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10日15時20分,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於美國逝世,享年99歲。
巫寧坤先生出生於1920年9月,江蘇省揚州人。抗日戰爭期間,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1946年9月,成為美國印第安納州的曼徹斯特學院唯一的外國學生。後進入芝加哥大學攻讀英美文學博士學位。1951年受北京燕京大學校長陸志韋邀請,放棄攻讀博士學位,回國出任教授。
作為一名頂尖的翻譯家,巫寧坤先生曾翻譯過《了不起的蓋茨比》《白求恩傳》,以及薩爾曼·拉什迪、亨利·詹姆斯、狄蘭·託馬斯等英美名家的小說和詩歌。此外,巫先生在晚年還著有回憶錄《一滴淚》《孤琴》。
巫寧坤先生還曾是我們《英語世界》創刊之初的聯合主編,在《英語世界》上發表了許多英文散文、詩歌和翻譯,包括英譯《重訪卡普裡》。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巫寧坤先生的代表譯作之一,詩人黃燦然推崇備至:
狄蘭·託馬斯的《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在巫先生看來,「誰都知道狄蘭·託馬斯的詩晦澀難懂,更難翻譯。但是,這位威爾斯天才詩人椎心泣血的詩篇曾伴我走過漫長的靈魂受難的歲月」。
狄蘭·託馬斯 (Dylan Thomas) 人稱瘋狂的狄蘭,英國作家詩人。《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是詩人創作於20世紀中期,寫給他病危中的父親的一首詩。
先生翻譯的那句「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也成為在國內傳播最為廣泛的版本。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By Dylan Thomas
巫寧坤 譯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Old age should burn and rave at close of d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Though wise men at their end know dark is right,
Because their words had forked no lightning the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Good men, the last wave by, crying how bright
Their frail deeds might have danced in a green b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Wild men who caught and sang the sun in flight,
And learn, too late, they grieved it on its w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狂暴的人抓住並歌唱過翱翔的太陽, 懂得,但為時太晚,
他們使太陽在途中悲傷,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Grave men, near death, who see with blinding sight
Blind eyes could blaze like meteors and be gay,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嚴肅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視覺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樣閃耀歡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And you, my father, there on the sad height,
Curse, bless me now with your fierce tears, I pray.
Do not go gentle into that good night.
Rage, rage against the dying of the light.
您啊,我的父親。在那悲哀的高處。
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
我求您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