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於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8月10日7:40逝世,享年99歲。
巫寧坤1920年出生於江蘇揚州,1939-1941年就讀於西南聯大外文系,師從沈從文、卞之琳等名家。1943年赴美擔任中國在美受訓空軍師的翻譯。1948年3月,巫寧坤從美國印第安納州曼徹斯特學院畢業後,入芝加哥大學攻讀英美文學博士學位,期間結識穆旦、趙蘿蕤、周珏良等人,後成為數十年患難之交。
1951年,芝加哥大學楊振寧、李政道、穆旦等中國留學生組織了一個「研究中國問題小組」,對新中國成立後的情況進行研究。對於是否回國,楊李等人舉棋不定,巫寧坤與穆旦則傾向儘快回歸祖國,迎接新時代的到來。也就在這一年,應燕京大學西語系主任趙蘿蕤要求,校長陸志韋邀請巫寧坤歸國至燕大任教,彼時尚未完成博士論文的巫寧坤毅然歸國。其後又先後任教於南開大學、國際關係學院。1957年,巫寧坤被劃為右派,到北大荒勞動,1961年保外就醫,1979年得到平反,返回國際關係學院任英文系教授。1991年退休後定居美國。
2018年,復旦大學教授張新穎出版《九個人》,書寫了沈從文、黃永玉、路翎、穆旦、蕭珊等九位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其中就有巫寧坤。
作為翻譯家,巫寧坤曾翻譯過《了不起的蓋茨比》、《白求恩傳》等著作,後在美國出版英文自傳小說《A Single Tear》,轟動西方世界。晚年的巫寧坤多寫書評和紀念性文章,美籍華裔作家哈金的每本新作都會先送給巫寧坤,並請他寫作書評。這些文章後來結集為一本《孤琴》,在中國臺灣出版。
巫寧坤中英文俱佳,著名翻譯家、詩人黃燦然認為巫寧坤翻譯為中文的狄蘭·託馬斯詩歌質量優於余光中的翻譯,他在一篇名為《譯詩中的現代敏感》的文章中寫到:「巫譯託馬斯採取的正是直譯,幾乎是一字對一字,字字緊扣,準確無誤,連節奏也移植過來了,從而使得漢譯託馬斯具有一種少見的現代鋒芒。這些譯詩遠遠超出了一般漢語的普通語感,以陌生又令人砰然心動的衝擊力扎痛著讀者,這鋒芒對於高揚中國青年詩人的想像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自己就是受益者之一,我的很多詩人朋友也都深受影響。」不過對此,巫寧坤表示過自己不好意思,覺得黃燦然的話講得有點過頭。
巫寧坤所譯的託馬斯詩歌中最知名的就是那首《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在英國導演諾蘭著名的科幻作品《星際穿越》中,這首詩被多次吟誦:
不要溫順的走進那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縮。
智者在臨終的時候對黑暗妥協,
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已黯然失色,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並歌唱過翱翔的太陽,
懂得,但為時太晚,他們使太陽在途中悲傷,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嚴肅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視覺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樣閃耀歡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親.在那悲哀的高處.
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