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顯示:全球變暖不一定導致氣候乾旱

2020-12-08 搜狐網
研究顯示全球變暖與乾旱沒有必然聯繫


  【搜狐科學消息】近來在澳大利亞和美國發生的一系列乾旱天氣事件使得部分科學家警告稱,全球變暖將引發全球各地陸續遭遇極端乾旱天氣。然而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全球變暖與乾旱天氣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

  一直以來學界都認為全球問題升高將導致地球表面水分蒸發加速由此使得乾旱發生的頻率增加,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07年曾經發布一份報告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發生乾旱天氣的次數已經明顯增加,乾旱所持續的時間也較之前有所延長。」

  此次美澳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乾旱天氣形成的原因要比之前人所想像的複雜得多,過去科學家之所以認為乾旱多數是由於全球變暖引起,其問題根源在於科學家利用數學模型而非實際情況來研究乾旱的成因。

  美澳科學家的研究成果被刊登在2012年11月的《自然》雜誌上,研究人員表示過去科學家們都通過一種名為Palmer旱澇指數的數學模型去評估全球的乾旱天氣。Palmer旱澇指數最早於20世紀60年代推出,由於該種模型過於簡單並且並未能將全球變暖等因素考慮在內,其結果往往是對於乾旱天氣的嚴重性預計過度。針對上述問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推出一種新的評估乾旱天氣的機制,其將保羅太陽輻射量、溼度、風力等因素統統考慮在內,目前這種乾旱評估機制已經在非洲投入測試使用。(尚力)

相關焦點

  • 一研究顯示:全球變暖不一定是人為因素造成
    新華網南京3月10日電(記者凌軍輝)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獲悉,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由該所主持的「湖泊沉積與環境變化研究」成果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很可能是一種自然周期變化的結果,與人類活動沒有必然的聯繫,不久的將來,全球氣候有可能逐漸變冷。
  • 東非乾旱是氣候變化和戰爭導致的結果
    非洲之角乾旱的持續發展是食品危機不斷加劇的直接原因,該危機已經影響到肯亞、衣索比亞、吉布地和索馬利亞部分地區大約1000萬人口。由於強勁的拉尼娜現象對非洲東海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長達兩個季節的時間內沒有出現降雨。目前,今年的雨季已經正式結束,在9月之前出現降雨或旱情得到緩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 拉尼娜現象在東非的遠期效應:乾旱和洪水是氣候影響的結果
    2萬年來,東非地區的氣候變化遵循著一種模式,這種模式很顯然是ENSO(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現象的遠期效應。在拉尼娜冷位相時期,東非的降雨量很小,而風力有所加強,而厄爾尼諾暖位相導致風力減弱,降雨頻繁。
  • 氣候變化研究:歐洲極端乾旱發生頻率預計將上升
    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稱,如果溫室氣體預估排放量不會下降,那麼到本世紀末,像2018-2019年中歐乾旱那樣的破紀錄兩年期乾旱的發生頻率,預計將上升。
  • 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大部分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增加
    4月24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稱,氣候變暖導致全球80%以上的觀測區域破紀錄高溫事件發生的概率增加,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增加了全球近半數區域極端暴雨和乾旱發生的概率。
  • 極端氣候工程地質:乾旱災害及對策研究進展
    針對乾旱災害問題,近些年來工程地質界圍繞乾旱氣候-土體相互作用方式、作用結果、監測技術及對策開展了大量研究,在乾旱氣候作用下土體工程性質響應過程及災變機制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尤其在土體蒸發、收縮、龜裂過程及機理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創新性研究成果,彌補了工程地質領域在乾旱氣象災害方面的研究空白,為指導乾旱地區的工程地質實踐和防災減災工作提供了科學依據。
  • 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原標題:全球變暖導致2013年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新華網日內瓦3月24電(記者張淼 劉美辰)世界氣象組織24日發布年度氣候報告稱,2013年為有氣象記錄以來第六熱的年份,全球變暖導致這一年乾旱、洪水、熱浪和熱帶氣旋等極端氣候事件頻發。
  • 氣候變化是未來極端乾旱暴露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Importance of Climate Change and Population Growth for Exposure to Future Extreme Droughts)的文章顯示,氣候變化是未來極端乾旱暴露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而非人口增長。
  • 三大颶風首次齊聚"發飆" 全球氣候變化惹的禍?
    面對颶風「哈維」和「厄瑪」在北美造成巨大損失,世界氣象組織在一份聲明中說,全球變暖可能導致強颶風出現更頻繁,像「哈維」這樣破壞力極強的四級颶風本世紀會越來越多。隨著全球氣溫不斷觸及紀錄新高,大西洋盆地颶風強度和潛在衝擊力度的不斷增強,引發了氣候專家的擔憂。
  • 研究顯示:氣候變暖扭轉了6500年的全球降溫趨勢
    外媒稱,一項研究表明,過去150年人類活動導致的全球變暖已抵消此前6500年自然降溫過程的結果。據《今日美國報》網站7月1日報導,科學家重現了過去1.2萬年的全球平均氣溫,以此得出結論。他們通過研究來自世界各地的「古氣候」數據推斷歷史溫度變化。這些「古氣候」數據包括湖泊沉積物、海洋沉積物、泥炭和冰川冰等。
  • 美研究稱全球變暖擾亂高空特殊氣流加劇極端氣候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臺灣「中央社」3月27日報導,研究人員27日表示,全球變暖擾亂了北半球一種自然的自西向東移動的強大「高空噴射氣流」,使嚴重乾旱及洪澇災害進一步加劇。研究人員在發表於《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的報告中指出,過去15年來,當人為氣候變遷打亂了上述噴射氣流時,加州出現了嚴重乾旱、全美和西歐熱浪及巴基斯坦致命洪患,災情全都加劇。研究主要作者、美國賓州大學教授曼恩(Michael Mann)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氣候變遷不只會通過一般機制帶來更極端氣候。」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有什麼方法可以遏制全球氣候變暖嗎
    首先想要遏制全球變暖,我們就要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全球變暖。在大多數人眼裡導致全球變暖的元兇就是二氧化碳。其實這一觀點是錯誤的,二氧化碳本來就是大氣中的成分,而且也沒有毒。並且有研究表明,二氧化碳在歷史上的含量一直都是時高時低,有的時候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濃度比現在要高許多。
  • 俄羅斯科學家研究顯示全球氣候可能進入新一輪緩慢變冷的周期
    據俄羅斯《塔斯社》近日報導,來自新西伯利亞地區水文科研所水文及生態處的科學家表示,全球氣候變化雖會繼續但不會導致冰川的大量融化,2022年之後全球氣候有望進入一輪緩慢變冷的周期。
  • 研究表明:氣候變暖正在加重黃土高原土壤乾旱
    新華網蘭州12月25日電(記者朱國亮)甘肅省氣象部門的最新研究表明,隨著氣候變暖,中國黃土高原雨養旱作農業區的土壤乾旱狀況趨於嚴重。  甘肅省氣象局研究員張強說,氣象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上世紀50年代以來,氣候變暖使黃土高原0-200釐米土壤總貯水量呈減少趨勢,土壤乾旱趨於加重。其中,0-100釐米土壤貯水量減少更為明顯,這部分土壤貯水量佔0-200釐米土壤總貯水量的比例減少了6-8個百分點。
  • 極端氣候事件對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 |研究
    不同模型對乾旱導致的碳循環變化模擬結果差異很大, 顯示目前學術界對生態系統碳循環響應乾旱機制的認知有限, 尤其是乾旱對熱帶植被生長的影響機制仍存在較大爭議.其結果表明, 乾旱顯著降低了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的淨吸收, 導致生態系統碳儲量每年淨減少0.19Pg, 佔全球陸地生態系統碳匯總量的8.3%. 需要指出的是, 不同模型之間的模擬結果差異很大, 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在於, 有關碳循環關鍵過程對乾旱響應機制的認識十分有限.
  • 蘭州乾旱氣象研究所:乾旱研究是一個漫長的徵程
    強化支撐篇——不僅是研究,更要解決實際問題  乾旱雖不如暴雨般猛烈,但它導致我國每年糧食減產數百萬噸至3000萬噸。而且,當乾旱出現時,幾乎所有人都束手無策。但隨著氣候變暖,馬鈴薯適宜播種的條件發生了變化,按傳統播期種植的馬鈴薯在結薯和塊莖膨大期正好遇上高溫時段,導致產量低而不穩,品質下降明顯。  為此,乾旱所在定西建立試驗基地研究溫室氣體對植物生長的影響。通過試驗對比發現,氣候變暖後除7月10日播種的馬鈴薯產量較傳統播期偏低外,其餘推遲播期的產量明顯增加,播期較傳統播期推遲20天到1個月左右。
  • 氣候變化升級!歐洲極端性乾旱或增加7倍,人類何去何從?
    作者:文/虞子期2020年以來,極端性的乾旱問題在全球範圍之中也是不斷升級,雖然大家也看到了極端性降雨的影響,但是並不意味著乾旱是沒有的。根據《自然》雜誌《科學報告》一項新的研究數據表明,新一輪的氣候變化將可能導致全球氣候的大變,如果未來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遏制,那麼歐洲地區將會更強的面臨極端性乾旱天氣,同時還會觸發更多的連鎖效應問題。
  • 1257年印尼火山爆發影響全球氣候,中國遭遇乾旱
    需要注意的是,小冰河期不應與中世紀暖期或最後的冰河期混淆,因為它有自己獨特的事件,可能已經改變了全球許多人類文化的歷史進程。與以前的冰河時代和溫暖的時期不同,它給環境造成了破壞,並迫使人類改變了生存方式,小冰河時期產生了不同的影響。世界一些地區受影響嚴重的地區,導致戰爭、饑荒、疾病,甚至被遺棄。也有一些其他地區也變得富饒繁榮,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將帶來極端天氣
    日前,據外媒報導,《科學進展》發表了一篇有關氣候變暖的研究報告,據該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可能使未來的天氣變得更加惡化,並且其惡化幅度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研究人員發現,目前能預知的全球變暖會導致颶風、熱浪和其它天氣事件,不過隨著未來全球變暖程度加劇,此後還會帶來更加極端,更加嚴重的天氣事件。研究人員發現,地球正在逐漸變暖,這可能會使熱浪增加80%,潮溼事件增加50%。這比以往的預測要高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