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一個人思想改變的過程,一個覺醒的過程

2020-12-06 小霞談歷史

書名為什麼叫復活呢?因為作者認為,文中主人翁思想的轉變就等於是復活了。思想經過了什麼改變,那得從故事情節開始。

一個上層階級的青年,家族顯赫,且是上尉,前途無量。看上了一個漂亮女生,並發生關係。後女生懷孕,導致這個女生性情大變,淪為妓女。當然小孩子生下來就死了。

過了好多年之後,這個女生在接客時被人陷害受審,而那個青年就在陪審員之列。這個青年現在已經卸職回家,過著上層階級腐朽的生活,一邊想著情婦,一邊想著是否需要結婚。審判結果是罪行成立,判處 苦役。自從遇到這個女人後,青年痛恨自己的所作所作為,並且希望為幫助這位女子。

此後,青年開始了這個女子的幫助之路,也就是復活之路。他回憶起了他年輕時的理想,決定打破了現有的生活方式,追求一種和貧苦人們平等的生活,把他名下的土地分給了當地的農民,自己搬出了豪宅。他給這位女子到處去請求重審,失敗後,他又脫關係上報到了皇上。他決定和這位女子結婚,並且跟著她去西伯利亞。

在去西伯利亞的途中,又是青年的一次洗禮。他接觸到了更多的犯人,特別是政治犯。了解到了革命人參加革命的理由。並開始同情他們。之後作者從同情轉變到了關心,不僅僅關心犯人,還有押解員,所有人。這時的青年已經升華了,從小愛變成了大愛。

最終結果是女子的審判被推翻,獲得自由。但是他們兩人沒有結果,留了一個懸疑。女子自從見到青年後,又重新愛上了他。但是現在兩人的差距,青年一直不確定,只有到了最後,青年才確定下來。

一個人,長期處於安逸的環境中,以至於對自己、對別人的處境至於麻痺,喪失了道德感知力和同理心,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然,這樣一個人覺醒的那一天, 他內心的負罪感是比其他任何一個人都強烈的,而男主人公不幸地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求索、他奔波、他讀《聖經》,才換來了從原來情況解脫的可能性。結尾處,青年在聖經中知道了人生的答案,知道了苦難的人們是如何造成的。到底答案是什麼呢?我覺得就是大愛吧。人人相愛,人人平等,世界將會和平,生活將會美滿。

作者:大嘴 嚴禁抄襲,抄襲必究

相關焦點

  • 一個人的成熟必須從覺醒自知到思想的產生,你覺醒自知了嗎?
    >三是既不按自我思想產生行為也不受制於他人思想,這種思想驅動來自於我們的潛意識或者習慣性,即習慣思想驅動行為。人類的一切行為都是受以上這三種思想方式所驅動。好的思想是行為好的前提,壞的行為由惡思想驅動,所以拋開本質,你就明白一個人擁有正確自我思想多麼重要。這種情況下一個人要成熟就必須擁有自我的主觀思想,面對任何事物都能獨立思考,只有這樣才可以稱得上成熟獨立,成為自己。
  • 心理學家:這3個實驗告訴你,一個人想要改變思想究竟有多快
    雖然人心讓人捉摸不透,但是通過心理學家們的研究發現,想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還是有可能的,需要的只是時間和耐心。從心理學角度來講,要改變一個人的思想、觀念、性格,大概要花多少時間呢?看一下下面這三個思想改變實驗你就知道了。1、思想灌輸法,需要一個月曾經有人提出:孩子的語言能力是來自於先天還是後天的?
  • 一個人變強,是從意識的覺醒開始
    一個人變強,是從意識的覺醒開始。其實你可以靜下心來好好想想,假如現在你沒有了依靠,又該如何?自己會怎麼做,不用猶豫,去做吧,這就是變強的開始。當你意識覺醒的時候,在一次次堅定自己信念時,你就走在了變強大的路上。
  • 看起來已經死亡的細胞可以通過真核分裂的過程自我復活
    不同的答案出現了,因為死亡是一個過程,不一定是不可逆轉的。即使在細胞這一生命基本單位的層面上,生與死之間的屏障也是多孔的。研究人員發現,曾經被認為已經死亡的細胞可以在合適的條件下自我復活,或者部分復活。
  • 人的成長過程其實是追求以身合道,人道合一的過程
    假如我們是一個人生活在一個孤島上的話,那各種道德規則概念就沒有意義。比如說我們現在都有穿衣服規則,只有一個人的話,穿衣服有什麼必要?也就不會形成這種規則。所以,而道德規則概念是後天培養才能形成的,不是天生的。父母們努力培養孩子的各種道德規則概念,其實就是幫助孩子內化各種道德規則觀念,形成自己的內在準則,從而約束自己,使之形成一種本能,進而使得孩子可以更好的融入社會。
  • 靈性覺醒的14個跡象
    你有經歷過任何一種靈性覺醒的症狀嗎?如果你正在閱讀這篇文章,你的答案是「是的!」靈性覺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一個人會意識到他們與無限連接,並逐漸意識到他們的靈性本質。當你的頭頂嗡嗡作響或有其他的感覺,這是一個良好的跡象連接,它正接受宇宙能量的狀態。耳邊的鈴聲。有一些精神覺醒之人常常體驗到耳鳴,一般發生在提升的過程。正如狗能聽到高音頻的聲音,耳鳴表示你對更高的頻率越來越敏感。 眩暈。提升是一個轉變和改變的過程。當我們的能量提升,有時你可能會感覺到失去平衡。
  • 女作家冷凍遺體或50年後復活 揭秘人體冷凍術全過程
    原標題:女作家冷凍遺體或50年後復活 揭秘人體冷凍術全過程   內容摘要:新京報訊昨日,阿爾科生命延續基金會(Alcor)對新京報記者確認,該基金會已經為重慶女作家杜虹進行了大腦冷凍,遺體冷凍手術在北京進行。
  • 從這本書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百分百擁有學習力的人《認知覺醒》
    若你也位列其中,這本書《認知覺醒》可以幫助你擺脫困境,實現從這一刻開始改變自我,做一個100%擁有學習力的人!01為何努力反而焦慮1.1匹配原則在我的學生時代中,班級裡的學霸人物在分享個人成就感言都不忘宣導一下「好的學習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刻苦精神。刻苦精神誠然可貴,但是好的學習成長絕對不是單單地醉心於努力的。
  • 開啟自我改變原動力,「現在」,依然是認知覺醒的最好時機
    讀《認知覺醒》之前,我似懂非懂;讀過《認知覺醒》之後,我恍然大悟。這就是在強調專注力的意義。這個故事來自一本書《認知覺醒》。《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是自媒體人,一位心智探索者。他的文章被「人民日報」官方微博等多家媒體爭相轉載。這本書經歷三年時間完成。周嶺在自序中談到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來自一場意外,身邊兩位好朋友的命運軌跡發生改變,這讓他警醒。
  • 成長是「二分心智」的崩潰與內在敘事的覺醒
    你會去想像一個美好未來,並會根據現有的經驗和資源,設計一條抵達的途徑。人還會面對外部世界很多現象進行思考,當得不到解決時,我們會轉向「內求」,從而讓自己不糾結,思想更加超脫。伍福文化學者宋自福先生說過,「人類對災難的想像是非常震撼的,它會促進人類自我救贖意識的飛躍。」
  • 環境的因素可以改變一個人,這是人成長過程中重要因素
    從一個看到打牌就煩的人變成現在多大都敢打的我,從輸一塊錢就心痛到現在輸幾百塊也照樣睡得著的我,這是個什麼經歷呢?所以說環境很重要,以前我生活的環境沒有打牌的所以我就不打牌;之後接觸的人都打牌我也就慢慢的學會了打牌。生活中受環境影響的人很多,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環境對於一個人的成長很重要。我和老公經常爭吵,孩子同樣學的很愛爭吵也是一樣的道理。
  • 德育過程的基本規律
    一、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一)學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個心裡因素構成1.知——道德認知,是學生品德形成的基礎2.情——道德性感,是產生道德行為的內部動力3.意——道德意志,是調節道德行為的精神力量4.行——道德行為,是衡量一個人道德修養水平的重要標誌
  • 靈性覺醒篇19:覺醒後,我們會經歷哪些階段,哪個階段最困難?
    覺醒後,只要一個人想朝著好的方向轉變,他必然會踏上成長之路。而這個靈性成長的道路分為很多階段,每一個階段都在改變著你過往對世界的認知。這個新世界裡有太多顛覆人類過往認知的事情,尤其是現代發展科學,去除封建迷信,導致人們過於的相信科學證明的一切。
  • 靈性覺醒篇17:覺醒是什麼,覺醒前有哪些徵兆,每個人都會覺醒嗎
    靈性覺醒也可以稱之為靈魂的覺醒。每個人在經歷靈性覺醒前,都只能看到現實世界這一個維度,覺得人只有一輩子,很多人不相信輪迴,只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東西。靈魂寄居於人的身體,在未覺醒的身體中時,靈魂並沒有多少自由。因為它的所有想法都被現實世界所束縛。人們會因為現實世界的規則而選擇壓抑自己的心。
  • 地球揚升的過程
    轉自光的勝利 https://mp.weixin.qq.com/s/CUg6vA4UYbcjyLC44ZRehQ地球揚升的過程 事件之後,地球就會正式開始淮備揚升。時至今日,關於靈性啟蒙的知識仍然以受到曲解的形式存在:https://en.wikipedia.org/wiki/Initiation_(Theosophy)https://meader.org/articles/spiritual-initiation-milestones-to-enlightenme 這裡有一個需要解說的概念:四階啟蒙(阿羅漢果位
  • 成長的過程,就是重構心智的過程
    兩位主人公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人,一個熱血沸騰目標明確,求生欲旺盛,一個呆在舒適圈不願踏出半步,對抗一切改變。差異如此之大的CP,互利互助相愛相殺看點十足,最終成就完美人生。可是走出電影院的我們,去哪裡找CP互助?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人生終究是孤獨的,成功也許需要他人的幫助,而成長只能依靠自己。
  • 《認知覺醒》:給正值中年的自己一個覺醒機會,讓成功主動靠近你
    官方給出的答案是:認識、思維或知覺的自身發展,包括理解和推理的意識管理或過程,靠它獲得關於感覺或理念的知識。用我們通俗的語言來說:認知就是我們通過自己有限的經驗,對事物的理解和領悟。當你的認知提高,對事物的看法也會達到新的高度。如果你一直維持目前的認知,生活將永遠一成不變,是不是很可怕?在《認知覺醒》這本書中,作者周嶺講述了自己的經歷。
  • 關於人對事物認知的過程
    到了年末一檢查,發現自己一個目標也沒有完成,接著明年繼續訂目標,到了年末又繼續自己騙自己。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內心想改變自己,想變好,但卻怎麼也做不到。因為我們是人,人就有人性的弱點。例如:好吃懶做、避重就輕、喜歡享受等等。這是人的天性。
  • 《精靈物語》中的復活剋星
    玩過《精靈物語》的小夥伴應該都知道,在遊戲中除了鳳王有復活隊友的技能外,攜帶物琥珀也可以在攜帶者死亡後使其復活並短暫無敵,這大大提高了在對戰過程中的取勝機率。
  • 譯文|系統的世界:體驗系統模式在治療過程中的作用
    作為主體間系統理論的延伸,本文聚焦於兩個互補的主題:多個體驗世界相互滲入的概念,和系統派生組織原則的思想。這些思想,增強了我們對主體體驗積極轉變的理解,並拓展了我們關於精神分析治療改變的視角。精神分析理論家越來越多地通過情境主義、系統視角,來概念化個人組織、主體體驗和治療過程。許多人避免更客觀主義者的、一人和兩人的視角,來理解心理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