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的獻祭》|直面悖論邏輯,晾曬蒼涼愛與人性,因愛人間值得

2020-12-05 沐希書閣

亞里斯多德給悲劇下過一個相當複雜的定義:

悲劇是對一個嚴肅、完整、有一定長度的行動的摹仿,使用經過裝飾的語言,不同的語言形式用在劇作的不同部分,它以人物的行動而非敘述來進行摹仿,通過引發憐憫和恐懼,使這些情感得到淨化。

在那多小說《騎士的獻祭》裡,我深深感受到這齣悲劇以愛為始,以殉為終背後,那些真實深愛跟無情人性映照下,引發出憐憫跟恐懼被淨化之後那深深情感,是如何扣人心弦又蕩氣百轉。

古人云「善始者甚繁,克終者蓋寡」,古往今來,愛情方面,擔得起一心一意,配得上此情不渝之人,少之又少。這齣以真實刑事案件改編的小說《騎士的獻祭》一書的主人公李善斌,卻做到了。

一場愛,初是本本分分守護;一段情,終又用盡種種辦法復仇。愛恨之間糾葛底色下,是涼透心弦的痛楚與複雜。她在,主人公傾其所有,用心陪伴;她去,主人公飛蛾赴火,拋下繁華,落幕人生。

一切,只因此愛無盡,只為初心不悔。這無疑是一齣悲劇,無辜的人獻祭自己生命只為討回一個正義;這無疑又是一場奇戀,深切之愛早已超越殿堂級經典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是因朱麗葉美貌移情別戀,放棄自己原本女友,愛上朱麗葉;可本書主人公李善斌,哪怕摯愛變成鬚髮花白日日在垃圾桶裡撿垃圾,依舊做到不離不棄,甚至因她遭遇之不公,最終選擇獻祭自己,為她討回公道。

01人生苦,命運弄人我甘陪;天不負,獻祭自己為正義

1.曾高貴如她,被愛蒙蔽,慘遭欺凌

主人公李善斌與妻子時靈儀,典型的「你愛我我不愛你」,甚至有點男卑女尊。老實巴交且條件一般的他,也是貌美如花而高貴典雅的她,為了擺脫農村戶口臨時最優解跳板而已。一個演了戲,一個卻當了真。

擺脫老實老公的時靈儀並沒有迎來時來運轉,相反,卻是被自己一心一意對待的痞子王海波在經濟不景氣裡,賤賣給了旁人,淪為對方發洩情慾的性奴。

她從高貴天鵝,變成備受凌辱,無數次她在生與死之間糾結遊走,經年折磨導致瘋癲。後來逃出魔爪昔日愛人早已不知所蹤,她半瘋半癲花了許多時間才回到上海。物是人非,無顏面對。她的人生完了,昔日美人如今為了生計她在街道上撿垃圾。

她不夠幸運,她被撿垃圾的老頭誘騙欺凌,瘋瘋癲癲中懷上孩子;她又夠幸運,被曾經丈夫李善斌發現並帶回家裡。他照顧她飲食起居,他甚至幫她養孩子,他不計前嫌,他願意與她同甘共苦。

可相處日久,他內心越來越接觸到她那段斷裂的舊事跟傷痕,他逐漸懂她瘋癲下苦痛以及她悲戚遭遇,他又痛苦看著她一步步生命走向絕望。他搭進去自己,幫她解脫,也為此設計了一條復仇之路,只為讓她瞑目。

2.辛酸復仇路,以愛為階,拾級而上

小說開篇:

字跡角鐵般生硬,圍著橫線格上下起伏,仿佛一道道有稜角的波浪。拿著本子的手骨節突出,烙了油墨的指腹和指掌關節有幾道細細割痕。一雙飽滿如黑潭,蘊藏了深邃情感的眼睛,慢慢闔起。並不需要親眼看見。每一頁,每一個字早已刻在心頭。

要有多少恨,才能化作如此生硬而入骨的恨意;要有多少愛才能變成如此執著而熾熱的堅持。他的腦海裡,是可以焚盡一切的火焰,狂暴而熱烈意念,指引著他一定要達成所願。

小說結尾:

冷庫深處,凍牛一側,那一掛掛敞胸剖腹的軀幹們圍著一處空著的暗褐色彎鉤,下邊仰天躺倒了一具光著上身的人體,周圍是大攤凍結了的血。他手指不全,腰腹間有多個刀口,面部已經很難辨認清楚五官,眉眼口鼻的血塊兒上結起了白霜。

他內心中無比渴望復仇,可他卻沒有動手殺死過一個該死的人。除了摯愛的妻子,因痛苦自己不想苟活於人世,懇求自己幫她了解生命。除此之外那罪有應得之人,他賠上自己性命作為砝碼,只為湊足他死刑之過。

同樣是一命換一命,但他用這種方式,卻能夠更好的是應受懲罰之人,得到法律的制裁跟全世界公開唾棄。所以,他沒有直接殺他,而是用獻祭自己的迂迴曲折之路,完成了心願。

02有些人,遇到了便是摯愛;有些情,守護了便是一生

1.遇你便只懂愛你,呵護如珍寶卻被拋棄

時靈儀就像一隻天鵝一般,在李善斌的天空中掠過,驚豔了時光也俘獲了這枚少年。他義無反顧愛上她,兩個人成婚後他將一切柔情給她,他卻不知道,對方是否愛他。但他以為從此歲月靜好,有美人可長相守。

但妻子嫌他沒本事,拋棄了他。在他們的孩子才只有幾歲的時候,就毅然決然選擇離婚,隨他人而去。而他,卻也同意了,以為妻子能夠更加幸福所以選擇了放手。就像有一首歌《有一種愛叫做放手》歌詞那樣,「如果你對天空嚮往,渴望一雙翅膀,放手讓你飛翔」。

數年前外灘那張照片中,外人看來「兩個人都是20多歲的模樣,站在一起,一高一矮一白一黑,實在難說是「一對壁人」;那時的他,卻明明流露出緊緊抓著嬌妻唯恐有失模樣…很愛啊,愛時小心翼翼傾盡所有,愛到可以為了讓她更幸福甚至選擇放手。

他一個人選擇承受所有,包括內心愴痛還有孩子養育等,只為讓她沒有壓力再度飛向自由天空翱翔。雖然後來命運,不如兩人所願,但他對她,從來都是愛啊!這一生摯愛,非她莫屬。李善斌雖是小人物,但他情願用自己整個天空換她所求。他的愛渺小卻不卑微,高貴卻不灼熱,就像一杯37°溫水,暖得剛剛好。

2.愛你卻要殺了你,情願守護卻也懂成全

李善斌同事李揚這樣評價李善斌:

我眼睜睜看著你看著山邊被那個女人一步步拖到水裡去,不是拖進了火裡。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勸她,她做的全都在道裡啊,一個多好的人才會這樣做,我是做不到她人善心軟念舊情,這是錯嗎,我要勸他改這個錯嗎,我也勸不出口的。

自從李善斌在垃圾箱旁馬路上把妻子撿回來,面對癲狂屢次犯病數度燒房將家中經濟弄到青黃不接的妻子,他要麼把她趕出去,要麼繼續養著她。他不但幫她養瘋癲時跟流浪漢懷上的孩子,還送她去精神病院看病幾乎傾家蕩產。

哪怕再困難,他也下定決心,絕不再拋棄她。她就像犯錯的小孩,一次次被他包容,被他原諒,被他保護,被他供養。

終究是她偶爾清醒,心中有愧;也終究是她,苟活人世,痛苦不堪。不堪過往與痛苦當下,讓在她想死卻沒有勇氣中,只能拜託這個最善良的他,給自己一個了結。

他懷著無比複雜心情,親手了解了這個曾經自己最愛的人。他小心翼翼,關心備至,怕她痛苦所以使用藥品,等待她深度昏睡時才無比痛苦地扼死了她。

他心疼她,生而為人竟可以如此痛苦,他終究不忍她如此受苦,選擇把自己搭進去幫她解脫。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他用這種決絕,給自己鋪墊了之後一往無前的復仇道路。愛不但是守護,有時也需要是成全。她要,他就給。

03嘆人性,蒼涼露骨心疼儂;愛過你,人間值得不曾悔

殺戮並可不可怕,可怕的是令殺戮發生的竟然是愛和善良。好的犯罪小說,敢於直面悖謬的邏輯,將抽絲剝繭後無比蒼涼的愛和人性晾在你面前——張嘉佳《擺渡人》編劇、導演。

1.愛與善良指引下蒼涼殺戮,終究是因為心疼

在這本書裡,我們見證了不同人身上所展現出的不同人性,有善也有惡。善,善到極致;惡,也惡到極致。

善的代表:

李善斌——深沉之愛,雖死不悔為了舊愛,他不計前嫌守護相助,心疼舊愛,他甘願賠上自己正義復仇。

惡的代表:

王海波——自私自利,愛如鄙衣得到卻不珍惜,為了自己甚至將自己女人假手他人,明知是魔窟卻只求自保,造成時靈儀一生悲劇。

孫洋——貪婪無情,心狠手辣作為地頭蛇壞事做盡,心狠手辣且貪得無厭。

玩弄女性,沒有底線,時靈儀悲劇最大推手。

利益面前,人性是不堪一擊,還是始終如一,在這幾個人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

可惜,惡人遭受懲罰,代價卻是好人也付出生命代價。最大受難者,是時靈儀,更是李善斌。多麼好一個人,明明什麼都沒做,老實本分勤勤懇懇,卻被對心愛女人同情,卷進這場悲劇中成為最大苦主。歸根結底,卻是因為愛,因為心疼,因為不忍,因為慈悲。

2.撼樹卻感恩人間值得,愛過所以不言悔

讀到最後,或許很多人會質疑,如果李善斌不插手這些事,或許一切就不會發生,那麼悲劇就改寫了。但是,他不會的。

他對她的愛,別人看來或許覺得雲淡風輕,卻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深度跟分量。復仇之路與後果,但凡尚有理智,沒人會拎不清輕重。但他義無反顧,因為他要的根本不是該如何顧忌後果,而是能不能最終真正給她一個交代。

幕後黑手過去是稱霸一方地頭蛇,現在手下仍然不乏諸多打手小弟,跟他硬碰硬幾乎沒有勝算。但他還是去了,他不怕死,他甚至做好了死的準備。

他置生死於度外,燃儘自己生命雖九死而猶未悔;他凋零自己生命之花,為她而戰到流盡最後一滴鮮血。就像電影《大魚海棠》中的湫為了椿,寧願選擇化作人間的風和雨。

天長地久有時盡,她走了,他生命再久也將黯淡無光,與其「天長地久,不如曾經擁有」,她背負不了的沉重,他用愛全部扛起並親手了斷了。

所有動力,是他的愛跟善良還有責任感,他不悔。他愛她,故而為她做一切,都是願意。哪怕於常人看來,這是荒謬悖論又如何?他拋開所有,直面以對。這蒼涼人性,因愛值得。

寫在最後

《騎士的獻祭》一書作者那多,是2000年才開始文學創作的,但他卻憑自己超凡想像力一舉成名,成為著名懸疑小說家,前後共著有20餘部小說,總銷量達數百萬冊之多,文風鬼奇多變,格外引人入勝。他的作品,不僅蘊含著對宇宙的思考與探索,更夾雜了對人性未知的熱忱和期待。

本書亦是如此,在蒼涼複雜人性中,烘託出主人公琥珀般清透絕亮人性魅力與人格底色,令人震驚且大為感動。這一角色塑造,殘忍中滿是愛意,仇恨中視死如歸,離奇中悉盡努力,悲戚中如若英雄,人格形象飽滿立體。

穿行本書中,恍若置身故事本身,隨著作者乾脆利落的描述,仿佛見證著所有細節,品味著所有交雜混織的感情。讀罷全書,掩卷沉思,只覺「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心疼主人公身上所經歷一切,可嘆所有悲劇,皆有來處;慶幸主人公終是得償所願,明曉所有深愛,不問歸路。

—END—

原創不易,請勿抄襲。

我是@紅塵陌上兩相如,讀書,寫文,清淨心攜卷,柔軟心待人。歡迎關注,共同學習,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鬥羅大陸133:唐三小舞直面最慘烈一戰,人算不如天算,獻祭來了
    《鬥羅大陸》第133集、134集預告已更新,這一集即將接近本部動畫最最高潮的獻祭情節,正所謂暴風雨前的平靜,但是這一集一點都不平靜!面對武魂殿的眾多魂聖,小舞的腦海裡只有一個人的身影,而唐三的選擇是,無論付出什麼代價,他都要保護自己的愛人!
  • 《全金屬外殼》:人性悖論,毀滅人性的戰爭
    今天小影要給大家帶來一篇剖析人性的電影《全金屬外殼》,1987年上映,老而經典。導演則是大名鼎鼎拍攝了《2001太空漫遊》的庫布裡克,這也是他最後一部反戰電影。電影的開頭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來敘述電影的劇情,這也是導演想通過講述越戰中的兩件事來表達了他對戰爭與人性的看法。
  • 飲酒悖論中的邏輯
    「飲酒悖論」由於雷蒙德·斯穆裡安(Raymond Smullyan)的書而出名,這本書的名字就叫《這本書叫什麼名字》。這個關於飲酒悖論的介紹實在是晦澀難懂。換一個方式來解說吧。飲酒悖論說的是:在酒吧裡,總可以找到一個人,如果他喝了酒,那酒吧裡的每個人就都喝了酒。聽上去很荒謬,但在數學上可以用數理邏輯嚴格證明它。酒吧裡的人,可以分成每個人都喝了酒和至少有一個人沒有喝酒這兩種情況。對每個人都喝了酒的這種情況,隨便找個人說,如果他喝了酒,那酒吧裡的每個人就都喝了酒。
  • 毛姆《面紗》:人性的拷問,愛情的悖論,救贖在覺醒之後
    毛姆在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審視之後,繼而讓他們走向救贖之路。凱蒂精神的覺醒是自我救贖的前提。2、愛的悖論:文學作品中永恆不變的愛情主題,在這裡以鮮有的悖論形式存在著悖論,百度百科做如此講——悖論是表面上同一命題或推理中隱含著兩個對立的結論,而這兩個結論都能自圓其說。
  • 遊戲王,迷迭香新馬甲與獻祭之蓮,無限loop
    遊戲王,迷迭香新馬甲與獻祭之蓮,無限loop JUMP漫畫附贈卡,卡哇伊的妹卡迷迭香又有新馬甲
  • 羅洛梅:敢於直面人性中的惡,其本身就是一種善
    敢於直面人性中的惡,其本身亦是一種善。——羅洛·梅人所有的焦慮,都可以體現為一種焦慮,即死亡焦慮。——哲學詩畫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個體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內心的焦慮、空虛、孤獨等症狀愈發嚴重。科技進步了,物質豐富了,但人類的生存境遇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甚至更加惡化。
  • 《盜火》:科技發展的背後蘊含的卻是人性倫理的思索
    不僅因為他的作品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蒼涼冷峻、富有哲理,以生物學知識作為切入點,還因為他的作品讀後給人以無限的想像空間和深刻反思。2001年王晉康發表在《科幻大王》上的短篇小說《盜火》就充分地展現了他的這種個人特色。
  • 電影《天空之眼》是一部通過戰爭對人性探討的影片(值得深思)
    《天空之眼》值得一看,道德悖論,看熱血片的心態進去看了一部倫理片。可能上帝視角的習慣,從頭到尾沒有在我心裡產生悖論,許是歷事太多頭頂無事早疲乏了,不是快餐類的文化少有了。一個悖論,是救一個人還是救一群人?每一個無辜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一部通過戰爭對人性探討的影片,很寫實,很現實。
  • 《黑暗獻祭》:在黑暗聖殿中追尋光明,體驗「魂味」戰鬥
    一場黑暗之旅近些年,"受苦遊戲"風靡一時,從《空洞騎士》到《鹽和避難所》越來越多的獨立遊戲製作者逐漸將目光放到了2D捲軸式類銀河城遊戲上,頗具一股復古的味道,而《黑暗獻祭》正是這一環境下的產物。歷時五年,法國獨立遊戲製作組Hibernian Workshop將《黑暗獻祭》搬到了舞臺中央。
  • 神秘主義、直覺與邏輯悖論
    這個小組的成員深受維根斯坦的《邏輯哲學論》(1922年)的啟發,建立了邏輯實證主義,試圖以對語言的邏輯分析消滅形上學。他們都生活在維也納,所以邏輯實證主義的核心是維也納學派。戰後,維根斯坦嘗試過山區小學老師、修道院園丁助手、姐姐瑪格麗特的建築師。他在1929年從奧地利返回劍橋大學,以《邏輯哲學論》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留校任教,後來成為英國公民。
  • 假面騎士零一最終形態需要伊茲獻祭?誕生技術奇點的結局都是消亡
    在《假面騎士零一》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滅等人控制修碼吉亞襲擊人類,而滅等人控制修碼吉亞的原因就是這些修碼吉亞有了技術奇點,通俗的來說就是修碼吉亞誕生了思維或者說是情感,通常人工智慧只會做自己本分的工作,比如其中有一個片段是一名體育老師,按照人工智慧的設定這名體育老師會在課上教導學生,但是因為誕生了技術奇點,這位體育老師會在課下依舊教導學生
  • 人性的悖論——《人民的名義》的隱喻美學
    再看看達康書記,人性的悖論更是到了極限。在會議前臺、辦公桌後,達康書記的政治覺悟、處理事情的智慧與練達,無人能比。但回到家庭和個人生活,達康書記簡直就是個弱智兒童,甚至被他的老婆歐陽菁利用,為她的出逃作掩護。如果不是沙瑞金書記提醒,使得他在關鍵時刻與歐陽菁離婚,做及時的責任切割,他竟然不知道自己被拉下水的潛在風險。
  • 經典悖論漫遊(及續篇)
    它主要闡述了亨迪卡和桑朵新創的IF(Independence-Friendly First -Order Logic)邏輯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它挑戰了許多公認的觀念,如公理集合論作為數學理論的適當框架,對說謊者悖論也作了進一步的探討。它是否將引起一場邏輯和數學基礎的革命?我們還將拭目以待。    (三)由一因多果片面推理引致的悖論這種形式的悖論類似於詭辯。
  • 張宏傑|《千年悖論:人性的歷史實驗記錄》出書記
    《千年悖論》是張宏傑老師的「處女作」。此次重裝再版,收錄了其寫作初期大部分優秀的歷史文化散文作品,及其早年關於歷史寫作的兩篇採訪,並配以精美插圖。他在歷史的劇場裡洞察人性浮沉,從「人性」角度觀察古人,揭示不同的人格結構在共同的歷史重壓下,如何抵抗、伸縮、變形、扭曲、斷裂。這本書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 警察扮嫖客執法的邏輯悖論
    「釣魚執法」不僅不合法,而且還存在邏輯上的悖論。嫖客與賣淫女是相輔相成、彼此依存的關係,「賣淫」與「嫖娼」缺一不可。這家派出所既然認定4名「站街女」賣淫,那麼嫖客是誰呢?沒有嫖客又怎能認定賣淫呢?所以個中悖論在於:如果暗訪的警察不被認定為嫖客,那就不該認定4名「站街女」賣淫;如果認定4名「站街女」賣淫,那就要同時認定暗訪的警察是嫖客。
  • 愛唐宋詞:藏在「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裡的蒼涼
    這不同於張愛玲其他的早期作品,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也沒有性格鮮明的人物,沒有悽美的意境,也沒有充滿哲理的雞湯話,就只是白描,但如果細讀,或者有了閱歷的人去讀,就會體會到夢醒後的無望,感受到「 短的是人生,長的是磨難 」 的蒼涼。
  • 加強悖論的跨學科研究
    悖論是困擾人類思維和科學發展的跨學科難題。以往人們多關注某一學科領域中的悖論及其研究,而忽視悖論與跨學科研究的關係。從科學發展的角度看,認識悖論的跨學科特徵並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科學史上,悖論是指一種奇特的推論,即在某一科學理論體系中,某些公理或定理看起來似乎無懈可擊,但從一定的共同體公認的背景知識或真實的可接受的前提出發,經過嚴格的邏輯推導卻得出令人難以接受的荒謬的矛盾。邏輯學的常識告訴我們:演繹推理具有保真性。如果某一推論的前提真實且推理形式有效,那麼其結論一定真實可靠。然而,悖論不僅挑戰邏輯學的常識,也成為批評邏輯學或其他學問的工具。
  • 道德悖論研究探賾
    其內蘊的悖論是:「先拿」、「拿小」者「不自覺」地把「不道德」的惡名留給了「後拿」、「拿大」者,前者道德價值的實現是以犧牲後者的道德人格為前提、代價的;假如「後拿」、「拿大」者也是一個講道德的人,則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兩人因相互謙讓而「拿」不成,「分蘋果」失去實際意義;假如「後拿」、「拿大」者是一個不講道德的人,「先拿」、「拿小」者的行為價值則意味著姑息和縱容甚至培育了「後拿」、「拿大」者的不道德意識
  • 鏡子能映射出人的本性—《假面騎士龍騎》
    ,不但加入了很多新元素,而且連片中的假面騎士多達13位。 真司的想法很單純,他想為了保護人類而戰 在知道卡盒的存在只是為了人類自私的欲望以及無止境的殺戮時,真司有了新的目標 阻止騎士間的鬥爭,阻止這場可笑的殺人遊戲 大逃殺題材頭一次應用到假面騎士系列,勢必會產生一個無法適宜低齡觀眾的問題
  • 通常無法用常規邏輯解釋的9個現實悖論
    對於我們而言,邏輯和常識可能是非常良好的工具,特別是當涉及到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它們就能夠讓我們以達到預期結果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是,同樣存在的悖論是使我們經受考驗的那些難題,因為它們的處理方式似乎更像是一個迷宮,將我們帶到了問題的根源。而今天,傑瑞就將為你介紹,通常無法用常規邏輯解釋的9個現實悖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