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人類簡史》赫拉利最新對話:新十年,每個人都要重塑自己

2020-12-11 博鰲亞洲論壇

2020年11月20日,在一場公開活動中,以色列歷史學家、《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與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研究員吳伯凡展開了對話。現摘錄其中精要,以饗讀者。

在科幻世界裡,人們常用預言警示未來;但在現實世界中,人類的未來到底會走向何方?曾有一位享譽世界的歷史學家預言,生態崩潰與技術顛覆,是除核戰爭外,人類所面臨的兩個最重要的問題。當下的現狀也印證了這句話——生態方面,氣候持續變暖,各地災難頻發,疫情肆虐全球;技術方面,AI等技術不斷顛覆我們的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

對於這些挑戰,我們人類的命運會走向何方呢?

一、警惕技術「黑入人心」

吳伯凡(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研究員):赫拉利教授說過一句話我印象非常深刻:在今天,你聽從內心的聲音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危險,因為你不知道你內心的需求。你的聲音不過是一些洗腦術和廣告,悄悄地植入到你內心。你想要的其實是別人想給的,但你自己是不知道的。

我想到了一個詞,「新黑客」。以前的黑客攻擊你的電腦、手機,去解鎖你的銀行密碼。今天,出現了一種更強大的黑客,它直接解碼你的內心,攻擊你的大腦,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它操縱,而這種操縱的感覺你是一點都沒有意識的。你反而覺得是出於你的自由意志,這是我們今天人類在重新被技術定義的一個表現。

尤瓦爾·赫拉利(以色列歷史學家):因為現在的技術是有「黑入人心」的能力,這可能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大的革命。這種「黑入人心」的能力意味著它可以獲取海量個人數據,並有足夠的運算能力來分析數據,最終它能夠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它能夠預測你的行為,可以操縱你的決定和選擇,甚至被操縱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被操縱了。

所以人們常常說自由意志,好像就是我們完全可以自己做決定,實際上自由意志就是被操縱的決定,你對自己做決定並不會深思,你會說這是我想要的,但其實你是在被操縱的過程,自由意志只是體現你背後被操縱的過程,你會在這個過程越來越陷進去。

越是認為自己擁有自由意志的人,越容易被操縱,而這一現象會越來越極端。因為到目前為止,大多數我們能夠收集到的個人信息都還是「表層信息」(above the skin),是外在行為,包括你看什麼電視,你到哪裡去,跟誰見面,跟誰吃飯。

現在到了一個分水嶺的時間,數據可以檢測到我們的「皮下信息」(under the skin),也就是過去是從身體外部拿數據,現在的技術完全可以從人體內部,從大腦和身體裡獲得數據,拿到你的溫度數據、血壓、大腦的反應,甚至一些生物的表徵。

我們身體裡面的這些信息是我們自己不知道的,我們自己不知道我們的血壓是多少,但是操縱我們的人只要看一下我們這些數據就真的能夠看透我們的內心和大腦,然後他們就可以操縱我們的行為,這是歷史上從未有過的。

二、社會進一步分化,將導致人類更加不平等

吳伯凡:我們今天面臨著兩種生態危機。

第一種危機是我們已經意識到的由於氣候變暖導致的一系列危機。如果氣候變暖,像深圳這些沿海城市有可能被海水浸沒,一些病毒有可能開始甦醒並進入到我們的世界,這將會引發一系列未知的災難。

第二種生態危機就是我們社會的生態會出現一系列問題,比如顛覆性的技術——數據技術、生物技術等,會改變我們人本身。以前技術是在改變我們的社會,改變我們的經濟,現在改變人本身,比如你到了50歲的時候,突然有一種技術可以讓你回到20歲的身體狀況,但是只有比較少的人才能享有這樣的特權。以前人類整體上在壽命上都是平等的,不管富有還是貧窮,大家都是活這麼大歲數。

如果這種技術發展起來,會導致人與人之間的終級不平等。比如你可以花2000萬美元給自己的孩子在基因上做一些改造,你的孩子一出生就智力比別人高,長得比別人漂亮,沒有錢的人就只能忍受因為貧窮帶來的這種不平等,這會導致一系列社會生態的改變,這是我們今天必須面臨的兩大危機。

尤瓦爾·赫拉利:我們沒有辦法預測未來到底會怎樣,因為這取決於我們今天所做的決定。每一項技術都可以被用來創造完全不同的社會類型,在20世紀,完全相同的技術可以被用來創造像納粹德國這樣的極權統治,也可以被用來創造共產主義社會或自由民主主義,它們背後是相同的技術,但使用方式卻大相逕庭。

現在21世紀的新技術,包括人工智慧、生物工程技術,這些技術有可能會導致一個極其不平等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極少數的特權階級正在獲得新的人工智慧技術產生的巨大權力和財富,然後利用這種權力和財富,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在生物上提升自己,使自己變成某種超人。

這不僅僅是我們在歷史上看到的社會階層之間的分化,而是更深層次的生物鴻溝,會把那些掌握了生物技術的人和沒有掌握生物技術的人完全分化開來,這是一種以前從未存在過的不平等。

這不是預言,如果我們不小心,如果我們不明智地使用這些技術,就會導致這樣上述社會狀況產生,但這並非不可避免。作為一個社會,作為一個群體,我們一定要去認真考量人工智慧所產生的巨大能量,它不應被社會精英獨享,而應該被社會共享。

同時,我們還應將重點放在生物工程的新技術上,而不是把少數精英升級為超級人類,應該通過這樣的技術來治療大多數人所面臨的疾病,為所有人創造良好的醫療體系。

問題不在於這些新技術本身,而在於我們能用這些新技術做些什麼。我們作為人類應該做出正確的選擇,否則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我們今天的技術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強大,如果我們不能明智地使用它們,所導致的後果也會更嚴重。

三、科技向善,是個人和社會共同的命題

警惕「手機魔咒」

尤瓦爾·赫拉利:我並不是反對技術,拒絕用智慧型手機,我認為這項技術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有很多好處,帶來很多的便利,只要我們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更好地了解自己進而更好地利用技術,而不是淪為技術的奴隸。我們應該有一個明確的目標:技術服務於人類。

因為我是作家和思想家,我需要很多時間來沉浸在特定的書中,特定的問題上,需要有很多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思考時間。但智慧型手機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最讓人分心的東西之一,因為世界上最聰明的人多年來一直在研究如何吸引和留住我們的注意力。

智慧型手機會分散我的注意力,碎片化的知識、紛繁複雜的信息可能沒有辦法讓我更好地沉浸下來去思考問題,我很清楚知道自己的目標是考慮更廣泛、更深度的問題,我需要留給自己深度思考的時間,我需要集中精力。

我知道自己的自控能力不夠,我傾向於對自己的弱點有更現實的看法。我們不能高估自己控制思想的能力,更不能低估這些設計設備的工程師的能力。

如果我不能強大到抵制這種器械和科技給我帶來的困擾,我寧願拒絕這種器械和科技帶來的便利性,所以我比較小心謹慎。

吳伯凡:我記得赫拉利教授講過在人工智慧等各種顛覆性技術出現的時候,我們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子的,他提到了4個C,第一個C是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考;第二個C是communication,溝通和交流;第三個C是collaboration,合作,第四個C是creativity,創造性。

溝通的能力、創造的能力、批判的能力往往需要有洞察的時間,你不能被外在的零零散散的各種信息牽著鼻子走,而是應該針對一個問題深入地去挖掘它,或者要全身心地跟一個人溝通交流。

我們不是要去獲取更多的信息,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創造性,所以赫拉利教授的這種態度雖然是個人化的,但我相信我們每個人,如果想在4C上有所作為的話,都應該跟技術保持一定的距離。

同時,他的主張讓我想到他在《人類簡史》提到的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人類自從使用火以後就開啟了一種很矛盾的狀態,你可以去使用火,但火最終造成的後果是你無法控制的,比如說一個身體很弱的婦女,她只要手裡有一塊打火石,她就能夠讓一片林子在兩三個小時燒成灰燼,這完全超出她的體力。

這個事件預示著人類20世紀出現的核危機,一個飛行員在飛機上只需要按上一個按鈕,這是非常小的身體動作,但是造成的後果是毀滅性的。

這意味著,人類擁有的技術會越來越強大,但人類管理技術、如何讓自己去使用技術的能力並沒有隨之而變強,這是非常要命的事情。我們今天創造的信息越來越多,但管理信息、管理自己行為的能力並沒有比古人強多少,這是我們今天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個人生態和社會生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

如何避免成為技術的奴隸?

尤瓦爾·赫拉利:其實我們可以有不同層面的行動計劃,比如個體層面、公司層面,工程師層面、政府層面和整個全球的層面。

從個人層面來說,我覺得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認識和克服自己的弱點,因為這是我們的一個可能被技術操縱的門戶。這個處理的方法有很多,很多書中早有闡述,在過去幾千年裡有各種各樣的哲學家、智者、預言家發出警告,我們必須非常了解自己的弱點,克服自己的弱點。

現在,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緊迫,因為你有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強大的競爭對手。千年前,孔子和佛祖都勸誡人們要更了解自己,但當時並沒有一個外在的力量或個人可以真正進入你的內心,與你去比拼到底誰更了解你自己。

現在我們有新的挑戰,也有很多好的技巧來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有些人會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有些人會利用藝術、展覽、作品,有些人會去戶外運動,或者是自己出行兩個星期獨處來了解自己,最重要的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很好地了解到我們自己的弱點,這是個人層面的建議。

個人層面你是可以自己來進行改善,但如果已經成了一個全球的問題,或者是成了一個巨大的問題,個體無能為力去解決的話,我們也需要來自創造這項技術的企業和工程師的幫助。

企業應該加強社會責任感,不光為了掙錢,還要考慮會給社會帶來什麼後果,要對社會負責。我們現在遇到的很多問題都是社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的問題,這背後沒有什麼邪惡的意圖,對企業來說只是創收的生意。

企業CEO可能會跟工程師說,我們的用戶每天在我們平臺只花20分鐘是不夠的,希望到今年年底,他們可以每天花40分鐘。這對工程師來說是任務,然後,一幫聰明的人開始研究如何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如何操縱並攻擊我們的思想和精神。

所以,我們為工程師開設程式設計師課程時,必須把道德作為學習的一部分,程式設計師要有基本的道德和準則,你在編程的時候,其實你可以帶來整個世界和人類的改變,你正在創造一個全新的世界。正如同在醫學上,沒有學習過醫學倫理課程的人,是不能成為醫生的。

最後,我們需要政府的監管,不僅僅是某個國家的政府,而是全球的政府,如果放任不管的話,有可能會造成一個大的危機,到最後誰也無法制止它的壞影響。特別是當涉及到最危險的事態發展時,我們需要某種國際協議。

比如,機器人殺手是非常危險的技術,全球各個國家政府應該達成規則協議。不然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安分守己,但是我們害怕競爭對手,在核武器或者AI的實驗中違背協議,做一些可能對我們產生威脅的事情,這是一場AI軍備競賽。在這一場競賽中,無論誰勝利了,最終傷害的都會是人類自己。

每一個人都害怕自己的競爭對手變得邪惡,然後自己就沒有辦法獨善其身,這樣會形成一個非常壞的惡性循環。

同樣,在數據所有權領域,信息和數據該由誰來掌握?

我們正在經歷另一場軍備競賽——數據軍備競賽,競爭的雙方是中國和美國,中美之間到底誰來擁有全世界最主流核心的關鍵數據,大家彼此之間有很多的恐懼。現在如果想控制一個國家,並不需要派兵駐紮,只需要掌控這個國家的數據就可以。

設想一下,20年後世界上的某個小國,沒有外來的軍事駐地或軍事威脅,但是這個國家的所有數據都被存放在別的地方,包括所有政治家、記者、軍官的全部個人信息和醫療記錄,這樣的數據一旦洩露,這個國家就變成了數據殖民化的國家,不需要派兵,不需要打仗就能被別的國家控制。

所以,數據不僅是一種資源,而且是國與國之間競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力量。過去的戰爭都是圍繞土地,而今天數據正在成為一種新的競相爭奪的資源。我們需要在國際層面來達成協議,避免出現數據殖民主義或者數據帝國主義。

四、逆全球化的時代更需要合作

尤瓦爾·赫拉利:過去這幾年,因為各種原因,全球的國際合作在退化。所以我們能夠看到全球在應對新冠疫情的時候,科學界和政治界對疫情的態度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在科學方面,我們看到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醫生進行著令人驚嘆的合作,他們共享信息,然後共同研究這個病毒,找到病毒的源頭,發現疫苗,提出解決方案。

在這次疫情期間,在科學層面上,人類合作的程度超過了歷史上對任何一次流行病的應對。但是我們政治層面的合作非常糟糕,從疫情開始到現在差不多一年的時間了,但是在全球我們沒有一個強有力的領導,也沒有全球性的行動計劃,國與國相互指責,故意散布錯誤信息和陰謀論。

我們也看到了對資源的爭奪,各個國家打疫苗戰,都想成為第一個擁有疫苗的國家,並利用疫苗來獲得經濟和政治優勢。

我們人類現在共同面對的敵人是病毒,你可能覺得在這個共同的敵人面前我們合作應該很容易,但國際層面並進行沒有很好的合作來對抗病毒和經濟危機。此外,人工智慧和氣侯變化方面的合作也並不樂觀。國際社會需要合作,但並不是說人類願意合作。

我是一個歷史學家,我太了解人性了,人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動物,我們都知道正確的方向是什麼,但往往我們會往相反的方向發展。在20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還有其他重大災難中,人類真的可以以愚蠢的方式行事。

我們現在最大的危險是人工智慧和生物工程等新技術,以及氣候變化的危險。隨著技術的發展我們犯錯的能力雖然看起來好像是減弱了,但實際上並不是。

歷史上的前一次重大技術革命是始於19世紀的工業革命,在過去的一兩百年裡,人類一直在用不同的方式努力構建一個更繁榮、更好的工業社會,用蒸汽機,用汽車、火車、無線電為我們創造更好的生活,最終建出來的社會的確更好,21世紀初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和平和繁榮。

但同時我們也有一些巨大的失誤,在工業革命之後我們經歷了殖民主義,歐洲工業強國殖民和剝削了世界大部分地區。

我們還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大屠殺、冷戰,在經歷一系列的失誤後,我們終於得到了正確的結果。如果我們未來有第三次世界大戰,以今天這樣的技術,幾乎沒有人能倖存。

我希望人們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但現在雲端也沒有一個上帝來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做,也沒有對我們有利的自然法則,曾經在地球上存在過的99%的物種已經滅絕了,所以對一個物種來說,最自然的事情就是滅絕。

我希望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我們能夠找到合作的方式,能夠真正的做一些應該做的事情,從我們的力量中拯救自己,因為我們的力量本身已經威脅到我們的存在,我希望人類真正有智慧地去使用這種強大的力量。

五、疫情之後,世界格局將去往何方?

孤立主義是沒有用的

吳伯凡:人類所創造的種種進步,同時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我覺得中國的智慧對這個問題思考會有幫助。

都江堰是我們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到今天我們還在使用這個水利工程。它的治理原則是「深淘灘,低作堰」, 水在流動的過程中會流來很多水,同時也帶著很多的泥、沙、石。每一次灌溉農田的時候,這些泥、沙、石都會沉澱在河床上,如果時間久了不把這些石頭、沙子掏出來的話就會導致洪水的災難。

剛才赫拉利教授講到工業革命導致的一系列問題,比如說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兩次世界大戰等等,確實每一次的進步都會帶來負面的東西。人類今天面對如此大的技術和產業變革,一定要想到會帶來一系列泥、沙、石,不要有那麼多的貪婪,這種貪婪也會導致一系列問題,這是我們今天面對生態危機必須要反省的問題。

另外,我特別贊同赫拉利教授的一句話,他說「川普可以修一座牆把墨西哥的難民擋住,但是擋不住全球的氣侯變化;他可以制定非常嚴厲的移民政策,阻止外面的人奪走美國人的工作機會,但是不能阻止人工智慧所導致的人們工作機會的喪失。」

這次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反而告訴我們孤立主義的措施是沒有用的,真正威脅我們的是氣侯變暖以及氣侯變暖所延伸的一系列生態災害,這是沒有辦法通過簡單的方法阻止的。我們今天面臨的人工智慧和生物技術導致的一系列有可能影響我們社會生態的問題,不可能通過一個移民政策解決,所以我們在反對全球化,孤立主義開始泛濫的時代,更應該有一種新的全球化視野。

民族主義和全球化並不矛盾

尤瓦爾·赫拉利: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存在著非常危險的趨勢,川普就是一個有典型代表意義的人物,但他絕對不是唯一一個對人民撒謊的領導人,他們給自己的人民講虛假的故事,宣揚民族主義和全球化之間存在內在的矛盾,認為在民族團結和全球合作之間,你應該選擇民族主義,拒絕全球化。

這完全是錯誤的,因為民族主義和全球化之間不存在矛盾。但他們會告訴大家必須選擇非此即彼、非黑即白,他的民眾可能會覺得需要做二元選擇,其實不然,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完全對立的,民族主義和全球化不是矛盾的。

民族主義強調國家的身份認同,而不是要去憎恨外國。德國現在正在開發和研究疫苗,如果說以色列人因為當年歷史的原因,大家不用德國人研發出來的疫苗,那這就是一個瘋狂而錯誤的想法。

民族主義和全球化往往是相輔相成的,全球化並不意味著你必須放棄你的國家忠誠、你的民族文化或語言,或者引進數百萬移民,而是要有全球化的視野和觀點,來解決一些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這應該是一個通用的操作原則,這樣我們才能夠更好地進行合作。

以奧林匹克運動會、足球比賽為例,獲勝的人唱自己的國歌,升自己的國旗,弘揚自己的愛國精神,這和我們的奧林匹克精神不矛盾,也是全球和諧、團結的驚人展現。

因為想要舉辦奧運會或足球世界盃,最基本的就是所有國家都要認同一個統一的遊戲規則。如果韓國人有自己的一套足球規則,德國人有另一套規則,他們就無法實現一場競賽。

如果我們擁有一套如奧林匹克競賽一樣的規則,我希望人類可以在更多重要的領域達成合作。我知道,想要在氣候變化這一議題上達成一致,與足球比賽規則相比,是更加困難的,但不是不可能的,畢竟如今人類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團結。

這不僅體現在體育上,也體現在科技層面。千年前,黑死病席捲地球時,每個國家、每個文明對這種流行病都有完全不同的解釋,因為他們對生物學有著完全不同的理論,有中醫、印度醫學、阿拉伯醫學和歐洲醫學。

現在,關於人體的細胞組成以及是什麼導致新冠肺炎這樣的傳染病,全世界的醫生達成共識,有全球一致的標準和行醫手冊,所以我們有一些如何達成國際協議的成功模式。

後疫情時代,世界格局將去往何方?

尤瓦爾·赫拉利:我不是先知,沒有人知道實際會發生什麼,因為這取決於我們在接下來的幾周和幾個月裡所做的決定。

我認為我們將看到經濟復甦和全球貿易的回暖。與以往的疫情不同,這次的問題不是貿易。在歷史上的大流行病中,最典型的是14世紀的黑死病,黑死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沿著亞洲、歐洲和非洲的貿易路線流動的商人。

現在的新冠疫情,由於自動化和數位化的發展,情況跟以前很不一樣,大部分貿易都由計算機操作。因此,貿易不再是流行病的主要傳播媒介,疫情的傳播主要是因為旅遊業和個人旅行。因此,我認為我們會看到貿易的恢復,即使在人員流動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新冠肺炎給經濟造成了巨大的衝擊,我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因此,我認為我們將看到大量資源被投入到開發更好的醫療系統和更好的疫情預警系統上。人類現在擁有控制流行病的科學力量,如果我們現在花更多的精力回顧和思考,反思全球的醫療體系,那麼新冠肺炎可能會成為人類面臨的最後一個全球肆虐的大流行病,這也將給經濟帶來巨大的好處。

經濟面臨的真正危險是新冠疫情加快了數位化和自動化的進程,數位化和自動化的巨大增長意味著數百萬人,甚至數億人將失去工作,很多行業都將被顛覆,一些工種將消失,新的工種將會大量湧現,但新的工作崗位的分布會不平衡,大部分新的工作會集中在少數幾個引領人工智慧革命和自動化革命的國家。比如中國、美國、德國。

其他的國家很可能會完全破產,因為他們老的工種失去了,又沒有充滿活力的科技實力來從新的工種裡獲益。在20世紀,一個貧窮的國家可以利用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在工業世界中立足,但現在廉價體力勞動正在失去其重要性,像孟加拉國、埃及或奈及利亞這樣的國家,有大量的勞動力,但是工作慢慢被機器人取代了,它們如何才能取得發展呢?

在這個新的技術領域下,我們要對整個民眾重新教育,反覆對勞動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幾年後,我們將迎來全新的人工智慧經濟,這將是一個貫穿我們一生的持續過程,因為現在人工智慧還沒有發揮其全部潛力,到2025年會有很大的變化,到2035年、2045年會有更大的變化。

如果你現在只有15歲或20歲,在你的一生中,你很可能必須不斷地重塑自己,一遍一遍學習新的技能,甚至也要改變性格,才能保證不被時代拋棄。

富裕國家很可能能夠發展必要的教育體系,並給予人們經濟和心理上的支持,以應對不得不反覆重塑自我的巨大壓力。而對於一些貧窮的國家,它們將處於最糟糕的境地,因為它們負擔不起建立新的教育系統和培訓勞動力的費用,也不能建立心理安全網來應對巨大的壓力。

這又一次回到了全球層面,我最擔心的就是中國會做得很好,日本也不錯,美國也可以,但是全球會有一半的人就面臨完全破產的、崩潰的狀態,那個時候我們就會面臨暴力、混亂和移民潮,這將破壞整個世界的穩定。任何國家,無論多麼富裕,都沒有辦法真正避免另一半人類崩潰的影響。

吳伯凡:新冠病毒對社會、全球來說會形成某種免疫機制,它的衝擊會讓我們社會和全球在某種程度上變得強健起來,我們會補足我們過去有缺陷的地方,我們會重視一些我們過去沒有重視的東西,像黑死病並不完全是毀滅性、災難性的,甚至催生了後來的文藝復興,恩格斯有一句話,「沒有任何一次歷史災難不是以巨大的歷史進步作為補償的。」

我相信新冠病毒之後的世界不一定比以前更美好,但一定會更完善,更能夠讓人安居樂業。

未來的生活中,科技創新應該扮演什麼角色?

尤瓦爾·赫拉利:技術已經成為推動社會變革的最重要的引擎,它正在迅速改變著社會、經濟和政治體系。技術本身是中性的,它不會告訴你該怎麼處理它,你可以用同樣的技術創造出截然不同的社會。

在深圳或者以色列、矽谷這樣的地方,我們一定要在科技的歷史變革力與其道德、哲學、社會責任的重要性之間實現平衡。技術就像我們的腿,可以跑得很快,但如果沒有眼睛就不知道它要跑到什麼地方去。

縱觀歷史,人類有一個關鍵問題,我們非常擅長創造出很厲害的力量和技術,但是我們不善於把這種技術變成幸福的力量,我們不知道怎樣利用技術來給我們帶來福祉。

舉一個歷史上非常古老的例子,農業革命,這是歷史上最大的革命之一,人開始學會馴服動物和種植植物,開始構建村莊和城市,這是人類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人類變得更加強大。

如果你是農業革命後的中國皇帝,你可能看到中國的整個農業文明會非常開心,但對於普通人來說,生活實際上比兩萬年前更加艱難,因為過去你就只是做簡單的採集工作,但伴隨著這個進步你不僅要付出更辛苦的勞動,而且還會感染更多疾病,因為大多數的傳染病都是在農業社會開始流行的。

大多數疫情都是從動物身上傳染給人類,而狩獵社會沒有圈養動物,其移動範圍也非常有限,即便得了傳染病,也只能在很小範圍內傳播。

此外,在農業社會裡面,社會不平等加劇,從這一歷史經驗中我們看出,人類在能力和控制層面有了巨大的進步,但對於普通人來說,生活卻變得更加艱難。

我們必須非常小心,避免這種情況在21世紀再次發生。我們可以取得進步,但我們不僅關注技術進步,還需要有更好的社會和政治決策。

六、我所看到的未來

尤瓦爾·赫拉利:我看到的未來有很多的迷霧,這些迷霧讓我們沒有辦法看清未來,因為我們很難知道二十、五十和一百年之後會是什麼樣的。我試著看破迷霧,然而,不管我看到了什麼,都無法做出決定。

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我們現在正在獲得巨大的權力,因為現在的人類已經在向神進化了。根據古希臘神話,我們現在擁有一系列曾經屬於神的能力,尤其是通過科學工程創造生命,一種新的生命形式。正如上帝能夠創造動物,人類現在可以創造或通過工程改變生命,我們甚至正在做一件神話中大多數古代神都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創造無機生命形式。

如果人工智慧的發展繼續加速,我們可能很快就能創造出第一個無機生命形式,我不認為這將需要很長的時間。在即將到來的一兩個世紀裡,我們會看到這些技術的重大發展,所以有可能在未來的兩百年內,人類會自我毀滅,因為人總是不知道如何明智地使用新技術。如果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一切都會被摧毀。

或者,我們可能會看到新類型的實體出現,他們將主宰這個星球,這種新的實體將與我們今天的人類大不相同,甚至比我們跟黑猩猩、尼安德特人的差異還要大。

因為我們大部分身體、大腦和情緒,都與黑猩猩、尼安德特人相似,但在未來的兩百年裡可能會出現無機實體,這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我們甚至很難想像它們是什麼樣,因為就連我們的想像力也仍然是有機化學和生物化學的產物,而這裡我們談論的根本不是有機的實體。

我給大家講的不是科幻小說,這就是現在科技進步上我們能夠實現的巨大能力,這裡最重要的問題是人在未來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神,準備創造什麼樣的實體?現在對地球上的其他物種而言,人幾乎像神一樣,因為這些動物的生存與否完全依賴於人,所以現在的問題就是我們會不會成為仁慈的神?我們會成為什麼樣的神?這是我最擔憂的問題。現在我們有巨大的能量,卻沒有與這能量所匹配的智慧。

人性是什麼,幸福的生活是什麼,幾千年哲學家一直討論,而今天這個問題從哲學轉到了工程,不再是由哲學家去模擬未來,而是由工程師掌握未來,所以我們需要將計算機科學和哲學結合起來。大家如果要學編程,也要去學哲學,才能理解其中的巨大影響。

如果我們有這些在不同的知識領域之間跨界的合作,交叉學科的融合,我們就能夠在未來的時代制定智慧的決策,我們也能夠真正讓技術為大家帶來福祉。

本文摘自:筆記俠

圖片來源:PIXABAY

立足亞洲 面向世界

傳遞論壇最新動態 促進亞洲深度合作

全球重要對話的傳達者 亞洲共同發展的瞭望者

相關焦點

  • 專訪|赫拉利:如果科學家寫書都像《人類簡史》,那就沒有科學了
    他聲稱自己沒有做任何新研究,不過是將過往的知識以一種新方式呈現出來。在接受新京報採訪時,他對這一點非常坦然:「如果所有科學家都像《人類簡史》那樣寫書,那我們就沒有科學了。」 赫拉利迅速晉級世界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始於十年前《人類簡史》出版以來。他所編織的敘事,令歐巴馬、比爾·蓋茨以及矽谷高管們著迷,也讓那些「一年只讀一本書」的人如獲至寶。
  • 對話"未來簡史"作者赫拉利:人類還有用嗎?
    新智元推薦   來源:價值中國 授權轉載  採訪人:朱逸飛、王珊   【新智元導讀】前後歷時一個多月,價值中國網記者與21世紀裡程碑式的人類學著作《人類簡史》、《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進行了深度對話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開啟抖音直播
    近日,赫拉利又一次與中國網友隔著屏幕相見。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他通過自己的抖音號@尤瓦爾·赫拉利直播,與網友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的洞見。比爾·蓋茨曾表示,如果要帶上書去荒島生活,那他一定會選擇《人類簡史》。在西方社交媒體上,赫拉利的書迷大多是25歲到35歲之間的男性。赫拉利式的敘事,富有把控感、全局感且指向未來,這使得他的作品備受政商界人士青睞(儘管赫拉利對此有些摸不著頭腦)。在中國,創投圈人士是《人類簡史》最早的狂熱讀者和推廣者。
  • 對話《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在算法侵入前,時間不多了
    原創 王懸 GQ報導尤瓦爾·赫拉利,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教授、歷史學家、作家,他的三本書(《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未來簡史:從智人到智神》和《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在全球銷量已經突破兩千五百萬冊。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開啟抖音直播:想為人們提供有趣的預見
    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他通過自己的抖音號@尤瓦爾·赫拉利直播,與網友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的洞見。比爾·蓋茨曾表示,如果要帶上書去荒島生活,那他一定會選擇《人類簡史》。在西方社交媒體上,赫拉利的書迷大多是25歲到35歲之間的男性。赫拉利式的敘事,富有把控感、全局感且指向未來,這使得他的作品備受政商界人士青睞(儘管赫拉利對此有些摸不著頭腦)。在中國,創投圈人士是《人類簡史》最早的狂熱讀者和推廣者。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開啟抖音直播:想為人們提供有趣的預見
    近日,赫拉利又一次與中國網友隔著屏幕相見。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他通過自己的抖音號@尤瓦爾·赫拉利直播,與網友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的洞見。比爾·蓋茨曾表示,如果要帶上書去荒島生活,那他一定會選擇《人類簡史》。在西方社交媒體上,赫拉利的書迷大多是25歲到35歲之間的男性。  赫拉利式的敘事,富有把控感、全局感且指向未來,這使得他的作品備受政商界人士青睞(儘管赫拉利對此有些摸不著頭腦)。在中國,創投圈人士是《人類簡史》最早的狂熱讀者和推廣者。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大數據可分析你要跟誰結婚
    另外,Yuvai Noah Hararie還有獵豹CEO傅盛展開對話,探討了人工智慧的未來發展。赫拉利來自以色列,他提出了數據宗教的概念。他提出,人類從工業時代繼承下來的信息已經都不重要了,現在最重要的是把技術和社會思維狀況進行結合。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傳統宗教分化了,而人類正在一個新的工業革命,就是要從這種工業的製造上學習改變自己,包括自己的精神狀態等。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向世衛組織捐款100萬美元
    4月16日,《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諾亞·赫拉利在其個人微博上宣布,「伊茨克·雅哈夫、尤瓦爾·赫拉利以及二人共同創立的社會影響力公司Sapienship,一起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100萬美元,以應對世界衛生組織的資金削減。」
  • 《未來簡史》:從人文主義到數據主義,赫拉利重新解讀算法
    赫拉利並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老學究,而是學界公認的「青年怪才」。他的《人類簡史》一出版就成為超級暢銷書,赫拉利本人還被稱為現象級暢銷書作家,所謂的「現象級」這歌詞翻譯自phenomenal,用來表示超級優秀。作者借著《人類簡史》的這股熱度,接連出版了《未來簡史》、《今日簡史》,其高產令人乍舌。對於赫拉利的作品,評論也是兩極分化。
  • 「簡史三部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在華發表演講 暢談新技術革命
    尤瓦爾·赫拉利      參考消息網10月29日報導 2018年10月25日,由中信出版集團和百信銀行聯合主辦的2018信睿論壇——新技術革命與人類共同命運在北京成功舉辦《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三部曲作者、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21世紀新挑戰》的主題演講中談到:如今,人類雖然已經戰勝饑荒、瘟疫和戰爭,但仍然面臨新挑戰,比如戰爭重演、生態崩潰、科技顛覆、數據霸權、「無用階級」逐漸擴大,人類將不斷重新設計我們的周圍世界和內心世界。為應對這些挑戰,最重要的是,全球性的挑戰需要全球性的合作。
  • 《人類簡史》作者赫拉利:21世紀會是史上最不平等的時期嗎
    前者意味著,你設想存在一個與人類的自然生理結構相關的普遍標準,生病即低於這個標準,醫療是要幫助生病者回到那個標準;後者則是追求凌駕於這個標準,是為了讓某些特定的人獲得大多數人所不具備的能力,如果某種升級變得廉價而資源充足,以至於大家都能實現升級,那麼就會產生新的普遍標準,也就會有人試圖獲取超越這個新標準的新優勢。
  • 對話《人類簡史》作者:我們談到了44 2% Bad Guy 2020
    :從動物到上帝》、《未來簡史:從智人到智神》和《今日簡史:人類命運大議題》)在全球銷量已經突破兩千五百萬冊。「事實上,大多數人生活的意義,都只存在於彼此講述的故事之中。人類會以一種不斷自我循環的方式,持續增強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確認,都會讓這張意義的網收得更緊,直到你別無選擇,只能相信都大家相信的事情。」
  • 《未來簡史》預言人工智慧終結人類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高秋  崔曉冬】以色列75後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於2014年撰寫了一部《人類簡史》。這本書一經上市便轟動國際,引發30個國家爭相購買版權,併入選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諸多名人的年度書單。時隔兩年多,《人類簡史》的姐妹篇《未來簡史》問世,再度引發西方思想界熱議。
  • 精讀簡史三部曲,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果媽閱讀最新主題書單
    從孩子一出生開始,我們就被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思想所衝擊著。可是,你有沒有思考過真正的起跑線到底是什麼?是孩子上了多少錢的早教班?孩子進入多麼好的學校?還是孩子使用各種多麼智能益智的高科技玩具?在我看來,這些都不是。
  • 《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信息與合作是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
    《人類簡史》作者、以色列希伯來大學尤瓦爾·赫拉利教授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孫伶俐):截止當地時間3月21日,以色列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已超過800例,而全球確診病例累計超過28萬,已造成1萬多人喪生。他在書中指出,人類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總是在不斷地和各種流行疾病做鬥爭,席捲全球的瘟疫奪去了無數人的生命。面對目前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赫拉利指出,雖然現在人類居住密集,交通發達,病毒傳播更快,但是由於人類科技的進步,對疫情的了解更多,應對疫情的辦法也更多,「這次從出現傳染病到證實這種病毒是新型冠狀病毒,對新冠病毒做全基因組測序,並開發出針對感染者的可靠檢測方法,僅僅花了兩周時間。
  • 《人類簡史》作者:國際合作是全球戰勝新冠疫情的關鍵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專訪:國際合作是全球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訪《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新華社耶路撒冷3月24日電 專訪:國際合作是全球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訪《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新華社記者陳文仙 尚昊以色列歷史學家
  • ...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訪《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
    新華社耶路撒冷3月24日電 專訪:國際合作是全球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訪《人類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新華社記者陳文仙 尚昊以色列歷史學家、《人類簡史》三部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教授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
  • 「簡史」出版熱 | 人見人愛的「簡史」,真的靠譜嗎?
    最近,赫拉利再接再厲,推出《今日簡史》,力圖為自己的「簡史」三部曲畫上圓滿的句號。不出所料,一輪密集轟炸式的宣傳攻勢後,《今日簡史》再度躋身話題之作的行列。《人類簡史》不過,流行是一回事,質量又是另一回事。赫拉利以及他的著作水平究竟如何,讀者的看法並不統一。拿《人類簡史》來說,將其譽為「驚豔之作」者大有人在。
  • 簡史三部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開啟抖音直播:想為人們提供有趣的預見
    近日,赫拉利又一次與中國網友隔著屏幕相見。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他通過自己的抖音號@尤瓦爾·赫拉利直播,與網友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的洞見。比爾·蓋茨曾表示,如果要帶上書去荒島生活,那他一定會選擇《人類簡史》。在西方社交媒體上,赫拉利的書迷大多是25歲到35歲之間的男性。赫拉利式的敘事,富有把控感、全局感且指向未來,這使得他的作品備受政商界人士青睞(儘管赫拉利對此有些摸不著頭腦)。在中國,創投圈人士是《人類簡史》最早的狂熱讀者和推廣者。
  • 「簡史三部曲」作者接受本報專訪:美中衝突會殃及人類未來
    從講述人類在幾十萬年間自猿類走到今天的《人類簡史》,到審視千百年後人類終極命運的《未來簡史》,再到直面21世紀人類所面臨的重大現實性議題的《今日簡史》,以色列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作品雖不乏爭議,但其宏大、獨特的視野和豐富的想像力不能不讓人嘆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