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氣象組織專家: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次將增加

2020-12-01 科學網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

儘管國家氣候中心首席專家任福民指出,目前的大氣環流形勢與2008年雨雪冰凍災害期間的大氣環流形勢有很大不同,但人們對雨雪冰凍災害是否再現仍心存憂慮。更讓人感到混亂的是:不是都說暖冬了嗎?怎麼冬天還這麼冷?在經歷了去年年初和年末兩次讓人印象深刻的寒潮之後,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博士接受廣州日報記者採訪時指出:2010年很可能成為歷史上最熱的一年。百年一遇的災害將可能變為「二十年一遇」。到本世紀末,一些現在看來少有的極端天氣事件將不再顯得很特別。

 

全球嚴寒、洪災、高溫輪番上演,去年中國遭遇最具破壞性泥石流

 

記者:您曾講過,「20年來我們從未見過極端天氣事件如此頻繁、集中地發生。」那麼2010年讓您印象最為深刻的極端天氣事件有哪些?

 

卡西姆·阿斯拉爾:2010年有很多的極端氣象事件,這裡列舉當中的主要部分:在2009~2010年間的冬季,包括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在內的北半球被極端寒冷大範圍籠罩著。在美國,數以百計的日最低溫度被刷新。在歐洲,暴雪中斷了空中和陸路交通。相反,在北極和加拿大情況卻減緩了很多。

 

2010年夏季,巴基斯坦遭受了歷史上最糟糕的洪災,2000多萬人受災。2010年6月,是莫斯科有現代氣象記錄以來最炎熱的月份。氣溫超出長期錄得的平均值多達7.8℃。從7月開始一直到8月中旬的高溫導致俄羅斯歐洲國土部分爆發大規模的山林大火,有害氣體影響了數以千萬計的人。

 

不管是俄羅斯熱浪還是巴基斯坦洪災,都和發生在北半球大氣流的「阻塞事件」有關,它讓天氣模式保持靜態,令熱量和溼氣都不能散開。

 

在中國許多地方,高溫打破了歷史極端記錄,因此中國有了史上最熱的夏季。洪水、山體滑坡、泥石流也對經濟造成了嚴重的破壞。在8月,位於中國西北甘肅的舟曲遭遇了中國有記錄以來最具破壞性的泥石流。

 

冷冬、乾旱、炎熱都與大氣層「阻塞」有關,2010年或為史上最熱一年

 

記者:造成這些天氣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卡西姆·阿斯拉爾:北半球冬季的極端氣象(歐美和亞洲的嚴寒)和北極的變暖都與大範圍的大氣幹擾有關,這又與北冰洋、北大西洋濤動,以及北半球大氣流的「阻塞事件」讓天氣在部分國家保持模式靜態有關。

 

歐洲和歐亞地區在這個夏季的極端炎熱和乾旱、巴基斯坦在季風季節遭遇強降雨,也和大氣層的「阻塞」有關係。它有效地阻隔了俄羅斯的熱力散發,也阻擋了巴基斯坦的溼氣揮發,將它們「鎖」在特定的區域,讓這些熱和溼氣變得更加強烈。

 

至於其他的極端氣象發生原因就比較複雜。很難將一個單一的極端氣象事件歸結於氣候變化。但是要指出的是,氣候科學家們確實預測極端氣象事件會增加,尤其是極端炎熱事件,這是因為氣候變化的原因。2010年有望進入史上最熱年份的前三甲,並且可能成為最熱的那一年。

 

單一寒潮難歸因於氣候變化,預計高溫更頻密、寒冷頻率會降低

 

記者:像最近歐洲出現的大範圍寒潮天氣,是否說明全球變暖的趨勢正在變緩?

 

卡西姆·阿斯拉爾:難把一個單一的極端事件歸因於氣候變化。目前歐洲正在重複著和前一年冬季差不多的氣候條件,上面已經說到過。它是複雜的大氣現象的結果,也是與北冰洋和極地地區變暖的因素配合在一起而產生的。WCRP(全球天氣研究計劃)研究每一個事件,希望弄明白髮生的原因以便我們能造出一個計算機模型,讓未來的預測更加精確。

 

記者:您提到WCRP利用電腦模型研究預測今後50年至100年大氣變化以及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形式等,那麼目前電腦模擬出來的場景會有多惡劣?

 

卡西姆·阿斯拉爾:早在1990年,氣候模型已經預測到在一個變暖的地球上將會出現更強和更頻繁的極端氣象事件。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首份評估報告稱,高溫事件的出現頻率在未來將更頻密。寒冷事件在當時預計出現頻率會降低。空氣流動的不斷變化和它覆蓋範圍的改變所帶來的影響也有所涉及,但是報告認為難以預測。

 

今年極端氣候事件尚難預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可減少極端天氣

 

記者:您能告訴我們2011年會不會發生和2010年同樣或者更嚴重的極端天氣事件嗎?

 

卡西姆·阿斯拉爾:在這個階段,還不可能預測2011年將發生什麼極端氣候事件。不過,關於氣候變化的政府間座談會議已經預計氣候變化肯定會讓極端事件的發生數量增加,特別是熱浪和乾旱。例如,以往100年將才出現一次的熱浪,將可能變為20年出現一次的程度。等到了這個世紀的尾聲,在2003年歐洲夏天遭遇的那種極端炎熱可能不再顯得很特別。

 

記者:您曾提到,WCRP的另一項任務是「指導人們防範極端天氣」,您能告訴我們,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去防範這樣的極端天氣嗎?

 

卡西姆·阿斯拉爾:由於在我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聚集,地球將繼續變暖,因此可能導致在未來出現氣象極端事件的增加。即使現在「關掉」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閥門,我們也不能在全局上叫停變暖的趨勢,但是我們最起碼可以減慢變暖的步伐和由此導致的極端氣候事件的增加。世界氣象組織正在搭建一個針對氣候服務的國際框架,以便提供適應氣候變化的有關信息和服務。WCRP和其兄弟研究項目共同領導下的氣候研究,目前正在草擬評估和預測未來極端氣候事件風險的量化評估方法。此外,各國需要加強研究,加強觀察和監測能力,以便提供預計和減少有關系統的脆弱性。

 

近期極端天氣

 

新年伊始,大範圍的低溫雨雪讓湖南、貴州、廣西等地陷入到一場人們似曾相識的交通擁堵中。

 

在此之前,東北三省及內蒙古中東部和我國南方出現了今冬大範圍雨雪天氣過程,廣東遭遇了35年來歷史同期的最低氣溫。

 

英國、德國、丹麥、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也相繼遭遇了強降雪,美國中北部也遭遇暴風雪襲擊。

 

在近日揭曉的由中國氣象局主辦的「2010年國內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中,大旱、強降雨、泥石流、沙塵暴佔據了榜單的顯眼位置,其中,位居國內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前三甲的分別是「西南地區特大乾旱刷新氣象記錄」、「甘肅舟曲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新疆出現近60年來最嚴重雪災」。

 

排在2010年國外十大天氣氣候事件前三位的分別是「印度遭嚴重高溫乾旱,最高近50℃」、「罕見寒流暴雪凍結『北半球』」、「嚴重高溫乾旱引發俄森林大火」。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現象增加
    中國經濟網紐約11月9日訊(記者 朱旌 汪璐)根據聯合國專門機構世界氣象組織11月8日在日內瓦總部發布的題為《全球氣候2011-2015》報告,通過對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的全球氣候以及極端天氣事件中的人類足跡進行分析後發現,創紀錄的溫度伴隨著海平面上升、北極海冰範圍縮小、大陸冰川和北半球積雪減少;所有這些氣候變化指標都確認了溫室氣體所造成的長期變暖趨勢
  • 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翟建青報導3月15日,《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期間於日本仙臺發布。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秦大河主持,矯梅燕作發言,宋連春詳細介紹《報告》的主要結論。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在氣象學中,對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超出一定閾值的天氣氣候極端值直接或間接導致的影響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的某種自然災害發生的事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降水、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等幾類。一般是50年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對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 極端天氣事件「破紀錄」
    在經歷了破紀錄的颶風、洪水、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後,2017 年極有可能進入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的前三甲。他指出,「極端天氣將是全球變暖的新常態,國際社會必須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署長、聯合國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格拉塞爾說,近15 年內,極端天氣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例已超過地震與海嘯,並且與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導致的死亡案例大多發生在溫室氣體排放較少的中低收入國家。
  • 世界氣象組織:全球溫室氣體創新高 或有更多極端天氣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布《溫室氣體公報》稱,大氣中溫室氣體水平再創歷史新高,且上升趨勢並未出現逆轉跡象。這可能會進一步導致長期氣候變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更多極端天氣。報告說,自1990年以來,長壽命溫室氣體導致氣候變暖的「輻射強迫」效應總體上增加了41%,其中過去10年間二氧化碳對這一增長的貢獻率佔到82%。在溫室效應中,溫室氣體濃度增加,輻射強迫也會隨之增加。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的報告,全球二氧化碳淨排放量必須在2050年左右達到零,才能實現將全球氣溫升高控制在1.5攝氏度以下的目標。
  • 拉尼娜將帶來更冷的冬天?數據顯示極端低溫事件在減少
    最近一段時間,「今冬將現60年來最寒冷的冬天、最嚴重降雪」「這一切都與拉尼娜有關」等流言傳播於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氣象專家及時出面闢謠,指出這些不過是精心剪輯的謠言。  今年8月,世界氣象組織發布的一份有關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的通報顯示,9月至11月期間發生弱拉尼娜事件的概率為60%。
  • 世界氣象組織:歐洲近期極端「倒春寒」與北極的異常高溫有關
    世界氣象組織:歐洲近期極端「倒春寒」與北極的異常高溫有關 當地時間2018年2月28日,英國,當地遭遇嚴寒天氣。
  • 世界氣象日 | 極端天氣來臨,我們該如何面對?
    頻發的極端天氣到底是如何形成的?極端天氣的增加將給人類社會造成什麼影響?人們又應如何應對呢?明天是世界氣象日,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極端天氣是什麼?極端天氣又被稱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是指那些在特定的區域和時間內發生的極其少見的,對生命、財產和社會可能造成巨大危害和損失的異常天氣現象或天氣事件。
  • 極端氣候變化簡要分析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小概率事件,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為,對於某一特定範圍和時間尺度的某種天氣氣候現象,當表徵它的指標滿足統計上的極端性標準,比如高於(或低於)其分布的上限(或下限)末端附近的某一閾值時,稱之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 專家指出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8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我們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為了提高全球抵禦災害的能力,減輕天氣和氣候極端事件的危害,各國氣象部門通過世界氣象組織這一強有力的機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在監測、預報和建立暢通的氣象信息渠道方面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 歐洲氣象科學家關注極端天氣預測和預防
    歐洲氣象大會12日在荷蘭城市烏得勒支開幕。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如何通過加強對極端天氣的預測和預防,減少自然災害給人類造成的損失。
  • 國際級專家發話:2017年,全球天氣還是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
    不久前,美國氣象機構NOAA對外發布報告稱,2016年是人類觀測史上最溫暖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上一次這麼說,是2015年,也就是說,我們已經連續兩年經歷了「史上最暖」。那麼2017年呢?今日,有專家指出,2017年的天氣也依然會很激烈很極端很反常!
  • 極端天氣全球頻發 專家稱此現象可能「常態化」
    百年不遇年年遇 歷史罕見月月見  極端天氣  專家稱:極端天氣趨強趨多或將「常態化」  羊城晚報記者 陳強 實習生 朱杏金 通訊員 董永春  今夏尤甚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從強度、持續時間和地理分布來看,今夏極端事件創了歷史紀錄  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在8月底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表示,今年我國天氣氣候極端異常,特別是入汛以來,極端氣象事件多發重發,像華南、江南地區連遭14輪暴雨襲擊;7月,北方地區連遭5輪暴雨襲擊,渭河、遼河、
  •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標體系基本確立
    本報訊 記者賴敏報導 在氣候變化背景下,如何進一步認清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發展規律?有關各行業氣象災害的預警、評估和管理能否更加及時有效?近日,在江蘇揚州舉行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標體系研討會」暨科技部「十一五」支撐重點項目「我國主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重大氣象災害的監測、檢測和預測關鍵技術研究」進展會上,我國5種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指標體系基本確立,有望使上述長期以來進展緩慢的技術難題得到突破。
  • 科學家分析認為印度洋周邊極端天氣將會增加
    核心提示:此項研究由中國海洋大學、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科學家們合作進行。研究小組領導者蔡文居與他的團隊評估認為,如果溫室氣體的排放還保持現在的勢頭,將對未來印度洋極端正偶極子位相事件產生重要的影響。
  • 氣候變暖導致全球大部分地區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概率增加
    4月24日,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研究稱,氣候變暖導致全球80%以上的觀測區域破紀錄高溫事件發生的概率增加,人類活動對大氣的影響增加了全球近半數區域極端暴雨和乾旱發生的概率。
  • 世界氣象組織: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 將持續至明年
    當地時間10月29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新版《全球季節性氣候更新》指出,拉尼娜現象已經形成,預計今年的拉尼娜現象強度為中等到強,並將持續至明年,影響世界諸多地區的溫度、降水和風暴型式。拉尼娜現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的大尺度降溫,並伴有熱帶大氣環流(即風、氣壓和降雨量)的變化。它對天氣和氣候的影響通常與厄爾尼諾現象相反。
  • 「白+黑」複合型極端高溫事件增長因何迅猛?
    過去的0.5℃的全球變暖已使東南地區和華北地區的複合型極端高溫事件增加了2-5倍。人類排放溫室氣體造成的氣候變暖使得複合型極端高溫事件的頻次和強度都將顯著增長,此類事件也將成為未來最常見的極端高溫類型。這有可能導致本世紀末北半球人口暴露度較2010年代水平高4-8倍。
  • 極端天氣頻發時代到來 是什麼惹的禍?
    天氣短期內頻走極端,著實罕見。全球氣候到底怎麼了?北極風與拉尼娜「惹禍」?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天氣研究計劃負責人卡西姆·阿斯拉爾說,北半球的乾旱與大雪嚴寒都與大氣層「阻塞」有關,這主要因為一些地區冷空氣過強,而熱量或者溼氣過不來,天氣在部分國家保持了靜態。這一過強冷空氣產自何處?中外專家普遍提到了北極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