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科學家們會認為,新冠病毒是來自太空?

2020-09-13 科研公路社

根據一個中外國際研究團隊的研究文章,導致全球新冠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是搭乘來自太空的隕石,來到地球的!???


他們指出:


我們分析了所有可靠的遺傳學、流行病學、地球物理和天體物理數據,提出了一種假設,即 2019 年 10 月 11 日,新冠病毒通過一顆降落在中國東北的碳質隕石,來到地球。我們假設,病毒碎片和顆粒在大約 1 個月至 6 周后到達武漢及相關地區,從而導致 2019 年 11 月底至 12 月初在武漢地區首次出現的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


研究人員認真地指出,就是這個被拍到的隕石,攜帶著新冠病毒降落到地球


研究人員還表示,此前鑽石公主號郵輪,由於正在中國南海附近航行,所以不幸被含有新冠病毒的隕石碎片汙染,因此才會集中出現船員大量感染。


說實話,如果蝙蝠和穿山甲知道了的話,它們肯定會對這篇研究文章 「大加讚賞」,並對研究團隊表示 「你們說的對!」


是胡鬧?還是科學?


關於導致今年全球大流行的新冠病毒,我們已經聽到了很多奇怪的說法,比如有陰謀論者認為,該病毒是從中國實驗室製造並意外洩露的,還有國外網友認為中國在他們國家建設的 5G 基站,能夠傳播病毒。


但是,和 「新冠病毒來自太空」 相比,這些謠言都 「爛透了」。


如果 「新冠病毒來自太空」 的觀點來自一般造謠者,那也就算了,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團隊,均來自於世界範圍內多個著名和熟悉的科研機構,包括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中國天津疾控中心、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日本生物外來論研究所,以及英國倫敦中國科學史和文化史基金會。


而且研究結果發表在了由愛思唯爾出版社出版的遺傳學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為 1.862。



論文通訊作者 Chandra Wickramasinghe,曾在 20 年前聲稱流感也來自太空。雖然他的這個觀點已經被批評為胡言亂語。而且他還聲稱導致 2003 年非典疫情的 SARS 病毒,也有著相同的起源,即來自太空。


在這篇研究結果在國內傳播並引起熱議之後,疑似研究作者做出回應:


這篇論文的作者在 2019 年 11 月 25 日發表在 Current Science 的論文 Space Weather and Pandemic Warnings? 的中明確指出,由於太陽黑子活動處於近 100 年最弱的時期,全球宇宙射線大幅增強,並緊急提醒全球接下來幾個月很快會出現新的病毒並引起大流行,公共衛生部門必須提高警惕並採取適當的行動,並提前發布了預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大流行驗證了該預警的準確性。


因此,這種環境因素就是來自太空的強烈的宇宙射線。


在這篇預警論文中,我們做到了精準預警。精準在哪裡?首先,我們明確指出是大流行,用的是 Pandemic 這個單詞,這個單詞一般應用於流感大流行,而實際上世界衛生組織於 2020 年 3 月 12 日才被迫向全球發布大流行警告。其次,我們是 2019 年 11 月 25 日發表的論文,明確指出接下來全球很快會出現一種新的病毒並引起大流行,論文發表後一個月,就在中國武漢出現了不明原因肺炎,後經實驗室證實是新型冠狀病毒。


來源:Bio 生物世界


在愛思唯爾 (Elsevier) 出版的《遺傳學進展》(Advances in Genetics) 一書中,研究人員深入討論和回顧了最近兩種截然不同的大流行疾病的起源和全球傳播:一種真核真菌疾病 —— 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以及導致新冠肺炎疫情的 SARS-CoV-2 病毒。


研究人員表示,這兩種疾病都表現出高度獨特的突然出現和全球傳播模式,這很難通過基於傳染病簡單的感染驅動的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傳統流行病學分析來理解。但這兩種神秘的疾病,在生物外來論的理論下,都是有跡可循的。



研究作者們還認為,太陽活動的波動可能會促進宇宙病原體在地球上的定居。他們特別寫道:


在太陽黑子極小期,會出現磁場的普遍減弱,這將伴隨著銀河宇宙射線通量的增加以及星際和行星間帶電塵埃粒子的增加。因此在我們看來,在這個時期,各種細菌、病毒和其他真核微生物在地球上引起的發病率將會增加。


這與主流專家 &34; 的觀點不一致,即傳統的人傳人傳染地方病,例如霍亂 (霍亂弧菌)。


但是,作者和編輯們強調:


本卷的所有文章都基於對幾篇論文和評論的薈萃分析。編輯和貢獻者都是天體生物學這一罕見領域的領先專家,他們已經研究了近 40 年的小行星 / 隕石撞擊地球和通過反覆突變促進物種進化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作者們對念珠菌冠病毒的起源提出了科學的假設。這個獨特的概念在天體生物學中被稱為生物外來論或泛種論。


有關病毒起源,謠言跑在了真相前面


自從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已在全球範圍內感染了上千萬人。科學家們也一直在全力尋找新冠病毒究竟來自哪裡,以及其是如何傳染到人類身上並引起全球爆發。


一開始,科學家首先將懷疑的目光指向蝙蝠,畢竟蝙蝠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一種攜帶多種冠狀病毒的動物。



但是,蝙蝠身上的病毒又是如何傳播到人類身上的呢?


為了尋找一種首次將該病毒引入人類的中間動物宿主,研究人員先後懷疑了蛇、穿山甲,甚至流浪狗。但實際上這些動物身上分離出來的冠狀病毒,與導致此次疫情的新冠病毒差異實在太大,最多證明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並不能證明是其將病毒感染給人類。


這其中,最黑得最慘的莫過於穿山甲。


2020 年 2 月 7 日,華南農業大學對外發布消息稱,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穿山甲一夜之間成為 「眾矢之的」。


不久後,管軼教授和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教授團隊共同在預印本網站 bioRxiv 發表新冠相關研究論文,指出在穿山甲樣本中發現了新冠病毒相關冠狀病毒,屬於此次新冠病毒的兩個亞型,其中一個受體結合域與新冠病毒密切相關。


這一研究結果最終還在 Nature 雜誌正式發表。


但之後,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研究冠狀病毒的研究人員 Arinjay Banerjee 表示,「確定宿主的基因相似性應該比這些研究報告的要高。如果穿山甲是此次疫情爆發的根源,那麼也不會是這些研究中的這些穿山甲。」



北京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生態學家蔣志剛也表示,「如果穿山甲是病毒的來源,而它們來自另一個國家,為什麼沒有在那個地方的人被感染的報告?」


雖然穿山甲究竟是不是中間宿主,至今尚無定論,但從東南亞到中國,穿山甲等野生動物的非法走私猖獗,穿山甲瀕臨滅絕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因此武漢江漢大學研究動物行為的 Sara Platto 也擔心,所有關於穿山甲來源的猜測,可能會驅使人們進一步殺死甚至消滅它們。


奇葩謠言,為何還有人相信?


當新冠疫情在國外不少國家蔓延之際,Facebook、Youtube 和 Instagram 上出現了一大堆聲稱新冠病毒爆發是由 5G 引起的言論。


這些人認為,正是因為中國公司在他們的城市中部署 5G 網絡,才導致了他們自己國家的疫情爆發。


這些人還認為,5G 網絡可以抑制人的免疫系統,使人們更易感染新冠病毒,甚至有人直接指出,是 5G 網絡在傳播病毒。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導,英國有大量 5G 信號塔被不知所以的民眾摧毀。


而且,這一謠言還被造謠者搬出了權威證據:


法國病毒學家呂克・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諾貝爾獎獲得者)在 2009 年提出細菌可能通過無線電波相互通信。美國東北大學教授艾倫・威多姆(Allan Widom)也曾帶領四位理論物理學家在 arXiv 發表了一篇論文,展示了一些細菌產生無線電波的可能途徑。


事實上,這些研究模型只是表明某些細菌可能產生無線電波,而且研究所涉及的對象並非新冠病毒,而是大腸桿菌或支原體這樣的細菌。



但是,造謠一張嘴,闢謠跑斷腿。


謠言並不可怕,任何一個明智的人只需要不聽不信不傳播即可,但面對 「無知」 的人,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資料來源: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65266020300110

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20/09/08/covid-19-arrived-on-a-meteorite-claims-elsevier-book-chapter/#more-120459

https://www.discovermagazine.com/health/the-strange-theory-of-coronavirus-from-spa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0548-w

https://academic.oup.com/mbe/article/37/9/2699/5819559

https://www.cnbc.com/2020/04/06/coronavirus-uk-cell-towers-set-on-fire-amid-5g-conspiracy-theories.html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們的基因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而非實驗室
    研究人員分析了病毒的基因組成以尋找其起源的線索,安德森表示,他們幾乎在一個夜晚過後就知道了這個病毒是不可能由人為製造的。因為,要想認為製造這種病毒必須使用已經知曉的病毒,然後對其進行改造,使其具備所需的特性。但是,自新冠病毒出現以後,對其組成部分的研究卻發現,它與人類已經了解的所有病毒都不同,所以它們必須來自一種或多種未知病毒。
  • 新冠病毒大流行和來自太空的啟示
    中國科研工作者奮戰在抗疫一線,圖為科研人員在進行新冠疫苗研發工作。新華社發近來,新冠病毒的疫情信息佔據了所有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的大量版面。一方面,我們不得不關心那些有我們親屬或者朋友的國家裡新確診病例的情況;另一方面,當看到數字仍在不斷的增長或上下跳動的時候,就像是看到了那些病人正在哭泣和死亡。更有甚者,還有那些關於「甩鍋」和相互攻擊的負面消息。曾幾何時,我們都認為,當人類受到來自天外敵人攻擊的時候,我們一定會團結一致和它們鬥爭。
  • 俄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
    除了研究如何預防和治療新冠患者之外,研究中的很大一部分問題集中在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產生的,它於何時何地首次出現,何時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該病毒是否來自於蝙蝠,在傳染給人類之前有沒有中間宿主,有沒有的病毒進行人工幹預重組的可能,以及新冠病毒為何如此能夠快速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等問題。至今,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科學界對上述問題尚無共識。近期,俄羅斯科學家對其中一些問題的研究或許有重要意義。
  • 俄科學家認為,新冠病毒源於自然界
    除了研究如何預防和治療新冠患者之外,研究中的很大一部分問題集中在新型冠狀病毒是如何產生的,它於何時何地首次出現,何時開始在人與人之間傳播,該病毒是否來自於蝙蝠,在傳染給人類之前有沒有中間宿主,有沒有的病毒進行人工幹預重組的可能,以及新冠病毒為何如此能夠快速地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等問題。至今,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科學界對上述問題尚無共識。近期,俄羅斯科學家對其中一些問題的研究或許有重要意義。
  • 新冠病毒的致命性來源於哪裡?科學家們給出新答案
    作者Sadis Matalon為什麼新冠病毒是致命的,而其他冠狀病毒只是引起輕微感冒?研究人員認為,如果新冠病毒具有不同於普通冠狀病毒的、特定miRNAs的結合位點,那它就會選擇性地吸收某些miRNAs,擾亂細胞功能,產生致病性。在這項研究中,科學家們藉助計算機輔助生物信息學分析,在7種不同冠狀病毒的基因組上,尋找了896個成熟的人類miRNA序列的潛在結合位點。
  • 美國科學家:新冠病毒來源於大自然,並非來自實驗室
    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產生的。根據科學雜誌《自然醫學》發表的證據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杜蘭大學醫學院教授羅伯特加裡是該論文的作者之一,他認為目前陰謀論在網絡上風行,非常有必要利用整個團隊的力量來探究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起源。
  • 外媒:為什麼新冠病毒會「選擇性」攻擊一些器官?
    外媒稱,來自西班牙薩拉戈薩大學數學與應用學院的一位數學家試圖用數學方法解釋為何新冠病毒會對一些器官造成損傷,而不會影響另一些器官。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10月18日報導,由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大流行病出現超過10個月後的今天,醫學界和科學界仍然對這種新型病毒對人體的影響存在很多疑問。這種疾病的特徵之一是,能造成明顯的多器官損傷。
  •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世界衛生組織、《自然》雜誌都多次強調,最早報告病例的地方不一定就是病毒來源地。新冠肺炎疫情雖然由中國武漢首先報告,但沒有證據表明病毒源頭也在武漢。科學家們表示,病毒是全人類的共同敵人,國際上有一些人無端指責中國是新冠肺炎疫情傳播的源頭,沒有任何意義也缺乏科學依據。2020年1月26日,《科學》雜誌援引美國喬治敦大學傳染病專家丹尼爾·盧西的觀點指出,武漢海鮮市場可能不是新冠病毒起源地。
  • 既然有感染者病例,科學家們為何還要構建活的新冠病毒?
    ◎ 科技日報記者 謝開飛 通訊員 歐陽桂蓮在現代遺傳學中,反向遺傳學被認為是一種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病毒發病機制和疫苗開發的認識。近日,一項研究使用了反向遺傳學方法,依靠已知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在酵母菌中快速構建出了活的新冠病毒。
  • 科學家發現一種特殊的受體參與了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
    科學家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步驟,參與了使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機制。科學家們發現,SARS-CoV-2與一種名為神經纖毛蛋白-1(NRP1)的受體結合,這種受體存在於人體內部的各個地方。這種連接促進了刺突糖蛋白和ACE2受體之間的關鍵聯動。
  • 美科學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
    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武漢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研究稱,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這種病毒的較弱版本已經在人群中傳播了數年,甚至幾十年。「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根據科學雜誌《自然醫學》發表的證據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
  • 新冠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專家稱,病毒遺傳物質侵入細胞,瘋狂複製中出現的錯誤便是突變,但目前變異程度並不高受訪專家: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副教授陳捷亮本報記者 王冰潔近期,英國、日本、法國等相繼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讓不少國人再次擔心起我們的安全,同時也會疑惑,新冠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 印度研究人員認為伊維菌素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
    來自印度的研究人員在對接觸COVID-19患者的醫護人員進行藥物測試後,認為一種藥物可以預防新冠病毒的感染。這種藥物叫做「伊維菌素」(ivermectin),它出現在之前的研究中,在實驗室測試中顯示這種藥物對治療新冠有效。
  • @三亞 科學家如何看待新冠病毒的來龍去脈
    《柳葉刀》總編理察·霍頓指出,我們確實要了解這種病毒的起源,知道它來自於哪裡,了解它的傳播過程,進而減少傳播到人類的風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趙國屏表示,病毒溯源「對傳染病防治意義重大。找到病毒源頭,理解病原是如何發展成為對人類致病的病毒,才能回答病毒會不會反覆出現,也就是大家關心的是否會捲土重來的問題」。
  • 奇葩研究被批,聲稱新冠來自外太空
    一篇天津疾控中心學者與4國學者聯合發表的一篇SCI論文稱:新冠病毒來自外太空墜落的隕石,對此,作者回應:泛種論目前是科學研究的熱點,目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科學證據支持,希望大家科學解讀這篇論文。還有來自義大利、美國、俄羅斯三國研究人員發表論文稱5G技術會誘導新冠病毒,該論文同樣大家的一致抨擊,不久之後,期刊撤稿了這篇臭名昭著的論文。你以為這些論文已經夠奇葩了?我只能說圖樣圖森破!
  • 西媒: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新「隱藏基因」
    西媒稱,自今年1月中旬公布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該病毒的15個基因,以期發現其感染人體細胞的方式,並找到治療方法和能夠有效阻止其傳播的疫苗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11月12日報導,根據一項發表在美國《電子生命》期刊上的研究報告顯示,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領導的研究小組在該序列中發現了一個名為ORF3d的新基因,這個基因此前從未被發現過。報導稱,雖然科學家們尚不了解其功能,但希望該基因能包含有關新冠病毒的信息,這一發現或將為研發抗病毒新藥打開一扇大門。
  • 西媒: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的新「隱藏基因」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導西媒稱,自今年1月中旬公布完整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以來,來自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一直在研究該病毒的15個基因,以期發現其感染人體細胞的方式,並找到治療方法和能夠有效阻止其傳播的疫苗。
  •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揭秘病毒由來……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相關研究論文也層出不窮,許多科研工作者通過研究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這些論文中也不乏一些讓人目瞪口呆的「奇葩研究」。例如印度學者在預印本 bioRxiv 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該論文一經上線,迅速遭到David Liu等科學家打臉,論文作者很快宣布撤回論文。
  • 為什麼新冠病毒如此令人恐懼?人類讓病毒變得更強大
    儘管人類現已掌握先進的醫學技術,但是新冠病毒的爆發,令許多國家措手不及,造成了世界範圍內的大恐慌,為什麼新冠病毒這麼令人感到恐懼?其實歷史上,一些病毒比新冠病毒更糟糕。數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和黑死病讓人們感到恐懼,這些災難事件導致數百萬人死亡,對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深刻變化。
  • 又跟川普唱反調 福奇否認新冠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 循環論證不值
    福奇否認新冠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這個循環論證不值得我花時間。美國《國家地理雜誌》4日刊出美國傳染病權威福奇專訪,這位領導美國國立過敏與傳染病研究院已36年的老將再度打臉美國總統。他說:沒有新冠病毒來自中國實驗室的科學證據,就算是外洩也不值得討論。因為如果病毒不是合成的,那就是來自大自然,那麼也就不存在什麼「外洩不外洩」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