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歷史由勝者書寫,但在地球氣候面前人類從來都是敗者

2020-12-01 澎湃新聞

原創 紀話 SME科技故事

紀話欄目是一檔紀錄片推薦欄目,我們希望通過對紀錄片的解讀分析、概括和補充,讓那些沒有熱度的優秀紀錄片重回大家的視野。

自然環境的變化能夠影響一場關鍵戰役的勝敗,進而影響到整場戰爭的最終的結局,這個說法恐怕絕大多數人都是認同的。

玄一點的有《三國演義》裡的孔明借東風,真實一點的有史達林格勒戰役中的寒冬大雪,雖然勝敗並於全因天氣,但也足以影響戰局。

不過,天氣畢竟是短時間內的變化,影響再大也就似乎幾天到數周。所以我們的命運最終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對嗎?

曾幾何時我也認為發動戰爭或者侵略他國是個人意志的決定,正義與邪惡是有分界線的,可是現在我卻越發覺得,人類的歷史並非全由人類創造,許多時候人類不過是地球歷史的參與者而已。

三體人的文明因為特殊星體運行規律造就的極端氣候,經歷了兩百次的毀滅與新生,我們人類文明其實也一樣。

羅馬的強盛、大秦的統一、匈人西進、日耳曼入侵、基督教崛起、佛教的盛行、瑪雅繁榮……以上這些都與地球氣候的變化息息相關。

顯然,今天推薦給大家的這一部紀錄片就是講述人類歷史與氣候變化之間的神奇聯繫,片名也非常直白,就叫《氣候如何造就歷史》。

由於這個話題過於宏大,我也不認為一部紀錄片能夠給出很到位的科普,況且這部紀錄片是德國人拍攝的,視角也主要集中在歐洲歷史,關於東方的部分篇幅只有寥寥幾分鐘,而且還有一些錯誤。

在這裡,我會補充關於我們中華文明部分,再結合紀錄片中歐洲歷史的部分,儘量給大家一個更加宏觀的視野,領略其中的魅力。

話說,氣候變化讓智人在於尼安德特人的競爭中取得了勝利,進入了屬於我們的文明時代。

這種氣候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原因導致的,但即便沒有火山爆發或者小行星撞擊等小概率事件的發生,地球也有自己的氣候周期。

這種變化源於地球與太陽之間的微妙關係。地球的公轉軌道並不是完美的圓形,甚至會在近圓和近橢圓之間搖擺,但它對氣候的影響並不會很大,而且周期長達數十萬年左右。

另一個影響氣候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們熟悉的地軸傾斜角度,這個角度影響太陽直射地區的緯度跨度,因為這個傾斜角的存在我們才有四季之分,但它也會有微小的變動,周期稍短一些,也有幾萬年。

除了這些地球自身的屬性變化外,太陽的活躍周期也會帶來一定的變化。雖然每一種因素的影響並不大,但也會有一定的概率相互疊加和抵消,這就造就了地球氣候的波動變化。

氣候影響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也包括人類文明的根基——農業。一個繁盛的時代幾乎離不開相對適宜的氣候環境,或者說良好的氣候是繁榮的基礎。

溫暖的氣候帶來的改變可能不僅僅是糧食豐收這麼簡單粗暴。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氣候溫暖宜人,很多地區的地貌都發生了改變,高山高寒地區尤其顯著。

這個時候,歐洲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融化,羅馬人得以帶領大批軍隊越過山脈徵服北方。在北方的平原上,標準化的羅馬軍隊無論在戰術還是裝備上都碾壓同時代的國家和部落,因此逐漸建立起龐大的羅馬帝國。

這是溫暖氣候給羅馬人的機會。在東方,中華文明同樣也在這段溫暖中走向了強盛,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起空前強大的秦國。當然,後來因為當權者的鬥爭和一些社會矛盾,秦朝的統治並不長久。

但進入漢朝,溫暖的氣候仍然帶來了長治久安的基本條件,西漢的文景之治和昭宣之治都出現在兩個年平均氣溫最高的時期。

統一時期中亞的貴霜帝國同樣也進入了最輝煌的時期,這些都可以解釋為溫暖氣候給人類文明帶來了紅利,只要統治者抓住機會,必能成就一番功業。

然而,有溫暖就有寒冷,寒冷氣候對全世界文明的影響更加劇烈且迅速。以中國的視角來說,溫暖期從秦一直延續到兩漢,東西漢之交經歷短暫的寒冷,東漢末年的寒冷又把時代推向了三國。

公元5-6世紀,世界人民迎來了一次改變歷史的寒冷。今天的研究認為,這場寒冷可能與一次超大規模的火山爆發有關。

位於中美洲的伊洛潘戈火山爆發了,留下了一個17公裡寬的火山口,這次火山爆發直接導致了10萬人死亡,而釋放的火山灰則改變了地球的氣候。

由於火山爆發的能量巨大,火山灰被送至高空飄散至全球,以至於我們可以在南極的冰芯中找到當年的火山灰痕跡。遮天蔽日的火山灰直接導致陽光減弱,氣候變得寒冷。

當時拜佔庭學者記錄下了當時黯淡的太陽,中國同樣也報告了六月飛霜、乾旱和饑荒的情況。不過火山爆發也並不是變冷的唯一原因,可能只是我們今天能通過考古學技術證實的事件之一。

寒冷的氣候下,農作物的收成欠佳,百姓吃不飽便會產生社會矛盾,就有可能出現農民起義。

從前穩定而溫暖氣候發生改變,太陽的輻射減少,洋流發生改變,不僅帶來了寒冷,往往還帶來了乾旱。羅馬帝國北非的糧倉受到乾旱的影響而欠收,而北方受到寒冷的影響也難以生存。

紀錄片給了一個考古學證據,1952年在德國北部的沼澤裡發現了一具身材瘦小的木乃伊,起初考古人員還以為他是一個小女孩,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名長期營養不良14歲少年。

氣候變化影響農業,而農業影響當時人民所攝入的營養,最終影響到人的身材,德國木乃伊的案例或許也能側面說明為什麼秦始皇陪葬的陶土士兵都那麼高大吧。

寒冷對世界都是公平的,北方遊牧民族世代居住的地方變得難以生存,他們被迫向南遷徙。

東西方都進入了動蕩的大分裂時期,中國經歷了長達百餘年的南北朝時代,而羅馬帝國隨著各民族的南侵而走向分裂和滅亡,也揭開了中世紀的序幕。

當然,一個時代的終結肯定是有多種原因的,但不可否認氣候的確起到了很大的影響。

除了國家的擴張與分類,氣候甚至幫助了宗教的傳播與繁榮。苦難的人民都需要一種精神寄託。

基督教在被羅馬確立為國教後席捲整個歐洲,而佛教在中國南北朝時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伊斯蘭教也在同期隨著戰爭廣泛傳播。

宗教給苦難人民帶來了信念,也成為了統治階級的一種工具,政教合一的國家也開始出現。

由於我的水平有限,關於世界史的部分不敢掰扯太多,恐說多錯多,感興趣的各位還請親自觀看紀錄片或搜索相關歷史地理學的文獻了解更多。

不過關於中國的歷史,還是能夠再多說一點的。中國的封建時代比起歐洲來相對更穩定,而且有充足的史料供我們參考,在學術上是一個非常好的樣本。

我們今天可以通過南極冰芯或古樹年輪等樣本來推算數千年來的氣候變化,對照年平均氣溫與中國古代的朝代年表,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規律。

朝代的更替往往都伴隨著一次氣候的大改變,而強盛的朝代也往往出現在氣候溫暖的時期,比如兩漢、隋唐、南北宋。

歷史課上老師總讓我們總結某朝某帝治世成功的原因,或多或少忽略了些氣候的因素。人定勝天固然存在,但我想它絕對沒有那麼普遍。

氣候就像一頭巨獸,稍有失控就會給人類帶來巨大的影響,只有當它安靜時,我們才能偷得片刻寧靜謀發展謀進步。

今天我們可能以為手中的鞭子能馴服巨獸,但事實很可能是巨獸拖著世界在奔跑,我們所能做的僅僅是非常有限地調整方向,如果失手還可能要遭受巨獸的反擊。

年紀越大越覺得渺小,一個人的命運或許能靠自我奮鬥改變,一群人的命運或許需要考慮到時代的變遷,而全人類的命運則無法擺脫無常氣候的影響。

這部德國ZDF出品的《氣候如何造就歷史》和你現在看到的這篇文章,或許錯漏百出,但我仍希望它能帶給你一種看待歷史的全新角度。

原標題:《都說歷史由勝者書寫,但在地球氣候面前人類從來都是敗者 | 紀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勝者無榮 敗者無寧!臺灣2020「大選」的四大「丑角」
    勝者無榮 敗者無寧!今年1月11日的臺灣「大選」,是一場在臺灣島上進行的由所有臺灣人參與投入的、各方關注的一場驚心動魄、空前複雜、峰谷迭蕩的電視連續劇。各方人物,即使是島外的海內外華人,都因投入太深太久,選舉結束後仍難以走出情緒的困擾。
  • 科學網—人類影響氣候 氣候改變歷史
    《氣候改變世界》從歷史、生態、環境、文明四個視角,進行疊加式的分析和敘事,若作者沒有廣博的知識積累,是沒有勇氣開展這種交叉性研究的。為了撰寫本書,作者查閱了大量可靠的歷史文獻,敘述的觸角覆蓋了全球。當然,氣候與人類歷史的書寫,其研究的難度可想而知,關鍵障礙是古代氣候記錄是不完整的,零星地散布在各種文字中。
  • 主宰地球的從來都不是人類,而是微生物
    人類主宰地球,從來都不是,真正主宰地球的是微生物。新冠病毒在微生物界對人類只是一個強者之一,我們都疲於應對既然微生物是地球主宰,你又害怕什麼呢?與其不活在當下世界觀,價值觀,及文化的差異,對於新冠病毒的態度也不一樣,中國是對抗新冠病毒的一個強者,是最有力的對抗者。但我們也不能苛求其他國家,把時間放遠一點,也許沒什麼,這個毒就是各國政治鬥爭一個工具而已。
  • 氣候與歷史的回望猜想
    《氣候創造歷史》是一本從氣候變遷角度重新解讀人類發展史的科學猜想手冊,作者在將地質、考古、氣象、社會多學科知識糅雜於一體的同時,滲入了對歷史的諸多猜測與另類解讀,在科學的虛與實之間,洋溢著學術自信及書寫自信。作者許靖華為著名華裔科學家,在地質學、海洋學、環境科學等領域頗有建樹,斬獲多項國際大獎。
  • 臺北雙年展:人類自然書寫的演化歷程
    ,世間萬物的分類秩序由人類宰制。梭羅曾說,「你腳下踏著這點土,如果你不覺得它比世界上(或任何世界上)任何別的土地更甜潤,那我就認為你這人毫無希望了。」 這類自然書寫者的科學觀察,是他們哲學論辯的基礎。吳明益說,當代文學課堂中通常認為,《瓦爾登湖》寫的是梭羅「隱世」的哲學觀,這其實是一個嚴重的誤解。
  • 核彈夷平喜馬拉雅山 三峽改變氣候?地球的黑歷史告訴你答案
    核彈冷戰時期人類製造了大量核武器,根據估算每個地球人頭上可以分到三噸TNT炸藥,當時的核武器真的足以毀滅人類文明。但在核彈危害的傳播過程中,毀滅文明世界變成了毀滅地球,似乎核彈可以摧毀飽經滄桑的地球君。
  • 王者的較量:獅子大戰老虎,誰是勝者?
    這樣本來相安無事,但人類並不想讓它們如此安逸。既然你們都是陸地霸主,那就來比比誰更強!在這場獅虎大戰前,我們先來對比一下雙方的力量、敏捷度、魔法值和攻擊技能。要知道,西伯利亞虎比一般的虎要大很多,即使是地球上最無所畏懼的雄獅,也不會想要和它戰鬥。2、華南虎、蘇門達臘虎有些偏小,因此我們提名孟加拉虎為獅子的理想對手,身高身長體重等方面,都相似,可以輕易找到同體重的雄獅和孟加拉虎。
  • 在偉大的醫學面前我們都是一個個小白鼠,我們敗於無知,敗於貪婪
    我起了個大早,乘坐公交趕往醫院,還好看病的人不是太多,我掛了一個神經內科,來到醫生辦公室,是一個三十出頭的男醫生,我給他說了我的症狀,他邊聽邊查閱信息,問我住院還是開藥,我感覺自己沒什麼大病,只是排查一下是否是血管之類的病症。忙說不住院。這時我才反應過來,住不住院是由病人決定,那麼醫生負責什麼呢?
  • 人類從來都不是地球的主宰 !
    事實上,病毒在地球上的歷史遠比人類悠久,在人類沒有誕生之前,地球上就存在無數的病毒。絕大多數情況下,人類與那些病毒和平相處,相安無事。就某個人而言,身體內也許就有不少病毒,有些病毒一輩子伴隨著人,相互之間並沒有鬥得你死我活。中醫在我看來就是天文學,就是代數和學幾何學。
  • 揭秘地球氣候歷史的高保真記錄
    這些主要的氣候狀態持續時間長達數百萬甚至數千萬年。在每一個時期內,氣候都隨著地球繞太陽運行的軌道變化呈現出節律性變化。但每種氣候狀態對軌道變化的反應不同,軌道變化導致的全球溫度的變化相對較小,而不同氣候狀態交替造成的全球溫度變化則非常劇烈。這項研究的挑戰在於,研究人員需要在足夠精確的時間尺度上,確定歷史氣候變化,並分析出軌道變化引發的氣候變化程度。
  • 地球日︱我們在宇宙面前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地球人!
    所以說想要知道地球的模樣對地球上的生物來說並非易事,但到了20世紀,這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在地球上第一次有物體真正的離開了地球表面進入了太空,其目的就是想從遠處拍攝我們的世界。雖然在人類看到地球的曲率之前,我們已經用很多的方法不管是從理論上,還是從實際的驗證中都證實了地球是個球,但本著沒有看到就不相信的原則,依然有很多人在懷疑地球的形狀。所以說拍攝地球的照片,讓人們親眼看到地球的模樣十分重要。這是第一次,地球的曲率在一張照片中清晰可見,但我們還是沒有看到地球的全貌。
  • 2020年地球發生了太多觸不可及的事,自然災害面前人類如此渺小
    2020年地球發生了太多觸不可及的事,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顯的如此渺小不得不說,2020年地球經歷了太多不可思議的災難。1.,雖然人類大肆的採用地球的自然資源,有些人類甚至掌控了部分動物的生命,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面前,大自然又一次打臉人類,當人類對蝗蟲們進行驅趕時,才真正意識到蝗災的可怕,人類努力所得的結果僅是徒勞,他們辛苦勞作的食物也將化為烏有,在蝗蟲的面前,人類引以為豪的智慧,在蝗蟲的面前顯得毫無作用。
  • QG止步敗者組第二輪,小胖直接哭了,Fly一張背影照讓人淚目
    QG在今年的KPL秋季賽的路程已經結束了,在和Hero的比賽中,在率先拿到2分,然後被讓二追三,再到3:3的巔峰對決,一直在努力,然而最終還是棋差一招,在巔峰對決落敗,止步於敗者組第二輪,但他們在1月份的時候,還有冬季世界冠軍杯要打。
  • 透過地球歷史,重建全球氣候
    若想預測未來的地球氣候,精確繪製歷史溫度記錄必不可少。例如,通過重建歷史緯向溫度梯度數據,研究者可以預測急流出現的區域。而急流控制著中緯度地區的風暴和溫度。不過,此舉的困難在於,現有數據多偏重於特定地區或環境類型,沒有描繪出地球遠古時期溫度的全貌。
  • 勝者組內鬥勝者已定?AG已經穩贏?阿澤成為最大突破口!
    在今晚七點有一場季後賽中的焦點比賽,由晉級勝者組第二輪AG超玩會對戰DYG,由於兩支隊伍實力比其他隊伍強上許多,同時這一場勝者組內鬥也被粉絲們稱為"提前決賽"。春季賽賽況重演在今年春季賽中,AG超玩會和DYG兩支隊伍和現在的局勢非常相似,都在勝者組針鋒相對。
  • 南方爆發暖冬,氣候正變暖,但科學家為何說地球無需人類拯救了?
    地球本身的自我修復能力非常強,所以,現在有的科學家才認為地球不需要人類拯救了,人類需要拯救的是自己的文明,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我們的地球自身也在進化,地球生命的歷史與地球自身的歷史,並不是兩個毫不相干的故事,而是緊急相連的故事。
  • 怪不得大猩猩從來都不健身,肌肉卻比人類還發達,原來如此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很高興你們閱讀小編的文章,大千世界,會有很多我們人類所不能理解的事情,例如說,大猩猩他們不會學習什麼健身,更不懂什麼訓練計劃,但是它們的肌肉大多數都非常的發達,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們還吃素!健身的人都知道,人類如果只是吃素,而不能夠補充優質的蛋白質的話,是真的很難增肌的。為何大猩猩從來都不健身,肌肉比人類還發達?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李宗吾說:人事千變萬化,都是由離心向心二力生出來的
    李宗吾論歷史自從有了人類、有了思想,也就有了厚黑學。厚黑學隨著歷史的足跡一直延伸了下來。那麼在這些歷史的足跡中,哪些事情當中有著厚黑的蹤影呢,在這些事物當中,厚黑之學又起到了什麼作用呢?今人說:「人類歷史,永無重複。」我們把兩說合併起來,就成為擺線式與螺旋式。凡人無論思想方面或行為方面,都是依著力學規律,以直線進行,然其結果,所表現者,乃是曲線,不是直線,這是甚麼道理呢?因為向前進行之際,受有他力牽引,而兩力又相等,遂成為圓形。古人說:「循環無端。」環即圈子即是說:宇宙一切事物之演進,始終是循著一個圈子,旋轉不已。
  • 氣候變暖影響的不僅是地球,還會讓人變笨,這是真的嗎?
    現在拯救地球環境已經勢在必行,大氣當中的溫室氣體排放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了不爭的事實,自從上個世紀人類進入工業時代之後,大氣當中所排放的溫室氣體也變得越來越多,才導致了我們現在全球變暖氣候現象的越來越嚴重。
  • 歪說歷史系列之1:三種人類起源說,你相信哪一種?
    一隻螞蟻被我踩死了,一大群螞蟻圍繞著屍體分析著爭論著,有的說情殺,有的說仇殺,有的說暴病,繼而被記錄在歷史懸案中。木牛流馬是1800多年前諸葛亮發明的,但至今還沒有人可以複製出來。如果諸葛亮看到天空中的飛機,我不知他會有何感想:巫術?鬼怪?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