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是「二分心智」的崩潰與內在敘事的覺醒

2021-03-01 伍福夢

在人類構建內在敘事能力之前,人的決斷與行為依賴於「二分心智」。簡單來說,就是本能與聲音的結合。多數人可能會有這樣的體現,就是你想做一件困難事情時,腦海中一個聲音會告訴你,先不著急,可以先看看視頻,或者玩玩手機。古人想不明白,大腦中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聲音,於是很長時間它被稱為神的聲音。

當人類社會日趨複雜,人們直接或間接獲取的活動經驗值越來越多,大腦中那個被稱為神的聲音無法處理日益累積的信息時,它就徹底崩潰了,人類的自主意識開始覺醒。比如自然災害、部落戰爭頻發,人在面對接連不斷的危機時,那個叫神的聲音總給我們下達一系列錯誤的指令,我們就會懷疑眼前的世界和質疑行為背後的指引。

這種自主意識是你根據內外環境重構了「內我」,它是一種內在敘事的能力。你會去想像一個美好未來,並會根據現有的經驗和資源,設計一條抵達的途徑。人還會面對外部世界很多現象進行思考,當得不到解決時,我們會轉向「內求」,從而讓自己不糾結,思想更加超脫。

伍福文化學者宋自福先生說過,「人類對災難的想像是非常震撼的,它會促進人類自我救贖意識的飛躍。」人在自然災害面前顯得勢單力薄,而這會讓人類意識到自己的渺小,進而窮盡腦汁想出應對災害的工具和辦法。

一個人成熟與否,不是年齡線圈的疊加,也不是歲月在容顏上留下的痕跡,而是心智的成熟。實際上,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也會經歷「二分心智」的崩塌和自主意識的覺醒。在孩童、少年時期,我們處於無律、他律階段,我們任性而為,甚至對父母、師長的教育,心生叛逆,覺得囉嗦。而一旦我們失去父母、長輩的護佑,在社會上遭遇接踵而至的打擊,突然有一天意識到,我必須改變,並學會重新認識世界時,我們就進入到自律階段。

當我們自己意識到需要成長,需要學習,需要不斷進階時,一種處理複雜信息與快速運算的能力從內心深出被喚醒,那就意味著我們心智模式開始走向成熟。成長就是長大和成熟,有的人只有身體的長大,卻沒有思想的成熟。

成熟是一個經歷的過程。人在職場,沒有挑戰,不敢承擔,遇事就躲,有責任推卸,怕累、怕苦,自然就不會去想解決辦法,也會錯過許多與人社交及合作的機會,尤為遺憾的是意志也沒有得到考驗,最後只是守著歲月徒悲傷。

所謂能力就是思考的習慣。兩個人具備相同的社會資源,而他們的心智成熟程度不一樣,他們的思維方式也會不一樣,資源發揮的效力也不同。

成長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而成功是不再犯過去的錯誤。有的人創業總是失敗,那是從一個舊的失敗,走向了一個新的失敗,他有的只是失敗的經驗,如果他能意識到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他就更可能成功。

朋友圈一篇毒雞湯文被網友吊打,其主旨是如果在35歲之前,沒有完成屌絲逆襲,那也幾乎就是屌絲命了。這種論斷傷人頗深,如果姜太公聽到了,就直接投江了,就不會有「太公垂釣」典故。但我們用太極思維來看,這句話隱藏著:如果35歲之前,我們還不奮鬥,還不成長,那我們只能聽天由命了。

其實,無論我們身處何種年齡,置身哪種境遇,能意識到成長的力量,喚醒內心奮鬥的欲望,都為時未晚。如果我們還幫助別人發掘那些隱藏的美好事物,那就更加功德無量了。


點擊圖片,伍福有很多不同

相關焦點

  • HBO《西部世界》第一季:有趣的二分心智理論
    HBO《西部世界》第一季:有趣的二分心智理論最近不知道該聊什麼,突然就想到了《西部世界》。那麼接下來幾篇就聊聊《西部世界》第一季吧。這篇主要來簡單聊聊《西部世界》裡一個很有趣的理論:二分心智理論。二分心智理論源於書籍《二分心智的崩潰:人類意識的起源》,作者是朱利安.傑恩斯,這本書的理論認為一個人的腦子分為兩個部分:左腦和右腦。右腦主要是負責講述,而左腦則負責去理論右腦的講述,從而進行接受與行動。人類的行動都是一側頭腦在聽從另一側頭腦的訴說去指引,而這種幻覺的聲音稱之為「心的獨白」。
  • 如何激活自我的潛能:學會看見你的內在小孩,修復成長的創傷
    一個人的潛能受限,往往來自我們內在小孩的成長創傷。如果我們內在成長創傷沒有得到修復,我們內在就會受阻,這份成長的受阻往往影響我們自身的探索。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恢復自我的具足,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深入內心深處看見內在小孩,我們越能深處看見,我們越能收穫豐盛的自我。
  • 從《西部世界》中的心智之辯談起
    你今天早上關掉鬧鐘沒有搶到上海電影節的票根本不是偶然,而是你的天生基因與成長經歷中的一切遭遇所決定的,這麼想,是不是釋然了很多?《二分心智的崩塌:人類意識的起源》作為《西部世界》中製造仿生人意識的核心基礎《二分心智的崩塌:人類意識的起源》並不是一本得到廣泛承認的理論著作。
  • 《鋼鐵飛龍2龍魂覺醒》震撼回歸!兒童成長必看的英雄動畫片
    這「英雄的樣子」大多不是他們憑空想像的,而是在陪伴他們成長的動畫片裡,看到過的「想成為的樣子」。這個11月,一部全新升級的熱血機甲動畫片重磅回歸,在萌娃圈掀起一股機甲英雄熱——國產機甲動畫代表作《鋼鐵飛龍2龍魂覺醒》,11月9日強勢登陸優酷視頻進行全網獨播,並將在嘉佳卡通、優漫卡通、福建少兒各大少兒頻道陸續上線。
  • 2分心智——領克02試駕解析
    作者 —— 咖加用戶:Chris Walker前言二分心智理論(Bicameral Mind)是朱利安·傑恩斯於1976年出版的《二分心智的崩塌:人類意識的起源》一書中闡述的心理學理論。其認為人類直到大約3000年前才具有完全的自我意識,在此之前,人類依賴二分心智,即當遭遇到困境,一個半腦會聽見來自另一半腦的指引,這種指引被視為神的聲音。人類社會日趨複雜,這種二分心智也最終坍塌,人類現代自我意識被喚醒,最終具有了內在敘事的能力。
  • 《離岸流》:逐浪而生的敘事
    《離岸流》:逐浪而生的敘事 2020-06-12 09: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成長的過程,就是重構心智的過程
    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人生終究是孤獨的,成功也許需要他人的幫助,而成長只能依靠自己。最近看了一本重構心智底層邏輯的書《心智突圍》,自序第一行「成長,就是一個重構自己的過程」讓人心中一顫。我們也許可以和喬伊一樣回到「生之來處」,回顧自己走過的路,並獨自進入人生主題研討,實現成長與重塑。
  • 《認知覺醒》用7個切實科學的方法,重啟自我原動力,助力成長
    所以,這本書的標題文案吸引了我,希望通過讀這本書能得到看問題的不同視角和方法,幫助自己成長。讀完發現,確實有幫助,這是一本關於自我認知,覺醒,改變的個人成長指南。作者周嶺,身份是作家,自媒體人,心智探索者。她之前是在平凡庸碌中迷茫的生活,卻在36歲開始覺醒,主動學習精進,戒除不良習慣,重新出發。
  • 芒果V基金、湖南衛視舉行心智成長少年社會融合公益活動
    為提升全社會對心智障礙孩子的關愛和陪伴,11月25日,芒果V基金聯合湖南衛視文明創建領導小組、芒果影業、必勝客舉行了心智成長少年社會融合公益活動,讓「多數人」走進並接納「少數人」的世界,一起點亮星星的愛。
  • 《少女前線》加利爾心智升級怎麼樣 加利爾心智升級效果圖鑑
    導 讀 少女前線將在12月10日維護後為玩家們帶來加利爾心智升級,將會成為四星人形加利爾哦,那麼下面就一起來看下少女前線心智升級四星人形加利爾介紹吧。
  • 心智的成熟源自於自己的真實體驗
    讀了一本書便想要讀二本,然後讓一本又一本好書陪伴我成長。可以說,如果我沒有遇見這群優秀的媽媽,沒有這樣一種仰望的經歷,我根本就不會改變,也不會意識到我需要改變。後來我又開始接觸讀書會,認識了更多為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奮鬥的人,看見了更多的人生可能的版本,我才知道原來我可以做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可以擁有的人生版本也有非常多,只要我自己有足夠的熱情去迎接和擁抱。
  • 心理學:《少有人走的路》3:拓展自我界限是心智成熟旅程的關鍵
    邊界不清的人很難實現生命的真正成長,因為他們太習慣於和太依賴於不成長給他們帶來的一些諸多他們認為所謂的「好處」,比如「安全感」的滿足,想像的溫情,甚至是控制他人等。其實這些好處不是真正的好處,因為這些都是建立在他人身上,不穩定,不可靠。
  • 三歲看到老,家長了解「吸收性心智」,才能抓住小孩成長黃金期
    說到這裡,我想到一本書《吸收性心智》,這本是由蒙臺梭利所著,其中提到的一個名詞"吸收性心智"讓我覺得很符合這位小朋友目前的情況。蒙臺梭利在《吸收性心智》中寫道"兒童有一種天生的能量,促使他通過吸收性心智適應當下的時代與文化。這就是人類漫長童年存在的意義。"
  • 《黑色沙漠 M》添加新裝備成長系統:潛能覺醒
    原標題:《黑色沙漠 M》添加新裝備成長系統:潛能覺醒   韓國開發商 PEARL ABYSS 旗下多人 MMORPG 手機遊戲《黑色沙漠 MOBILE》,宣布更新後新增可讓追求卓越的冒險家,更為強大的裝備成長系統。
  • 抗戰影視--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
    在中國電影和中國抗日戰爭的平行線上,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雖然戰爭已經過去60年,但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卻已經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抗戰記憶成為永恆的影像。  第一階段:紀錄式影片---喚醒民眾的抗戰意識(1932--1937)  代表作:《風雲兒女》《馬路天使》《狼山喋血記》  從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覺醒」的中國電影從業者,終於認識到「反帝抗日」這一崇高的歷史使命。
  • 從童話敘事角度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所要表達的精神主題
    01、童話式的電影敘事風格,渲染松子一生的童年「回望」《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情節從開頭到結尾都充滿悲劇色彩,然而導演中島哲也卻摒棄「現實主義」反向採用了「童話舞臺劇」風格,去烘託詮釋松子從小渴望愛的一生。為什麼採用童話式電影敘事風格?
  • 理解心智:塞爾意向性理論的意義
    自從1959年執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以來,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塞爾的研究足跡遍及語言哲學與心智哲學的眾多領域,從《言語行為》到《表達與意義》,從《意向性》到《心靈的再發現》,從《心、腦與科學》、《意識之謎》到《心智、語言與社會》等,一系列著述記載了他不斷探求的思想軌跡,對人類心智的深刻理解作出了貢獻。在塞爾豐富的思想資源中,意向性是始終貫穿其中的一條重要線索。
  • 一個聰明的孩子必然心智成熟,心智如何培養父母這樣做
    高智商的孩子,不一定有高情商,如果兩者兼得,這樣的孩子應該被稱為「心智」成熟。那麼心智從何而來,如何培養?語言幫助孩子完成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才能產生心智誇一個孩子,我們可以說聰明、機靈、活潑、懂事、成熟等等,這些都是「心智」的表現,孩子的「心智」是怎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