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讓新冠病毒徹底消失?或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缺一不可

2020-12-04 神鳥知訊健康

如果現在新冠病毒能夠徹底消失,所有地方的人都可以不用戴口罩回到從前的生活狀態,恐怕很多人做夢都能笑醒。因為即便是很多地方已經不用戴口罩了,但公交車、地鐵、火車或飛機上還依然需要,這些地方本就空氣流動困難,夏天戴著口罩只嫌憋悶。

新冠病毒出現的時間不算太長,但此前不少專家預測新冠病毒會像流感那樣長期存在,只不過致命性和致病性大大將降低。難道新冠病毒真的完全沒辦法消除掉嗎?針對這個問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認為,想要讓新冠病毒徹底消失,需要同時滿足3個條件,缺一不可。

第一個條件是出現具有永久抵抗力的新冠疫苗,第二個條件是新冠病毒變異不明顯,第三個條件是新冠病毒只會存在於人類當中,比如天花,只存在於人類當中的傳染病就能有辦法讓它滅絕。

但很遺憾,就目前為止,張文宏醫生所說的這三個必備條件顯然都沒有找到解決方法。新冠疫苗產生的抗體會消失,因為康復者已經出現了二次感染的情況。新冠病毒也在不斷出現突變,很多國家現在流行的病毒毒株早已不是幾個月前的毒株,且傳染能力更強。而且想讓新冠病毒只存在於人類當中顯然也是不可能的,很多野生動物也會感染此類病毒,就難免會與人接觸從而感染人類。

非典之所以能夠銷聲匿跡,張文宏醫生表示它跨物種傳播不成功。也就是說,從動物感染給人類的這個路徑受阻了,因為每個感染非典的患者都有症狀,從而能夠被及時發現,而新冠肺炎則不同,無症狀感染者是它最好的"保護傘",如果不進行核酸檢測就很難發現。不過雖然非典現在在人群中消失,但是在自然界依然存在著,也並沒有徹底滅絕。

那麼看樣子,新冠病毒可能真的要如很多專家預測的那樣將與人類長期共存了。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賽曾在記者會上說,也許永遠沒有針對新冠病毒的靈丹妙藥,想要控制疫情蔓延還需要防控措施來幹預。

咱們國內目前很多地方都完全清零,基本上就是依賴的百分百地發現和百分百的隔離,這兩個百分百讓新冠肺炎無處遁形,一有疫情立馬阻斷,雖然可能沒辦法讓新冠病毒徹底滅絕,但在這些措施之下,也能有效防控疫情。

之前的哈爾濱、北京、新疆、大連等地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疫情。大規模的核酸檢測、及時排查密切接觸者以及無症狀感染者、對確診患者進行救治等措施,讓這些地方重新恢復了平靜。

雖然秋冬季節馬上就要到來,也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但也不用太慌張,咱們已經摸索出了防控疫情的有效方式,不過大家平時還是要做好勤洗手等措施。至於全球其他國家如何,則可能需要繼續和病毒共生共處,畢竟很多國家已經控制不住了,或許等疫苗出來情況會好轉許多。

相關焦點

  • 天熱了,新冠病毒為什麼沒有像非典那樣消失
    但是,到目前為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蔓延。這是為什麼呢?回顧非典疫情從2002年11月份開始,到2003年7月初真正結束,整個時間跨度將近8個月。為什麼新冠病毒並沒有隨溫度升高而消失呢?新冠病毒存活的適宜溫度和範圍比較廣泛,對環境的適應性比較強,相對的高溫和低溫,都可能具備傳染性。而且,溫度並非決定性因素。新冠病毒傳播與否除了和溫度有關之外,還受病毒的密度和人員流動這兩個因素影響。
  • 人類該如何與新冠病毒「共存」?
    中國模式很容易理解:政府是帳本的掌控者,全國一盤棋,聯防聯控,封閉小區,國人宅家,然後由官方調控醫療物資,各省及軍隊馳援湖北,最終悶死病毒,速戰速決。中國模式的執行條件非常高: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權力機構,紀律性和忍耐力超強的國人。目前,極少國家具備這種條件。
  • SARS病毒進入夏天就自動消失了?新冠病毒為什麼還在肆虐?
    我們知道,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是傳染病傳播的三個要素。只要三者之中有一個被完全控制,疾病傳播都會停止。我們還知道,病毒必須進入宿主細胞才能進行複製繁殖,傳播停止意味著病毒不能繼續感染宿主細胞,不能繼續繁殖自然就會全部死亡並最終消失。
  • 新冠病毒會在夏天自然消失?跟溫度有啥關係?丨追問新冠肺炎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園園17年前的SARS病毒,出現於冬季,消失於夏季,再也沒有回來。很多人據此推測甚至期盼:新冠病毒會不會也隨著氣溫的升高而自然消失?還是別瞎猜了,聽聽專家們怎麼說吧。前幾天,在線預印平臺SSRN發布了一篇論文,通過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氣溫和緯度特徵,預測了新冠肺炎潛在的季節性。
  • 新冠病毒竟殺死了癌細胞?晚期患者感染新冠,大部分腫瘤奇蹟消失
    但最近有一條消息似乎有點出乎人們的意料,一名癌症晚期患者在感染新冠病毒後,體內大部分腫瘤竟然奇蹟般地消失了。據《科技日報》,一名61歲的經典型霍奇淋巴瘤患者在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之際,又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就在大家為其惋惜之際,該患者卻在4個月之後收穫了奇蹟。經檢查,他身上的新冠病毒和部分腫瘤均消失,身體也漸漸恢復健康,而他並沒有經歷過化療、免疫治療等。
  • 美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毒株」!我們如何應付變異的新冠病毒?
    《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分析為什麼病毒會不斷變異,並提醒如何做好與病毒長期共存的準備。該研究通過對亞利桑那州疑似新冠患者的382個鼻拭子樣本進行分析,發現了病毒的新突變,其中一個基因中有81個鹼基「消失」。這與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簡稱非典)病毒在疫情中後期的鹼基大量缺失相似。雖然這一突變對病毒的具體影響尚不清楚,但裡姆教授認為,鹼基缺失對病毒來說,可能不是好消息。
  • 挪威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病毒到底是如何進化的?
    肆虐全球的新冠至今仍在全球蔓延,儘管在我國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近日,有消息傳出,在挪威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變種。據專家介紹,這種病毒是前所未見的,在現有的國際搜索庫中也並無相關記載。已有的證據表明,這種新變種有著更強的傳播能力。當前全球疫情控制並不樂觀,這一新變種的發現又使其多了一份不確定性。病毒何以會變異,我們又將如何認識這一物種?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的最早發現者、埃及病毒學家阿里·穆罕默德·扎基博士認為,人類對病毒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回擊謠言最有力的武器是進一步的科學思考與求證。日本國立長崎大學病毒學家北裏海雄說,病毒溯源、尋找中間宿主、研究病毒進入人群的傳播途徑,對於徹底切斷病毒傳播,意義十分重大。《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指出,我們確實要了解這種病毒的起源,知道它來自於哪裡,了解它的傳播過程,進而減少傳播到人類的風險。
  • 感染新冠病毒後癌症神奇消失?是新冠病毒的作用嗎?
    圖片來源:《BJ Haem》官網 下面圖片可以看到比較清晰對比,在感染新冠病毒前,影像學資料如下左圖所示,圖中的黑色區域就是淋巴瘤轉移的區域,而在感染新冠病毒之後
  • 病毒抗體會快速消失?做好防護最安全新冠
    8月12日,中國東方航空公司MU212馬尼拉至上海航班共有9名旅客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根據《民航局關於調整國際客運航班的通知》第七條第三款之規定,對該公司該航班再次實施熔斷措施,自8月24日起,繼續暫停該公司該航線航班運行一周,熔斷的航班量不得用於其他航線。
  • 上海要如何打造全球金融科技中心?這三個基因和四大基本條件值得重視
    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離不開金融科技的支撐,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推進金融科技中心的建設,探索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如何讓科技為金融「賦能」,助力上海打造國際金融科技中心,也成為此次陸家嘴論壇重點討論的議題之一。
  • @三亞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指出,我們確實要了解這種病毒的起源,知道它來自於哪裡,了解它的傳播過程,進而減少傳播到人類的風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國屏表示,病毒溯源「對傳染病防治意義重大。找到病毒源頭,理解病原是如何發展成為對人類致病的病毒,才能回答病毒會不會反覆出現,也就是大家關心的是否會捲土重來的問題」。
  • 非典沒有特效藥是怎麼消失的?除了天氣變暖,這2點也很重要
    在對新冠病毒了解不深的時候,很多中國人以為這是「非典」的再次回歸,因為新冠的很多症狀和非典很像。最後有相關的研究報告出來,將近年爆發的新冠和當初的非典進行了相關的基因序列對比,最後發現這兩種病毒還真有相似之處,但是本質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 新冠病毒檢測為何出現假陰性?
    試劑盒檢測結果不僅與試劑盒質量有關,還與新冠病毒自身的特點、採樣部位、採樣量、運輸和儲存環節,以及實驗室檢測條件和人員操作有關。另一位疾控系統內專門研究核酸檢測的專家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人的上皮細胞複製非常慢,因此在咽部甚至痰液內,病毒的基數都非常低,加大了檢測的難度。「有的病人幾次才呈陽性,這是正常的。因為可能病人前期分泌的病毒量很少,後期隨著病情的發展,病毒增多,才能檢測出來。」前述研究員說。
  • 喝茶會導致貧血 柳絮傳播新冠病毒?這些謠言勿信!
    美國用最先進顯微鏡看到空氣中全是病毒    流言:美國用最先進顯微鏡看到了空氣中的病毒,高樓林立的商業街區,從地面到高空到處都已被病毒佔領,尤其街區地面幾乎被病毒全部包圍。    真相:首先,理論上講,任何顯微鏡都無法直接看清「空氣中」的東西,顯微鏡只能觀看製作好的樣品;其次,病毒並不會直接飄在空氣中。比如新冠病毒需要依附在飛沫中,才能進入空氣。
  • 新冠ABC:新冠病毒在常見物品上能活多久?
    很多人不禁要問,新冠病毒在這些常見物品上能存活多長時間?關於新冠病毒的ABC你懂多少?  新冠病毒在常見物品上能活多久?  日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免疫與呼吸系統疾病中心、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國際頂尖科研機構的聯合團隊在Medrxiv發表預印本文章,專門研究了新冠病毒在氣溶膠及材料表面的生存能力。
  • 抓住新冠病毒的尾巴
    揭秘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原理核酸檢測其實是檢測受測者體內是否有新冠病毒的核酸(RNA)。每種病毒的核酸內部都含有核糖核苷酸,不同的病毒所含的核糖核苷酸數量和排列順序不同,使得每種病毒都具有特異性。新冠病毒的核酸也是獨特的,核酸檢測就是對新冠病毒的核酸進行特異性檢測。
  • 蚊蠅會傳播新冠病毒嗎?專家:不具備生物學條件
    蚊蠅是否會傳播新冠病毒?在今天(6月27日)的北京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王麗萍介紹,蚊蠅不具備感染新冠病毒的生物學條件。全球目前沒有發現因為蚊蠅等媒介生物導致人感染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主要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飛沫,或者手部接觸被汙染物品然後觸碰口腔等黏膜傳染。
  • 常態下的疫情防控思考 ——面對新冠病毒的狡猾,我們如何面對 ?
    一、新冠病毒的狡猾在哪?   新冠病毒橫掃全球已十個多月了,但並沒有如同它的表兄弟SARS、MERS那樣來去匆匆,也不如它們易於識別和發現,還可以再次感染,COVID-19不但沒有止步跡象,傳播勢頭快速與強勁,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 新冠病毒在家能自測?淡水魚傳播病毒?都是謠言
    放鞭炮能夠消除病毒?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在微信群和朋友圈中不時會出現各種關於新冠肺炎的傳言,這些傳言打著「科學論證」的標籤,看上去還真像那麼回事,但事實是這樣嗎?1、新型冠狀病毒在家也能自測?真相: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沒有家用版自從疫情暴發後,一些不明真相的群眾開始疑神疑鬼,總擔心自己被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