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災難是人性的試金石,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

2021-01-08 滿天星空屋

導語

春節前夕到現在,全國都籠罩在疫情的陰影之下,世界好像都變成了灰白的顏色。

在這次疫情大背景下,引發了人們對人性的性善以及性惡的思考。應奮不顧身為大局著想?還是為了一己私慾對他人置之不理?今天,我們就疫情的一些現象進行分析,對當今時代性善論還是性惡論進行探索。

1.23日,武漢宣布封城。我心裡一緊,想到的竟然是韓國的人性電影《流感》。一群偷渡客來到韓國,但是整個貨櫃內的偷渡客幾乎全部死亡,只有一人僥倖逃入城內。殊不知此人身上攜帶致命豬流感病毒,短短一天時間,病毒迅速蔓延城市的各個角落。黑暗的社會、人心顯現。這是一部關於人性的片子。

古代對於人的本性,有性善論和性惡論兩種觀點。

人有內心柔軟的地方,但不等於其大愛無私。

魯迅在經驗中寫到:「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確實極少的。」小時候覺得魯迅先生的文字深奧,現在看來,卻真真是很貼切現實了。前幾年的春晚小品《扶不扶》在社會中掀起了一段對於人性的思考與探討。

捫心自問,若是在街上遇見了突然倒下的人,雖然會去提供幫助,但總是要思量再三的,人都不想給自己找來不必要的麻煩。

這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性。——東野圭吾

昨天刷到的一則視頻,讓我久久不能平復自己的心情。身在外鄉的湖北人,因為湖北籍貫的原因,回不了家,被房東,或者是旅社趕出來,只能露宿街頭。有些有被子,有些啥也沒有,就這樣直挺挺的睡在凌冽的冬風。環衛工人說,晚上的時候,公園的階梯上,睡了很多很多人。表面上說著武漢加油,中國加油,現實中,卻是對於武漢的人說:「離我遠點!」一人之過,卻讓他人負重前行。其實很多時候,人們都在不知不覺之間劃分界限。

或許他們真的並沒有回家,他們也沒有感染任何的病毒。可人們卻不願意去相信。或許是那些故意隱瞞病情的人,讓其他人產生了害怕的心理,從而一概而論。大多數的人,都杯弓蛇影,他們將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面對他人的困境,相對於嘲諷,人們更多的會選擇漠視和沉默。即使想過幫助,卻也真的只是想想而已。細思起來,真的很想說一句話:「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中,易遙在投江時說了一句話「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你們每一個冷漠的人都是幫兇」!心理學上的責任分散效應,對於一件事情,圍觀或參與的人越多,責任越分散,總不能避免「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現象。

隔壁社的有一戶人家的女婿從武漢回來,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丈母娘做著街上賣豆腐的營生。第二天,村口便被封了,不讓上街。我聽見人們議論紛紛,說就是因為那家人,我們才不能上街買東西,還有人隨聲附和著。所謂三人成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各種議論,說著以後少去她那兒賣豆腐,說著以後離他們遠一點,說儘量不要和他們有交集,也說著其他……

我卻不能說什麼。人們刻在骨子裡的偏見,怎會因為三言兩語而改變。

有些人,一面譴責著那些發國難財的人,一面又對平白受到災禍的人出言不遜。我不知當這樣的不幸降臨在這種人身上時,會是如何一番景象。是不是又開始譴責社會缺乏的關愛,社會情感的涼薄。這個世界到處都在說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可人性中深深刻下的趨利避害,自私自利卻總讓人有著全然不同的做法。

對於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的爭論從古至今。這次疫情亦不例外。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來勢洶洶,讓這個冬天顯得格外寒冷。災難面前,有人驚慌失措,有人挺身而出,有人獨善其身,有人急公好義。

疫情之下,還是會在每一個角落,閃耀著善良的光輝。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黨員幹部,醫生,護士,軍人,愛心人士。

疫情之下,善舉盡可如數家珍!

有堅守在生病丈夫身邊一刻不願離開的老奶奶,有為疫情奉獻出生命的基層幹部,有最一開始堅守在一線,後來因病去世的主任醫師,有奔赴前線剃光頭的護士,有在方艙醫院帶領病友們跳舞的醫護人員。一次次的馳援武漢,一批批的志願者形成疫情蔓延的防火牆,一次又一次從死神手中搶過鮮活的生命。

45後的院士,90後甚至00後的護士,他們都奮戰在抗疫的一線。「若有戰,召必回」的退伍軍人;以維護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的醫護人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共產黨員;作為共產黨後備軍的共青團員;維護疫情期間人們日常生活正常運轉的配送人員;給拾荒老奶奶送口罩的小學生;「丟下」畢生積蓄在派出所的老大爺……

因為有那些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勇士們,我們對最終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充滿了信心,因為有那些在疫情陰影下多行善舉的義士們,我們在與疫情作鬥爭時始終感受到愛心。病毒無情人有情。這些暖心的一幕幕,連綴而成的眾志成城的長卷,融化了冬寒,成為我們心中走過冬天的那份篤定。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柔軟的一面,我看見了,我也感受到了,來自這個世界滿滿的愛意。

哪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刨根問底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我只知,天道蒼蒼,世事紛紜,無愧於心,無愧於人,足矣。

結語

世界偶爾薄情,但我們依舊深情!

疫情之下,有人小肚雞腸,自私自利!但更多的人披星戴月,負重前行!大抵是維護社會「能量守恆」的需要吧!

但我真心希望,我也看見了,天平明目張胆的偏向善的一段!

相關焦點

  • 疫情之下,人性各異
    疫情之下,每個人民都有義務去共同配合「抗疫」,但顯然有的人並未意識到。據中新網,1月4日瀋陽市公安局瀋北分局官方微博4日發布通報稱,3日12時許,瀋北新區虎石臺街道文化社區居民郭某某(男,34歲)與其妻子黃某(女,33歲)到社區核酸檢測點進行核酸檢測時,因被檢測人員不足10人需要等待(檢測試劑為10人一組)而產生不滿,並對現場工作人員進行謾罵。
  • 杞柳,古人借喻人性的植物,孟子的觀點是人性向善還是人性本善?
    但是,在我們的南方地域並不多見,尤其城裡,還是文廟前的小廣場綠植帶,所以既感意外也覺新奇。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學家陳普作詩《孟子·杞柳》:「梓漆椅桐質本奇,用而為器始皆宜。倘令杞柳非柔順,未必杯卷可得為。」冷靜、知性,言簡意賅,富含哲理。
  • 人性到底是善是惡?百家爭鳴,道、儒、墨、法爭出了啥結果?
    孟子之前還有墨子,也沒有提到人性是善是惡。但是和老子、孔子不同,墨子對這個問題是有明確見解的,那就是「人性本善」。恐怕這個結論很多人會不服,因為從《墨子》中根本找不到對「人性本善」的論述。墨子只講「兼愛」,講「非攻」,不講人性善惡。若一味拘泥於文字,確實無法證明墨子所思所想。
  • 王陽明:人性本無善惡,為善去惡是格物
    如果談到人性善惡的哲學問題,不得不提到明朝王陽明著名的四句教:「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人心本天性(天命之謂性),天性是天賦與我的本性,即是「心」。我的心性是自然的、天賦的,無善惡可言,也絕不帶有「原罪」。「善」、「惡」,都是人意念造作的價值觀。人為的造作,不該用來規範自然之物。此之為「有善有惡意之動」。
  • 量子力學的「希格斯場」與人性善惡本性的形成
    人性善惡理論,千古哲學家爭論不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今天用量子力學來解釋一下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很多人聽說過希格斯場吧!以西方性惡論為例:一般認為,西方社會是認為人性本」惡「的。因此,人類有了原罪,所以人性本惡。請注意,西方設定人本」惡「也是放在一個特定的「場」裡面,在」場「裡產生的。這個「場」就是伊甸園的構造!人類的先祖摘吃了一個蘋果,有什麼罪嗎?恐怕不能說有!但是放在伊甸園這個「場」裡,成為上帝設定蘋果是「智慧果」這個構成「場」的要素,那亞當和夏娃的行為就有了性質,這個性質就是「惡」!
  • 性本善or惡?基於人性假設的激勵對策
    X-Y理論——基於人性的假設 上個世紀60年代,一位叫做道格拉斯·麥格雷戈的美國心理學家、行為科學家,編著了一本書叫《企業的人性面》。該著作為企業及學術界帶來重大影響,甚至對彼得·德魯克、沃倫·本尼斯等管理學大師也影響頗深。 書中提出了一個管理學理論——X理論和Y理論。
  • 羅洛梅:敢於直面人性中的惡,其本身就是一種善
    敢於直面人性中的惡,其本身亦是一種善。——羅洛·梅人所有的焦慮,都可以體現為一種焦慮,即死亡焦慮。——哲學詩畫社會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個體所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內心的焦慮、空虛、孤獨等症狀愈發嚴重。科技進步了,物質豐富了,但人類的生存境遇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觀,甚至更加惡化。
  •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進化論角度分析人性善與惡根源是如何產生的
    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如果人類是由猴子進化而來的,那麼人最初也只是動物屬性或本能,無所謂善惡。人性惡源於人類的自私和貪婪,欲望是無窮的。我覺得人類自私和貪婪開始於人類使用鹽醃肉,因為人類再也不用天天去打獵,於是有時間思想問題,於是人類更聰明,於是人類開始種糧食,糧食是可以儲存起來過冬的,於是人類有了更多的私有財產,於是人類走向了欲望的深淵,不能自拔。
  • 末日病毒:一部關於美國疫情的影片,災難之下人性還存在嗎?
    #美國副總統彭斯進行自我隔離#用心看電影,發現不一樣的世界,大家好,我是小哈最近美國疫情仍然很嚴峻,截至目前為止,確診人數達到135萬,而死亡人數已經高達8萬人美國為什麼會落得如今的結局,相信大家有目共睹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一國之總統還在惡意誹謗和污衊,民眾的生死存亡他不顧,國家的安危他不顧,眼裡只有永遠的利益
  • 《下一層》:一場饕餮大餐的背後,是對人性貪婪的自我反思
    第三,保護野生動物與遏制人性貪婪兩個主題相融合,探討人性之惡影片中食客們吃的全是稀有動物,他們大快朵頤地吃著,津津有味。導演選用這些動物作為食客們的佳餚,一方面是想表達出食客們的殘忍以及資本家的血腥,另一方面是想號召人類應該與自然和諧共處。
  • 這部R級驚悚片,揭露了人性的黑暗
    」《透明人》這部片子題材雖然很狗血,但是卻巧妙利用了心理環境的搭建,讓觀者深刻思考人性和誘惑,參與其中,甚至是作用於自身的幻想狀態,這就是它的聰明之處。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已經不重要了,當所有存在的關係和平衡被破壞時,很少人能抵擋住誘惑,當平衡被打破,能力存在很大差距時,可能就無所謂善惡了。
  • 人性究竟能有多毒惡?歐洲女子把自己麻醉6小時,被觀眾撕衣摧殘
    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荀子》 世界上的腌臢事層出不窮,但是無處不在的善意也令人感覺到溫暖,在善與惡交織的社會裡,究竟人性本惡還是人性本善呢?
  • 諾貝爾文學獎最恐怖的獲獎作品,揭示出人性本惡的真相
    他用自己被退稿多次的《蠅王》,提出了一個終極議題:人性本惡!《蠅王》講述了一群孩子由純善到邪惡的過程,承認了「人性之惡」的存在。書裡還尖銳地指出:當欲望泛濫時,因為文明的約束,和被理性所隱蔽的「人性之惡」,馬上就會浮現出水面!可以說,這個觀點相當可怕!
  • 這一場實驗,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
    人性如同玻璃,或許連玻璃還不如,稍微考驗一下就支離破碎。歷史上有很多測試人性的實驗,但是,都沒有這個實驗來得簡單粗暴,讓人性的黑暗面變得如此透明。一、瑪麗亞·阿布拉莫維奇,是塞爾維亞著名的行為藝術家,她以大膽狂野的風格著稱。1974年,義大利,那不勒斯一個不知名的廣場上。
  • 《驚變28天》| 災難背後的人性之惡
    偶然之下,動物保護者襲擊實驗室並釋放了攜帶病毒的黑猩猩。其實縱觀當今的很多作品,批判人性的作品有很多很多。但是並不是每一步批判人性的電影都是值得看的。現在有很多的作品搜時機械了、淺顯的去批判,只會給人們帶來「不痛不癢」的感覺,但是觀眾並不會真正的去反省那些需要批判的東西。
  • 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
    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01懷疑別人的善,是人性的惡,只能自食惡果一個朋友吐槽說,她自己掏心掏肺地對待娘家人,不僅是對自己的父母好,對哥嫂侄子侄女都一樣好,但是卻被人懷疑她別有用心,嫂子說她想分家產,甚至因此辱罵父母。
  • 羅伯斯山洞實驗:召集22個孩子,用挑戰人性的方式檢測人性
    人性本質是善是惡一直為眾多思想家哲學家所研究探討。實驗之初在我國古代,對於人性本質的求索一直停留在理論層面,但在西方人實踐創新精神及對真理的渴求中,他們採用了更為激進的手段,即用人體本身作為實驗對象,更多的傾向於讓活人參加心理實驗,以期能有更加真實客觀的結果出現。
  • 老子的上善若水,讓人體會出了多少人性之惡
    老子讚美上善若水之德,以引起世人對上善的深刻理解,反襯出現實社會中的人性之惡,最終又用人性之惡,烘託出了人性的原始之善。所以上善若水成為老子哲學思想中千古傳誦的盛名格言。自古至今,讓多少世人從上善若水之中看到了仁義道德之下的人性之惡啊。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 「我活不了,你們也別想好」,冠狀病毒惡,還是人性中的惡
    同樣,還有一位老大娘,和這位老人一樣,也是為武漢捐款,工作人員考慮到老人攢錢不容易,拒絕她,結果,老人卻哭了,她只想為武漢抗擊疫情作自己的貢獻,可是,人家不收,後來,大家看到老人著急地哭了,才收下老人的錢。當我們為這兩位老人點讚時,不得不想起一則來自雅安天全縣警方的通緝令,所通緝的也是一位老人,69歲的老人。
  • 《暴裂無聲》於無聲中的控訴 抨擊人心與人性的又一佳作
    《暴裂無聲》於無聲中的控訴 抨擊人心與人性的又一佳作《暴裂無聲》是由並馳(上海)影業有限公司、和和(上海)影業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的犯罪懸疑片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姜武飾演的是昌萬年,弘昌礦業的董事長,衣著光鮮亮麗內心卻險惡無比,掌握一方黑惡勢力霸佔整個地方礦業。電影對於細節之處的描畫是很深刻的,學校捐款時西紅柿汁濺到衣服上、學校捐款穿校長的外套、逼迫礦業公司李總、額頭上的那一縷假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