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股極端「倒春寒」正影響歐洲大部分地區,同時北極地區卻出現異常高溫。世界氣象組織日前表示,這些現象與大規模大氣環流模式和北極出現的「平流層突然變暖事件」有關。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通常這個季節常見的西風環繞著極地渦旋旋轉,風力足以將冬季北極最冷的空氣留在極地。如今發生在北極上空約30公裡的「平流層突然變暖事件」導致西風「失勢」,使極地渦旋出現「裂口」,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影響到歐洲和美國西部。
此外,近期預報顯示了北大西洋濤動和北極濤動這兩個指數都為負,這通常與歐洲的寒潮,特別是南歐和地中海沿岸國家的強降水事件有關。世界氣象組織曾在2009/2010年的北半球冬季和2011/2012年的歐亞大陸記錄到類似的情況。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預測,未來至少2至3周內歐洲大部分地區氣溫都將明顯低於正常溫度,最冷氣溫出現在從2月26日開始的一周內。即便在歐洲南部,每日最低氣溫也可能低於零攝氏度。同時,預計未來兩周歐洲南部降水量將明顯高於正常水平,局部還將有強降水、陣風、洪水,在歐洲高海拔地區特別是巴爾幹半島將有降雪。
相比之下,北極的一些地區正經歷著異常高溫。2月16日以來,最接近北極的陸地觀測點之一、位於格陵蘭島的莫裡斯傑沙角氣象站的氣溫已經多次升至冰點以上。丹麥氣象研究所此前僅在2011年和2017年兩次測量到類似的高溫。異常高溫的原因可能是北極的相對熱空氣與莫裡斯傑沙角氣象站周圍的變暖風相結合。
世界氣象組織說,北極的高溫特別令人擔憂,因為1月份的北極海冰面積是有史以來最低,有人擔心3月份北極冬季過後海冰面積可能進一步縮小。
(原標題:氣象組織:歐洲極寒與北極高溫相關聯)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