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里斯多德給悲劇下過一個相當複雜的定義:
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使用經過裝飾的語言,不同的語言形式用在劇作的不同部分,它以人物的行動而非敘述來進行摹仿,通過引發憐憫和恐懼,使這些情感得到淨化。
在那多小說《騎士的獻祭》裡,我深深感受到這齣悲劇以愛為始,以殉為終背後,那些真實深愛跟無情人性映照下,引發出憐憫跟恐懼被淨化之後那深深情感,是如何扣人心弦又蕩氣百轉。
古人云「善始者甚繁,克終者蓋寡」,古往今來,愛情方面,擔得起一心一意,配得上此情不渝之人,少之又少。這齣以真實刑事案件改編的小說《騎士的獻祭》一書的主人公李善斌,卻做到了。
一場愛,初是本本分分守護;一段情,終又用盡種種辦法復仇。愛恨之間糾葛底色下,是涼透心弦的痛楚與複雜。她在,主人公傾其所有,用心陪伴;她去,主人公飛蛾赴火,拋下繁華,落幕人生。
一切,只因此愛無盡,只為初心不悔。這無疑是一齣悲劇,無辜的人獻祭自己生命只為討回一個正義;這無疑又是一場奇戀,深切之愛早已超越殿堂級經典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是因朱麗葉美貌移情別戀,放棄自己原本女友,愛上朱麗葉;可本書主人公李善斌,哪怕摯愛變成鬚髮花白日日在垃圾桶裡撿垃圾,依舊做到不離不棄,甚至因她遭遇之不公,最終選擇獻祭自己,為她討回公道。
01人生苦,命運弄人我甘陪;天不負,獻祭自己為正義
1.曾高貴如她,被愛蒙蔽,慘遭欺凌
主人公李善斌與妻子時靈儀,典型的「你愛我我不愛你」,甚至有點男卑女尊。老實巴交且條件一般的他,也是貌美如花而高貴典雅的她,為了擺脫農村戶口臨時最優解跳板而已。一個演了戲,一個卻當了真。
擺脫老實老公的時靈儀並沒有迎來時來運轉,相反,卻是被自己一心一意對待的痞子王海波在經濟不景氣裡,賤賣給了旁人,淪為對方發洩情慾的性奴。
她從高貴天鵝,變成備受凌辱,無數次她在生與死之間糾結遊走,經年折磨導致瘋癲。後來逃出魔爪昔日愛人早已不知所蹤,她半瘋半癲花了許多時間才回到上海。物是人非,無顏面對。她的人生完了,昔日美人如今為了生計她在街道上撿垃圾。
她不夠幸運,她被撿垃圾的老頭誘騙欺凌,瘋瘋癲癲中懷上孩子;她又夠幸運,被曾經丈夫李善斌發現並帶回家裡。他照顧她飲食起居,他甚至幫她養孩子,他不計前嫌,他願意與她同甘共苦。
可相處日久,他內心越來越接觸到她那段斷裂的舊事跟傷痕,他逐漸懂她瘋癲下苦痛以及她悲戚遭遇,他又痛苦看著她一步步生命走向絕望。他搭進去自己,幫她解脫,也為此設計了一條復仇之路,只為讓她瞑目。
2.辛酸復仇路,以愛為階,拾級而上
小說開篇:
字跡角鐵般生硬,圍著橫線格上下起伏,仿佛一道道有稜角的波浪。拿著本子的手骨節突出,烙了油墨的指腹和指掌關節有幾道細細割痕。一雙飽滿如黑潭,蘊藏了深邃情感的眼睛,慢慢闔起。並不需要親眼看見。每一頁,每一個字早已刻在心頭。
要有多少恨,才能化作如此生硬而入骨的恨意;要有多少愛才能變成如此執著而熾熱的堅持。他的腦海裡,是可以焚盡一切的火焰,狂暴而熱烈意念,指引著他一定要達成所願。
小說結尾:
冷庫深處,凍牛一側,那一掛掛敞胸剖腹的軀幹們圍著一處空著的暗褐色彎鉤,下邊仰天躺倒了一具光著上身的人體,周圍是大攤凍結了的血。他手指不全,腰腹間有多個刀口,面部已經很難辨認清楚五官,眉眼口鼻的血塊兒上結起了白霜。
他內心中無比渴望復仇,可他卻沒有動手殺死過一個該死的人。除了摯愛的妻子,因痛苦自己不想苟活於人世,懇求自己幫她了解生命。除此之外那罪有應得之人,他賠上自己性命作為砝碼,只為湊足他死刑之過。
同樣是一命換一命,但他用這種方式,卻能夠更好的是應受懲罰之人,得到法律的制裁跟全世界公開唾棄。所以,他沒有直接殺他,而是用獻祭自己的迂迴曲折之路,完成了心願。
02有些人,遇到了便是摯愛;有些情,守護了便是一生
1.遇你便只懂愛你,呵護如珍寶卻被拋棄
時靈儀就像一隻天鵝一般,在李善斌的天空中掠過,驚豔了時光也俘獲了這枚少年。他義無反顧愛上她,兩個人成婚後他將一切柔情給她,他卻不知道,對方是否愛他。但他以為從此歲月靜好,有美人可長相守。
但妻子嫌他沒本事,拋棄了他。在他們的孩子才只有幾歲的時候,就毅然決然選擇離婚,隨他人而去。而他,卻也同意了,以為妻子能夠更加幸福所以選擇了放手。就像有一首歌《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歌詞那樣,「如果你對天空嚮往,渴望一雙翅膀,放手讓你飛翔」。
數年前外灘那張照片中,外人看來「兩個人都是20多歲的模樣,站在一起,一高一矮一白一黑,實在難說是「一對壁人」;那時的他,卻明明流露出緊緊抓著嬌妻唯恐有失模樣…很愛啊,愛時小心翼翼傾盡所有,愛到可以為了讓她更幸福甚至選擇放手。
他一個人選擇承受所有,包括內心愴痛還有孩子養育等,只為讓她沒有壓力再度飛向自由天空翱翔。雖然後來命運,不如兩人所願,但他對她,從來都是愛啊!這一生摯愛,非她莫屬。李善斌雖是小人物,但他情願用自己整個天空換她所求。他的愛渺小卻不卑微,高貴卻不灼熱,就像一杯37°溫水,暖得剛剛好。
2.愛你卻要殺了你,情願守護卻也懂成全
李善斌同事李揚這樣評價李善斌:
我眼睜睜看著你看著山邊被那個女人一步步拖到水裡去,不是拖進了火裡。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勸她,她做的全都在道裡啊,一個多好的人才會這樣做,我是做不到她人善心軟念舊情,這是錯嗎,我要勸他改這個錯嗎,我也勸不出口的。
自從李善斌在垃圾箱旁馬路上把妻子撿回來,面對癲狂屢次犯病數度燒房將家中經濟弄到青黃不接的妻子,他要麼把她趕出去,要麼繼續養著她。他不但幫她養瘋癲時跟流浪漢懷上的孩子,還送她去精神病院看病幾乎傾家蕩產。
哪怕再困難,他也下定決心,絕不再拋棄她。她就像犯錯的小孩,一次次被他包容,被他原諒,被他保護,被他供養。
終究是她偶爾清醒,心中有愧;也終究是她,苟活人世,痛苦不堪。不堪過往與痛苦當下,讓在她想死卻沒有勇氣中,只能拜託這個最善良的他,給自己一個了結。
他懷著無比複雜心情,親手了解了這個曾經自己最愛的人。他小心翼翼,關心備至,怕她痛苦所以使用藥品,等待她深度昏睡時才無比痛苦地扼死了她。
他心疼她,生而為人竟可以如此痛苦,他終究不忍她如此受苦,選擇把自己搭進去幫她解脫。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他用這種決絕,給自己鋪墊了之後一往無前的復仇道路。愛不但是守護,有時也需要是成全。她要,他就給。
03嘆人性,蒼涼露骨心疼儂;愛過你,人間值得不曾悔
殺戮並可不可怕,可怕的是令殺戮發生的竟然是愛和善良。好的犯罪小說,敢於直面悖謬的邏輯,將抽絲剝繭後無比蒼涼的愛和人性晾在你面前——張嘉佳《擺渡人》編劇、導演。
1.愛與善良指引下蒼涼殺戮,終究是因為心疼
在這本書裡,我們見證了不同人身上所展現出的不同人性,有善也有惡。善,善到極致;惡,也惡到極致。
善的代表:
李善斌——深沉之愛,雖死不悔為了舊愛,他不計前嫌守護相助,心疼舊愛,他甘願賠上自己正義復仇。
惡的代表:
王海波——自私自利,愛如鄙衣得到卻不珍惜,為了自己甚至將自己女人假手他人,明知是魔窟卻只求自保,造成時靈儀一生悲劇。
孫洋——貪婪無情,心狠手辣作為地頭蛇壞事做盡,心狠手辣且貪得無厭。
玩弄女性,沒有底線,時靈儀悲劇最大推手。
利益面前,人性是不堪一擊,還是始終如一,在這幾個人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可惜,惡人遭受懲罰,代價卻是好人也付出生命代價。最大受難者,是時靈儀,更是李善斌。多麼好一個人,明明什麼都沒做,老實本分勤勤懇懇,卻被對心愛女人同情,卷進這場悲劇中成為最大苦主。歸根結底,卻是因為愛,因為心疼,因為不忍,因為慈悲。
2.蚍蜉撼樹卻感恩人間值得,愛過所以不言悔
讀到最後,或許很多人會質疑,如果李善斌不插手這些事,或許一切就不會發生,那麼悲劇就改寫了。但是,他不會的。
他對她的愛,別人看來或許覺得雲淡風輕,卻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深度跟分量。復仇之路與後果,但凡尚有理智,沒人會拎不清輕重。但他義無反顧,因為他要的根本不是該如何顧忌後果,而是能不能最終真正給她一個交代。
幕後黑手過去是稱霸一方地頭蛇,現在手下仍然不乏諸多打手小弟,跟他硬碰硬幾乎沒有勝算。但他還是去了,他不怕死,他甚至做好了死的準備。
他置生死於度外,燃儘自己生命雖九死而猶未悔;他凋零自己生命之花,為她而戰到流盡最後一滴鮮血。就像電影《大魚海棠》中的湫為了椿,寧願選擇化作人間的風和雨。
天長地久有時盡,她走了,他生命再久也將黯淡無光,與其「天長地久,不如曾經擁有」,她背負不了的沉重,他用愛全部扛起並親手了斷了。
所有動力,是他的愛跟善良還有責任感,他不悔。他愛她,故而為她做一切,都是願意。哪怕於常人看來,這是荒謬悖論又如何?他拋開所有,直面以對。這蒼涼人性,因愛值得。
寫在最後
《騎士的獻祭》一書作者那多,是2000年才開始文學創作的,但他卻憑自己超凡想像力一舉成名,成為著名懸疑小說家,前後共著有20餘部小說,總銷量達數百萬冊之多,文風鬼奇多變,格外引人入勝。他的作品,不僅蘊含著對宇宙的思考與探索,更夾雜了對人性未知的熱忱和期待。
本書亦是如此,在蒼涼複雜人性中,烘託出主人公琥珀般清透絕亮人性魅力與人格底色,令人震驚且大為感動。這一角色塑造,殘忍中滿是愛意,仇恨中視死如歸,離奇中悉盡努力,悲戚中如若英雄,人格形象飽滿立體。
穿行本書中,恍若置身故事本身,隨著作者乾脆利落的描述,仿佛見證著所有細節,品味著所有交雜混織的感情。讀罷全書,掩卷沉思,只覺「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心疼主人公身上所經歷一切,可嘆所有悲劇,皆有來處;慶幸主人公終是得償所願,明曉所有深愛,不問歸路。
—END—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我是@紅塵陌上兩相如,讀書,寫文,清淨心攜卷,柔軟心待人。歡迎關注,共同學習,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