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巫寧坤逝世: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2020-12-06 騰訊網

中國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於美國當地時間2019年8月10日7:40逝世,享年99歲。

巫寧坤1920年出生於江蘇揚州,1939-1941年就讀於西南聯大外文系,師從沈從文、卞之琳等名家。1943年赴美擔任中國在美受訓空軍師的翻譯。1948年3月,巫寧坤從美國印第安納州曼徹斯特學院畢業後,入芝加哥大學攻讀英美文學博士學位,期間結識穆旦、趙蘿蕤、周珏良等人,後成為數十年患難之交。

1951年,芝加哥大學楊振寧、李政道、穆旦等中國留學生組織了一個「研究中國問題小組」,對新中國成立後的情況進行研究。對於是否回國,楊李等人舉棋不定,巫寧坤與穆旦則傾向儘快回歸祖國,迎接新時代的到來。也就在這一年,應燕京大學西語系主任趙蘿蕤要求,校長陸志韋邀請巫寧坤歸國至燕大任教,彼時尚未完成博士論文的巫寧坤毅然歸國。其後又先後任教於南開大學、國際關係學院。1957年,巫寧坤被劃為右派,到北大荒勞動,1961年保外就醫,1979年得到平反,返回國際關係學院任英文系教授。1991年退休後定居美國。

2018年,復旦大學教授張新穎出版《九個人》,書寫了沈從文、黃永玉、路翎、穆旦、蕭珊等九位中國現代知識分子,其中就有巫寧坤。

作為翻譯家,巫寧坤曾翻譯過《了不起的蓋茨比》、《白求恩傳》等著作,後在美國出版英文自傳小說《A Single Tear》,轟動西方世界。晚年的巫寧坤多寫書評和紀念性文章,美籍華裔作家哈金的每本新作都會先送給巫寧坤,並請他寫作書評。這些文章後來結集為一本《孤琴》,在中國臺灣出版。

巫寧坤中英文俱佳,著名翻譯家、詩人黃燦然認為巫寧坤翻譯為中文的狄蘭·託馬斯詩歌質量優於余光中的翻譯,他在一篇名為《譯詩中的現代敏感》的文章中寫到:「巫譯託馬斯採取的正是直譯,幾乎是一字對一字,字字緊扣,準確無誤,連節奏也移植過來了,從而使得漢譯託馬斯具有一種少見的現代鋒芒。這些譯詩遠遠超出了一般漢語的普通語感,以陌生又令人砰然心動的衝擊力扎痛著讀者,這鋒芒對於高揚中國青年詩人的想像力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自己就是受益者之一,我的很多詩人朋友也都深受影響。」不過對此,巫寧坤表示過自己不好意思,覺得黃燦然的話講得有點過頭。

巫寧坤所譯的託馬斯詩歌中最知名的就是那首《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在英國導演諾蘭著名的科幻作品《星際穿越》中,這首詩被多次吟誦:

不要溫順的走進那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咆哮吧咆哮,痛斥那光的退縮。

智者在臨終的時候對黑暗妥協,

是因為他們的語言已黯然失色,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狂暴的人抓住並歌唱過翱翔的太陽,

懂得,但為時太晚,他們使太陽在途中悲傷,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嚴肅的人,接近死亡,用炫目的視覺看出

失明的眼睛可以像流星一樣閃耀歡欣,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您啊,我的父親.在那悲哀的高處.

現在用您的熱淚詛咒我,祝福我吧.我求您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相關焦點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悼念著名翻譯家巫寧坤先生
    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巫寧坤先生的代表譯作之一,詩人黃燦然推崇備至:狄蘭·託馬斯的《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在巫先生看來,「誰都知道狄蘭·託馬斯的詩晦澀難懂,更難翻譯。但是,這位威爾斯天才詩人椎心泣血的詩篇曾伴我走過漫長的靈魂受難的歲月」。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 《星際穿越》重映破億: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進發出閃電,他們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 《星際穿越》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在任何時刻,不要放棄任何希望,不向現實屈服,要和命運抗爭到底。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2014年上映的歐美科幻大片《星際穿越》。在未來,地球的自然環境惡化嚴重,人類世界瀕臨滅絕。教授的女兒布蘭德,雖然一開始與庫珀意見不合發生爭吵,在不知道地球上的人類已經獲救的情況下,還是在最後一顆適宜生存的星球上,孤獨又堅定地培育著代表人類未來的胚胎。而馬達博士,算是這部影片中唯一的反派。
  • 太空是場冒險,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丨日籤
    很多影迷都忘不了《星際穿越》裡反覆出現的一句臺詞: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諾蘭在解釋創作初衷時說:「在我成長的那個年代,對未知有一種狂熱期望。但後來幾十年中這些熱情已經退散。希望我們這次能夠開啟『向外延伸』的新時代。」
  • 正午信箱 144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下午回到家,我騎車去京都大學附近,在大街小巷裡購物,盲羊補牢地準備兩個地震包,裡面有手電筒,高能量的食物,礦泉水,雨具,隨時可以穿著逃走的室內鞋,還有四個頭盔。夜裡9點多,天色黑了,我才馱著一堆東西回到家,沒吃晚飯,很餓,餓我頭暈眼花。可是,我還不願意吃飯,繼續往地震包裡放紙筆和現金,寫下可以求救的日本朋友的電話號碼,護照,思維縝密地考慮,還欠缺什麼物品。
  • 科比-布萊恩特,請不要溫和的走進那個良夜
    如果那個時候有人恰巧沒睡,被晦暗的夜晚收走的淚水,應該也會閃耀著紫金色的光吧。那是一個名為科比-比恩-布萊恩特-考克斯的男人的一生,令人「憎恨」的一生。 當地時間26日,NBA名宿科比·布萊恩特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卡拉巴薩斯市乘坐直升機墜機遇難,年僅41歲。
  •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個良夜
    「不要>溫順地走進那個良夜」是影片中Brand教授反覆詠嘆的一句詩,對於小鵬,也希望這個品牌未來可以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給中國汽車工業帶來真正的創新和進步。
  • 詩歌翻譯哪家強?《星際穿越》中詩歌的7個譯本
    版本一:巫寧坤譯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諾蘭《星際穿越》8月2日重映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時隔六年,當《星際穿越》中神秘而廣袤的太空再次出現在預告片中時,仍然能夠令人真切感受到其危險又壯美的迷人特質。由奧斯卡影帝馬修·麥康納領銜的一眾實力派演員真摯動人的演技,現在看來依舊飽滿動人,充分詮釋了當渺小個體置身於宏大宇宙中,承擔起全人類命運時的複雜情感。
  • 易建聯,請不要溫順地走進這個良夜
    新華社廣州9月8日電(記者王浩明、林德韌)一個英文採訪的錯誤翻譯,讓人們的心陡然懸了起來。9月8日,中國隊球員易建聯在比賽中。這夜,面對實力比自己強很多的對手奈及利亞,中國隊贏球需要奇蹟,而奇蹟只能靠易建聯。奈及利亞的教練和球員也深知這一點,在比賽中對易建聯重點盯防,甚至不惜採用兩人三人包夾。而受困傷病,易建聯的身體並非在百分之百狀態。
  • 《星際穿越》持續熱映 片中詩歌引翻譯熱潮
    片中為何多次響起託馬斯的詩Do not go gentle intothatgoodnight(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諾蘭曾這樣回答記者:「很重要的一點是這首詩全篇都在講人是怎麼樣對抗死亡,怎麼樣面對死亡,關於這個主題我再也沒有看到任何人用英文寫得比它更好。」
  • 冥王星,良夜,仰望星空的詩人 | 鳳凰詩刊·異域
    言語,不要怪罪我借用了莊嚴的詞句,又竭盡全力讓它們變得輕盈。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狄蘭·託馬斯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老年應當在日暮時燃燒咆哮;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雖然智慧的人臨終時懂得黑暗有理, 因為他們的話沒有迸發出閃電,他們 也並不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善良的人,當最後一浪過去,高呼他們脆弱的善行 可能曾會多麼光輝地在綠色的海灣裡舞蹈, 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
  • 曾國藩: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 被嫌棄的人啊,請不要溫和的走進那個良夜
    松子姑姑三十年前和家人爭吵後離家出走,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三天前發現死於河邊。隨著阿笙走進松子如同垃圾堆一樣的房間的同時,也走進了松子那五十三歲的人生。松子曾經是一位出色的中學音樂老師,卻因為捲入了中學生盜竊事件,而又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受到牽連,失去了工作。松子有一個妹妹從小身體就不好,受到了父母的關愛,因此松子總覺得被忽視,於是與家人大吵一架後便憤而離家。
  • 《溫和地走進宋詞的凉夜》:不一樣的宋詞解讀
    而夏昆老師的這本《溫和地走進宋詞的凉夜》,沿著詞的發展軌跡來解讀宋詞,也讓我們走進了詞人命運沉浮的過往時空。原來早在唐代,詞就已經初見端倪雖然我們現在說唐詩宋詞,但夏昆老師指出,其實詞早在唐代就已初見端倪。由於唐朝海納百川的包容性,來自西涼、天竺、龜茲等地的音樂,漸漸和傳統的雅樂、清樂相融合,產生了新的音樂形式「燕樂」。
  • 《溫和地走進宋詞的凉夜》:對宋詞的不同解釋
    夏昆老師的《溫和地走進宋詞的凉夜》,伴隨著宋詞這個詞的發展,也讓我們進入了過往起伏的詩人命運時空。原來早在唐代,詞就已經看到了端倪雖然我們現在說唐詩宋詞,但是老師夏昆指出詞從唐代就已經形成了。由於唐代海納百川的包容性,來自西涼、天竺、龜茲等地的音樂逐漸與傳統音樂雅樂和清代音樂融合,產生了一種新的音樂形式「燕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