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非乾旱是氣候變化和戰爭導致的結果

2020-11-27 中國天氣

援助機構稱東非的天氣變得愈加反常,多年的戰亂使得這裡的人格外脆弱。

非洲之角乾旱的持續發展是食品危機不斷加劇的直接原因,該危機已經影響到肯亞、衣索比亞、吉布地和索馬利亞部分地區大約1000萬人口。由於強勁的拉尼娜現象對非洲東海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長達兩個季節的時間內沒有出現降雨。目前,今年的雨季已經正式結束,在9月之前出現降雨或旱情得到緩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當前的情況被聯合國劃定為「預備饑荒」,離「災難」只有一步之遙,它能在多大程度上可歸咎於氣候變化尚不明確。最近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報告指出,非洲之角的降雨量由於氣候變化將會增多,而時間更近的學術研究認為,全球變暖會加劇該地區的乾旱。不過,根據援助機構的說法,近些年來東非的天氣變得愈加反常和極端。2006年,同一地區遭遇了乾旱和山洪暴發。

該危機的結構性原因需向深層挖掘。非洲之角長期以來是世界上最混亂的地區之一,也是從大英帝國統治時期,到後來的冷戰,再到當今反恐戰爭時期地緣政治角力博弈的一個焦點。

美國社會科學研究委員會項目負責人亞歷克斯·德·瓦爾指出,其位於紅海入口的戰略位置與石油和礦產利潤早在150年前就招來了外國政權的入侵。

2007年,美國懷疑索馬利亞藏有蓋達組織成員,就實施了空襲,而且由於擔心資金可能轉移到恐怖主義分子手中,美國中斷了對索馬利亞的食品援助。北部的肯亞和南部的衣索比亞是數代索馬利亞族人的家園,但是該群體受兩國中央政府的排斥。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說,索馬利亞國內長時間的戰亂已經迫使2萬多索馬利亞人在過去的兩周時間內進入肯亞境內。此外在索馬利亞南部,有數千人選擇逃離乾旱和戰亂,進入同樣缺水的衣索比亞邊境地區。

據報導,雖然目前肯亞邊境處於開放狀態,每天有1200-1550名難民越過邊境線,不過肯亞政府曾試圖定期關閉邊境。這些人被送往達達阿布難民營。達達阿布難民營建於1991年索馬利亞內戰爆發之初。它最多能容納9萬人,但是現在的37萬多人使其不堪重負。

在衣索比亞,430萬人的食品靠世界糧食計劃組織供應,但是今年3月由於資金用完不得不削減供應量。目前在肯亞,世界糧食計劃組織和肯亞政府向240萬人提供食品援助。(何晨譯自:《衛報》網站)

查天氣 關注 「中國天氣網」 微信公眾號、「天氣管家」APP安卓版

相關焦點

  • 拉尼娜現象在東非的遠期效應:乾旱和洪水是氣候影響的結果
    2萬年來,東非地區的氣候變化遵循著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很顯然是ENSO(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的遠期效應。在拉尼娜冷位相時期,東非的降雨量很小,而風力有所加強,而厄爾尼諾暖位相導致風力減弱,降雨頻繁。
  • 研究結果顯示:全球變暖不一定導致氣候乾旱
    研究顯示全球變暖與乾旱沒有必然聯繫  【搜狐科學消息】近來在澳大利亞和美國發生的一系列乾旱天氣事件使得部分科學家警告稱,全球變暖將引發全球各地陸續遭遇極端乾旱天氣。然而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全球變暖與乾旱天氣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  一直以來學界都認為全球問題升高將導致地球表面水分蒸發加速由此使得乾旱發生的頻率增加,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07年曾經發布一份報告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發生乾旱天氣的次數已經明顯增加,乾旱所持續的時間也較之前有所延長。」
  • 氣候變化是未來極端乾旱暴露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2016年6月9日,《氣候變化》(Climatic Change)發表題為《氣候變化和人口增長對於未來極端乾旱暴露性的相對重要性》(The Relative
  • 氣候變化或催化敘利亞內戰
    主持該項研究的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氣候學家Colin Kelley表示,氣候變化並非在這場衝突中起作用的唯一因素。他說:「這是全球變暖對該地區產生影響的有力證據,而這最近的乾旱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這種長期趨勢導致的。」   這項研究為有關氣候變化是否影響人類衝突的爭論再次添加了「猛料」。
  • 為什麼地處非洲赤道附近的東非地區,氣候類型卻是熱帶草原氣候?
    ,包括緯度、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流等)、海陸位置、下墊面狀況、洋流和人類活動因素等,其中大氣環流中的氣壓帶和風帶是形成氣候的重要因素。,降水較為豐富,氣候溼潤;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控制的區域,降水較為稀少,氣候乾旱。
  • 為什麼地處非洲赤道附近的東非地區,氣候類型不是熱帶雨林氣候?
    、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和季風環流等)、海陸位置、下墊面狀況、洋流和人類活動因素等,其中大氣環流中的氣壓帶和風帶是形成氣候的重要因素。;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極地高氣壓帶控制的區域,降水較為稀少,氣候乾旱。
  • 氣候變化會引發戰爭?
    [摘要]實驗心理學家、暢銷書作家史蒂芬·平克表示,氣候變化會引起一系列悲劇和損失,但未必會引起大規模武裝衝突,後者爆發的關鍵還在於意識形態和糟糕的政府治理。文化和物質環境的變化,讓我們天性中愛好和平的動機佔了上風。政府組織、教育、商業和都市的文明進程,讓我們日益有能力控制我們的衝動,對他人懷有同情,寧願討價還價做交易而不是搶劫,我們也開始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識形態,發揮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誘惑。三年前原著出版時,引發媒體和學者熱議。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均向網友力薦。
  • 氣候變化研究:歐洲極端乾旱發生頻率預計將上升
    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稱,如果溫室氣體預估排放量不會下降,那麼到本世紀末,像2018-2019年中歐乾旱那樣的破紀錄兩年期乾旱的發生頻率,預計將上升。
  • 科學認識乾旱和應對南方極端氣候的建議
    氣候變化異常導致乾旱頻繁發生今年以來,長江中下遊地區遭遇50年來罕見乾旱,降水與多年同期相比偏少三到八成,湖北、湖南、江西、江蘇等地抗旱形勢嚴峻。繼黃淮地區冬春乾旱後,中央和地方在我國南方又開展了新一輪的抗旱大會戰。
  • 氣候變化升級!歐洲極端性乾旱或增加7倍,人類何去何從?
    根據《自然》雜誌《科學報告》一項新的研究數據表明,新一輪的氣候變化將可能導致全球氣候的大變,如果未來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遏制,那麼歐洲地區將會更強的面臨極端性乾旱天氣,同時還會觸發更多的連鎖效應問題。所以這是氣候變化之下,高溫越多,那麼對乾旱的影響也會持續加劇,因為乾旱與高溫也是存在聯繫的。根據科學研究人員針對溫室氣體的排放三個階段進行描述,如果將排放量限制在中等水平,則兩年乾旱的風險可以降低一半,從而使受災土地面積減少37%。
  • 《自然氣候變遷》:研究發現澳洲森林大火、東非蝗災背後成因都與全球暖化有關
    東非和中東部分地區發生嚴重蝗災,其背後與稱為「印度洋偶極震蕩」的氣候系統有關。印度洋偶極震蕩處於正相時 乾旱、火災、暴雨等極端天氣大增當印度洋偶極震蕩處於正相位狀態時,會在澳洲造成類似乾旱的天氣,增加火災風險,同時可能導致阿拉伯半島降雨和暴雨增加,而這與洪災和蝗災有關。
  • 氣候變化、人類活動,正導致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崩潰!
    、極端天氣和來自當地人類活動的壓力相結合,正在導致全球生物多樣性和熱帶地區生態系統崩潰。現今發表的這項研究繪製了100多個熱帶雨林和珊瑚礁受到極端氣候影響的地點,如颶風、洪水、熱浪、乾旱和火災。概述了這些非常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如何受到持續的氣候變化、日益極端的天氣和破壞性的當地人類活動的共同威脅。國際研究小組認為,只有採取國際行動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才能扭轉這一趨勢。
  • 對氣候變化之問的別致回答——《地球氣候演化小史》讀後感
    作為山東人,我從本書中很開心得知由於氣候變暖將導致我大山東的茶葉種植面積增加,品質提高,這對家鄉而言當時是好消息。然而與此同時,很遺憾得知地處熱帶的傳統產茶區,例如印度的阿薩姆邦則會因氣候變暖而導致茶葉產量質量雙降。氣候變化還會導致對人身體健康有益的棕櫚油、紅酒等等美味佳餚的產量和質量。
  • 潘基文指出: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與戰爭一樣嚴重
    潘基文指出: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與戰爭一樣嚴重
  • 水蒸氣是全球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主要影響因素
    但是隨著人類活動產生二氧化碳濃度的不斷增加,地球平均溫度正在不斷升高並造成氣候的危險變化。  二氧化碳通常認為是導致這場危機的罪魁禍首,因為它佔了溫室氣體排放量的80%。當住家取暖、汽車、工廠、核電站燃燒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化石燃料時,當砍伐或燒毀森林時,當生產水泥時,我們就把二氧化碳排放到了大氣層中。
  • 羅馬滅亡,諾曼徵服,黑死病和三十年戰爭:一切都是氣候變化的鍋
    我們的老祖宗,智人,在10萬年前就因氣候變化,千裡迢迢地從非洲趕往亞洲,尋求新的庇護所。氣候,嫣然成為了人類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敵人。他高興時,便創造人們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憤怒時,又親手毀掉它。然而,歐洲古代的氣候即是如此。
  • 氣候變化影響人體健康和社會安全
    對人體健康的主要影響  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包括直接和間接影響。直接影響包括溫度升高、熱浪、洪水等對人體健康帶來的影響;間接影響的潛在危害更大,如對飲水供應、衛生設施、農業生產、食品安全以及媒介傳播疾病和水傳播疾病的影響等等。  首先是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包括熱浪、風暴、洪水、乾旱、颱風,都會通過各種方式對人類健康造成影響。
  • 極端氣候工程地質:乾旱災害及對策研究進展
    針對乾旱災害問題,近些年來工程地質界圍繞乾旱氣候-土體相互作用方式、作用結果、監測技術及對策開展了大量研究,在乾旱氣候作用下土體工程性質響應過程及災變機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尤其在土體蒸發、收縮、龜裂過程及機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研究成果,彌補了工程地質領域在乾旱氣象災害方面的研究空白,為指導乾旱地區的工程地質實踐和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 1257年印尼火山爆發影響全球氣候,中國遭遇乾旱
    與以前的冰河時代和溫暖的時期不同,它給環境造成了破壞,並迫使人類改變了生存方式,小冰河時期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世界一些地區受影響嚴重的地區,導致戰爭、饑荒、疾病,甚至被遺棄。也有一些其他地區也變得富饒繁榮,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 「溫度計」或引發戰爭 美軍關注氣候變化帶來軍事挑戰
    2007年,11位美軍退休三星或四星將領通過一家諮詢公司成立了針對氣候變化的軍事顧問委員會,來評估全球氣候變化對國家安全重要因素的影響,並為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威脅做基礎性的工作。2007 年,該委員會發布了題為《國家安全與氣候變化的威脅》的報告。該報告是美國乃至全世界研究氣候變化與國家安全關係的第一份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