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研究成果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新華社武漢8月25日電(記者李偉)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近日正式刊印了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這一研究是在前期總結武漢市公共衛生幹預措施與疫情流行趨勢關聯性的論文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數學模型評估了防控效果,揭示了新冠病毒的傳播特徵。
-
協和團隊揭示新冠病毒致多器官損傷病理學機制 系全球首次報導 為...
協和團隊揭示新冠病毒致多器官損傷病理學機制 系全球首次報導 為開發新藥物及治療方法提供線索2021-01-12 08:39:12 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羅蘭 通訊員協宣 瀏覽次數:2 次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簡稱「武漢協和醫院」)胡豫、夏家紅、聶秀團隊聯合西湖大學郭天南課題組
-
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譜系或在蝙蝠中已傳播幾十年
一項最新病毒學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或在40年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其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經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這一報告28日發表於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報告表示,想要提前鑑定出有可能引發重大疫情的病毒非常困難,因此需要建有人類疾病實時監測系統。
-
最新:我國科研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機理!
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近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最新研究成果公布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胡寧 劉世昕)10月27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微信公眾號上披露了該機構聯合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多家機構攻關的最新成果,認為來自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極有可能是今年6月新發地新冠肺炎疫情病毒源頭。
-
華中農大張啟發院士The plant journal發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基於代謝組學預測了雜交稻的產量。他們的研究結果發布在6月17日的The plant journal雜誌上。我國著名的植物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家,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啟發院士,以及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Shizhong Xu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張啟發院士課題組長期致力於水稻基因組研究,旨在通過植物基因組分析、重要基因的分離克隆、雜種優勢的遺傳和分子基礎、作物品種資源的分子評估及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水稻改良。
-
冷鏈運輸或為新冠病毒傳播新途徑
近日,清華大學、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聯合在《國家科學評論》發文,通過分析相關病例、環境與食品等樣品的核酸測序和病毒基因組序列,結合全面的流行病學調查和大數據分析,研究人員揭示,北京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中病毒源頭極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發區的冷鏈進口食品,並提出,冷鏈運輸或為
-
新冠病毒可在貓或高溫高溼下傳播?看這些研究重塑我們的認知!
新冠病毒的傳播及臨床特徵分析 1.總之,該研究表明,沒有證據說明男性生殖系統發生了SARS-CoV-2感染。不過,由於該研究樣本量不大,還需要更多的研究支持該研究成果。 3. 超過10%的貓呈現新冠病毒陽性 4月3日,武漢病毒所石正麗、華中農業大學金梅林及Zhong Zou作為共同通訊作者在bioRxiv 在線發表研究論文。
-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機理
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應該如何阻斷這種傳播?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我國科學家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的機理
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該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水貂呼吸道和肺臟高效複製、通過呼吸飛沫高效傳播、引起與人類新冠肺炎重症高度相似病理損傷的研究結果;同時證明,重組SARS-CoV-2 S蛋白疫苗接種水貂可成功預防肺部損傷
-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可氣溶膠傳播,18位院士落戶烏鎮,北郵-華為學院...
由中國學者聯合完成的新冠病毒抗體研究成果在《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自然》刊發港大研究:金倉鼠實驗提示新冠可氣溶膠傳播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雜誌最新刊發了香港大學團隊的研究顯示:在金倉鼠動物模型實驗中,新冠病毒是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動物模型試驗證明:新冠病毒能通過直接接觸以及氣溶膠從被感染金倉鼠有效地傳播到幼稚金倉鼠。
-
北大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呼吸是新冠病毒重要排放傳播方式
最新進展與突破為進一步探索並揭示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要茂盛教授團隊與北京市朝陽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合作,招募了近60名新冠患者目前世衛組織將大的呼吸液滴和直接接觸傳播作為新冠疫情的主要傳播途徑。相比之下,團隊研究發現新冠患者經常使用的手機表面(總樣本量n = 22)和各種手柄(總樣本量n = 35)的表面新冠病毒的檢出率較低(分別為9.0%和0%)。「不少研究通過流行病調查和回顧手段,間接證實新冠肺炎在半封閉環境中真實存在。
-
...研究成果上了《Nature》雜誌 - 揭示5.3億年前兩類動物的共祖特徵
【每日科技網】 2015年10月11日《西安晚報》第四版 本報訊 (記者任娜 通訊員李琛) 10月7日,西北大學地質學張志飛教授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5.3億年前軟體動物門和環節動物門的共祖特徵,再次登上英國《Nature》雜誌的在線出版物
-
中國科研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機理
科技日報哈爾濱12月10日消息,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近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前沿研究丨王辰院士:抗疫假期政策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的影響
那麼,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假期(以下簡稱抗疫假期)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傳播有何影響?這種影響又會隨著抗疫假期的持續時間、實施節點以及其他同期政策的有效性如何變化?研究團隊使用了一種常用的建模方法——房室模型來模擬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國的蔓延情況,並評估幹預措施對傳染病傳播的影響。模型按照新冠病毒感染狀況將人群分為多個亞組,其中包括易感人群、潛伏性感染人群、活動性感染人群、確診人群以及治療和康復人群。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我科研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機理
科技日報哈爾濱12月10日電 (記者李麗雲)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近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我國科研團隊揭示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的機理
◎ 科技日報記者 李麗雲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千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Replication, pathogenicity, and transmission of SARS-CoV-2 in minks」(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氣候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僅有3%?
大流行以來,人們基於對流感,其他人類冠狀病毒傳染病的經驗,以及當時疾病主要在北半球溫帶地區流行為依據,認為氣候對這種疾病的傳播具有重大影響,並寄希望於炎熱的夏季高溫能夠消滅,至少減少其傳播。重要的是,儘管結果並不一致,有一些研究,特別是早期的研究也的確支持環境溫度對新冠病毒傳播具有影響的觀點。基於此,認為普遍認為隨著秋冬季節到來,這種疾病必然會進入第二波全球性大流行。但是,另一些研究認為,氣候對新冠病毒傳播的影響可能並沒有人們認為的那麼重大,甚至不會有單獨的明顯影響。
-
石正麗《Science》發文: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概述
北京時間1月9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和周鵬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新冠病毒傳播的評述文章:SARS-CoV-2 spillover events。系統的概述了當前新冠病毒向人傳播的途徑,並指出在新冠病毒自然宿主溯源、新冠病毒在動物中變異後對人健康的影響等方面還需更多科學研究。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SARS,2003年)、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2012年)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2019年)都爆發於近幾十年,並由不同的冠狀病毒株引起。不少病毒被認為源自蝙蝠,然後通過中間宿主傳播給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