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在當今世界事務中扮演的角色,介於「天后」麥當娜和「學術明星」史蒂芬·平克之間。這個含有玩笑意味卻又莫名準確的評價,出自他身邊最親近的人。
無疑,赫拉利是那種很能「吸粉」的明星學者。在學術和大眾之間取得平衡這件事上,沒有太多學者比得過他。他的《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為人類歷史與未來建構了一套宏大的敘事,滿足了人們對於宏偉歷史的久違渴望,這也是它們得以成為全球超級暢銷書的原因。
近日,赫拉利又一次與中國網友隔著屏幕相見。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他通過自己的抖音號@尤瓦爾·赫拉利直播,與網友分享了對未來世界的洞見。
「預言家」與中國
《人類簡史》在從以色列往其他國家推廣的時候,一家又一家出版商拒絕了它,最後是蘭登書屋出版了英文版。後來,在中國,《人類簡史》獲得了巨大的市場。
《未來簡史》在中國的首發式上,一片歡呼聲中,赫拉利在追光燈下,小跑上舞臺,仿佛是一位搖滾明星——許多觀眾站著聽完演講,目光虔誠而緊張,生怕錯過赫拉利預留的、此處可鼓掌的間歇。
赫拉利在《人類簡史》《未來簡史》《今日簡史》中得出的一系列具有顛覆性姿態的結論,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謂「刷新三觀」:自由人文主義是一種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宗教;在智人的世界中,金錢是虛構的,公司和國家也是虛構的;而從智人的發展史看來,進步基本上是一種幻覺……
他所建構的敘事,令歐巴馬、比爾·蓋茨以及矽谷高管們著迷,也讓那些「一年只讀一本書」的人如獲至寶。比爾·蓋茨曾表示,如果要帶上書去荒島生活,那他一定會選擇《人類簡史》。在西方社交媒體上,赫拉利的書迷大多是25歲到35歲之間的男性。
赫拉利式的敘事,富有把控感、全局感且指向未來,這使得他的作品備受政商界人士青睞(儘管赫拉利對此有些摸不著頭腦)。在中國,創投圈人士是《人類簡史》最早的狂熱讀者和推廣者。
這位1976年生的青年學者,覺得自己不是「預言家」也不是「心靈導師」,但他已經成為很多人口中「改變一生」的人物。在YouTube上,赫拉利的一個粉絲如此評論:「你的書改變了我的生活,尤瓦爾。」
未來,99%的人將成為黑客帝國中的人類電池
赫拉利總是用冷靜得可怕的口吻來道出驚人之語。他,一個精瘦的、不吃肉蛋奶的嚴格素食者,每天堅持兩小時的冥想,跟其他當紅的「未來主義者」如凱文·凱利相比,少了一分生逢其時的自嗨,多了幾縷旁觀者的冷漠。
在抖音直播間中,中國網友最關心他眼中的未來將是何種走向。
身為歷史學家,他的「今昔對比」總是出人意料,例如他在《未來簡史》中說,一百年前在俄羅斯,沙皇用一百萬貴族統治全國近兩億的人口,而如今,決定全世界六十億人命運的核心階層恐怕連一萬人都不到,至於那掌握尖端科技的一小撮「研發人員」,其人數之少,兩三個科技公司就能裝得下。
人類欣然領受著技術進步的恩惠:「我們正與智慧型手機融為一體。很快它們就會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很快,我們就將憑著包圍著我們的算法來做決定。無論何時,一旦遇到什麼大難局,你去問谷歌就是了。」赫拉利一邊說著這些,一邊告訴大家他拒絕用智慧型手機:信息太多了,幹擾太厲害。
赫拉利說到,如今讓我們驚嘆的高水平AI,是「無意識智能」,能夠比人類更快更好地執行很多現在由人來執行的任務,例如開車、治病、治安執勤、打仗,這些任務是基於「模式識別」,而「無意識的算法很快就能在這一點上超越人類」。
但技術進步也戳破了人文主義的幻覺——愛、文化、思想、自由等只是算法,從沒有什麼自我,也沒有什麼生命意義。在赫拉利看來,信息技術將不斷壓縮自我的領地,未來,99%的人將成為黑客帝國中的人類電池,另1%的人則成為掌控人類電池者。
「我希望能為人們提供有趣的預見」
作為「都來讀書」全民閱讀計劃的領讀人,有些書目深深影響了赫拉利的閱讀和寫作。他對於平易淺白的語言的執著,早在學生時代的論文寫作中已經成型。而他自成一派的寫作,也受惠於《槍炮、病菌與鋼鐵》。
「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它給我帶來了頓悟一般的影響。我意識到我自己其實也可以寫出這樣的書籍。」——當讀到賈雷德·戴蒙德的《槍炮、病菌與鋼鐵》時,赫拉利說是這本書把他從一個研究中世紀戰爭的歷史學家變成了一個研究人類的學生。
在《紐約客》的一篇報導中,赫拉利說自己年輕時,已對宏大敘事懷有心無旁騖的熱情,下定決心將一生「不被日常生活的瑣事所困擾」,而是將寶貴時間和最大努力花費在理解「大局」上。
後來,事實也的確如此。青年赫拉利早早拿到了終身教職,此後開始在寫作上「自我放飛」。
對於這種寫作方式,學界不是沒有質疑,比如粗糙地組裝各類知識,過於強調虛構和想像在人類歷史中的決定性作用……在中國,公共知識分子許知遠則批評赫拉利有技術決定論、反人文主義的傾向。
不過,這些解讀與誤讀本身,恰恰也是赫拉利能夠成功的關鍵。?赫拉利給自己的使命是「成為科學界和普通大眾之間的橋梁」。他聲稱自己沒有做任何新研究,不過是將過往的知識以一種新方式呈現出來。他對這一點非常坦然:「如果所有科學家都像《人類簡史》那樣寫書,那我們就沒有科學了。」
儘管他有時對未來抱有悲觀的態度,但他正用自己的影響力,試圖讓未來變得更好。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赫拉利與經紀人共同創立的社會影響力公司智慧之船(Sapienship),向世界衛生組織捐款100萬美元,以應對世衛資金削減。赫拉利也三度在中國媒體發文,呼籲阻止全球災難,重獲失去的信任。
「我希望能夠擁有不錯的預見力,但是我不預測未來,我只想指出一些不同的可能性。我希望我的書像赫胥黎的書一樣,能為人們提供有趣的預見。」尤瓦爾·赫拉利說。
用充滿人性和樂趣的漫畫形式觸達更多受眾
2020年10月,在《人類簡史》出版十年之後,赫拉利聯合比利時漫畫藝術家戴維·范德默倫、法國漫畫家達尼埃爾·卡薩納韋,創作出版了《人類簡史》(知識漫畫),用漫畫的全新方式講述了人類幾百萬年的史詩歷程。
在這本書裡,赫拉利首次以漫畫形象出現,化身探索人類歷史的嚮導,穿越到遠古歷史的真實場景中,觀察智人起初作為一種卑微的動物如何生存,與尼安德特人相遇時發生了什麼,石器時代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後來又怎樣迅速散布到全世界,智人在7萬年前突然開了掛一樣迅速躍至物種之巔,秘密究竟是什麼?跟隨赫拉利一起開啟這趟歷史狂野之旅的,還有一大群漫畫角色——原始人比爾、虛構博士、猛獁象、洛佩茲警探、亞當斯基律師等。
赫拉利和兩位漫畫家一起創作的這本新書,就像一部紙上漫畫電影,而文字版《人類簡史》並沒有這個特點。
這本書出版以來,很多家長都把它當作青少年讀物買給孩子。在抖音直播間中,面對「以漫畫形式重新創作《人類簡史》的意義是什麼?」這一問題時, 赫拉利回答道:「採取漫畫形式的知識傳達,目的是讓科學知識觸達更多的受眾。科學不應該是少數知識精英的財產,每個人都應該能夠接觸到它。《人類簡史》(知識漫畫)是我做過的最有趣的項目之一,我會儘可能拋開學術的慣例,將科學翻譯成能夠更好觸達人們的語言,用孩子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創作和出版這個作品。比如,有一章內容是偵探故事:我們虛構出了『洛佩茲』偵探,她週遊世界,只為調查導致地球上所有大型動物滅絕背後的人物……我們認為科學的核心價值觀,即真理、事實和證據。我們希望用飽含人性和趣味的故事,將科學知識傳達給更多受眾。」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