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新冠病毒變體持續擴散,已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變體感染病例。疫情的擴散讓多國居民度過了一個冷清的跨年夜。英國率先批准了阿斯利康/牛津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歐盟國家也拉開了疫苗接種的序幕。病毒變異給疫情帶來了怎樣的複雜性,疫苗接種需要多大範圍才能終結疫情?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連線哈佛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Stephen Kissler展開分析。
川普終於批准了9000億美元的第二輪紓困計劃,但他同時強烈要求將發給民眾的直接補助從600美元提高到2000美元,然而參議院的共和黨人將提高金額的提案「拖黃「了。
上周,美國股市在上漲中告別了2020年,道指和標普500再創歷史新高,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表現迥異;比特幣持續走強,近一個月來漲幅超60%;停飛近兩年之後,波音737 MAX在美國重新投入商業使用;時尚大師皮爾·卡丹去世。
2020年12月8日,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在倫敦一家醫院的疫苗接種中心觀看一名女子接種疫苗 新華社圖
英國疫苗接種政策引爭議
在進入2021年之際,疫情的擴散並沒有放緩腳步的趨勢,跨年夜失去了往年的熱鬧。全球單日死亡人數在上周創下歷史新高,多個國家單日新增病例破紀錄,日本考慮宣布進入緊急狀態,美國累計確診已超2000萬大關。
上周,首次發現於英國和南非的高傳染性新冠病毒變體繼續在全球蔓延,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首次發現了英國變體感染的病例,日本報告了首個南非變體感染病例。全球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發現了病毒變體,加快疫苗接種的速度成為了當務之急。
截至2020年的最後一天,美國約有280萬人接種了新冠病毒疫苗,遠遠落後於美國政府此前制定的在年底前讓2000萬人接種的目標。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周二對疫苗接種進度表示了不滿,他警告說,按照目前的速度,可能還要幾年才能讓美國人都接種上疫苗。根據拜登的「百日抗疫計劃」,在他上任後的100天裡,美國將接種1億劑疫苗。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拜登認為疫苗的接種速度要達到目前的5到6倍,每天要接種100萬劑。拜登呼籲國會批准更多的資金以支持疫苗的分發和接種。
布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Ashish Jha在《華盛頓郵報》撰文指出,造成接種緩慢的主要原因是各州和聯邦政府的衛生機構協調混亂、職責不清,同時各州缺乏設立疫苗接種基礎設施的預案和資金。多名地區公共衛生官員告訴路透社,由於缺乏聯邦政府的資金支持,他們無法僱傭接種疫苗需要的人手。
英國首相詹森上周三在接受BBC採訪時說,目前英國60%的病例感染的是變異病毒,全英格蘭四分之三的人口進入最高等級的限制措施範圍。重壓之下,英國衛生機構改變了疫苗接種的策略:先讓儘可能多的人接種第一劑疫苗,將接種第二劑的時間延後。
上周三,英國藥監機構在批准阿斯利康/牛津疫苗時,推薦兩劑接種間隔時間為4到12周,同時修改了輝瑞/BioNTech的接種間隔時間,將原來的21天延長到12周以內。與之相比,美國在每注射一劑疫苗之後,都會預留第二劑以便日後接種。
對於英國藥監機構的建議,阿斯利康表示相信對方提出的是最佳的疫苗接種策略。輝瑞的態度則更加謹慎,該公司稱尚無相關數據能顯示注射第一劑疫苗21天之後的保護效力如何,應該密切監測改變接種間隔時間的後續效果。
英國從業醫生的行業組織英國醫學會對這一策略表達了不滿,認為讓風險最高的老年人群再多等兩個月是非常不公平的。另一方面,蓋茨基金會的肺炎項目主任Keith Klugman和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前局長Scott Gottlieb等專家呼籲美國跟進英國的做法,快速擴大接種範圍,而不是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把一半的疫苗留在冷藏設備裡。
上周四,英國政府更新了疫苗接種的指導文件,表示在忘記第一針疫苗是哪家生產的或者第二次接種時原疫苗缺貨的情況下,第二次注射使用別的疫苗「是合理的」。不少科學家對這種毫無數據支持的做法發出了質疑。康奈爾大學的疫苗專家John Moore對《紐約時報》說英國「好像完全拋棄了科學,寄希望於猜測來擺脫困局」。
歐盟多個成員國於2020年12月27日開啟了疫苗接種工作。歐盟主席馮德萊恩此前表示,歐盟4.5億人口的70%需要接種疫苗,才能結束新冠疫情。
更多人接種才能保護全體
病毒變異給疫情帶來了怎樣的複雜性,疫苗接種需要多大範圍才能終結疫情?《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連線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Stephen Kissler展開分析。
NBD:高傳染性的新冠病毒變體給抗擊疫情的工作帶來哪些挑戰?
Stephen Kissler:病毒變體的高傳染性說明它更難以控制,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拉平病例的增長曲線。同時,變體的出現意味著需要更多人接種疫苗才能保護全體人群。
目前沒有證據顯示病毒變體會導致更嚴重的症狀或者降低疫苗的保護力,似乎我們可以鬆口氣了。但正如Adam Kucharski(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流行病學家)在社交媒體上所做的建模推理顯示,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個傳染性高50%的病毒變體和一個致死率高50%的病毒變體相比,只需一個月的時間前者就能造成高得多的死亡和重症人數。因此對病毒變體的監控是我們接下來幾個月的主要任務之一。
NBD:拜登承諾將在就職後的100天裡讓美國人接種1億劑疫苗。如果要在美國全面控制疫情,需要多少人接種?
Stephen Kissler: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複雜的因素。比如,就算設定一個群體免疫所需的接種人數,但是疫苗接種的覆蓋率如果在不同區域並不一致,那麼在低覆蓋率的地區病毒仍然會傳播。
推算來說,假設病毒的基本傳染數是3,那麼人口的三分之二都要獲得免疫能力才行,而接種疫苗的人數需要比這個數字更高一些,所以一些科學家估計是70%到80%的人需要接種疫苗,按美國人口來算就是2.5億人。現在因為病毒變體的出現,這個數字還要往上調。再加上地區間覆蓋率的差異,為了確保低覆蓋率的地區也能達到群體免疫,數字要繼續上調。這是我能做出的最好猜測。
NBD:上周三,英國批准了阿斯利康/牛津疫苗的緊急使用授權。如何看待這款疫苗使用的前景?
Stephen Kissler:因為阿斯利康疫苗的需要存儲條件更低,價格也更低,這不僅意味著缺乏冷藏設備和充足資金的發展中國家能夠獲得疫苗,而且在高傳染性病毒變體的威脅下,疫苗供應量的增加可以在更短的時間裡讓儘可能多的人接種疫苗,這是目前最緊要的任務。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