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的電影有多種多樣,所以對電影的喜好也有多種多樣。好的電影,能讓你看過以後一刷再刷而意猶未盡。卻也有一種電影,是讓你看過之後,就不忍再看的。我想《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應該就屬於後者。也許沒有哭過長夜的人不足以語人生,可是有的時候即使你特別想痛哭長夜卻也無淚可掉。或許是想以毒攻毒,我還是從電腦中翻出了這部不忍再看的電影,又一次的去探看松子那被嫌棄的一生。
電影先把松子的結局展現給大家看。年輕的阿笙曾經有著樂隊夢想,卻因為處處失意而開始醉生夢死,連相處多年的女友也棄他而去。就當他無所事事、毫無方向的時候,在老家的父親到東京找他,拜託他去整理從未見過的姑姑松子的遺物。松子姑姑三十年前和家人爭吵後離家出走,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三天前發現死於河邊。隨著阿笙走進松子如同垃圾堆一樣的房間的同時,也走進了松子那五十三歲的人生。
松子曾經是一位出色的中學音樂老師,卻因為捲入了中學生盜竊事件,而又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受到牽連,失去了工作。松子有一個妹妹從小身體就不好,受到了父母的關愛,因此松子總覺得被忽視,於是與家人大吵一架後便憤而離家。
可能是由於從小就感覺愛的缺失,松子的愛總是激越而堅定。初次愛上的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青年作家,為了支持他的理想,松子甚至願意去做"浴池女郎"。可是即使是這樣,松子依然留不住這個男人,在多次家暴她後,這個男人終於還是選擇草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只留下了那終將影響松子剩餘人生的那句話:"「生まれて、すみません」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這句出自太宰治的名言,猶如一個詛咒,環繞著松子餘下的人生。這之後的松子,變得更加渴求愛情。她做過小三,也用刀捅死過情人,還進過監獄,更當了一個月的家庭主婦。林林總總,不一而足。可是她愛的人最後無不離她而去。每一次愛,她都徹底的付出自己的一切,然而等來的卻不過是辜負而已。
被嫌棄的松子的人生,就這樣翻過了幾座山,又趟過幾個彎。最終,命運的詛咒依然沒有離開她,她遇到了生命中最後一個深愛的男人,而他竟然是當初那個誣陷她的學生。不顧閨蜜的苦勸,松子毅然決然的和他在一起,即使他是一個小混混,是一個在刀口上行走的男人。那怕是他被捕入獄後,松子也痴痴的等待著他回來。可是,就在男子出獄的那一天,那個大雪紛飛的早上,她深愛的男人,由於畏懼她愛的深沉,不堪背負這愛的枷鎖而將她推倒在雪地裡。松子流淌在血脈中那奔騰的愛,終於被這無情的冰雪所凍結。
由於父親和妹妹的過世,失去了愛與家人的松子,變得不再相信愛情,不再信任任何人。她開始暴飲暴食,開始不願出門,唯一生命的寄託,是一個小鮮肉樂隊。一個將近五十歲的女人喜歡小鮮肉並不奇怪,可是松子的喜歡,也不過是日復一日的給他們寫信,訴說著自己的過往。曾經伴隨著松子的美麗,性感都不見了,她變成了一個肥胖、瘸腿的醜八怪。然而她的心並沒有死去,在一次偶然中,她再次遇見了自己的閨蜜。已經暗淡的生命之光再次燃起了希望。可是命運啊,命運並不會憐憫這最後的微光,就在松子步履蹣跚的去尋找自己的閨蜜時,她卻在家附近河邊的公園中,因為一句無心的話死於無知孩子們的球棒之下。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終於劃上了句點。
有的時候,我會鄙夷松子,鄙夷她愛得盲目。可能是由於小時候缺少父母的關愛,松子對愛的渴求總是異於常人。每當她在受到人生或者愛情的挫折的時候,她總是會去瘋狂的尋找補償。當青年作家臥軌之後,她很快接受了有婦之夫的勾引,心甘情願的當小三,還天真的以為對方對她真愛。當她的"洗浴女郎"生涯因為社會和世道的變遷面臨終結的時候,她又開始養小白臉,將自己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積蓄揮霍一空,最終親手殺了她的情人。而她殺人之後,想到自殺一了百了,卻無意中被一個理髮師所救。因為理髮師眼中一時的溫柔,便又愛上了他,當了他一個月的家庭主婦。其實這種性格上的缺失,恰恰是她能夠熱情和無畏去愛的原因,可是這種熱情和無畏,未嘗不是一種逃避。一個沒有了愛就無法活下去的人,她最終也無法得到她所想要的愛,即使那種愛存在於每一個透著溫暖的光的窗中,存在於每一個互相擁抱的情侶懷裡,可是她依然無法得到。
可是,有的時候我又會羨慕松子,羨慕她愛得決絕。無論是在什麼樣的愛情之中,松子都能毫無保留的,自始至終的奉獻出自己的愛。就在她的閨蜜苦勸她離開她最後的男人的時候,她竟然能說出:"跟著他,就算是地獄我也會去"的話來。我不知道,是一種怎麼樣的信任和義無反顧,才能讓一個人講出這樣的話。一個人如果每一次都愛的無所保留,那麼在這樣的愛結束之後,無論是她的身體還是靈魂,一定是空乏的。在親手埋葬了自己破碎的心之後,能夠堅持著站起來,再投身於另一次未知的情感和無望的前途,除了需要的除了從生命甚至靈魂中迸發的熱情外,可能還需要無比巨大的勇氣。而這種愛,無疑是偉大的。
為什麼我們在看過這部電影時會痛哭流涕或不忍再看?因為它無比的接近於我們的人生。每一個人在童年時,一定讀過很多美好的故事。你總希望生活是如童話般美好,自己是美麗的公主等待著王子的拯救,或者是那華麗舞會中最動人的灰姑娘,留下那水晶鞋等待著心儀的王子將它拾起。可是真得是這樣麼?如果人生中只有公主和王子,只有灰姑娘和水晶鞋,那麼誰又是那惡毒的王后,誰又是那兩個充滿妒忌的姐姐呢?只有在長大後,我們終於才會明白,原來人生不會永遠是幸福和光亮,也會有痛苦和陰影。而且痛苦和陰影遠比幸福和光亮要來得多。自己原來不是主角,甚至連配角都算不上,只是在無人知曉的角落孑然一身的小角色罷了。然而悲哀的是,面對這樣的平凡與不幸,我們中的多數人,可能再也不能像松子那樣,熱情和決絕的去付出自己的愛。我們學會了虛假,我們學會了謊言,我們學會了欺騙,只不過是為了讓自己能活得下去。所以,人生的價值究竟是什麼呢?是在於從別人那裡得到了什麼,還是在於究竟可以給予別人什麼呢?
我出生在一個天主教家庭,從小就篤信死後有天堂。篤信愛的永恆和偉大,忍耐與犧牲。然而看了《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曾一度有所動搖,如果死後沒有天堂,如果死後就一了百了,那麼松子這樣的人生,它的意義究竟在哪呢?難道只能成為她曾經愛過的男人們的回憶,亦或者是最後的懺悔?多年以後,那個最後傷害過松子的男人,可笑的說:"松子,她就是我的神。"神愛世人,乃是讓信他的人得以永生,可是這個男人又從松子身上學到了什麼呢?我們終久都是只凡人,也會被嫌棄和損害,也會有迷茫和無奈,或許也曾經愛得堅決而執著,甚至也會因為我們自己的愛去傷害別人。但是,無論怎樣,但願我們沒有失去我們心中的光,還有勇氣和熱情,去付出自己的愛。
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