級地震,共造成37人死亡,1人失蹤,617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