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研究:歐洲極端乾旱發生頻率預計將上升

2020-08-07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8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最新發表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的論文稱,如果溫室氣體預估排放量不會下降,那麼到本世紀末,像2018-2019年中歐乾旱那樣的破紀錄兩年期乾旱的發生頻率,預計將上升。

論文通訊作者、德國亥姆霍茲環境研究中心維塔爾·哈裡(Vittal Hari)及同事,通過分析1766-2019年的全球氣候長期數據,對2018-2019年中歐乾旱的影響進行評估,發現2018年和2019年夏季的乾燥程度均高於均值,屬於有記錄以來最熱夏季前三之列。中歐50%以上的區域遭受了有記錄以來規模最大、影響最強的兩年期嚴重乾旱,緊隨其後的是1949-1950年的乾旱,但是其影響範圍小33%。

論文作者利用全球氣候變化計算機模型來預測未來幾十年兩年期乾旱的發生頻率可能發生什麼變化,以及溫室氣體排放是否會產生影響。在模擬溫室氣體排放增速最高的氣候場景下,他們預測歐洲在本世紀下半葉(2051-2100年)的兩年期乾旱數量將增加7倍。預測結果還顯示,中歐受乾旱影響的農地面積將增加近一倍,包括4000多萬公頃的耕地。

在模擬溫室氣體中排放的氣候場景下,預測的兩年期乾旱數量減少近一半;在低排放的氣候場景下,乾旱發生頻率將降低90%以上。同時,這兩種場景下的乾旱易發地區數量預計將分別減少37%和60%。

論文作者認為,以上研究分析的預測表明,採取措施降低未來的碳排放,或許可以降低歐洲頻繁發生連續性乾旱事件的風險。(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歐洲境內極端乾旱頻率可能上升
    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6日發表的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科學家通過全球氣候長期數據分析與計算機模擬預測發現,歐洲境內極端乾旱的發生頻率將上升——如果溫室氣體預估排放量不會下降,那麼到本世紀末,像2018—2019年中歐乾旱那樣的破紀錄兩年期乾旱,發生頻率將大幅上升。儘管地球上的一些區域正面臨著洪澇災害,但在歐洲,部分地區已經歷了數年的降水不足。
  • 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量不下降,歐洲境內極端乾旱頻率可能上升
    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6日發表的一項氣候變化研究,科學家通過全球氣候長期數據分析與計算機模擬預測發現,歐洲境內極端乾旱的發生頻率將上升——如果溫室氣體預估排放量不會下降,那麼到本世紀末,像2018—2019年中歐乾旱那樣的破紀錄兩年期乾旱,發生頻率將大幅上升。
  • 氣候變化升級!歐洲極端性乾旱或增加7倍,人類何去何從?
    根據《自然》雜誌《科學報告》一項新的研究數據表明,新一輪的氣候變化將可能導致全球氣候的大變,如果未來溫室氣體排放未得到遏制,那麼歐洲地區將會更強的面臨極端性乾旱天氣,同時還會觸發更多的連鎖效應問題。所以研究警告也說明了,如果不抑制溫室氣體排放,到2100年歐洲極端乾旱的數量可能會增加7倍,這可以說是一個可怕的事件,這對生活在歐洲地區的人來說,算是一個「生命之災」了,地球氣候正在大變。
  • 世界氣象組織專家: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次將增加
    歐洲和歐亞地區在這個夏季的極端炎熱和乾旱、巴基斯坦在季風季節遭遇強降雨,也和大氣層的「阻塞」有關係。它有效地阻隔了俄羅斯的熱力散發,也阻擋了巴基斯坦的溼氣揮發,將它們「鎖」在特定的區域,讓這些熱和溼氣變得更加強烈。 至於其他的極端氣象發生原因就比較複雜。很難將一個單一的極端氣象事件歸結於氣候變化。
  • 極端氣候工程地質:乾旱災害及對策研究進展
    ,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均呈顯著加劇趨勢,並通過各種方式作用於地質體,誘發一系列工程地質災害,嚴重影響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給當前工程地質研究帶來許多新的挑戰。關鍵詞: 氣候變化,地質災害,極端乾旱氣候,土體工程性質,蒸發-收縮-龜裂,氣候-土體相互作用1 極端氣候工程地質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研究報告指出,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各種極端氣候事件發生的頻率、強度、空間範圍及持續時間都呈顯著加劇趨勢,如強降雨、長時間乾旱、多年一遇的低溫寒潮或高溫熱浪等
  • 極端氣候事件對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 |研究
    導   讀近年來, 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增加, 對陸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人類社會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碳循環是驅動陸地生態系統變化的關鍵過程. 準確理解和評估極端氣候事件對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的影響, 能為人類社會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提供重要科學依據.
  • 氣候變化是未來極端乾旱暴露性增加的主要原因
    Importance of Climate Change and Population Growth for Exposure to Future Extreme Droughts)的文章顯示,氣候變化是未來極端乾旱暴露性增加的主要原因,而非人口增長。
  • 美加州氣候趨於極端 洪澇乾旱將成為常客
    在本世紀末之前,加州可能再次遭遇洪水的襲擊,就像臭名昭著的「1862年大洪水」那樣,那次洪水將長達300英裡的州淹沒在水下。而且,這種情況可能不止一次發生。一項新的研究警告說,加州的天氣很可能趨於極端化,要麼極端乾旱,要麼極其潮溼,這種現象被稱為「氣候暴風」。
  • 2019年《氣候變化綠皮書》發布: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
    主報告專門就全球氣候風險的概念認知、發生機理、影響範圍以及中國防範策略進行全面闡述;專題評價篇、國際篇、國內篇以及專論篇,分別就中國城市綠色低碳發展成效、國際應對氣候變化進程、國內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氣候變化專題研究等內容進行深入分析;附錄收錄2018年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經濟、能源及碳排放數據,以及全球和中國氣候災害的相關統計數據,並增加了「一帶一路」區域氣候災害數據供讀者參考。
  • 我們如何面對極端變化的氣候?
    根據國際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做出的最壞預測,本世紀末,地球表面溫度將上升4~5攝氏度。這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半米之多,洪水會淹沒大片沿海地區,其中包括許多大城市。與此同時,地球近三分之一地區可能成為沙漠,一半以上地區會出現乾旱,而地下水供給鹽鹼化將使情況變得更糟。
  • 研究結果顯示:全球變暖不一定導致氣候乾旱
    >研究顯示全球變暖與乾旱沒有必然聯繫  【搜狐科學消息】近來在澳大利亞和美國發生的一系列乾旱天氣事件使得部分科學家警告稱,全球變暖將引發全球各地陸續遭遇極端乾旱天氣。然而來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全球變暖與乾旱天氣之間並無必然的聯繫。  一直以來學界都認為全球問題升高將導致地球表面水分蒸發加速由此使得乾旱發生的頻率增加,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2007年曾經發布一份報告指出:「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全球發生乾旱天氣的次數已經明顯增加,乾旱所持續的時間也較之前有所延長。」
  • 超級乾旱在發生?衛星數據顯示歐洲正面臨威脅,未來或影響50億人
    因為隨著氣溫的上升,地球的氣候環境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不僅僅是更熱,降雨等天氣也會變得更加極端,有一些地區可能會出現嚴重的洪澇,有一些地區則可能會出現嚴重的乾旱。這些洪澇、乾旱等問題,又會進一步引發一系列的災害,如乾旱、高溫天氣可能會引發野火肆虐,而某些沙漠地區降雨異常增多,又可能會導致蝗蟲泛濫最後變成蝗災。現在有研究表明,地球很多地區都出現了乾旱,其中歐洲地球正在面臨了乾旱的威脅。
  • 極端天氣半數受氣候變化影響
    事實上,這是到處充斥著極端天氣的一年:在美國遇到了乾旱和熱浪;在英國出現了破紀錄的降雨;而罕見的大雨襲擊了肯亞、索馬利亞、日本和澳大利亞;西班牙發生了乾旱;中國則遭遇了洪水;當然人們也忘不了超級颶風桑迪。 據《科學》雜誌報導,緊隨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人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一切是因為氣候變化嗎?」
  • 關於氣候變化對我國的影響與防災對策建議
    本報告主要評估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變化及其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系統的影響,研究並提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防災對策。 1 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 1850年以來全球平均地表溫度升高、大範圍冰雪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等都表明氣候系統正在變暖。近百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約17cm。
  • 科學認知氣候變化 高度重視氣候安全
    該報告是對IPCC先前相繼發布的三個工作組報告成果的高度凝鍊與綜合,包括氣候變化及原因、未來氣候變化與風險、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路徑、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措施等內容,反映了近年來科學界氣候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人類社會對氣候變化的最新認知與理解。
  • 這個夏天,歐洲乾旱亞洲水患澳洲酷寒……都有些極端
    中新網7月25日電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25日報導,這個夏天,全球多處出現極端天氣,日本經歷暴雨和酷熱,奪去多人性命,原本多雨水的英國卻正在經歷有紀錄以來最乾旱的夏季,南半球澳洲也在經歷特別寒冷的冬天。當地時間7月24日,日本高溫天氣下的東京街頭。
  • 農業與氣候變化:複雜的相互作用及不可分割的聯繫
    極端天氣事件, 尤其是洪水和乾旱的發生頻率提高也將損害作物生長,造成減產。對於平均氣溫預計將上升而降水量預計將減少的地區而言,應對乾旱可能會成為主要挑戰。氣溫升高、氣候變潮溼以及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會令多種雜草、害蟲和疫病呈多發態勢。更為極端的氣溫加上降雨量減少可導致作物根本無法生長。隨著氣候變化,熱浪的發生預計將更為常見,並對家畜構成直接威脅。
  • 新研究稱極端天氣與大氣急流變化有關
    新華社倫敦4月30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牛津大學4月30日發布研究報告說,2018年夏季北半球多地出現的熱浪、乾旱、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與環繞地球的大氣急流中出現持久的巨波相關,而這種剛被發現的變化未來還會更頻繁地出現。
  • 極端氣候頻發 是否純屬巧合?
    該組織提出的一份報告中也提到了中國舟曲的泥石流災難和全球其他諸多地區的異常天氣,如南撒哈拉的嚴重乾旱以及格陵蘭島彼德曼冰川出現大面積崩塌等氣候事件。世界氣象組織稱這一系列極端天氣現象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和波及面積」超過歷史上最嚴重的極端氣候事件,同時警告未來會出現更多極端氣候事件。
  • 極端高溫已經來臨!科學家:為何「潮溼」氣候比乾旱更致命?
    根據外媒《The Gardian》的報導,近期的科學研究顯示,能威脅人類生存的極端高溫已經發生了;此外,「潮溼」的氣候乾旱更致命。極端氣候已經發生,比科學家預期得早 過去,科學家透過研究大範圍地區的平均溫度、溼度來探討氣候趨勢;而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研究7,877個特定小區域,抓出更精細、地區化的氣候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