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擊美國紐約以及其他沿海城市的暴風將因海平面升高而產生更大的破壞力。
圖片來源:Jim Henderson/Creative Commons
對於全世界來說,2012年是艱苦的一年,而這並不是因為人們擔心瑪雅曆法中的世界末日所致。事實上,這是到處充斥著極端天氣的一年:在美國遇到了乾旱和熱浪;在英國出現了破紀錄的降雨;而罕見的大雨襲擊了肯亞、索馬利亞、日本和澳大利亞;西班牙發生了乾旱;中國則遭遇了洪水;當然人們也忘不了超級颶風桑迪。
據《科學》雜誌報導,緊隨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人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一切是因為氣候變化嗎?」近些年來,基於這一問題已經萌生了一項名為「氣候歸因科學」的研究,它主要調查了極端天氣事件產生的影響,從而確定有多少與人類導致的氣候變化有關,以及有多少屬於自然變化(無論是氣候模式,例如厄爾尼諾/拉尼娜—南方濤動、海表溫度、入射太陽輻射的變化,還是其他一些可能的因素)。
在9月5日發表於《美國氣象學會會刊》網絡版上的一份報告中,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的科學家終於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份報告分析了對去年在全世界發生的12次極端天氣事件進行的20項科學研究的結果,力求解析人為氣候變化構成的相對影響。這份報告傳遞出的一個總體信息是:它是變化的。
NOAA國家氣候數據中心主任Thomas Karl在伴隨報告的發表而舉行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大約一半的事件中,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人們活動導致的變化是一個起作用的因素。」此外,英國氣象辦公室的氣候科學家Peter Stott認為,這些研究表明,在許多情況下,人類對氣候的影響增加了極端事件的相關風險。
例如這份報告指出,2012年夏季,暴雨襲擊了澳大利亞東部。研究人員認為,拉尼娜現象對於該地區的強降雨可能起到了最主要(但不是全部)的作用。同時,澳大利亞北部的海表溫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而使該地區未來降雨高於平均降雨量的機率增加了5%。
報告指出,2011年11月在紐西蘭南島接連出現了兩天的極端降雨並引發洪水、滑坡,科學家將其稱為500年一遇的極端天氣事件。研究人員認為,人類活動導致的溫室氣體排放增加使這一極端事件的總水分增加了1%到5%。
還有超級颶風桑迪。儘管它並不是襲擊美國東海岸最強勁的風暴,但這場暴風雨的真正影響來自於大規模的風暴潮和洪水——它沿著海岸打破了16個風暴潮位的歷史紀錄。研究人員認為,這場暴風雨與紐約港的滿潮不謀而合,然而未來海平面的上升將加劇這種洪水,從而使得「桑迪」事件在未來愈加頻發,即便颶風本身的規模並不是很大也將如此。(來源:中國科學報 趙熙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