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的隱喻美學分析

2020-12-05 人民網傳媒

摘 要: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由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同名長篇小說改編,該片獲獎無數,導演李安憑藉此片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本文將以此電影為研究對象,對其隱喻美學進行分析。運用內容分析的方法,從命名中的隱喻美學﹑圖像中的隱喻美學﹑影像敘事中的隱喻美學三個方面進行解析。另外,本文也試圖據米歇爾的四分法理論分析受眾的參與式解讀,全面分析影像作品在生產者製作出後,在傳播過程中,受眾的解讀對傳播效果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隱喻;美學;敘事;參與式解讀

隱喻理論,最開始出現於修辭學。亞里斯多德認為,哪裡有說服,哪裡就有修辭,亞里斯多德這樣定義隱喻:隱喻意味著將屬於另一事物的名稱用來指稱某一事物。是一種濃縮的比喻,包括從物類到物種、從物種到物類、從甲物到乙物、類比四種轉喻方式。

「隱喻是跨概念領域的對應,是在主體認知和推理作用下,把一個領域的概念影射到另一個領域,即把從始源域投射到目標域,隱喻是一種重要的認知模式,是新的意義產生的根源之一。[1]」

亞里斯多德時期僅僅把隱喻當做粉飾言辭達、渲染情緒到說服目的爭得辯論上風的手段,而現代隱喻理論中,隱喻已經不單單是文法的修飾,而是發展為一種思維方式,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思維模式和認知方式。可以幫助人們理解抽象的概念和抽象的推理,是一種有效的勸說、影響技術。

弗·傑姆遜指出:「在傳統的觀念中,任何一個故事總是和某種思想內容相聯繫的,所謂隱喻性就是說表面的故事總是含有另外一個隱秘的意義,因此故事並不是它表面上所呈現的那樣,其真正的意義是需要解釋的」[1],隱喻的意思是從表面的故事到實質的故事。

隱喻在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運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是從角色的命名上,少年Pi﹑老虎﹑女孩等名字都是有豐富內涵的符號;第二是在電影的角色安排上,用圖像的隱喻,使符號具有相關性和類比性,在講述的開始和結尾都有符號信息呼應;第三是在影片敘事中,隱喻美學也豐富了電影的內涵。

一、Pi和理察·帕克等文字符號中的隱喻美學

少年Pi是「派西尼·莫利託·帕特爾」的簡稱,電影中少年Pi的故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印度生活的童年,第二個階段是太平洋上生活,第三個階段是漂流結束後的生活。而在第一階段的故事中,少年Pi的名字的故事佔了近一半的篇幅,電影中的故事是因為與「小便」諧音,所以被同學取笑,Pi為了改變囧境,開學自我介紹時將名字寫成數學符號中的π,π是數學中的一個常數,無窮盡又無規律,計算著圓的面積,在此隱喻人性慾望的無窮盡,從而為接下來對於Pi的多種信仰,在一生中尤其是在海難後遭遇的種種坎坷及心理鬥爭都埋下伏筆。電影開始時,Pi被哥哥捉弄去偷飲聖水,「You must be thirsty」神父如聖人般突然出場,說的這句話也與π有相同的隱喻,即無窮的渴望與欲望。

理察·帕克是老虎的名字,而理察·帕克原本是詭異的與海難有不解之緣的一個名字,第一次出現在1838年愛倫·坡的小說《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中,在遭遇海難後因抽中最短的籤而被同伴吃掉。在小說出版幾年後,相同的事情發生,1884年,Mignonette號沉沒,4名船員被困在南大西洋,除了3名船員,還有一個名叫理察·帕克的17歲男僕。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員殺死了孤兒理察·帕克,分食了他的肉,因此得以生還。因此在電影中,犧牲者成為老虎的名字是有寓意的,老虎是獸類之王,強大兇殘,而在遭遇海難後,同樣也跟人類一樣,面臨生存危機,另外,老虎理察·帕克還有另一重隱喻,即人類在面臨危機時,顯露出的本能,如猛虎可食人。電影中,Pi說,與理察·帕克一起,才讓他生存下來,老虎其實就是求生的本能,用弗洛伊德的理論分析,即Pi隱喻了自我,老虎隱喻了本我。

在與作家的交談中,Pi曾提到老虎以前有個名字是Thirsty,後來才改成了理察·帕克,這與Pi的名字改為π存在相似的隱喻。身份的轉換與隱喻的使用,輔助影片探討的人性等深刻主題。

二、斑馬﹑蓮花等圖像符號的隱喻美學

除文字符號隱喻外,影片中充滿了各種圖像符號的隱喻。這種設計,成為第一個故事和第二個故事建立角色對應關係的橋梁,也使觀者在解讀時產生相關聯想,進行解讀。

在第一個故事中,斑馬摔傷了腿,躺在船上,而在第二個故事中,斑馬對應的角色是吃肉汁飯的水手。斑馬與海魂衫是一一對應的,這在視覺認知中,起到了相似性聯想的作用。同樣,在Pi的母親要求廚師提供素食時,廚子拿起刀,露出殘暴兇殘的神情,與後來鬣狗的兇殘相對應,母猩猩看到鬣狗撕咬斑馬,喊叫阻攔,被鬣狗傷害,與母親慈愛﹑善良的面貌相吻合。

蓮花在影片中多次出現,第一次是在舞蹈課中,Pi喜歡的女孩做了蓮花的手勢,Pi百思不得其解,舞女「Lotus in the Forest」的答案,蓮花的伏筆直到在漂流中求生的小島的森林裡出現,蓮花出現在森林中,隱喻喚醒Pi離開食人島,蓮花喻示的對生活、愛情等美好事物的追求,蓮花中的牙齒,更有深刻隱喻,美好的裹住殘忍的真相,這就是用自己情願與猛虎動物一起漂流而不是真實發生的食人事件。片中食人島的輪廓,是一個平躺的安靜平和的女性,這個畫面有深刻的隱喻,即食人島即宗教中的極樂世界,在Pi即將喪失信念時,到了有著印度神輪廓的食人島,有無盡的食物,是完美之鄉。

圖像隱喻是繼文字之後又一輔助影片詮釋生命、信仰主題的手法,圖像直觀的訴求,讓觀者能體悟到影像生產者的意圖,也能輔助對影片審美進行更深刻的認知。

根據Black提出的關於隱喻的相互作用理論,「把對隱喻的解釋看作一個雙向的、相互作用的意義產生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原領域和目標領域的理解相互作用發生變化,這與Miller(1979)對認知過程的描述是一致的,人類的認知活動其實是一個再認、重構和解釋的三步加工過程」[2]

(責編:石思嘉(實習)、宋心蕊)

相關焦點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神奇的冒險旅程
    在後面的劇情裡,場景的變換和音樂的配合,不斷地將觀眾的情緒帶入主角的內心世界中,感受著主人公pi的心態發展。本片剛開始以口述的方式,講述了pi在少年時遇到一次船難,家人在那場船難中都喪生了,只剩下他和一隻孟加拉虎隨波逐流的故事。雖然故事中有許多漏洞,但因為場景多有玄幻色彩,故事更是離奇古怪,所以我便將這個奇幻漂流的歷程看作理所當然的科幻之作。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Life of Pi 揚·馬特爾Yann Martel
  • 《少年Pi的奇幻漂流》引發「少年Pi的奇幻猜想」
    自從11月22日上映以來,李安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簡稱《少年派》)票房和口碑都一路走高。  截至目前,《少年派》已憑藉高口碑橫掃內地所有影評網站,豆瓣的評分更是達到了9.1分,比公認「神作」《蝙蝠俠6》的評分還要高。
  • 「過度解讀」《少年Pi》:奇幻細節超級百科
    【策劃:黃杰 文:Donnern】一部需要被解讀的電影,一部可能被過度解讀的電影——這是《少年Pi的奇幻漂流》式的觀影體驗。李安表示,作為拍攝者,對一切他心中都有明確的答案,但他絕對不會說出來,這或許就是他的邀請函,上書:請與我一起探尋。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派是如何生存過來的?電影還藏了一種結局
    這些作品的年代都已經漸漸久遠,而反觀李安近十年來的作品,最出名的應該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豆瓣上拿下了9.1的高分,而李安也憑藉這部作品,再次在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臺摘得「最佳導演獎」的獎盃,除了這個最實至名歸的獎盃,這部作品也同時在各大頒獎活動上獲得了多個獎項。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信仰與獸性
    閱讀是人類獨有的享受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表裡兩個故事,表世界講的是派和老虎同坐一條船,裡世界卻講述了一個人吃人的海難,兩個故事不約而同地指向一個真相。看到這裡,你已經到達了這部電影的一維深度,這也是大多數觀眾停留的深度,那麼會不會有第三個故事,將電影拉向更深的維度呢?如果有的話,那麼第三個故事會是什麼呢?影片中調查員曾經提出派所說的第一個故事有漏洞,派說猩猩是趴在一堆香蕉上漂到了救生艇附近,調查員說香蕉是浮不起來。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你細品,這是一部吃人的恐怖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是有李安導演的冒險劇情片電影,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和第70屆金球獎等,還被《時代周刊》評為:「年度十佳電影之一」,豆瓣評分高達9.0分。船上如同一個大自然的食物鏈,受傷的斑馬,無望的猩猩均被殘忍的鬣狗活生生咬死,再被一點點吃掉,在派與鬣狗鬥爭時,遊艇中突然衝出來的猛虎理察.帕克一口便將鬣狗咬死,最後便剩一人一虎。派為了躲避猛虎,只能自制一個小木筏用繩子綁在救生艇後面,好與猛虎保持安全距離。在接下來的7個月時間內,派和老虎鬥智鬥勇,還學會了海上生存技能,在獲救之後,猛虎頭也不回地走向了叢林。
  • 《少年pi 的奇幻漂流》——讀後感
    在茫茫的海上漂流中,3名成年船員殺死了孤兒這裡是因為你被長期的心理暗示了,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就會遵循一些東西了。書中提到了一位生物老師庫爾馬先生是π遇到的第一位無神論者。他認為宗教是黑暗的、迷信的。因為在他小的時候遭受了小兒麻痺症的折磨。是醫藥拯救了他。(電影說的是派的父親)而在動物園中最危險的動物就是人。很多遊客,會給動物投毒、餵釘子等方式來迫害動物們。
  • 臺北動物園參演少年Pi的馬來貘將生第三胎(圖)
    臺北市動物園的馬來貘」馬雅「曾參與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圖自臺灣《中國時報》)   臺北市立動物園的馬來貘「馬雅」曾參與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的演出,預計1個月內,「馬雅」就要生下第3胎。   在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開頭有一大一小馬來貘走向鏡頭的畫面,主角就是馬雅和女兒。動物園發言人曹先紹表示,馬雅和老公「貘卡」配合動物園的繁殖計劃,拼出第3個寶寶。
  • 「心有猛虎 細嗅薔薇」—觀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有感
    這句話由詩人余光中譯自英國詩人西格裡夫薩松的詩作《於我,過去,現在,以及未來》中「In me , the tiger sniffs the rose" 而來。原詩表達的意境更為深刻:審視我內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理性與情感同在。借這句詩來表達經典影視作品《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再合適不過了。這是一個十分美麗卻又憂傷的故事。
  • 五部必看的奇幻電影,《加勒比海盜》只能排第三,《啟示錄》第一
    1、《啟示錄》梅爾吉普森巨作,看一遍就記憶深刻的大電影。瑪雅文明接近尾聲,資源匱乏,為了安撫他們口中的神明,祭司用活人的祭奠神明。一個弱小部落遭遇獵捕,首領兒子從箭口下踩著死人堆逃進自己生存的森林中,用智慧救了自己妻兒。
  • iPhone7的奇幻漂流:落海漂流數百公裡,兩個月後竟成功物歸原主
    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聽過李安導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劇中Pi因意外在海漂流多時後最終成功獲救,而在現實生活中也有這麼一個例子,不過這次的主角是:一臺iPhone 7。近日,臺灣高雄市一名孫姓人士在2018年11月於墾丁玩水時自己套著防水袋的iPhone 7不小心掉入海裡,在海裡「飄向北方」數百公裡後,所幸在12日被熱心民眾並送交警局,讓這臺在外漂流2個月的iPhone 7最終成功物歸原主。據臺灣媒體報導,桃園市大園分局潮音派出所在12日下午接到民眾前來報案稱在大園許厝港溼地岸邊撿到一隻iPhone 7手機。
  • 現實科學解析《少年Pi》:人類可以馴服老虎
    熱映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奇幻與現實雜糅的世界,香蕉能否漂浮?狐獴會不會爬樹?平靜如鏡的海面真的存在?記者採訪了物理學專家鮑世寧(浙江省物理學會理事長)和海洋研究專家許建平(大學生科技協會學術部部長)。究竟什麼是真實,什麼是想像?專家們有著科學解讀。
  • 重慶:洪水中熊本熊的奇幻漂流
    洪峰過境的重慶水位很高輕軌基本已經實現了水上漂這兩天隨著洪水漸退,很多被衝走的東西漸漸露了出來,比如,位於重慶市南岸區的慈雲寺門口,出現了一隻一臉懵逼的熊本熊據認識它的網友辨認,它本來是重慶主城區龍門浩老街的吉祥物,算是個小網紅,遊客來此都會和它合影但奇怪的是,沒過多久,又有網友在距離重慶主城200多公裡外的忠縣看到了此網紅依然是一臉懵逼地站在洪水中,
  • 因火山形成的島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此取景,還不來看看!
    著名奧斯卡導演李安拍攝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是在這裡拍攝的。蘭嶼島是位於西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也是臺灣省蘭嶼地區最南端的火山島,它的基巖主要是三世紀海底火山噴出物的火成巖,全島被珊瑚礁環繞,怪石聳立,風景秀麗,熱帶風光,該島以盛產蝴蝶蘭而聞名,因此得蘭嶼島。
  • 淺談電影中的色彩美學
    色彩美學作為電影藝術的重要構成之一,是最具感染力的視覺語言,將現實帶入幻境,豐富電影藝術的審美張力與表現內涵。世界第一部公認彩色電影《浮華世界》1935色彩呈現出的影響不僅在於顏色本身,也包含人們對畫面的聯想,以及色彩背後折射出來的情感表達和心理狀態。
  • 《奇幻森林》首發中文片段 黑豹惡虎纏鬥 毛克利驚險逃生 – Mtime...
    時光網訊 由迪士尼影業出品,中影發行,《鋼鐵俠》及《加勒比海盜》原班人馬打造的影片《奇幻森林》(The Jungle Book) 日前曝光首支中文電影片段,黑豹巴希拉為保護狼孩毛克利,與惡虎謝利—可汗展開纏鬥,毛克利一路狂奔驚險逃生。影片將於4月15日與北美同步上映。
  • 少年黑客拯救世界!《阿特米斯的奇幻歷險》最新預告
    迪士尼真人電影《阿特米斯的奇幻歷險》發布正式版預告和海報,影片講述了一位天才少年黑客「阿特米斯·法爾二世」拯救世界的故事,影片中的天才少年黑客由福迪亞·肖飾演,他也將為觀眾們呈現充滿魔法、危險、未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