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電影色彩運用,我只服中島哲也導演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2021-01-14 十三小姐說

前幾天又看了一次《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但這次,發現了一個以前從未注意的細節,即電影中獨特的視覺元素——色彩。

色彩是一種視覺現象,產生視覺的主要條件是光線,物體是受到光線的照射,才產生形與色彩。

也就是說:光是色的源泉,色是光的表現。

電影是繼音樂、繪畫、雕塑、建築、舞蹈、詩歌之外的"第七種藝術", 它從黑白到彩色的發展過程中,色彩是極其重要的元素。

最初電影中的色彩是為了還原現實生活的場景,給觀眾帶來真實感。但隨著電影藝術的不斷進步,色彩已經不只是為了再現生活,而是被賦予了更多的功能。

它同光影、構圖一樣,是電影藝術視覺表現是一個重要的元素,具有塑造角色、渲染氛圍、烘託主題、調整畫面層次感等作用。

色彩,又是我們用來表達情感和展示美感的重要手段。

在電影《被遺棄的松子的一生》中用高飽和、濃鬱的色彩貫穿整部電影,好像兒童用彩色筆繪畫出的世界。

這種精緻華麗的布景設計、夢幻又獨特的視覺藝術風格,不但給我們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帶我們走進了超現實感與童話感的電影世界,還具有特殊的美學、情感效果。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01暖色的基調呈現

電影《松子》是日本導演中島哲也根據日本作家山田宗樹的同名小說改編的一部電影,電影用詼諧、黑色幽默的方式講述了主人公松子不幸、悲劇的一生。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色彩的理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感悟。

就像義大利著名攝影師維託裡奧·斯託拉羅說的:

「色彩是電影語言的一部分,我們使用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運用光與影象徵生與死的衝突一樣。我相信不同色彩的意味是不同的,而且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色彩的理解也是不同的。」

維託裡奧·斯託拉羅

中島作為日本新電影運動中的一員,有著自己獨特的電影視聽風格。廣告導演出身的他,把廣告拍攝中的風格運用在電影作品的拍攝,給我們帶來與眾不同的視覺衝擊。

電影《松子》的故事情節是一個悲劇,可中島用拍攝喜劇的方式展現,不論是松子的幸福時光還是松子不幸的日子,電影大量使用了濃鬱的暖色調來處理畫面。

兒時的松子,極度渴望父親的愛,但父親將所有的愛都給了臥病在床的妹妹久美。這種被冷落的場景,導演用暖色調來表現這段故事。

小松子穿的紅色連衣裙,代表她的熱情和夢想,還有門前盛開的一排黃色花朵,夕陽溫暖地照耀著松子的家,所有的事物都是溫馨的。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還有在八女川徹也毆打松子的橋段中,同樣是整片的暖色調。

暴躁的八女川徹也粗暴地將松子打趴在地上,只是因為松子沒應聘上泡泡浴女郎,我們看到這裡一定會唏噓松子和這樣的男人在一起太可悲。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如果這個場景用冷色調處理,我們出於感性會更加同情松子,但導演並沒有這樣表現。

這種暖色調的大量使用,使整個電影色彩給人的整體印象就是暖洋洋的。每當我們感嘆松子的經歷太過悲慘時,卻被高度飽和的暖色調帶來的溫馨感弄得不知道該流淚還是該歡喜。

這應該就是色彩對電影主題的呈現,用黑色幽默來讚揚松子的人性光輝。

設計師蔡啟仁先生曾說過:

「人對色彩是相當敏感的,當他們首次接觸一件設計作品,最先攫取其注意力的就是作品的顏色,其次是圖像,最後才是文字。優秀的電影海報設計師總能利用色彩瞬間抓住受眾的視線,左右受眾的情緒和感受。」

而電影海報是電影的名片,是電影內容和主題高度濃縮的產物。

一幅優秀的電影海報可以提升電影的藝術品位,可以將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的共通性意念通過視覺形式表現出來,達到共鳴。

從左到右電影海報為:日本版、英文版、

電影《松子》有三個版本海報, 日本版、英文版、韓文版。

三版都選擇了紅色或黃色作為主色調,迎合了電影中的暖色基調,並且都配合電影表現出喜劇感,幫助導演對電影故事情節進行反諷式地表達,讓我們在未看電影之前就陷入導演黑色幽默的陷阱之中。

色彩對於藝術創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其中不僅包括色彩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更深入到了色彩的代表的情感特性。

02色彩元素的情感表現

凡·高曾說:"色彩本身就表達了某種東西"。

色彩本身沒有靈魂,是一種物理現象,卻給人帶來的某些情感。這是因為人們在長期的發展中累積了許多視覺經驗,一旦色彩刺激了感官知覺,就會在人的心理上自然而然的引起某種情緒。

心理學家魯道夫·阿恩海姆也說過:"說到表情作用,色彩又勝過形狀一籌,那落日的餘暉以及地中海碧藍色所傳達的表情,恐怕是任何確定的形狀都望塵莫及的。"

在影片中,色彩被賦予的情感內涵,可以讓人物情節的複雜感情得到更清晰、更有條理地體現。

(1)紅色:溫暖、血腥在可見光譜中,紅色波長最長的顏色,紅色也是歷史最悠久的顏色,是生命源頭的顏色,是人類最早發現和使用的顏色。

各顏色波長示意圖

我們中國人也自古尚紅,在《說文解字》中:

"絑,純赤也。"

而日本文化中,紅色是太陽、光明、溫暖的象徵。

電影場景中,松子為解思鄉之苦,便到一條與家鄉"筑後川"相似的河流邊租了公寓。她每次待在河邊的時,紅色作為主色調便充斥著整個畫面,畫面中天空、雲朵、河流都是紅色色調的。這主要是為了體現松子對家的溫暖、父愛的溫暖的渴望。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影片最後,松子死後,她唱著兒時的童謠、一步步踏上通往天空的樓梯,這時的天空、樓梯和前景的花朵同樣是一片紅彤彤的。

這也暗示了松子死後步入天堂,回到了自己溫暖的家,與愛她的家人在一起。

但,紅色與血液顏色相同,也蘊含了血腥、危險,在希伯來語中,"血"和"紅色"是同源的,血代表著生命。

影片中,導演用紅色相近的顏色來體現血腥。比如,松子目睹八女川臥軌自殺的場景,在大雨磅礴的夜晚,火車的紅色警示燈閃爍在松子的臉上,與背景中的冷色調形成強烈反差,紅色色塊與八女川的鮮血相互呼應,營造了血腥、危險的氛圍。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2)藍色:陰鬱、孤獨藍色的英文單詞是"blue",是憂鬱的、沮喪的、孤獨的意思。

約翰內斯伊頓在《色彩藝術》中寫道:

"從有形空間的觀點看,正如紅色總是積極的一樣,藍色總是消極的。然而從無形的精神觀點來看,藍色似乎是積極的,紅色則是消極的。藍色總是冷色調的,紅色總是暖色調的。藍色是收縮的、向內的色彩。正如紅色與血有聯繫,藍色同神經系統有聯繫。"

明度高的藍色可以給人清新、純淨的感覺,明度低的藍色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而明度非常低的藍色則會給人悲傷、寂寥的感受。

比如,著名的畫家畢卡索的"藍色時期"中,作品通過變換藍色的冷暖、濃淡、明暗、強弱等關係調配出各種傾向的色調。

畫家畢卡索作品

而電影《松子》中,就採用了明度極低的藍色來體現這種陰鬱、孤獨的情感內含,被賦予了特殊的情感。

在阿笙收到父親的囑託去收拾過世的松子的公寓,此時的公寓是溫馨的暖色調,但當松子的鄰居說起他印象中的松子時,公寓的場景畫面轉為藍色基調。

因為在鄰居心目中,松子是個渾身發臭、神經叨叨的老太婆,對她的印象是極不好的。中島用藍色這種冷色調體現松子在鄰居眼中陰鬱的、差勁的、髒兮兮的形象。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還有在八女川臥軌自殺的橋段中,導演用大量的群青色進行渲染,整個電影畫面被處理成一整片明度低的藍色。八女川站在這片藍色的場景中,一束冷光打在他的身上,顯現出八女川的孤寂和他對人生的絕望。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3)綠色:活力、希望日本這個民族崇尚自然,對樹木極為嚮往。在日本文化中,樹木是充滿活力、生機、青春的代表,是神靈棲身的地方。

我們在宮崎駿的影視作品中,就經常看到森林、綠色的元素,他以這種綠色來強調人與自然的關係。

宮崎駿《龍貓》

但電影《松子》中綠色運用的並不多,卻有特殊的含義。

松子當了岡野健夫的情婦後,原本雜亂的公寓被重新裝扮,到處都充斥著綠色元素:牆麵粉刷成綠色、家具貼上綠色的花紙、椅子、燈、花瓶都是綠色的……整個屋子就是個綠色世界。

八女川的死讓松子以為自己的人生完了,但是岡野給了她新的愛情。這裡用綠色表現了松子重新振作起來變得活力滿滿,對生活充滿希望。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還有在松子死去的那個夜晚,被中學生報復打死的松子死在了一片碧綠的草坪上。

中島在這裡將草坪處理成高飽和的綠色,這種綠已經脫離了現實世界的景色,一種不真實、夢幻般的綠色場景。

但,中島導演之所以這樣運用綠色,是想體現松子對愛永遠充滿希望:

松子一生都在不斷地追求著愛,可以說她是為愛而生的女人。

雖然在她身上的確可以看到一些人性的弱點,但不可否認她對愛的執著,一次次的失落又一次次的振作,松子對愛似乎有著用不完的熱情。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4)粉色:甜美浪漫、女性、美好卻轉瞬即逝的愛情日本文化中,日本武士道精神崇尚以不惜命為代價綻放自身的價值,而櫻花在日本文化中也體現了這種武士道精神——凋零的時候才是最美的時候。

受櫻花對於日本文化的影響,粉色代表了女性、代表了愛情,同時也代表了消逝、哀傷。

電影中,松子與理髮師島津賢治的故事都是充滿著粉色的。

松子殺了小野寺保,準備跳河自殺時偶遇了老實的賢治。島津賢治給松子帶來家的感覺,松子也很快就陷入愛河。在理髮店內是粉色調的,松子就像賢治的妻子一樣,幸福地幫忙。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此時的松子因為與賢治在一起幸福美好,早已忘了殺人的事。最後,松子還是坐了八年牢,她相信賢治會等著她回去,她出獄後便去找賢治,然而賢治早已與別人成婚生子。

松子來到理髮店門口,電影畫面同樣是充滿粉紅色的,一簇簇粉色櫻花,松子得知事實的落魄背影和後景的理髮店都被粉色的光照耀著。

這段故事情節,升華了影片中粉色的另一種情感內含——愛情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它稍縱即逝、讓人哀傷。

影片《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在我們人類的文明發展中,色彩會提高我們的審美意識,從而又作用於藝術作品的色彩表達品味的不斷進步。

色彩作為一種神秘的語言,向我們傳達的意義要比我們單純的語言描繪更加豐富、更加有感染力,可以說,造型基礎中形體是骨架,而色彩是靈魂,達到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就像聞一多先生的詩歌《色彩》表達的——色彩給人生賦予某一靈魂。

「生命是張沒價值的白紙,自從綠給了我發展,紅給了我熱情,黃教我以忠義,藍教我以高潔,粉紅賜我以希望,灰白贈我以悲哀。再完成這幀彩圖,黑還要加我以死。從此以後,我便溺愛於我的生命,因為我愛他的色彩。」

參考文獻

《色彩藝術》

《藝術與視知覺》

《電影色彩構成藝術意識研究》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視聽語言分析

《惡之花:中島哲也電影風格探析》

相關焦點

  • 從童話敘事角度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所要表達的精神主題
    2006年日本導演中島哲也拍攝了改編自山田宗樹同名小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用歌舞劇的新穎電影藝術手法,400多個CG鏡頭和動畫,並且嘗試了音樂劇元素,獲得2006年《電影旬報》十大電影第6名 。導演中島哲也善於在電影中營造唯美輕鬆的童話世界氛圍,即使像《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樣悲慘的故事,也結合喜劇的手法營造出一個女人的「童話夢想」,豆瓣的網友道出觀看這部神劇的真實感受「你會發現最後笑得前仰後合而眼裡卻掛滿了淚水」。
  •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低自尊」小孩,該如何找到自我認同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早以前,就聽過《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這部電影。一聽這名字,我猜主人公松子或許是討好型人格。但看完之後,發現她是"低自尊",不是別人先嫌棄她,而是她先嫌棄自己,這讓我感覺很壓抑。
  • 豆瓣高分:大學生寒假必看的5部勵志電影
    今天為大家推薦5部豆瓣高分的勵志電影,這個寒假,你一定要抽出時間看看這些電影。1、《狗十三》導演:曹保平 豆瓣評分:8.3《狗十三》這個電影名設計的很有深意,把十三換成數字13,再連起來看就成了「狗逼」。
  • 起底《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小時候,誰都覺得未來會閃閃發光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有些人生來似乎就是悲劇的一生,是不被人重視,成長中背著嫌棄與落寞的一生。有個女孩她從小不受重視,活在重病妹妹的影子裡長大,她只有做鬼臉,才能使父親看到自己並朝自己笑一下。這個女孩是川尻松子,記錄她故事的電影是《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 日本電影的120分鐘,讓你哭,讓你笑,讓你一次親吻後停止心跳
    日本電影行業一直都是行業內的標杆,不管是日本獨有的慢節奏純愛電影,還是沒有一幀血腥鏡頭的恐怖電影,亦或是宮崎駿的治癒動漫 NO.1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 豆瓣8.7分日本電影《告白》,一個母親的復仇,雖殘酷但解氣
    中島哲也的大作《告白》是一部風格化的電影,它總是不按套路出牌,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銜接度不高。整體是線性敘事,但眾多回憶的穿插,以及內心世界的外化鏡頭,使節奏時緩時疾。與另一部知名度更廣的作品,《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相比,《告白》雖然也時刻展現中島哲也對鏡頭刻意的設計性,以及他在幕後極強的存在感,但卻比前者陰暗得多。同樣講述了一個悲傷的故事,松子還可以被贈予童話般的布景和歡快的音樂,擁有小清新名字《告白》,卻無比昏暗和陰沉。
  • 13部日本口碑電影推薦,豆瓣平均分8.3,最高9.1分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Memories of Matsuko 導演: 中島哲也 編劇: 中島哲也 / 山田宗樹 主演: 中谷美紀 / 永山瑛太 豆瓣評分:8.9
  • 電影《藍色》色彩與音樂運用分析
    《藍色》作為三部曲的第一部作品,以其精緻的視聽語言、細膩的人物心理刻畫、濃厚的人文關懷以及深刻的人性挖掘主題享譽海外,尤其在視聽語言上,導演充分運用多種色彩配以多變的交響樂,又大量使用了特寫鏡頭描繪人物情感,最終描述了一個簡單而又動人的故事,完成了傳播自由之光的主題表達。
  • 被嫌棄的人啊,請不要溫和的走進那個良夜
    這世界上的電影有多種多樣,所以對電影的喜好也有多種多樣。好的電影,能讓你看過以後一刷再刷而意猶未盡。卻也有一種電影,是讓你看過之後,就不忍再看的。我想《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應該就屬於後者。也許沒有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可是有的時候即使你特別想痛哭長夜卻也無淚可掉。
  • 這是生命的力量|對不起,中島美雪,現在才向大家介紹你
    前兩年知道有中島美雪這個人,說中港澳臺各地明星都在翻唱她的歌。Who care?作為網際網路人,百度,騰訊,阿里等哪些又不是翻得美國的項目?Copy成了常態,人會麻木的見怪不怪。可惜,看了中島美雪的一個演唱會視頻,然後看了看她寫的歌詞,我知道我「淪陷」了。大學時聽過一些濱崎步的音樂。我不太了解這位歌手,但是從她自己創作歌詞中可以感覺出來這是位堅強的女性。
  • 這部電影拍的是中國皇帝,為何是外國導演英文臺詞?
    這部電影拍的是中國皇帝,為何是外國導演英文臺詞?大家最近看多了宮鬥劇,不知道還記不記得小時候有一部很經典的電影《末代皇帝》。我小時候看的時候,還很奇怪為什麼拍中國皇帝的電影,卻是英文呢?還是一個外國導演來拍的,不知道大家看的時候有沒有過這個疑惑呢?來,聽我給大家分析一下。《末代皇帝》是講的溥儀的一生,前半生作為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後半生卻是一個顛沛流離的普通人。這樣極其差異的人生,會造就溥儀一個什麼樣子的性格呢?而執導的是一位義大利導演,貝納爾多·貝託魯奇,這位導演為什麼會拍攝這樣的一個題材呢?
  • 這份片單裡,有你喜歡的電影嗎?
    從《下妻物語》到《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中島哲也只拍過兩部長片,但是這兩部電影卻先後入選《電影旬報》導演的造夢能力非同一般,中島式的奇幻爆笑成為其必殺絕計技,看得人直呼過癮!雖然本片是主要講述lo娘萌妹和飆車不良少女愛與成長的電影,情節也很套路,不過看著蠻舒服。
  • 一口氣推薦 20 部精彩電影,六月份有事做了
    《下妻物語》推薦人:飯影君因為喜歡帶勁和夠酷的電影,於是一直心水日本導演中島哲也。《下妻物語》則是他早期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洛麗塔少女龍崎桃子】和【一個暴走女白百合草莓(巫女)】建立深厚友誼的故事。全世界都在拍青春電影,因為全世界的少年少女有著相似的心事。日本電影中的少年少女不僅僅是巖井俊二鏡頭下的靜默,也有中島哲片中濃烈的的一面。這種濃烈,既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少女的碰撞產生的火花,也是近乎瘋狂的使用濾鏡的畫面,色彩飽和度高得要讓人幸福的暈掉了。《下妻物語》的開場段落可被稱之「傳說中的妃魅姑」。中島的電影熱愛 CG鏡頭和動畫。
  • 論哪個導演愛玩「抄襲」,只服昆汀
    他說:「所有人都認為,我是專門為了約翰而寫這段戲,但實際上,當時我還並沒有準備讓他演這個角色。我個人最喜歡的歌舞片段總是出自戈達爾,因為他電影中的歌舞場面總是突如其來,沒有絲毫徵兆,卻能瞬間擊中觀眾。就像放映機突然出現故障,只能用臨時表演來壓場,觀眾卻被這表演驚豔到,反而對電影情節出現了短暫失憶。這很美妙,你們感受一下。」
  • 日本高分電影,豆瓣評分每一部都在8.6以上,值得你永久珍藏!
    你是日本電影的資深影迷嗎?這些高分電影,你看過多少呢?《永遠的三丁目的夕陽》(2007),豆瓣評分8.7。該片是一部描繪普通人家的劇情片,無論從情節和題材上來看,都顯得波瀾不驚、質樸無華,但卻被導演高明的手法表現得有滋有味、引人入勝。《情書》(1995),豆瓣評分8.8。該片改編自同名小說《情書》,講述了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並且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單戀的愛情故事。
  • 中島美嘉 | 那些殺不死我的,必將使我更加強大
    【中島美嘉現場演唱《曾經我也想過一了百了》,鼓勵人們直面黑暗!】視頻裡,中島美嘉在唱這首歌之前對大家說「在座的各位,一定也有過低迷苦思的時候,為什麼世事總是不如意?為什麼沒有人來幫幫我?你一定也想過這些,今天,我將用我的歌聲,唱出大家的新聲!」
  • 淺談電影中的色彩美學
    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說過,「色彩是最好的象徵,無需累贅的語言」。色彩美學作為電影藝術的重要構成之一,是最具感染力的視覺語言,將現實帶入幻境,豐富電影藝術的審美張力與表現內涵。世界第一部公認彩色電影《浮華世界》1935色彩呈現出的影響不僅在於顏色本身,也包含人們對畫面的聯想,以及色彩背後折射出來的情感表達和心理狀態。《超級30》/《銀翼殺手》/《浪潮》一部好的電影,絕美的畫面與色彩觸動心靈,每一種色彩的選用,都是一種心情的表達。
  • 導演汪濤:《全城通緝》圓了我的電影夢
    導演汪濤寫真  搜狐娛樂訊 近日,由汪濤執導,金馬金雞雙料影帝劉燁、功夫巨星趙文卓、韓國女星秋瓷炫以及內地新銳影星娜扎等領銜主演的大型懸疑燒腦大片《全城通緝》正在全國各大影院熱映。  《全程通緝》是導演汪濤首部指導的大銀幕影片,該片無疑是汪濤導演職業生涯中的轉型之作。他在採訪中也直言拍攝電影是圓他兒時的一個夢。汪濤導演回憶道,在他的童年時期就很喜歡看露天電影,80年代初期電影業非常興盛,因為那時候剛剛經歷過文化革命,所以文化市場相對比較開放,那時候他的家就住在電影院旁邊,所以電影藝術對他而言可謂是耳濡目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