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農業降水極端天氣預測!整體來看降水、積溫氣候變化較大

2021-01-20 天山植保

前段時間,多個網絡平臺對2020年氣候進行預測,最近又有新的說法。是關於來年降水、極端天氣、預測的,覺得有些道理,今天發給農民朋友,僅供參考。

2020年有沒有極端天氣"厄爾尼諾"?最新預測!

根據《國際科學家團隊》研究人員表明,複雜的氣候模式中,厄爾尼諾現象在2020年捲土重來的概率達到了80%,這相比如今的中性預測概率高了20%。

並且在厄爾尼諾現象出現之後,預估在2020年底達到頂峰,這樣又可能引發全球平均氣溫的一個大變化,並且科學報告指出,可能導致全球年平均氣溫升幅在2021年創下新紀錄。

當然這可能就會影響海溫的上升,陸地區域的極端性變化,這是全球性的影響,是不分地區的。這說明什麼問題,2020年的氣候大變可能又會出現,雖然這個可能性不太大,但是既然預測出來了,說明氣候的變化還是存在的。

地球是越來越熱了,至少從溫度的數據上來看,就已經熱了,而這樣的氣候帶來的影響就很多了,海平面上升,糧食,生態系統,海洋陸地生物等都是處於一個危機情況,不要說這與我們沒關係,氣候的變化可以說是與人人相關的。

如果2020年厄爾尼諾出現,從2019年的情況大家都可以看出來,又是一個不好的情況,別說什麼雨多雨少的問題,一般都是一下雨持續性的下,一天晴持續性的天晴,同時也分布不均勻,這可能就是一個基本性的規律性。

民間有龍多不治水的說法,傳說龍王爺是管雨的神。民間認為「五龍治水」就是風調雨順的一年,這樣東南西北中都有神龍,各司其職。而龍少了就會發大水,而龍多了則會出現旱情。2020年第一個出現辰日是在初二,因此明年就是二龍治水,根據灶馬頭看年景,明年的雨水會偏多。

2020年也就是庚子年,還是生肖鼠年,又是閏四月,這樣就會形成兩個立春的節氣。其實有俗語「鼠年難逢雙立春」就明確闡述了農曆2020年的奇特之處,出現雙立春的情況比較少見,因此農民都會感慨鼠年迎雙春比較困難。

其實在上個俗語下面還有一句話,那就是「農家喜宴把肚撐」,說的就是莊稼的收穫比較好,到時候農民都能夠吃上飽飯,因而也會把肚子給衝"破」",不過近幾年的氣象發生規律及種種跡象表明:2020年的天氣情況可能並不是太好。極會出現以下三種情況,咱們農戶要提前做好準備。

一、倒春寒

2020年的天氣可能會遇到倒春寒的情況,畢竟冷空氣在冬天不來,但還是會到來,只是來得要更晚一些,往年很多農作物都因為倒春寒受到災害,特別是咱們東北地區,因此大家也要特別的注意,及時的進行農業防範,避免因倒春寒造成太多的損失。

二、極端天氣"厄爾尼諾"

農業論談平臺最早就給大家發布2020年極有可能會有極端天氣「厄爾尼諾」的出現,根據《國際科學家團隊》研究人員表明,複雜的氣候模式中,厄爾尼諾現象在2020年捲土重來的概率達到了80%,如果2020年厄爾尼諾出現,從2019年的情況大家都可以看出來,又是一個不好的情況,別說什麼雨多雨少的問題,一般都是一下雨持續性的下,一天晴持續性的天晴,同時也分布不均勻,這可能就是一個基本性的規律性。

三、雨水偏多

1、民間有龍多不治水的說法,傳說龍王爺是管雨的神。民間認為「五龍治水」就是風調雨順的一年,這樣東南西北中都有神龍,各司其職。而龍少了就會發大水,而龍多了則會出現旱情。2020年第一個出現辰日是在初二,因此2020年就是二龍治水,根據灶馬頭看年景,2020年的雨水會偏多。

2、2020年氣溫略高於常年,生長季熱量高於常年,降水正常略多。春季降水正常稍多,時空分布不均勻,降水多在後期,西部地區易出現旱象;東部地區發生春澇可能性,夏季降水正常稍多,旱澇不均勻,秋季9到10月份降水多一點。主要氣象災害:階段性低溫,東部局部春澇,局部暴雨。

來源:化肥價格資訊、科學施肥用藥。圖文編輯:天山植保。

相關焦點

  • 【考向預測】氣候對農業的影響,氣候變化對中國農業的影響
    水分  (3)水分條件影響著農作物的生長,形成不同的農業部門。如降水較多的地區形成種植業,降水較少的地區形成畜牧業。    熱帶草原氣候:全年炎熱,但有明顯的乾濕兩季,所以在農業的發展過程中也要注意加強水利工程,防治旱澇災害。  熱帶沙漠氣候:水分是影響其農業限制因子,所以節水農業、耐旱品種是其主要的發展思路。如以色列,用滴灌讓沙漠開滿鮮花。  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利弊共存,但不利影響較有利影響更為顯著。
  • 極端氣候變化簡要分析
    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小概率事件,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為,對於某一特定範圍和時間尺度的某種天氣氣候現象,當表徵它的指標滿足統計上的極端性標準,比如高於(或低於)其分布的上限(或下限)末端附近的某一閾值時,稱之為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 2020年12月份農業氣候條件分析 及2021年1月份農業氣象條件預測
    2020年12月份農業氣候條件分析及2021年1月份農業氣象條件預測摘要2020年12月本溪縣的農業氣候特點是:氣溫正常,降水異常偏少,光照偏多。預計2021年1月氣溫比常年偏低0.1~0.5℃,降水比常年偏少1成左右,光照正常。
  • 全球變暖背景下 降水發生了哪些變化?
    21世紀初以來,華北、華南和西北地區平均年降水量波動上升,而東北和華東地區降水量年際波動幅度增大。  全球變暖正在悄悄地改變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氣候環境,熱浪、暴雨、乾旱等極端「天氣劇」在地球不同地區頻頻上演。
  • 臨夏州2020年1~10月氣候分析及11月氣候預測
    預計11月降水偏多,氣溫略低,上旬、下旬有低溫雨雪時段,提醒有關部門及時關注中短期天氣預報,對可能發生的階段性低溫雨雪天氣提早採取防範措施;另外做好秋冬季森林防火、設施農業防風防凍和冬麥越冬管理及病蟲害預防等工作。
  • 研究氣候變暖背景下我國降水特徵變化:降水集中程度是重要指標
    隨著全球變暖,極端事件頻繁發生,持續性極端降水和極端乾旱是中國乃至全球致災最為嚴重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之一。近50年來,我國總降水量雖然沒有明顯的極端化傾向,但平均降水強度呈增加趨勢。從理論上來說,降水強度分布的變化,實際上是降水概率分布密度發生了改變。「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降水的空間分布格局、各季節的分配及年際變率等,都有可能發生形態上的改變,這些與我國洪澇乾旱等災害關係密切。」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陸爾表示。現在很多統計與降水有關的傳統方法還在使用,例如,通過逐月降水與年總降水量的比值來反映某站點的年降水分布。
  • 科學網—科學家揭示全球季風區極端降水變化
    本報訊(記者崔雪芹)8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周天軍團隊在《自然—通訊》在線發表文章,揭示了全球陸地季風區極端降水隨不同全球增溫閾值的變化
  • 我省2020年冬季氣候趨勢初步預測
    吉林省氣象局召開冬季氣候預測新聞發布會 11月10日,吉林省氣象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全省近期天氣氣候特點及冬季氣候預測情況。
  • 極端天氣事件頻發 全球行動應對氣候變化(組圖)
    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事件尤其是高溫事件頻發。世界氣象組織(WMO)預測,2015年全球地表平均溫度可能達歷史最高。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也顯示,今年以來,我國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且創歷史新高。  臨時聲明對厄爾尼諾等2015年主要的天氣氣候事件進行了盤點分析:  厄爾尼諾峰值過後,其對全球溫度的整體影響仍可能持續。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大部分地區降水量均低於往年平均值。此外,厄爾尼諾產生的其他影響,如全球珊瑚白化事件等也在增強。  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積聚在氣候系統中,其超過90%均由海洋吸收。這導致海洋溫度升高,海平面上升。
  • 地球究竟怎麼了:極端天氣成國際社會關注焦點
    而我國氣候異常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這不是孤立的,這是全球氣候變化的一部分。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發的可能性增大,應把防禦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擺在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位置,最大程度地減輕災害損失。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挑戰,已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
  • 氣候變化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下篇)
    對產量的影響可能主要來自於極端氣候事件頻率的變化,而不是平均氣候狀況的變化。  據估算,到2030年,我國種植業產量在總體上因全球變暖可能會減少5%~10%左右,其中小麥、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減產為主。
  • 聯合訪談: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
    當2012年即將過去的時候,有哪些天氣事件讓我們記憶猶新?本期「小珺帶您看天氣」欄目為您帶來中國天氣網和中國氣象網的聯合專訪——《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特別邀請到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首席周兵以及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首席艾宛秀,與廣大網友共同梳理2012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並深度解讀極端天氣的出現原因和全球氣候變化趨勢。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在氣象學中,對於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有一個明確的定義:由超出一定閾值的天氣氣候極端值直接或間接導致的影響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的某種自然災害發生的事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總體可以分為極端降水、極端高溫、極端低溫、極端乾旱等幾類。一般是50年或100年一遇的小概率事件,對人類社會和生態環境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 全球未來將頻繁遭受極端降水的考驗
    一項新研究表明,氣候變暖可能加大區域性的降雨量。未來幾十年裡,全球多地將頻繁遭受極端降水的考驗。今年6月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發表的研究指出,受溫室氣體排放增加影響,全球出現極端天氣的可能性陡增。研究預測,如果當前的升溫速度持續下去,到2100年,全球平均溫度將升高5.4℃。
  • 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
    結果表明,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計發生1.1萬起極端天氣氣候事件,52.8萬人喪生,經濟損失達3.08萬億美元。報告指出,2015年受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為莫三比克、多米尼加和馬拉威,其次是印度、萬那杜和緬甸,中國排在第23位;而在1996年至2015年間,宏都拉斯、緬甸和海地受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影響最大,其次是尼加拉瓜、菲律賓和孟加拉國,中國排在第34位。
  • 為何中國易受極端天氣影響?氣候專家這樣說
    但是根據目前的預測,8月份隨著副高的北抬,我國的雨帶會向北抬,南方大部地區可能就會受到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副熱帶高壓其實對應就是高溫的少雨。另外從更長的尺度來看,全球變暖的影響對我國的影響也非常明顯,我國高溫日數在過去60年,每十年全國平均高溫日數增加0.5天,如果不加以人為控制,排放控制,未來溫度增高的趨勢,高溫發生的頻率,持續時間還是有一個增長趨勢的。
  • 遼寧今夏降水偏多 雷電大風冰雹等對流天氣頻繁
    據氣象部門預測,2020 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全國降水總體呈 " 南北多、中間少 " 空間分布,澇重於旱。根據最新氣候預測結論,今年,我省盛夏降水偏多,預計 6~8 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 459~500 毫米,時空分布不均,本溪、丹東地區偏多 2~3 成,其他地區偏多 1~2 成。6 月 16 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介紹了全省防汛抗旱準備工作。
  • 西北乾旱區極端降水成因研究獲進展
    玉門關,事件尺度季風入侵可誘發極端降水的事實。受全球變暖影響,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頻次增多、強度增大趨勢,其所引發的災害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負面影響,因而備受重視。特別是在乾旱半乾旱地區,天氣尺度極端降水對年降水量的貢獻日趨增大,小時至日尺度是解析極端降水的重要視角。古語「春風不度玉門關」,意為玉門關為西風帶主控,其極端降水是否也受夏季風的影響頗受關注。
  • 研究稱溫室氣體減排有望緩解降水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新華社華盛頓3月11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11日在線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全球變暖將造成降水量變化,影響一些常見農作物的產量。採取有力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有望緩解降水變化對農業的影響。
  • 預計今夏遼寧極端天氣氣候事件較多 可能有北上颱風登陸
    據遼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統計,今年1月1日至6月15日期間,全省大部地區降水偏多。其中,瀋陽遼中、營口南部和葫蘆島綏中等地偏多6至9成。根據最新氣候預測結論,今夏遼寧降水偏多,預計6至8月全省平均降水量為459至500毫米,時空分布不均,本溪、丹東地區偏多2至3成,其他地區偏多1至2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