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地球發生了太多觸不可及的事,自然災害面前人類如此渺小

2020-12-06 太空記

2020年地球發生了太多觸不可及的事,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顯的如此渺小

不得不說,2020年地球經歷了太多不可思議的災難。

1. 令人記憶猶新的是,澳洲境內一場大火足足燃燒了4個月,直接令180萬公頃規模的森林在滾滾濃煙下化為焦土,令12.5億動物痛失性命,這場大火持續燃燒的主要原因是它與地震、海嘯等現象一致,皆屬於自然災害,令人類防不勝防、無計可施,然而,這僅僅只是個開端,因為這場災難引發了蝴蝶效應,這場森林大火向地球吐出了4億噸二氧化碳,65萬隻蝙蝠因避難被迫走進人類的居住地,災難頻頻的澳大利亞甚至還出現了罕見的洪災現象。

2.2020年1月,菲律賓塔阿爾火山噴發時,火山灰直衝天際且伴有火山閃電,這場罕見的火山爆發引起了75場以上的地震活動,令不少網友感嘆,這些景象像極了世紀末日,不得不說,當人類面對大自然的"怒斥"時,人們則顯得如此渺小卑微,短短的數秒,便能讓鮮活的生命瞬間隕落。

1月時的中國在冠狀病毒的陰影下度日,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與病毒進行鬥爭,如今,冠狀病毒席捲全球,面對疫情,人們眾志成城、團結一心,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互幫互助,為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

3.2020年2月,人類發現南極地帶存在了明顯的升溫現象,後來,人們得知,該地區最高溫度竟然達至20.75℃,不難想像,南極的溫度上升,無疑加劇了冰川融化的速度,令海平面逐漸上升,從而引發了嚴重的後果,甚至存在一定概率將冰蓋下生存了數百年、數萬年的微生物帶入人類的視野,影響人類的生活,20世紀中期,有機農藥曾被人類廣泛使用,如今,農藥的使用得到了嚴格的限制,遺憾的是,即使如此,依然有諸多農藥殘留被冰川儲存冰封,伴隨著冰川融化等現象,這些有害物質很可能會再次釋出,並對周圍的湖泊河流產生巨大的影響。

4. 來自東非的3600億隻蝗蟲上演了又一場罕見的災難,它們大規模的入侵肯亞、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肆意的席捲人類的糧作物,令人震驚的是,一個長達60公裡,寬為40公裡的蝗蟲群,一天足以吃掉數萬人的食物總量,毋庸置疑,這場蝗災是肯亞、衣索比亞和索馬利亞,多年以來,遇到的最嚴重、最罕見的自然災害,蝗蟲過境時,原本蔚藍的天空失去了原本的顏色,在蝗蟲們的籠罩下,人類再次經歷了絕望、令人畏懼不已,如此看來,人類從未真正主宰什麼,雖然人類大肆的採用地球的自然資源,有些人類甚至掌控了部分動物的生命,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災害面前,大自然又一次打臉人類,當人類對蝗蟲們進行驅趕時,才真正意識到蝗災的可怕,人類努力所得的結果僅是徒勞,他們辛苦勞作的食物也將化為烏有,在蝗蟲的面前,人類引以為豪的智慧,在蝗蟲的面前顯得毫無作用。

實際上,這場蝗災早在2019年6月就已出現明顯的徵兆,由於此時蝗災的規模較小,人們不曾做出相應的舉措,才間接的導致了如今難以控制的局面,如今,這些蝗蟲正以驚人的速度不斷增長,並向其他國家遷徙入侵,如今,已有4000億隻蝗蟲入侵印度拉賈斯坦邦,摧毀了境內大量的農作物,並且具有向其它進行蔓延的趨勢,目前來看,形勢十分嚴峻,被蝗蟲們侵襲的國家們也因此進入了緊急狀態,不難看出,這些蝗蟲的數量十分驚人,它們的侵襲也嚴重的影響了人類的生活,相對來說,中國在喜馬拉雅山的庇護下顯得十分安全,不少網友對此表示,為什麼小小的蝗蟲,也能對人類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脅,蝗蟲這種動物也稱蚱蜢,在鄉間的小路上這種生物十分常見,一般情況下,我們看到的螞蚱屬於獨居動物,它們的身上天生帶有一種莫挨老子的氣質,它們的膚色為綠色,脾性溫和、食素,甚至無害,令人詫異的是,當蝗蟲們的密度達到一定程度時,蝗蟲們便由起初的散居型動物轉為群居型動物。

匯聚成群後,蝗蟲們性情大變、食慾大增,它們甚至粗暴到吃掉同行的"同伴",它們的膚色也將從原先的綠色變為枯葉色,成群結隊的它們將進行大規模的遷移,從而導致了嚴重的蝗災現象,人們都說,蝗蟲過境、寸草不留,無論是水稻小麥,還是高粱玉米,甚至是路邊的雜草,蝗蟲們也會將它吞食得一乾二淨,這一現象也意味著,勞作著們種植的莊家將一無所獲,甚至引發嚴重的饑荒,伴隨著疫情的接踵而至,這對受災群眾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中國秦漢年間,大約9年就會發生一場蝗災,元代年間大約每2年就會發生一場蝗災,我國歷史上,記錄在冊的蝗災大約有800多場,蝗災每每發生後,都會帶走無數人的生命,如今,在企業的經濟效益下,人類大肆的排放溫室氣體,促進了全球變暖,高溫的氣候也進一步加劇了蝗蟲的生長,不得不說,此番非洲地區引起的大規模蝗災,與異常的氣候變化有著莫大的關聯,2019年,非洲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誘發了厄爾尼諾這一氣候,位於赤道的太平洋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的海水出現了大範圍溫度偏高的異常狀態,充沛的降水量令非洲地區的植被肆意生長,高溫的環境也利於蝗蟲們的繁衍,因此,蝗蟲們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在短時間內以驚人的速度增長。

自古以來,人類都希望能夠與自然和平共處,努力的將人與自然維繫在平衡的狀態下,遺憾的是,人們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部分人類始終將自己定位成大自然的主宰者、地球的主人,大肆的破壞地球的生態環境和生物鏈,2020年發生的諸多自然災害,令不少人類幡然醒悟,一些人類甚至認為,這些災害是大自然的嚴厲"警示"。

相關焦點

  • 2020年的地球到底發生了什麼?在自然災難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
    2020年地球到底發生了什麼?在自然災難面前,人類顯得如此的渺小災難面前,顯得人類如此的渺小!2019年11月起,澳大利亞東部叢林大火肆虐、災情加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發布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到2020年發生的澳大利亞叢林大火,燃燒的這4個多月,造成了近三十億隻動物死亡或流離失所中國自古歷史常說庚子年是災難年,歷史上很多大型的災難都發生在這個年份。
  • 2020年地球哪些自然災害?2021年人類會面臨什麼?瑪雅預言成真?
    2020年災難年2020年地球有哪些自然災害?2021年人類會面臨什麼?瑪雅預言成真?2020年,許多人稱2020年是災難的一年,因為在2020年發生了很多的自然災害,這裡要說明的是,「災難年」這個說法可不是筆者編造的,而是聯合國公開說明的。別的不說,就光是一個新冠疫情就貫穿了整個2020年,並且給全世界造成了巨大的損害。
  • 在翻手雲覆手雨的大自然面前,人類真的好渺小....
    來源|英國那些事兒 id|hereinuk大自然對渺小的人類來說,像是一個神秘莫測又極端的藝術家,有時能給我們美輪美奐的驚喜,有時又能輕而易舉翻手摧毀一切。颱風、洪水、火山爆發這些觸不及防的自然災害,對我們來說也常常是遠在天邊又近在眼前。所以,大自然到底有多猛?外網最近整理了一波超震撼的自然景觀照片,一起來感受一下大自然的力量吧。颶風形成的「颶風漏鬥」,
  • 2020年地球到底發生了什麼,在自然的災難面前人類是多麼的渺小
    人類現在的科技非常發達了,但是在自然災難面前顯得多麼的無助。 比如地震,火山爆發,病毒,颱風,風暴等等這些我們人類的科技現在都無法避免這些的發生。 比如說我們所知道的非典,這個病毒大概發生在2002年的時候,非典在中國帶走了348條生命。
  • 科學家預測:這4個自然災害也許會發生,人類該何去何從?
    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是10分渺小的,即使現在的人類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但在無盡的歲月裡,人類的生命是有限的,地球也並不是永遠安全的。在某些大型自然災害面前,人類始終有些力不從心,科學家就曾預測,未來地球發生這4個自然災害的概率比較大,人類的命運與環境息息相關。
  • 渺小的人類與浩瀚的宇宙
    宇宙之大,超乎我們的想像,宇宙中的星球數量比地球上的沙子加起來還要多,數以萬億。地球可以說在宇宙中簡直可以忽略它的存在,但是就在這麼一顆微乎其微的星球上奇蹟般地誕生了生命,在生命的進化過程中又進化出了人類這種高智慧的物種,這不得不說是宇宙的神來之筆。
  • 人類究竟有多渺小?人類距離滅亡最近的一次,險些複製恐龍悲劇
    人類究竟有多渺小?大多數人可能並沒有深刻去思考過這個問題,而倘若你去一些大草原或者是大海邊感受大自然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人類的渺小了。然而這些大自然在地球乃至宇宙面前,同樣也是非常渺小的。   人類在面臨自然災害的時候,同樣能夠感受到人類的渺小。
  • 人類究竟有多渺小?人類距離滅亡最近的一次,險些複製恐龍悲劇
    人類究竟有多渺小?大多數人可能並沒有深刻去思考過這個問題,而倘若你去一些大草原或者是大海邊感受大自然的時候,就可以感受到人類的渺小了。然而這些大自然在地球乃至宇宙面前,同樣也是非常渺小的。人類在面臨自然災害的時候,同樣能夠感受到人類的渺小。
  • 2020年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多的怪事?科學能夠做出解釋嗎?
    2020年為什麼會發生如此多的怪事?科學能夠做出解釋嗎?而除了這一場世界性的疫情之外,2020年還發生了很多的怪事,比如澳大利亞和美國的山火,一燒就是大半年,根本無法撲滅,規模極其巨大,還爆發了大量的蝗災、以及火山噴發,在這些怪事面前,我們驚奇的發生,人類的力量原來是極其的薄弱的,人類原來是如此的渺小,我們引以為傲的科技,卻很難阻止這一切的發生和結束。
  • 2020年,地球到底怎麼了,是否是地球生病了
    2020年,地球到底怎麼了,地球的災難是否才剛剛開始2020年地球到底怎麼了?事件一澳洲發生的一場大火,使180萬公頃的森林和土地化作了一片焦土,大約有12.5億隻動物在這場大火中死亡。大火持續燃燒的原因是因為它和地震、海嘯一樣,都是大型的自然災害。人類的消防系統,根本無法和這種自然災害去做鬥爭。大火所形成的煙霧籠罩了整個歐洲大陸,包括雪梨在內的眾多城市,天空都是一片橙黃色。
  •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類顯得如此渺小,那生命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目前地球是唯一發現存在生命的星球,在地球上存在850萬種生物,其中包含150萬種動物,在這150萬種動物中又誕生出地球上唯一的高智慧生物人類,人類這種生物既偉大又渺小。人類的偉大在於創造出輝煌燦爛的人類文明,讓地球不僅成為目前宇宙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而且還是唯一存在高等文明的星球, 這是人類非常自豪的事情,因為人類在宇宙中創造了一項偉大的事業,那就是讓宇宙誕生出高等文明,人類創造的文明就像漆黑房間中的螢火蟲一樣,不至於讓整個宇宙黯淡無光,所以說人類很偉大。
  • 今年地球是怎麼了?在大自然面前人類顯得特別渺小
    2019年9月澳大利亞乾燥炎熱,正當所有人以為這和往年的每一個夏季一樣時災難來臨,足足燃燒了四個月的大火燒盡了澳洲1170萬公頃的土地,33人死亡,超過10億的野生動物喪命,2500多件房屋被燒毀,美麗的森林被火焰吞噬著,還有四處逃竄的袋鼠和考拉,城市的天空也被染紅,據統計這場火災釋放的二氧化碳超過了4億噸,相當於澳大利亞每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二,知道2020年1月澳大利亞多出地區開始下雨這場火災終於熄滅
  • 地球生病了?2020年天災如此頻繁,到底意味著什麼?
    導語:地球生病了?2020年天災如此頻繁,到底意味著什麼?也有人說是因為2020年是老鼠年,所以才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災害。每個人對待這些災難都有自己的看法。不過整體看來,今年的確是很不順利的一年。一開始的森林大火,還有瘟疫等,後面又出現了新冠病毒、蝗災以及洪災接踵而至。這些都是不詳的事情,也是自然災害。
  • 地球為何不需要我們?該如何重啟人類的諾亞方舟
    深度清晰一下這些結論:地球只是一個志願者,是一個生物鏈承載體,它沒有義務向人類提供永久棲居地通行證,它完全可以開除人類取消地球戶籍。至於人類將何去何從,是人類共同的智者見智,仁者見仁。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諾亞方舟擱淺。全世界除了瀰漫病毒災難本身的恐懼,還瀰漫著尋找病毒疫源點的硝煙。
  • 北美票房:美版《觸不可及》開畫登頂
    對比之下,今年1月第二個周末的票房冠軍便已被新開畫的影片摘得,由STX發行的溫情喜劇《觸不可及》(TheUpside)上周末擊敗霸榜三周的《海王》,加冕成為新的王者。《觸不可及》根據叫好又叫座的2011年法國年度票房冠軍《觸不可及》(Intouchables)翻拍,故事講述不幸遭遇事故而癱瘓的有錢人跟照顧其生活的黑人貧窮青年之間發展出一段奇妙的友情。
  • 2020人類或面臨大麻煩?科學家對此憂心忡忡,地球究竟發生了什麼
    文/仗劍走天涯2020人類或面臨大麻煩?科學家對此憂心忡忡,地球究竟發生了什麼?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已經有幾百萬年的時間了,雖然和地球誕生的46億年的時間相比,簡直不值一提,但是幾百萬年的時間相比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是非常長遠的,而人類和地球的關係,卻在近些年來不地被激化,不斷的有所顯現,人類和地球真的可以和諧相處嗎?2020年剛剛開始,新型冠狀病毒就不斷地湧現!與此同時,很多的自然災害也挺煩的,發生了新型冠狀病毒也僅僅只是其中之一。
  • 在「世界爺」面前,藍鯨也如此渺小
    仔細看,左下角是個人類。圖片:鍾蜀黍向四周望去,我已經置身在了一片霧中的巨樹森林之下,面前的一棵是它們暗紅色的君王,周圍同樣高聳入雲的美西黃杉、西黃松,不過是它的群臣。巨杉的「陰謀」巨杉的壽命可以長達3200歲,成年巨杉的葉子短尖如同刺柏,球果大如雞蛋,但誰曾想如此龐然大物的種子重量不及0.01克,如塵粒一般。從隱介藏形到興雲吐霧成為地球現存最大的樹,也不過是它生命的一個瞬間。但是這麼小的種子是如何生長傳播出去的呢?巨杉的葉。
  • 如此渺小的我們,對於自然應該葆有真誠和更深的「敬畏」之意
    人類依附於自然而活著,絕不改變,無論什麼時候,哪怕科學技術再怎麼發達先進,都是如此。畢竟,人類由始至終就是動物,雖然美其名曰「高級動物」,沒有了自然,我們真得能生存下去嗎?僅僅靠著各種先進科學技術? 沒有植被?沒有山嶺?沒有河流?沒有土壤?
  • 地球在宇宙面前有多麼渺小?放在超極顯微鏡下,可能都看不到
    可是隨著人類的發展,尤其是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我們知道地球並不是無限大,而是有限的一個星球。也知道太陽比地球大很多,可是在沒有真正走出地球之前,我們還無法真切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地球的渺小。只有當我們真正走出地球之後,才知道地球在宇宙面前是多麼的渺小。
  • 假如發生10級大地震,人類會怎樣?科學家:地球在5分鐘後就會消失!
    說到自然災害,人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洪水、海嘯、地震等具有非常強殺傷力的災難,可以說在大自然的力量面前,人類顯得渺小無助。目前人類檢測到最大的地震是八級,在多年以前,我國的四川就曾發生了如此之強烈的地震,給當地的人民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直到現在我們還對這場地震心有餘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