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衛組織3月6日發布的數據,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近10萬。
日內瓦時間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發布針對新冠肺炎的全球研發路線圖,指出應將9個關鍵領域設為研究優先事項。這些領域包括病毒的自然史、流行病學、疫苗、診斷、治療、臨床管理、道德考量以及社會科學等。
總幹事譚德塞稱,研發路線圖注重的是能夠挽救生命的研究,以及疫苗和治療藥劑等長期研究重點。此外,WHO一直在監測由於新冠疫情而發生的藥品供應中斷的潛在風險。WHO為此列出一張清單,標明各國治療患者所需的20多種基本醫療器械。
其中,譚德塞特別指明呼吸機和氧氣供應系統的重要性。「對於某些患者來說,是否能獲得醫用氧氣可能是生與死之間的區別。但是,許多國家一直有(醫用氧氣)供不應求的現象,而這種短缺可能會在這種流行病下進一步擴大」,他稱。
截至歐洲時間3月6日10:00(北京時間3月6日17:00),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達98192例,過去24小時新增2873例。
氧氣供應可能決定患者生死
譚德塞指出,協調研究至關重要,WHO因此制定出一套核心標準協議,闡述了研究應該以何種標準進行、關鍵數據以何種標準收集,以便各國比較與匯總。
迄今為止,WHO已經審查和批准了40項診斷測試的申請,有20種疫苗正在開發過程中,還有許多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也在進行中。
「即使是在測試治療藥劑的階段,也需要確保,如果這些藥物有效它們的供貨是充足的。」 譚德塞稱,WHO一直在監測由於新冠疫情而造成的藥品供應中斷的風險。
WHO將重點放在對基本醫療和緊急病況至關重要的最基本藥物上,包括抗生素,止痛藥,以及治療糖尿病、高血壓、愛滋病毒、結核病和瘧疾等的藥物。
譚德塞透露,WHO正在與行業協會、監管機構和其他合作夥伴密切合作,以監控這種藥品供應中斷的風險。但到目前為止,WHO尚未發現哪一種藥物會出現短缺。
「眾所周知,中國是活性藥物成分的主要生產國,也是其他國家生產藥物所需的中間產品的主要生產國。」 譚德塞稱,「許多製造商要麼是有其他原料來源,或者有很多庫存可以利用。儘管仍然存在一些挑戰,但中國大部分地區的製造業現已復產。」
此外,WHO制定出一張清單,列出了各國醫療患者所需的20多種基本醫療器械,其中包括呼吸機和氧氣供應系統。
譚德塞指明:「對於某些患者來說,能否獲得醫療氧氣可能是生與死之間的區別。但是在許多國家已經供不應求的情況下,這種流行病可能會加劇這種短缺。」
此前,WHO與蓋茨基金會、柯林頓健康倡議組織以及醫療集團PATH成立過一個工作小組。譚德塞稱,WHO將在這一夥伴關係下謀求獲取更多的氧氣。
譚德塞稱:「我們鼓勵每個國家對照一下WHO針對新冠肺炎提出的疾病診療工具包,以確保其擁有所需的物品,包括個人防護設備和醫療設備。」
而所有這些都需要私營部門的參與,以確保各國能獲得這些救命的用品,譚德塞稱。
不能假設新冠病毒會在夏天消失
WHO緊急衛生事務項目執行主管瑞安(Michael Ryan)稱,我們仍不知道,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新冠病毒的活動或行為狀態會是怎樣的。
「我們必須假設該病毒將繼續具有傳播的能力。說它會像流感病毒一樣在夏天消失,是一種錯誤的幻想。」 瑞安指出,「我們當然希望會發生這樣的事情,那無疑是天賜的結果。 但是我們不能做這個假設,現在沒有證據表明會發生這種情況」。
瑞安稱, 因此,我們現在需要與病毒作鬥爭,而不是寄希望於病毒會自行消失。
WHO緊急事務項目技術主管範科克浩夫(Maria Van Kerkhove) 博士此前亦指出,疫情爆發至今,我們對病毒的認知是不夠的,需要更多的研究。我們沒有理由認為這種病毒會在不同的氣候環境中出現不同的表現和傳播方式。
範科克浩夫補充稱,隨著事態的發展,WHO會進一步監測,與此同時需要全球所有國家儘可能保持警惕。她稱,WHO對所有國家提出相同的建議,即迅速分辨出病例,將確診患者隔離並診治,聯繫患者的密切接觸人群,並在接下來的14天內對其進行追蹤和看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