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滅亡,諾曼徵服,黑死病和三十年戰爭:一切都是氣候變化的鍋

2020-12-06 火焱文史

人類文明就是一部與大自然抗戰的史詩,從古到今無一例外。

我們的老祖宗,智人,在10萬年前就因氣候變化,千裡迢迢地從非洲趕往亞洲,尋求新的庇護所。

氣候,嫣然成為了人類最好的朋友,也是最大的敵人。他高興時,便創造人們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憤怒時,又親手毀掉它。

然而,歐洲古代的氣候即是如此。

上圖記錄的是,從公元前1000到公元2000年左右,歐洲海面溫度的變化。

這是學者通過科學實驗得出的預估數值,相對比較客觀。

我們不難看出,羅馬共和國時期曾經歷過歐洲溫度最高峰,但在隨後的帝國階段卻變得越發寒冷。

直到公元4世紀前後,帝國氣溫已經跌到谷底。

緊接著,南下的日耳曼各部落為獲取生存空間,不得不向帝國開戰。

最終,在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圍攻中隕落,蠻族開始稱霸歐洲。

氣候變化與帝國傾塌只是巧合嗎?

當然不是。

西羅馬帝國的衰敗和氣候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

一方面,公元3世紀時西羅馬帝國經歷過一場重大瘟疫,史稱「西普裡安」瘟疫。它是繼「安東尼瘟疫」後,羅馬史上最嚴重的一次災難。

據稱,這場惡性傳染病曾導致歐洲2500萬人死亡,並一直持續達15年之久。甚至羅馬皇帝也在這場人類浩劫中憤然去世。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冷」。——寒冷的天氣不僅讓人抵抗力下降,還會促使人口更加集中(為了採暖),讓瘟疫傳播有了更多渠道。

另外一方面,在公元4世紀中葉,蒙古廣袤的大草原上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乾旱。

生活在這裡的遊牧民族不得不趕著牛羊向西南遷徙,從而促成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民族變遷——匈奴人西遷。

他們一路勢如破竹,蠶食著散落在歐洲各地的日耳曼部落。後者被迫南下,遷徙到多瑙河下遊,並和羅馬帝國達成和平協議。

其中一部分日耳曼部落(西哥特人)淪為帝國的僱傭兵,另一部分則牢牢地駐守在多瑙河流域等待機會。

最終,公元476年,僱傭兵頭子奧多亞克起義——他與其他蠻族裡應外合,一舉廢黜了年僅6歲的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洛。

自此,羅馬帝國的樓,塌了。

而真正驅動它傾覆的,卻是氣候的巨大變化。

如果你覺得這樣的例子還不夠具體,那麼我們再來看看中世紀發生的事情。

從公元476年後,歐洲正式進入「黑暗時代」——太陽活動變弱,百姓的日子似乎永遠看不到光明。

由上圖所示,公元4世紀到9世紀左右,歐洲夏季海平面的溫度均低於9攝氏度,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公元800-900年。

相對寒冷的氣溫也促使中世紀早期人口銳減,再加上部落之間的混戰、反城鎮化,真真地兒應驗了《啟示錄》裡「末日」的情形。

至於為什麼這麼慘?用歷史學家羅伯特戈特弗裡德的話說:

「中世紀的歐洲是一個壓倒性的農村社會......其經濟福祉直接取決於農業生產。」

可見,作物生長和畜牧業直接依賴於氣候。而每1攝氏度的變化都會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周期,土地的耕作情況以及漁業港口的通勤。

「漫長的冬天意味著農民需要更多的柴火,如果他對作物或勞動莊園領主的封建義務與以前溫暖的幾個世紀相同的話,那麼農民的生活質量將會發生顯著變化。」

所以在中世紀第一階段,也就是公元476-1000年左右,歐洲百姓的生活確已墜入所謂的「黑暗時代」。

事情直到公元1000年後才迎來轉機。

實際上,從公元800年開始,歐洲的氣溫就已經出現復甦跡象,並一直持續到公元1300年。

這個階段被學者們認為正處於歐洲「最佳小氣候」時期——人口開始增加,農業技術得到創新,貿易也開始繁榮發展。

但同時,處在斯堪地納維亞的維京掠奪者,也將目光投向歐洲沿海的富裕國家。

一方面,溫暖的氣候讓沿海經濟迅速發展,滿載貿易品的商船絡繹不絕,這是維京海盜出海掠奪的最大動機。

另一方面,海冰融化後拓展出的寬闊航道也給維京人提供了天然機遇,他們得以組團兒搶劫歐洲沿岸的城鎮。

諾曼第公國

所以,史上最大規模的海盜集團應運而生。為了安撫這些殘暴的掠奪者,公元911年,西法蘭克王查理三世(昏庸者)將法國諾曼第半島(上圖粉色區域)的一部分割讓給海盜頭子羅洛(860-932),妄想換取和平。

但當維京人定居下來後,其擴張的野心並沒有因此而結束,反而還不可預見地製造了英法間的深仇大恨。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他們的鄰居,英格蘭的愛德華一世,曾許諾將王位傳給諾曼第公爵威廉一世(他們有表親關係),但當其在公元1066年去世後,威塞克斯伯爵哈羅德二世卻接管了英格蘭。

這一舉動徹底將威廉一世激怒。1066年9月,他親率大軍出徵英格蘭。

同年10月,在黑斯廷斯戰役中,諾曼人將英格蘭的主力部隊打得稀碎,威廉一世於12月25日成功加冕英王。

從此,英格蘭的主力民族盎格魯-撒克遜人淪為諾曼第公國的階下囚,英國人也被迫將官方語言改為法語。

上述事件被歷史學家稱為「諾曼徵服」,是日後英法百年戰爭的火引子,也是英法民族仇恨最初的淵源。

後來,隨著維京人不斷擴張,我們在拜佔庭帝國以及東歐的基輔羅斯國也能見到他們的身影。

所以,公元800年-1100年這段時間,又被學者們統稱為「維京時代」——因為他們不僅掌控了海上霸權,而且還涉足到歐洲的大部分區域,甚至包括曾荒蕪的冰島和格陵蘭島。

維京人的手工業以及造船技術都為歐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驚喜,而他們驍勇善戰的民族魄力也對歐洲版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

當然這一切,還要歸功於氣候的變化。

然而,當時間追溯到公元14世紀時,歐洲卻突然進入了「小冰河期」的前奏。

而與寒冷一道而來的,還有大名鼎鼎的黑死病。

此時,歐洲已經完全籠罩在「黑死病」的恐怖陰雲裡,因它去世的民眾有2500萬之多,幾乎相當於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

「黑死病」其實就是鼠疫,因為感染者患處會出現藍黑色斑點,又因其幾乎百分百的致死率,故得名「黑死病」。

為什麼黑死病會有如此廣泛的影響力?

主要原因還要歸結於寒冷氣候。

因為以當時的醫療水平,人們無法得知疾病的傳染源和傳播方式,也沒有有效手段控制它的傳播半徑。

一些畏懼疾病的人只能選擇足不出戶。但是,人員密集處又恰好為黑死病提供媒介——因為它既可以通過蚊蟲叮咬傳播,也可以通過飛沫傳播,感染性極強。

所以,14-15世紀的歐洲是一個民不聊生,屍橫遍野的歐洲——它農業凋敝,經濟衰退,饑寒交迫...

而這一切,「小冰河時期」理應要背一半的鍋。

當然,它對歐洲造成的影響還遠不至此。

上圖藍色線條為英格蘭地區從公元1000-2000年的溫度增減曲線(以1961-1990年的平均氣溫為標準)。

可以看出,從14世紀開始,英格蘭地區的增溫逐漸下滑,並在公元1320年左右出現負增長。直到17世紀末期,與平均氣溫比低了近1攝氏度。

這段時間歐洲發生了啥?

大饑荒和全面戰爭!

16-17世紀,歐洲出現大範圍饑荒和戰亂,各國的民眾情緒降到低點。一時間反叛、倒戈聲不絕於耳。

在英國,查理一世已經把全部身家投入到了「三十年」戰爭中,導致國內民眾叛亂、議會和國王決裂,英國爆發內戰。

1649年,戰敗的查理一世被送上斷頭臺,緊接著資本主義新貴開始接管國家事務。

在法國,路易十三依靠紅衣主教黎塞留的幫助,成功拿下「三十年戰爭」的勝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岌岌可危,歐洲因此約有800萬人戰死。

在俄羅斯,則爆發了大規模農民起義,史稱「拉辛起義」——這些飢腸轆轆的百姓曾讓沙皇政府焦頭爛額。

而奧斯曼帝國此時也處在一片戰亂的吶喊中,直到1639年穆拉得四世親自出徵,才得以平息...

可見,僅是一度之差,卻引來了如此驚人的巨變。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是氣候的力量。

千百年來,人們對自然的認識越深刻,也就越畏懼。就像如今的全球氣候變暖,以及海平面上升那樣,也許我們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

但有一件事我們可以做到,那就是敬畏自然,保衛自然。盡最大努力減少碳排放,減少汙染。

至於其他的事情,就交給時間吧。

相關焦點

  • 中世紀的大轉折,看英格蘭在諾曼徵服後,社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諾曼徵服而我之所以說這場戰爭的勝利是出於僥倖,是因為如果此時的哈羅德沒有北上迎戰挪威人,那麼威廉就會遇到一支以逸待勞的強大部隊;或者說如果哈羅德沒有選擇立刻將剛剛結束了一場戰爭的軍隊再次派往前線,那麼這個徵服也不會發生。
  • 氣候變化與古羅馬帝國的衰落
    一開始,羅馬人很幸運,可後來就不走運了  今天,我們排放的溫室氣體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改變地球氣候,但坦白地說,氣候變化並非什麼新鮮事兒。地球旋轉、傾斜及其運行軌道的微小變化都能影響太陽給地球的能量「分配」。而且,就連太陽本身的輻射量也總在變化。
  • 疾病、戰爭、氣候變化:古代城市的生與死
    雅典在公元前1400年左右成為邁錫尼文明的重要中心;羅馬在公元前8世紀建立;亞歷山大在公元前332年建立。地中海的農民普遍缺少美索不達米亞的大河——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所提供的洪水和肥沃的衝積泥。在長達幾個世紀的時間裡,人們生活在大大小小的村莊而不是城市,因為這些地方面臨著作物歉收和缺水的風險。同樣,城市發展的驅動力也常常值得商榷。
  • 14世紀蔓延歐洲的「黑死病」,緣何成為「文藝復興」的導火線?
    跟古希臘人並行的古羅馬人,先後建立羅馬王政時代(公元前753年——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時代(公元前509年——公元前 27年)、羅馬帝國時代(公元前27——476年——1453年)三個政權。其中,羅馬帝國時代又分為西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476年)和東羅馬帝國(476年——1453年,又名拜佔庭帝國,跟中世紀時間跨度吻合)。由於古希臘文明體系非常先進,很快漂洋過海,得到了古羅馬人的認同,古羅馬人把古希臘文明忠實地傳承下來,在前期繼續發揚光大。
  • 羅馬不再是羅馬,羅馬不再有信仰——重新思考羅馬帝國的滅亡之說
    不只是現在學者,就是近代啟蒙思想運動時期的傑出思想家孟德斯鳩,在其著作羅馬盛衰原因論中,就將羅馬的滅亡歸結為地域擴大,法律僵化,制度異化,領土分裂,好逸惡勞等因素。這些都是羅馬滅亡的現象,也是部分原因。孟德斯鳩也提出,羅馬的衰落與其分裂本身並沒有直接聯繫,如此大規模的一個國土。
  • 從羅馬到盎格魯撒克遜,看英格蘭統一前夕的「七國時代」
    在諾曼徵服以前,英格蘭經歷了長達四百餘年的「七國時代」,也可以說這是英格蘭歷史上的「戰國時代」,正如秦國一統六國,英格蘭的「七國時代」最終也走向了統一。 一、七國時代:從羅馬到盎格魯撒克遜 羅馬徵服了英格蘭,將這座與歐洲大陸隔絕的「蠻荒之地」納入到了羅馬文明體系中。
  • 黑死病「殺」人千萬,為何蒙古人沒染病?難道是基因?
    公元541年,地中海世界曾爆發過一次大規模鼠疫,被稱為查士丁尼瘟疫。查士丁尼是當時拜佔庭帝國的皇帝,在他橫掃北非、徵服義大利,即將重現羅馬帝國輝煌的時候,一場空前規模的鼠疫開始在埃及爆發,接著便迅速傳播到首都君士坦丁堡及其它地區。鼠疫使君士坦丁堡40%的城市居民死亡。最嚴重的時候,一天就有5000,甚至上萬人不幸死去。它還繼續肆虐了半個世紀,導致1/4的羅馬人口死於鼠疫。
  • 草根騎士的逆襲:諾曼之王羅伯特·吉斯卡爾的白手起家創業史
    此時羅伯特年方31歲,比威廉要小5歲,已經而立之年的他依然一事無成,畢竟在人多地少的老家諾曼第,作為非繼承人想要有一份自己的事業,必須要靠自己的努力和不錯的運氣。得知長兄威廉的死訊後,羅伯特做出了三十年來首個人生的重大抉擇,決定南下碰運氣,人生逆襲的起點就此展開,奧特維爾家族的新篇章將由他來書寫。不過羅伯特在義大利的開局並不樂觀。
  • 黑死病,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背後,和苦命的小黑貓有什麼關係
    英國和德國在2010年合拍過一部電影《黑死病》,故事以1348年開始在歐洲蔓延的黑死病為背景,探討了歐洲中世紀的大瘟疫之下,關於信仰的問題。01黑死病爆發之前,歐洲都發生了什麼?首先,羅馬教皇國建立,基督文化佔據一切,燒死異教徒和女巫。
  • 羅馬徵服希臘,「一國兩語」構建羅馬人的文化和民族認同
    有了貴族和平民的劃分,也有了更嚴整的社會組織和配套制度。他之後,高傲者塔克文施行暴政,眾叛親離,王政時代於是結束,貴族共和開始。也許是第六王的改革大大增強了羅馬的實力,總之,擴張開始了。八十年維愛戰爭使羅馬控制了義大利北部,五十年薩莫奈戰爭讓羅馬將義大利中部收入囊中,而五年的塔林頓戰爭劍指義大利南部。
  • 羅馬徵服蘇格蘭也是直入長城後的第一次戰略收縮
    大約100年後,羅馬帝國的力量空前強大,連地中海都成了帝國的內海,此刻,羅馬有了調動足夠兵力和物資徹底徵服英國的前提,於是在皇帝克勞狄一世的率領下,羅馬軍團第三次踏上了英國。提比略·克勞迪烏斯·德魯蘇斯·尼羅·格曼尼斯這一次,羅馬軍隊準備充分,皇帝徵服不列顛的信念非常充足,不列顛島南部的凱爾特人在堅持了大約20年後終於放棄了抵抗,今天的英格蘭和威爾斯正式納入羅馬帝國的版圖。不情願的凱爾特人撤退到了現在的蘇格蘭。
  • 諾曼人的徵服,結束貴族民主制,成為英國封建主義興起的推手
    並且在公國內實行採邑制度,在建立採邑的基礎上,要求擁有採邑的男爵必須率領騎士為公爵服兵役,這使得諾曼公爵能夠擁有一支人數穩定的,並且戰鬥力較強的軍隊。這支軍隊不僅作戰勇猛,而且還善於航海,成為公爵維護統治和進行對外擴張的重要支撐。此外,經濟上,公爵掌握著鑄幣權,國家財政收入也十分穩定、充足。所有這些,都成為諾曼公爵威廉之後入侵英格蘭的重要保證。
  • 病毒和戰爭:歐洲人藉助天花徵服美洲,印第安人死亡多達幾千萬
    當1492年哥倫布的船隻到來之後,一切都變化了。許多人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為什麼西班牙人但是面對亞洲的古老文明還沒有戰勝的把握,而面對美洲的帝國卻能夠輕鬆戰勝呢?答案就是病毒。在此之前,歐洲經過了一場黑死病,造成了2000萬的人口死亡。最終歐洲人的免疫能力提高了,而亞州人也早已和鼠疫等搏鬥了許多次了,也具有很強的抵抗力。
  • 中世紀的早期,中晚期和晚期 年齡
    實際研究時間的現代學者不會那麼容易地使用這個標籤,因為通過對過去的判斷會干擾對時間和人的真正理解。然而,這個詞還是有些合適的,原因很簡單,那時我們對事件和物質文化知之甚少。這個時代往往被認為是從「羅馬的崩潰」開始,到了十一世紀的某個時候。
  • 羅馬主體民族的拉丁人,為何在羅馬滅亡後「墮落」,沒能東山再起
    公元476年,隨著西羅馬的皇帝羅慕路斯二世的退位,西羅馬宣告滅亡。但是,在西羅馬滅亡後,並沒有一個新的拉丁民族政權重新建立,相反各個其他在羅馬時期被認為是蠻族的民族卻在歐洲先後建立了大大小小數不清的國家,隨著西羅馬的滅亡,歐洲也進入了暗無天日的中世紀時期。
  • 黑死病導致歐洲2500萬人死亡,為何中國沒爆發?我們需要感謝此人
    人類出現以來,經過千萬年的發展,站在了地球生物鏈的頂端,建立了各種各樣燦爛的文明。原始時期,人們過著茹毛飲血、穴居洞棲的生活;如今的人們,生活在科技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中。千萬年來,人類文明歷經各種災難,遭受各種打擊。各種毀滅性的自然災害,人為的戰爭,以及無法克服的疾病,都嚴重的阻礙了人類文明的進程。
  • 大明朝滅亡時,世界各國都在幹什麼?清華教授:明朝滅亡出乎意料
    ——文天祥《過零丁洋》1368年-1644年,明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放眼整個歷史長河,這兩百多年的統治壽命都算是比較長的了。在我們眼中,明王朝是一個十分有血性的王朝,但同樣也是一個問題王朝,有的人說他沒什麼文臣武將明君。明王朝的滅亡似乎看著也很倉促,這短短的幾十年時間從繁盛到滅亡,兩百多年底蘊的王朝頃刻瓦解,著實也讓人唏噓。
  • 中世紀時期分為中世紀早期,中世紀中期和中世紀晚期
    然而,這個術語仍然有點簡單,因為我們對那些時代的事件和物質文化知之甚少。這個時代通常被認為是「羅馬的墮落」,並在11世紀的某個時候結束。它包含的統治查理曼,阿爾弗雷德大帝,和英格蘭的國王丹麥; 它經常看到維京人的活動,偶像破壞者的爭議,以及北非和西班牙伊斯蘭教的誕生和迅速擴張。
  • 都說歷史由勝者書寫,但在地球氣候面前人類從來都是敗者
    羅馬的強盛、大秦的統一、匈人西進、日耳曼入侵、基督教崛起、佛教的盛行、瑪雅繁榮……以上這些都與地球氣候的變化息息相關。顯然,今天推薦給大家的這一部紀錄片就是講述人類歷史與氣候變化之間的神奇聯繫,片名也非常直白,就叫《氣候如何造就歷史》。
  • 席捲歐洲400年的黑死病,因何而起,又為什麼原因消失了?
    筆者在上一篇鳥嘴醫生中,提到了一個令歐洲人顫抖不已的瘟疫,那就是黑死病。 關於黑死病,不少朋友或多或少都有聽過,但是鮮少有人知道黑死病是因何而起的。 就像現在的新冠疫情,並不是隨隨便便的爆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