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端天氣半數受氣候變化影響
事實上,這是到處充斥著極端天氣的一年:在美國遇到了乾旱和熱浪;在英國出現了破紀錄的降雨;而罕見的大雨襲擊了肯亞、索馬利亞、日本和澳大利亞;西班牙發生了乾旱;中國則遭遇了洪水;當然人們也忘不了超級颶風桑迪。 據《科學》雜誌報導,緊隨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人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一切是因為氣候變化嗎?」
-
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楊貴名指出,極端天氣是指正常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近幾年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確實有所增加,但仍然屬於小概率事件。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極端天氣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學者認為,這種極端事件出現的概率在5%以下。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
-
打開極端天氣事件的黑匣子:講述氣候危機的新範式
雖然疫情把大家困在家裡,但氣候變化的步伐並未停止,北極海冰加速消融,全球各地山火肆虐,以及今夏中國南方的洪澇災害,越來越頻發的極端天氣依然在不斷給我們釋放氣候變化的警訊。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會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社會經濟的發展步伐和節奏。接下來是否能做到低碳的、更有韌性的、和對自然負責的復甦,是中國實現2030達峰目標和2060碳中和目標的關鍵。
-
專家指出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8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翟建青報導3月15日,《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和災害風險管理與適應國家評估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第三屆世界減災大會期間於日本仙臺發布。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國家氣候中心主任宋連春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秦大河主持,矯梅燕作發言,宋連春詳細介紹《報告》的主要結論。
-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2019年就剩下2個月了,在逝去的一年裡,全球經歷了眾多的極端天氣事件。比如希臘和美國西北部的山火,最近澳洲也頻發的山火,洪水淹沒了美國東北部沿海城市,以及巨浪襲擊了日本日本二和英國。
-
新研究稱極端天氣與大氣急流變化有關
新華社倫敦4月30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牛津大學4月30日發布研究報告說,2018年夏季北半球多地出現的熱浪、乾旱、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與環繞地球的大氣急流中出現持久的巨波相關,而這種剛被發現的變化未來還會更頻繁地出現。
-
氣候變暖導致極端天氣頻現,弱國承受最重災難
而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之間,關係千絲萬縷。系列研究認為,隨著全球平均氣溫升高,洋流和大氣環流等全球氣候調控機制受到了影響,導致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風險持續上升。在這樣失調的世界裡,熱的地方更熱,冷的地方更冷,澇的更澇,旱的更旱。人類正面臨嚴峻的氣候挑戰。
-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 氣候周期變化還是全球變暖所致?(組圖)
新華社/法新8月4日,一名消防員在俄羅斯多爾吉尼諾村附近工作。新華社/法新..........................................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13分報導,俄羅斯大火持續肆虐、巴基斯坦持續強降雨、中歐多國暴雨成災、阿根廷寒流冰凍,最近,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現象似乎成了「家常便飯」。異常天氣今年為何如此猖狂?多災多難的地球能否做到防患於未然?
-
我們如何面對極端變化的氣候?
美國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了上述變化,科學家們正希望找到方法來延遲世界末日的到來:減少大氣層的壓力,有效地創造出類似住在高海拔地區一樣的生活環境。科學家經已預測,地球表面溫度上升,可能會出現更多的極端天氣。過去10年中,科學家觀察到地球多個部分,極端天氣出現率有上升的跡象,特別是嚴重性的大雨。
-
極端氣候變化簡要分析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小概率事件,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為,對於某一特定範圍和時間尺度的某種天氣氣候現象,當表徵它的指標滿足統計上的極端性標準,比如高於(或低於)其分布的上限(或下限)末端附近的某一閾值時,稱之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
甘肅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緣何增多
我省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緣何增多 4月14日19時至20時,蘭州市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雹雨交加的極端天氣。蘭州市區1小時降水量達到12.1毫米,冰雹直徑達到8毫米。蘭州、白銀兩市先後出現強降雨和雷電冰雹,災害造成兩市5縣(區)2.5萬人受災,200餘公頃農作物絕收,直接經濟損失2900餘萬元。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 據WMO數據分析顯示,受氣候變化影響,2011年至2015年是有記錄以來的最暖五年,大約高出1961至1990年標準參照期平均值0.57℃。期間,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 「種種破記錄的事件將讓歷史記住2015年的全球氣候狀況。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突破歷史記錄,在北半球春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濃度首次超過40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
-
《自然》同時發表七篇文章探討極端天氣事件如何影響能源系統
英國《自然·能源》雜誌17日集中發表了6篇評論文章和1篇研究論文,集合瑞士、瑞典、美國等多位科學家討論極端天氣事件可能對能源系統造成的「幹擾」。這份焦點(Focus)專刊主要探討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能源科學的各學科可以研究如何應對極端天氣事件的影響。
-
全球氣候變暖引發極端天氣 低碳經濟是人類自救
編者按:美國災難大片《後天》是一部描寫「溫室效應帶來的氣候變化引發地球的空前災難,全球一天之內出現急劇降溫的極端天氣,冰層和白雪覆蓋了整個地球表面,冰期時代驟然而至……」儘管《後天》只是一部虛構的災難電影,但其探討的問題卻極具現實意義。
-
2020年農業降水極端天氣預測!整體來看降水、積溫氣候變化較大
前段時間,多個網絡平臺對2020年氣候進行預測,最近又有新的說法。是關於來年降水、極端天氣、預測的,覺得有些道理,今天發給農民朋友,僅供參考。2020年有沒有極端天氣"厄爾尼諾"?最新預測!根據《國際科學家團隊》研究人員表明,複雜的氣候模式中,厄爾尼諾現象在2020年捲土重來的概率達到了80%,這相比如今的中性預測概率高了20%。並且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之後,預估在2020年底達到頂峰,這樣又可能引發全球平均氣溫的一個大變化,並且科學報告指出,可能導致全球年平均氣溫升幅在2021年創下新紀錄。
-
極端氣候頻發 是否純屬巧合?
該組織提出的一份報告中也提到了中國舟曲的泥石流災難和全球其他諸多地區的異常天氣,如南撒哈拉的嚴重乾旱以及格陵蘭島彼德曼冰川出現大面積崩塌等氣候事件。世界氣象組織稱這一系列極端天氣現象的「嚴重程度、持續時間和波及面積」超過歷史上最嚴重的極端氣候事件,同時警告未來會出現更多極端氣候事件。
-
為什麼地球的極端天氣將要加劇?
煎蛋根據周三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最新研究發現,到2100年北半球每年夏季極端天氣的發生機率將上升至平均50%的概率。這只是保守的估計,這項研究的研究小組成員認為,到本世紀末,極端破壞天氣的持續性可能會超過三倍。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新研究的主要作者麥可·曼恩說:「我們在2018年遇到的夏季極端氣候是氣候變化對氣流造成影響的結果。」
-
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氣候變暖將帶來極端天氣
日前,據外媒報導,《科學進展》發表了一篇有關氣候變暖的研究報告,據該報告顯示,氣候變暖可能使未來的天氣變得更加惡化,並且其惡化幅度將會超出我們的想像。研究人員發現,目前能預知的全球變暖會導致颶風、熱浪和其它天氣事件,不過隨著未來全球變暖程度加劇,此後還會帶來更加極端,更加嚴重的天氣事件。研究人員發現,地球正在逐漸變暖,這可能會使熱浪增加80%,潮溼事件增加50%。這比以往的預測要高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