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連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Stephen Kissler:目前沒有...

2021-01-12 每日經濟新聞

上周,新冠病毒變體持續擴散,已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變體感染病例。疫情的擴散讓多國居民度過了一個冷清的跨年夜。英國率先批准了阿斯利康/牛津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歐盟國家也拉開了疫苗接種的序幕。病毒變異給疫情帶來了怎樣的複雜性,疫苗接種需要多大範圍才能終結疫情?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連線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Stephen Kissler展開分析。

川普終於批准了9000億美元的第二輪紓困計劃,但他同時強烈要求將發給民眾的直接補助從600美元提高到2000美元,然而參議院的共和黨人將提高金額的提案「拖黃「了。

上周,美國股市在上漲中告別了2020年,道指和標普500再創歷史新高,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表現迥異;比特幣持續走強,近一個月來漲幅超60%;停飛近兩年之後,波音737 MAX在美國重新投入商業使用;時尚大師皮爾·卡丹去世。

2020年12月8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倫敦一家醫院的疫苗接種中心觀看一名女子接種疫苗 新華社圖

英國疫苗接種政策引爭議

在進入2021年之際,疫情的擴散並沒有放緩腳步的趨勢,跨年夜失去了往年的熱鬧。全球單日死亡人數在上周創下歷史新高,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病例破紀錄,日本考慮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美國累計確診已超2000萬大關。

上周,首次發現於英國和南非的高傳染性新冠病毒變體繼續在全球蔓延,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首次發現了英國變體感染的病例,日本報告了首個南非變體感染病例。全球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病毒變體,加快疫苗接種的速度成為了當務之急。

截至2020年的最後一天,美國約有280萬人接種了新冠病毒疫苗,遠遠落後於美國政府此前制定的在年底前讓2000萬人接種的目標。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周二對疫苗接種進度表示了不滿,他警告說,按照目前的速度,可能還要幾年才能讓美國人都接種上疫苗。根據拜登的「百日抗疫計劃」,在他上任後的100天裡,美國將接種1億劑疫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拜登認為疫苗的接種速度要達到目前的5到6倍,每天要接種100萬劑。拜登呼籲國會批准更多的資金以支持疫苗的分發和接種。

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Ashish Jha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造成接種緩慢的主要原因是各州和聯邦政府的衛生機構協調混亂、職責不清,同時各州缺乏設立疫苗接種基礎設施的預案和資金。多名地區公共衛生官員告訴路透社,由於缺乏聯邦政府的資金支持,他們無法僱傭接種疫苗需要的人手。

英國首相詹森上周三在接受BBC採訪時說,目前英國60%的病例感染的是變異病毒,全英格蘭四分之三的人口進入最高等級的限制措施範圍。重壓之下,英國衛生機構改變了疫苗接種的策略:先讓儘可能多的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將接種第二劑的時間延後。

上周三,英國藥監機構在批准阿斯利康/牛津疫苗時,推薦兩劑接種間隔時間為4到12周,同時修改了輝瑞/BioNTech的接種間隔時間,將原來的21天延長到12周以內。與之相比,美國在每注射一劑疫苗之後,都會預留第二劑以便日後接種。

對於英國藥監機構的建議,阿斯利康表示相信對方提出的是最佳的疫苗接種策略。輝瑞的態度則更加謹慎,該公司稱尚無相關數據能顯示注射第一劑疫苗21天之後的保護效力如何,應該密切監測改變接種間隔時間的後續效果。

英國從業醫生的行業組織英國醫學會對這一策略表達了不滿,認為讓風險最高的老年人群再多等兩個月是非常不公平的。另一方面,蓋茨基金會的肺炎項目主任Keith Klugman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前局長Scott Gottlieb等專家呼籲美國跟進英國的做法,快速擴大接種範圍,而不是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把一半的疫苗留在冷藏設備裡。

上周四,英國政府更新了疫苗接種的指導文件,表示在忘記第一針疫苗是哪家生產的或者第二次接種時原疫苗缺貨的情況下,第二次注射使用別的疫苗「是合理的」。不少科學家對這種毫無數據支持的做法發出了質疑。康奈爾大學的疫苗專家John Moore對《紐約時報》說英國「好像完全拋棄了科學,寄希望於猜測來擺脫困局」。

歐盟多個成員國於2020年12月27日開啟了疫苗接種工作。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此前表示,歐盟4.5億人口的70%需要接種疫苗,才能結束新冠疫情。

更多人接種才能保護全體

病毒變異給疫情帶來了怎樣的複雜性,疫苗接種需要多大範圍才能終結疫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連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Stephen Kissler展開分析。

NBD: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變體給抗擊疫情的工作帶來哪些挑戰?

Stephen Kissler:病毒變體的高傳染性說明它更難以控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拉平病例的增長曲線。同時,變體的出現意味著需要更多人接種疫苗才能保護全體人群。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病毒變體會導致更嚴重的症狀或者降低疫苗的保護力,似乎我們可以鬆口氣了。但正如Adam Kucharski(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流行病學家)在社交媒體上所做的建模推理顯示,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個傳染性高50%的病毒變體和一個致死率高50%的病毒變體相比,只需一個月的時間前者就能造成高得多的死亡和重症人數。因此對病毒變體的監控是我們接下來幾個月的主要任務之一。

NBD:拜登承諾將在就職後的100天裡讓美國人接種1億劑疫苗。如果要在美國全面控制疫情,需要多少人接種?

Stephen Kissler: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複雜的因素。比如,就算設定一個群體免疫所需的接種人數,但是疫苗接種的覆蓋率如果在不同區域並不一致,那麼在低覆蓋率的地區病毒仍然會傳播。

推算來說,假設病毒的基本傳染數是3,那麼人口的三分之二都要獲得免疫能力才行,而接種疫苗的人數需要比這個數字更高一些,所以一些科學家估計是70%到80%的人需要接種疫苗,按美國人口來算就是2.5億人。現在因為病毒變體的出現,這個數字還要往上調。再加上地區間覆蓋率的差異,為了確保低覆蓋率的地區也能達到群體免疫,數字要繼續上調。這是我能做出的最好猜測。

NBD:上周三,英國批准了阿斯利康/牛津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如何看待這款疫苗使用的前景?

Stephen Kissler:因為阿斯利康疫苗的需要存儲條件更低,價格也更低,這不僅意味著缺乏冷藏設備和充足資金的發展中國家能夠獲得疫苗,而且在高傳染性病毒變體的威脅下,疫苗供應量的增加可以在更短的時間裡讓儘可能多的人接種疫苗,這是目前最緊要的任務。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南方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應運而生
    2020年4月2日,南方科技大學就合作共建公共衛生及應急管理學院事宜,與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簡稱「市衛健委」)和深圳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簡稱「市疾控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簡稱「二附院」)籤署備忘錄和合作協議。
  •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換帥,曾被譽為「中國高官訓練營」
    Elmendorf) 資料圖       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將迎來它的新掌門人。       著名經濟學家、前哈佛教授、前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負責人道格拉斯·埃爾門多夫(Douglas W. Elmendorf),將於2016年1月出任哈佛甘迺迪學院院長。
  • 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理事會會議暨第三屆...
    2020年12月13日,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理事會會議暨第三屆全球公共衛生政策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舉行。本次論壇由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聯合主辦,上海交通大學-耶魯大學衛生政策聯合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健康長三角研究院、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聯合承辦。
  •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闞海東:警惕低濃度一氧化碳的健康危害
    ——編者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教授(中)向研究生薑宜萱(左)和劉聰(右)講解大氣汙染採樣。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可與人體內血紅蛋白結合,引起缺氧、心肌缺血、心臟節律改變等系統性危害。大氣中的一氧化碳大多來自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如機動車尾氣等。高濃度一氧化碳的毒性家喻戶曉,如煤氣中毒,但對大氣中低濃度一氧化碳的健康風險,則少有人知曉。
  • 天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傅利平教授一行赴華盛頓參加美國公共...
    本站訊 (通訊員 宇文慧) 2019年3月8日至12日,天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傅利平教授帶領師生一行赴華盛頓參加美國公共行政學會年會(ASPA Annual Conference)。美國公共行政學會年會是全美最重要的學術會議之一,呈現了全球公共管理研究的熱點,堪稱學界密切關注的風向標。
  • 2017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餘宏傑課題組實驗室科研助理招聘2人...
    職位名稱:實驗室科研助理工作地點: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工作性質: 全職(一)崗位職責1.參與完成「十三五」傳染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和發熱伴出疹症候群病原流行規律及重要呼吸道病毒和腸道病毒變異變遷研究、英國維康信託基金會合作項目:醫院季節性流感患者前瞻性隊列研究,計劃在項目醫院納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病例
  • 鍾南山-哈佛大學驚人發現:今年冬天的挑戰仍非常嚴峻
    截至目前,全球確診超4093萬例,死亡破112萬例。全球疫情正在加速,雖然國內目前控制得還是非常好,出現大規模爆發的可能性不大,但全球化的體系下,稍有鬆懈病毒便會趁虛而入。01哈佛大學發布驚人發現新冠將長期成為老年人頭號殺手之前,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了一篇Science:根據論文中的描述,無論是否能研發出疫苗,新冠病毒都可能會陪伴人類到2025年。
  • 哈佛校長夫婦何以感染?美國各大學在疫情中掙扎
    當天午時剛過,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科(Lawrence S. Bacow )就在一份致哈佛社區聲明中宣布,自己和妻子均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同一天,被譽為「病毒獵手」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感染與免疫中心主任、傳染病學專家利普金教授(Walter Ian Lipkin)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利普金教授目前僅有發燒、咳嗽等輕症現象。對媒體表示,自己的感染說明任何人都可能暴露在新冠病毒之下並被感染。
  • 北京大學連線卡達大學召開抗疫視頻研討會
    2020年3月19日下午,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在臨湖軒連線卡達大學校長Hassan Rashid Al-Derham,就新冠疫情下兩校的合作召開遠程視頻研討會。郝平表示,四天前收到卡達大學校長的信函後,北京大學高度重視卡達大學的倡議,北大願意加強與卡達大學在公共衛生等醫學領域的合作,未來通過北京大學卡達國中東研究講席項目,建立北京大學-卡達大學全面合作平臺。郝平希望通過此次視頻研討會促進雙方專家交流,共同對抗疫情,防止疫情在中東地區進一步蔓延,他堅信卡達大學一定會取得抗疫的勝利。北京大學一定會全力支持卡達大學在抗疫過程中的需要。
  • 哈佛大學校長感染了,任正非的女兒,潘石屹的女兒,如今都危險了
    哈佛大學是全球最知名的大學之一,甚至沒有之一。即使許多學歷不高的中國家長,也聽說過這個學校名字,甚至他們還分不清楚哈佛到底是美國的,還是英國的。不過因為中國曾經有非常多的名人都是畢業於美國哈佛,所以哈佛在中國家長心中幾乎是殿堂式的大學。
  • 哈佛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院士帶你做健康大數據分析項目!
    「 相比於那些早期學術生涯相似但沒有頂尖合作者的同齡人,與頂尖科學家合作發論文會給初級研究人員在學術生涯中帶來持久的競爭優勢。項目主題: 大數據分析與可視化——空氣汙染與健康議題 適合方向: 對大數據分析有強烈興趣,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希望為全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想從事數據科學,信息科學統計學、公共衛生
  • 《公共外交概論》介紹
    》學術編輯、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教授劉宏《公共外交季刊》學術編輯、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南洋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終身教授劉貞曄中國政法大學政治學與行政管理學院教授李晨陽雲南大學中國-東協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肖歡容中國傳媒大學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餘萬裡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 哈佛大學:減肥可有效降低乳腺癌風險
    哈佛大學:減肥可有效降低乳腺癌風險 2020-11-22 0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唐亞林教授榮獲第十屆錢學森城市...
    專家評審組分別圍繞「城市流動人口問題」、「城市交通問題」、「城市教育問題」、「城市衛生健康問題」、「城市土地與住房問題」、「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問題」、「城市環境問題」七大徵集主題進行評審,經不記名投票評議,在各個徵集主題中產生錢學森城市學金獎1名,錢學森城市學金獎提名獎10名。
  • 哈佛大學:為自動駕駛汽車鋪平道路
    在轉變加速之前,哈佛的兩項努力正在幫助制定政策一天將會到來,如果還沒有,那麼當您沿著道路行駛時,可以瞥一眼側面,看到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自動駕駛汽車正在路上,哈佛的兩項倡議正在幫助波士頓及其以後地區的順利到來做好準備。
  • 哈佛、耶魯等美國頂尖大學申請季各專業DDL匯總
    南昌留學雲小編整理了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史丹福大學、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院校各專業申請截止時間,還不了解的同學抓緊啦!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截止日期:2021年1月4日設計研究碩士(MDes)為1月8日,工程設計碩士(MDE)為1月15日教育學院:截止日期:2021年1月5日託福要求:104,單科26GRE:optional甘迺迪學院:截止日期:2020年12月8日託福要求:100GRE/GMAT:optional
  • 華北理工大學、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籤約暨...
    8月13日,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舉行華北理工大學、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籤約暨揭牌儀式。河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長期肩負疾病預防與控制、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處置等職能,在公共衛生領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 哈佛大學與當代高等教育——德裡克·博克訪談錄
    大多數的美國大學校長熱衷於大學與外部世界的關係, 比如籌款, 對外公共關係, 與校友的聯繫, 與政府、企業和媒體打交道等等, 但他們很少花時間關注學校內部的學術事務, 他們一般不喜歡處理學術事務。而我則不同, 我對籌款和對外公共關係不感興趣, 我最感興趣的是學校內部的學術事務, 比如怎麼提高教學的質量, 怎麼改革本科學院和各專業學院的課程設置, 怎樣招聘最優秀的終身教授等等。
  • 西安交大一附院同美國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視頻連線 分享疫情防治...
    6月14日晚,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施秉銀、院長助理佘軍軍、精神衛生心理科陳策教授同美國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Martinos中心課題主任孔學君主任、麻省總醫院抑鬱症臨床和研究項目基礎醫療研究主任楊世賢教授遠程連線,交流分享新冠疫情下的醫院管理、醫療救治及心理防護經驗。
  • 哈佛大學研究:美國需「保持社交距離」到2022年
    美國哈佛大學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必須間歇性地保持社交距離相關措施,避免民眾聚集交叉感染,直到2022年。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5日報導,哈佛大學本周二在《科學》雜誌發表文章,稱研究人員使用美國的時間序列數據對病毒的季節性、免疫性和交叉免疫性進行估算,由此建立新冠病毒傳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