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話敘事角度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所要表達的精神主題

2021-01-15 說情話的s小姐

2006年日本導演中島哲也拍攝了改編自山田宗樹同名小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用歌舞劇的新穎電影藝術手法,400多個CG鏡頭和動畫,並且嘗試了音樂劇元素,獲得2006年《電影旬報》十大電影第6名 。

導演中島哲也善於在電影中營造唯美輕鬆的童話世界氛圍,即使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樣悲慘的故事,也結合喜劇的手法營造出一個女人的「童話夢想」,豆瓣的網友道出觀看這部神劇的真實感受「你會發現最後笑得前仰後合而眼裡卻掛滿了淚水」。

整部影片都縈繞在松子如夢般的倒敘回憶中,鮮花和淚水,摩天輪和囚禁,微笑和扮小丑,歌舞和傷痕.....童話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相互交錯,每一個女人心中都有童話伊甸園,而其中的元素隱喻都藏著女人的精神嚮往。

01、童話式的電影敘事風格,渲染松子一生的童年「回望」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情節從開頭到結尾都充滿悲劇色彩,然而導演中島哲也卻摒棄「現實主義」反向採用了「童話舞臺劇」風格,去烘託詮釋松子從小渴望愛的一生。

為什麼採用童話式電影敘事風格?

影片開頭就交待了松子在童年時期的境遇,家中有病重的妹妹,父親對妹妹的偏愛,對自己的忽視引發了松子一生軌跡的改變。影片從童年記憶敘事就採取了色調誇張濃鬱,光影強烈反差,場景夢幻絢麗猶如回憶中童年的萬花筒裡的世界一樣。

「小時候誰都覺得自己的未來閃閃發光」

而中島哲也把童話視聽敘事手法,一直貫穿整部電影風格,整體用意在於表述松子一直渴望被愛,「目光與心境」一直遺失在童年夢幻般的渴望與希望之中。即便在結尾53歲的松子悲慘的死於星空之下的鏡頭意向都如夢幻般唯美。

中島哲也用戲劇化處理方法,渲染誇張的喜悲劇風格,用一些違反常態的動作和表情來表現松子因為孤獨而討好他人,影片中好幾次觸及到童年的傷口,松子純淨而怔木的神情都讓人看到了人物內心的渴望和失落。

這部影片具備了愛、夢想、堅持、善良、幻想、願望的等童話因素,在表達方法上採用童話戲劇布景瑰麗多彩的服裝和道具,強光暖調的視覺效果,主題揭示人類對未來、人性、存在和倫理道德的思考。

從傳統意義上講,童話作為一種成長經驗,是人類原始的理想衝動。中島哲也選擇童話式電影敘事,除了表達松子一生對童年的回望,童話式視聽敘事在這部悲劇下彰顯影片的藝術特色,舞臺劇的表現風格另闢蹊徑而讓觀眾回味,增加了松子一生內心童話般的嚮往與純真,充滿希望與殘酷現實的反差化,而更添加了荒誕命運戲虐人生的效果。

02、光影與色彩,童話般視聽語言,揭示松子童心渴求的心境

第一、窗外強光和人物舞臺光,烘託松子「外熱內冷」的心理群像

影片兩個主要室內場景,一個是童年松子的家,另一個是她居住的蝸居公寓,全部採用窗外強光射進屋內,而室內相對昏暗。燈光用意一方面展現夢幻效果,一方面展現出松子的內心,外表樂觀積極,內心缺乏被關愛的陰溼寒冷的心理意象。

而在松子表達強烈的情感時,導演經常用歌舞形式演繹,燈光上毫無顧忌的打上舞檯燈光,聚焦在松子頭上一束強光,表達松子渴望被關注的強烈心理。

第二、CG畫面絢麗色彩渲染松子夢幻樂觀的心態

這部影片的大量鏡頭語言,採用色彩濃鬱的鮮花草地、陽光下泛著波光的河面、燈紅酒綠的歌廳和絢麗多彩的遊樂場場景,採用大量超脫現實的CG動畫。

中島哲也一改劇本壓抑悲劇的電影色調,而大膽選用明亮色彩,以「豔」訴悲,觀眾對這種「悲情」的攝取或許更為深刻和直接。這種呼之欲出的豔麗色彩似乎更像是片中人物內心所積聚的能量噴薄欲出。但在炫麗繽紛的色彩呈現下,又有根據敘事和人物內心情感變化而產生的色調調整。

這種畫面色彩飽和度高,顏色豐富且多為暖色調。中島哲也認為情感無法表達時,動畫會替演員表達情緒,CG畫面的出現不但豐富了影片的內涵,更是表達了片中主人公如童話般純真的內心。

第三、主題旋律童謠音樂,表達沉浸在童年渴求裡無法自拔

獨到的音樂運用也是中島哲也獨特的電影敘事,這部電影中的音樂不僅是背景音樂,松子在劇中的演唱有旁白敘事心理的作用,與觀眾產生心理共鳴。

在這部影片中的共插入18首音樂,觀眾耳熟能詳的是貫穿始終的那首童謠《彎彎腰,挺挺背》,在松子講述7歲童年家庭時,就是由小松子在家裡一邊演唱一邊翹首期盼父親下班,父親進家門把公文包塞給松子,拿著禮物走上樓梯,望著父親消失在樓梯盡頭——妹妹的房間。

這首童謠代表著松子並不愉悅的童年。直到多年離家後的松子回家祭奠父親,在父親生前的日記中,發現每一篇日記的結尾都有這樣一行字:「沒有松子的消息」,童謠再次成為主旋律,渲染著松子與父親曾經錯失愛的遺憾和悔過。

中島哲也利用童音演唱童謠,再到成年松子演唱童謠,音樂配合著炫麗的畫面共謀,在故事走向毀滅性悲劇的一刻,音樂多童真,故事本身的悲劇性就有多強烈,不但沒被掩蓋反而得到了撕裂性的強化。

中島哲也說:「這是一部人們從未看過的電影」。不得不說,中島哲也對沉重題材的駕馭讓人嘆服。音效運用於與情節結合緊密,MV的大量使用成為了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方面,童謠為整部影片增添了童話色彩,譜出了松子可憐可悲的一生對童年的追憶。

03、松子的「鬼臉」隱喻活在「童年陰影」的孩子,「童話結局」該如何逆轉?

在影片中,松子作「鬼臉」的動作起初是為了贏得父親對她的關注,卻演變成了看見父親嚴肅緊張表情後的自然反應,甚至在社會交往中緊張時的本能反應,引起不必要的誤解。

可見,松子一直活在幼年時沒有得到父親情感連接的遺憾裡,所有痛苦和掙扎皆來自本源的情感缺失,兒童精神病學家、研究員、作家及精神分析學家唐納德·溫尼科特關論證了一點:

撫養一個孩子成長為情感健康、可與他人形成健康連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給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動、共情和持續的關注作為燃料。而缺失這種必要的情感連接,孩子也許還會成功,但會感覺自己內心空虛,像缺失了什麼必要的東西,他們苦惱而掙扎,卻沒人看得到。

①「童年陰影」並不是一生悲劇的理由

松子一生困頓在父親的背影中,童年渴望的愛與關懷未得到滿足,便藉此攜帶一生的遺憾去苦苦追尋。在成年後的的命運軌跡裡,其實松子有很多次機會可以與童年的痛楚和解,但她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飛蛾撲火式的情感,以及怕給朋友添麻煩的躲避社會關係,讓自己進入層層深淵。

有一段時間松子是毫無壓力的,就是與好朋友一起開心的逛街、娛樂、互訴衷腸。只是突然間松子意識到朋友有幸福的婚姻,不應該去打擾,開始壓抑自己的情感,默默離開中斷往來。

松子下認為自己再次陷入「爭奪的情感」當中,下意識逃避,是松子恐懼童年時期被父母「拋棄」的深層原因,而後越來越沉溺於不平等的自我毀滅情感中。

精神分析大師弗洛伊德曾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童年陰影」理論,認為人的創傷經歷,特別是童年的創傷經歷對人的一生都有重要影響,童年的陰影會影響成年之後的世界觀。

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反對弗洛伊德的宿命論觀點,他作更深入的研究表明:「決定兒童發展的既不是內在能力,也不是客觀環境,而是他對客觀現實的解釋,以及他對自己與客觀現實之間關係的解釋。」

全球的知名的「脫口秀女王」奧普拉·溫弗瑞母親不到20歲未婚懷了她,從小在貧民窟長大,她跟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直到6歲,9歲的時候被表兄強姦,從此成為性侵犯者的犧牲品,13歲離家出走,14歲成了懷孕的「問題少女」。

可以說她的童年是貧窮、抽菸、吸毒、性侵害、混亂不堪等諸多不幸組成的,但是她卻超越過去的陰影,走了出來,努力愛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脫口秀女王」,根據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最新發布的2012年全球100名人榜,奧普拉·溫弗瑞以1.65億美元的年收入成為榜上「最能掙」的明星。她說:「我認為自己是這樣的人:從小我就知道,我要對自己負責,我必須成功。」

「童年陰影」是心理學上公認的事實存在,童年經歷對一個人的成長影響是巨大的,然而,童年是過去是昨天,如果沉浸在痛苦中,把責任都推給「童年陰影」,就是拒絕長大贈與的禮物。

「陰影」在人生中的印記是無法迴避的,只有正確的面對並加以調整才可以改變所謂的命運前奏,以此作為人生課題成長蛻變,才是擺脫負面人生傾向的路徑。

② 將自己放在首位,照顧好「內在的小孩」

童年時期經歷過情感忽視的人長大後常常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麼,對自身的欲望、需求的感知很弱,經常把情感寄情於他人,付出性或依附性很強。

曾經被忽視的孩子,「內在的小孩」一直處於渴望狀態,只有把所有目光聚焦在自己的身上,在能力範圍內,過有品質的生活,從每個小細節中,發現一些小確幸,小美好。努力把每個平凡的日子,過成一首詩、一幅畫,過的生機盎然。

我們忽略內在小孩太久了,是時候返回內在,撫慰、關愛、照顧這個內在的小孩了。一行禪師在《與自己和解:治癒你內心的內在小孩》一書中說「我們忽略內在小孩太久了,是時候返回內在,撫慰、關愛、照顧這個內在的小孩了。」

當你把所有的焦點對準自己,不再向外尋求,用心地體味生活,化繁瑣為簡單,感受當下的力量,承認自己的價值,就能逐漸觸摸生活的質感,掌握生活的節奏,遇見生活的美好。

寫在最後

很多人都認為《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演繹的是一個女人無法逃脫的悲慘命運,而我卻看到的是中島哲也打造的松子充滿色彩繽紛和歌舞音樂的一生,超越了世俗的「悲慘」界定,呈現的是一個女人精神世界裡的五彩斑斕童話夢幻,雖然帶著淡淡心傷,卻依舊五光十色。

每個女人都是「童話世界」裡的公主,每個女人都該被世界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論電影色彩運用,我只服中島哲也導演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前幾天又看了一次《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但這次,發現了一個以前從未注意的細節,即電影中獨特的視覺元素——色彩。色彩是一種視覺現象,產生視覺的主要條件是光線,物體是受到光線的照射,才產生形與色彩。也就是說: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現。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低自尊」小孩,該如何找到自我認同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早以前,就聽過《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一聽這名字,我猜主人公松子或許是討好型人格。但看完之後,發現她是"低自尊",不是別人先嫌棄她,而是她先嫌棄自己,這讓我感覺很壓抑。
  • 起底《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小時候,誰都覺得未來會閃閃發光
    有些人生來似乎就是悲劇的一生,是不被人重視,成長中背著嫌棄與落寞的一生。有個女孩她從小不受重視,活在重病妹妹的影子裡長大,她只有做鬼臉,才能使父親看到自己並朝自己笑一下。這個女孩是川尻松子,記錄她故事的電影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 被嫌棄的人啊,請不要溫和的走進那個良夜
    卻也有一種電影,是讓你看過之後,就不忍再看的。我想《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應該就屬於後者。也許沒有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可是有的時候即使你特別想痛哭長夜卻也無淚可掉。或許是想以毒攻毒,我還是從電腦中翻出了這部不忍再看的電影,又一次的去探看松子那被嫌棄的一生。電影先把松子的結局展現給大家看。
  •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情感表達的角度解讀《比海更深》獨特魅力
    今天,我將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和情感表達三角度來賞析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本文第四部分,我會談談這部電影帶給我的一些思考和啟發。01、關於敘事手法:以生活性的場景進行感情鋪墊,並在最恰當的時間點,把主旨突現出來詩人穆旦在寂寥的晚年寫下《冥想》:「為什麼萬物之靈的我們,遭遇還比不上一棵小樹?」
  • 連心達:敘事文化學研究中的中國學術精神
    在另一處論述中,這個意思有更明確的表達:「中國敘事文化學研究分為三個層面的工作,其一為故事主題類型索引編制,其二為故事主題類型個案研究,其三是中國敘事文化學的理論研究。三者相互關聯,互為因果。索引編制是基礎,個案研究是主體,理論研究是指南。」[3.19]
  • 小學基礎性文體知識:記敘文(散文、小說、寫人敘事、寫景狀物)
    他客觀的描述對象是落花生,側重寫人敘事,更主要的是自身的主觀感悟。(2)抒情散文,一般不詳細敘述事件的具體過程,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也不具體描寫人物,而是通過描述人、事、景、物的片段,來傳達出作者的心聲,反映完整的精神風貌,體現特定的時代精神。
  • 《繡枕》:從敘事策略、象徵意義、主題呈現解讀凌叔華小說的魅力
    讓人感受到凌叔華溫婉清淡的敘事風格。①「外聚焦式」的純客觀敘事,大量留白引人深思視角是作品中對故事內容的進行觀察和講述的角度。最為常見的就是第三人稱敘事,凌叔華在《繡枕》中就採用的純客觀敘事的手法,我們可以跟隨著作者的視角了解過去,預知未來,並且可以隨意的進入主人公「大小姐」的內心深處,挖掘她不為人知的私密。
  • 解析懸疑劇《隱秘的角落》:主題隱喻與敘事技巧
    原標題:《隱秘的角落》的主題隱喻與敘事技巧最近熱播的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既無流量明星,更無高調宣傳,卻憑藉精良的內容逆勢而順、以隱而顯,備受好評。從紫金陳的原創小說《壞小孩》,到改編劇《隱秘的角落》,故事主線都可以表述為「三個小孩在一個暑假目睹了一起殺人案」。
  • 《小王子》-一部關於愛情、關於成長的哲學童話,你一定要看!
    小王子》所講述的是美麗的傷感故事,故事的男主角就是小王子,純潔、憂鬱,來自太陽系中某個不為人知的小行星。因為與他美麗而驕傲的玫瑰發生了感情糾葛才負氣出走的。他在各星球中漫遊,分別造訪了國王、自負的人、酒鬼、商人、掌燈人和地理學家的星球,他們市儈平凡,如同我們,相比星星與花朵,他們更關心錢財與利益。可是小王子拒絕被這個世界改變。
  • 四年級小學生喜歡看童話,語文老師卻說,提高閱讀量要看這幾類書
    三四年級的語文學習,以拓展想像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為主。開始接觸童話、寓言故事等文學形式。三四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已經可以來獨立閱讀文學作品了,是培養閱讀興趣的好時機,四年級的孩子喜歡看童話故事說明孩子對想像力故事有一定的興趣,可以鼓勵和支持。不過,閱讀也要分類,除了看童話還應該看什麼類型的書呢?
  • 網絡敘事的生成機制及其群體傳播的互文性
    通過廣泛引用,三個文本在內容和表達形式上的互文意識清晰可見,展現了傳播主體對事件相關體乃至相似案件的判斷和認知。  從主題結構上看,三個文本共享相同的敘事主題,具有主題互文的意義關係。主題互文,是指文本之間重複著特定主題而生成的互文關係。
  •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敘事手法、非線性敘事結構分析
    同時故事也不再像線性敘事一樣有著單一的角度和結果,非線性敘事手法使得故事的情節和結果變得多樣化,問題的角度變得多元化。一、非線性的敘事結構「非線性電影敘事結構的最大特徵在於單一時間向度被打破和解構,時間成為不連貫的片段且前後顛倒。」諾蘭將倒敘、插敘、並敘等等一系列的敘事手法雜糅在一起,電影的情節時常看起來十分不連貫,影片具有很強的拼接感。
  • 從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3個角度再看《機器人總動員》
    下面我將從影片的敘事手法、人物塑造、鏡頭語言三個方面帶大家再一次感受《機器人總動員》的魅力。一、敘事手法:愛情故事線和人類努力返回地球的故事線敘事手法是指電影的敘事手法,依據文學敘事學或符號學原理研究影片表述元素和結構的理論。沿襲傳統小說敘事學的電影敘事學主要研究故事的情節安排、行動動機、人物性格和審美特性,關注電影劇作的技巧層次。
  • 電影《黃大年》:主旋律敘事的美學升級
    在劇作中,你通過對類型化敘事技巧的圓熟運用、對人物心理和精神空間的深度開掘以及富於哲學思辨的臺詞設計,給人一種高蹈且出挑的觀感。作為一名有過多年軍旅生活的80後青年劇作家,你覺得主旋律電影應有怎樣的新突破?成孝湜:《黃大年》這部電影具有雙重屬性:既是主旋律電影,描摹時代楷模,謳歌時代精神,又是一部人物傳記片。
  • 海洋所舉行「緬懷科研先驅 弘揚科學精神」主題活動
    為緬懷老一輩科學家為祖國海洋事業奉獻一生的崇高科學精神,弘揚「耕海探洋、唯實求真,博學創新、厚德致遠」的所訓所風,4月4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開展「緬懷科研先驅 弘揚科學精神」主題活動。海洋所相關負責人、管理部門全體職工、科研人員及研究生代表等參加活動。
  • 松子原來是松子樹的果實,種植方法在這裡,平時管理要注意
    相信很多人都好奇松子是從哪裡長出來的,其實松子是松子樹的果實,松子的生長周期是比較長的,但是松子的價值和營養都是很高的。現在種植松子的農戶還是比較少的,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嘗試種植一下松子。今天大家可以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松子的種植方法,如果學會了以後大家也可以嘗試種植一下。
  • 國產兒童電影的敘事特色丨調查報告
    一、「以自我為中心」的兒童主體視角 「『視角』這一術語,專指觀察的位置和角度。」[1]觀察的角度和位置不同,對同一個事件也會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敘事。珀西·盧伯克在他的著作《小說寫作技巧》一文中寫道:「在整個複雜的小說寫作技巧中,視角(敘述者與他所講的故事之間的關係)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看《我不是藥神》是如何把複雜的情感主題表現出來的
    一、匠心獨運的鏡語策略「通常,電影技巧不但支持而且加強了敘事或非敘事形式,在劇情片中,風格還可以催化因果關係鏈,產生平行對照、處理故事/情節之間的關係,以及維持敘述的流程。」從文牧野導演的微電影BATTLE和《安魂曲》開始,我們就能發現他那非常自覺的通過鏡頭美學來完成敘事表達的風格。比如動感的畫面、快速的剪輯、光線的運用等。
  • 電子遊戲的敘事研究
    但以上學術界所爭論的內容並不是我們本次所要關注的重點,我們不會去論證像俄羅斯方塊這樣的遊戲是否存在敘事性,而是更希望將討論放在通過敘事推動遊戲進行的 RPG 型遊戲或者其他類型的遊戲上。 另外關於敘事的定義,自從人們通過語言進行交流以來,便開始用敘事來講故事,所以關於事的定義也存在眾多版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