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實驗》人性的可怕,以及一點點善念的力量

2021-01-08 電影新鮮度

《死亡實驗》這部片子實在很難說…想推薦它,因為故事說得不錯,拍得很有效果,演員超好,其實真的是一部好電影。問題是…

它披露了人性最醜惡的一面,從中間開始一直到電影結束,火行者自己…非常坐立不安到想要離開不要再看下去了!這並不是因為電影太難看,而是因為,這些血淋淋的事實,有時候…真不想看見!

偏偏《死亡實驗》就把它們赤裸裸呈現在你眼前…「不舒服」只是一個籠統的形容而已,其實看電影的過程中,火行者甚至有個念頭,覺得…會不會出了戲院…就再也無法相信人類…

好在,撐完整部片之後,《死亡實驗》卻又給了觀眾一絲的溫暖,即使是那麼微小…但在經歷這麼多殘酷之後,很簡單的一句話…幾個畫面,就讓火行者的眼淚掉下來了…

這點是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以前沒看過導演保羅舒林〔Paul Scheuring〕的電影,但他確實也很會操弄觀眾的情緒。

這部片子談的是制度和人性。為了規範人性中惡的一面,人類用集體的力量發展出了一些制度。身在自由民主國家的我們,或許把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對不滿的政策我們會怒罵,對不喜歡的官員我們會批評…都來得那麼自然。或許法律不完美,但我們也從沒覺得有什麼大問題,日子都照樣過,不是嗎?

那麼,大家可以試想一個問題。我們都知道,法律也有誤判的時候,對吧?只是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而已。如電影中所問的一個問題,如果你最愛的人被殘忍的傷害了,兇手卻被誤判而自由…你會怎麼做?

如果這機率非常微小的不公平、制度的不完美,剛好發生在你身上,你會怎麼做?默默的接受?盡一切努力去反抗?這些事情真的會發生,我們在新聞上都會看到,發生在別人身上,當事人從來不曾想過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的。

《死亡實驗》並不是這樣子的事件,但它要討論的主題和這個很有關係。體制、權力、和人…這三樣東西的平衡點一沒抓好,就會擦槍走火,發生可怕的事情。

人性太複雜,我們都有可能連自己也不為人知的一面,在走投無路的時候、在整個環境改變的時候…才會顯現出來。

《叛獄風雲》最棒的地方就在於對每個人性情轉變的描繪,而兩位主角都是奧斯卡級的,一個溫吞沒自信的人,像嘗了血的鯊魚,第一次知道掌權的滋味,開始露出可怕的原形(佛瑞斯特惠特克〔Forest Whitaker〕)…

但也有好人,也有理性的人,被打擊、被羞辱…被逼上絕路而放棄他的理性(安卓恩布洛迪〔Adrien Brody〕)。

如果你是純粹看劇情的觀眾,不太會去融入角色或體會角色心境(常常問旁人「他為什麼要這樣啊?」),那可能不太適合《死亡實驗》,因為整部片子都以這些為主軸。

反之,會看角色的觀眾,可能會看得非常不自在…其實光從片頭就知道了,電影開始之前,導演就剪了一些會讓你想要偏過頭的片段,若你完全冷感…

這片大概也沒意思了,若你已經開始有點感覺到這片會很黑暗,那就是對的觀眾。

或許我們永遠都不會了解「人」吧,一個人或許很單純,人越多就越複雜,開始有團體的產生、認同的力量、強弱的比較、權力的掌控…大部分,都是醜惡的,非常少的部份,才是光明的…

可是正因為那一點點的光明,帶著人類一步一腳印從野蠻人進步到今天,即使今天,世界上還存在著陶多多的不幸…

由人造成的不幸,說不定有一天也會發生在我們身邊…讓我們怨不得天就全都尤人…可是…總會有曙光的。

《死亡實驗》給你看盡了人性的負面,其實它要告訴你的,卻是那正面的可貴。時間比重差很多,電影大部分的時間都是你不願看下去的情節,只有偶著,會出現短暫的希望,可是一定要堅持到最後的雨過天晴。

邪念很容易在沒有制度(或不當的制度下)驅動我們的邪惡行為,但善念卻不那麼容易在任何情況下驅動我們的善意行為,《死亡實驗》讓我們看到的是,制度是有瑕疵的,它也不可能壓制所有的惡,可是當沒有人規定要展現出來的善面,能發自內心始動時,這個世界還是有希望的。

相關焦點

  • 《羅生門》中「火」的象徵意義:善變的人性,搖曳的善念
    《古事記》在這一事件後轉換了敘事風格,開始在本來和諧、繁衍興盛的世界中加入了對立與死亡。」而希臘神話中宙斯將盜火的普羅米修斯用鎖鏈鎖在高加索山上,並將一個裝入了所有惡念的潘多拉的盒子送入了人間。另外,對於鳳凰來說火不僅是它唯一解脫的道路也是它痛苦的源頭。而日常生活中火雖然能加熱食物溫暖身體,但是稍不小心就會燒毀森林或者引發爆炸。總之,「火」是一把雙刃劍。
  • 每個成年人都該看看這部人性實驗片——《死亡實驗》
    而那個未知的東西,或許就是躲在這張人皮之後的說的有點玄乎了,想要真正了解自己,了解人性,除了空洞理論和玄學猜想之外,更需要一面更加可靠的鏡子,這就是「實驗」。「實驗電影」——死亡實驗The Experiment好恐怖啊,這不是恐怖如果波浪是納粹的速成手記的話這就是「死亡實驗」的包裝和「螢光速成組」參加這次實驗的人都是從社會上應徵來的報酬也是2周14000美元我們分成獄警和囚犯來模擬實驗需要「獄警」的「囚犯」需要服從獄警實驗的結束相當於紅燈所以
  • 《死亡實驗》全劇情賞析 感受人性忍耐極限爆發
    《死亡實驗》全劇情賞析 感受人性忍耐極限爆發
  • 《死亡實驗》:真人真事改編 「偽科學」下的人性實驗 引人深思
    到底是人性本善還是人性本惡?其實人習性本身就是具有兩面性的,關鍵是誰能戰勝誰,良好上的法制體系和道德體系會約束住惡的一面而放大好的一面。再善良的人心底都會有陰暗面,如果失去約束的話,恐怕也是魔鬼被釋放出來的時候。
  • 從「人性實驗」到「恐怖實驗」:永遠也不要考驗一個人的人性
    在歷史上著名的所謂「人性實驗」中,「人性」幾乎全都沒有經受住考驗。「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人性中的惡一旦得以釋放,「人性實驗」就變成了一個個「恐怖實驗」,人性掩蓋下鮮血淋漓的現實,你準備好面對了麼?在所有「人性實驗」中,「斯坦福監獄實驗」無疑是最為著名的。史丹福大學一位名叫津巴多的心理學教授挑選了24個健康狀況良好、心智水平正常的人參與這項實驗。
  • 心理學:3個展示人性之惡的心理學實驗,原來人性如此醜陋
    人性有多醜惡,看看下面這三個實驗你就明白了1.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社會心理學上最著名最有爭議的實驗。若論社會科學歷史上實證研究的貢獻,可能無出其右。米爾格拉姆在教師詢問和要求停止實驗時會說,學習者不回答就被視為回答錯誤,並嚴厲的要求其繼續進行下去。你會將實驗進行到什麼程度,實驗前,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會在135伏左右不服從命令。然而,在對40名男性做測試時,有26人一直進行到了450伏。最後超過70%的人都將檔位提升在150伏以上。
  • 《死亡實驗》講述了是人性的弱點還是道德淪喪
    《死亡實驗》是根據一個真正的心理學實驗改編的電影,這個電影有一定的真實性。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的斯坦福監獄做的實驗,而那次實驗的對象是大學生,實驗的期限和劇中一樣也是兩星期,也是開始報名篩選的人,最後有24個人被選中隨機分為了三組裡面有9個獄警9個犯人還有6個替補這個實驗雖然沒有造成人員的死亡,但是也發生了和電影裡面類似的情況。
  • 羅伯斯山洞實驗:召集22個孩子,用挑戰人性的方式檢測人性
    人性本質是善是惡一直為眾多思想家哲學家所研究探討。實驗之初在我國古代,對於人性本質的求索一直停留在理論層面,但在西方人實踐創新精神及對真理的渴求中,他們採用了更為激進的手段,即用人體本身作為實驗對象,更多的傾向於讓活人參加心理實驗,以期能有更加真實客觀的結果出現。
  • 人性到底有多可怕?細菌實驗骨鋸太殘忍,女犯人遭遇讓人不忍心!
    人性到底有多可怕?細菌實驗骨鋸太殘忍,女犯人遭遇讓人不忍心!七三一部隊臭名昭著,行為太沒有人性了,使用細菌實驗骨鋸太殘忍。在這些冷血惡魔的眼裡,活生生的人是不存在的,百姓和俘虜都是有生命體徵的「試驗材料」。想一想就不寒而慄的感覺。
  • 心理學實驗告訴你:永遠不要考驗人性!
    無意中看到一個視頻,是關於人性考驗的。說的是一位記者在人流較多的路上假意丟掉錢包,裡面有錢,銀行卡和各種證件,視頻中看到的人大多交給了警察,甚至有人在原地等待失主許久。乍一看覺得挺好的,似乎證明人們的整體素質提高了,都拾金不昧了。不過細想起來感到奇怪,這樣去考驗總覺得不妥。
  • 未知讓人恐懼,恐懼讓人瘋狂,電影《迷霧》讓我們看到真實人性
    然而,對於人性的深層探討和剖析,才是本片所要傳達的主題。故事敘述一場強烈的暴風雨降臨在一個平靜小鎮的夜裡,這場意外使得戴維(David)(Thomas Jane)的家斷電、斷糧及房屋損毀。於是,他帶著年幼的兒子比利(Billy)前往鎮上的超市添購必需品。沒想到,一層層的濃霧竟在超市外面迅速蔓延,淹沒了所有視線;更可怕的是,霧中隱藏著恐怖的怪物伺機攻擊人類。
  • 可怕的「人性實驗」:生而為人,我勸你善良
    可當妻兒被證實溺水死亡以後,丈夫卻現身了。原來丈夫欠下貸款之後,欲製造自殺假象,騙取百萬保險。這些無心或有意的暴力溝通方式,有時甚至比肉體的傷害更讓人痛苦。扮演獄警的學生,穿上制服後,也慢慢開始享受某種權威感,他們很快忘記這只是一個實驗,甚至開始鎮壓那些嬉鬧不聽話的囚犯。
  • 人性可以醜惡到什麼地步?德國心理影片《死亡實驗》了解一下!
    《Das Experiment》,中文譯為《死亡實驗》,有美國版和德國版,小編覺得德國版更加讓人震撼。都說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於2001年上映的的德國電影《死亡實驗》確是如此。永遠不要考驗人性,因為你如何也不知道它能醜惡到什麼地步。Power corrupts.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絕對會導致腐敗。其實人本身就不是純惡或者純善的(小編更加偏信白板說,人一出生便是一個塊無知無善無惡的白板,人教給他什麼,他便在環境中傾向於什麼),每個人都有善惡兩面。
  • 人性實驗
    人性實驗海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心理實驗,他假裝自己厭倦了生活,想要自殺。
  • 可怕的曼德拉效應,以及雙縫實驗
    有人清楚記得,曼德拉明明在80年代離世,甚至能夠陳述當年的葬禮報導和電視片段,以及曼德拉遺孀的熱淚演講。,提前知道了成龍會抬棺: 另外,肥貓鄭則仕也被傳出多次死亡謠言,前段時間在節目上被闢謠。
  • 《不理性的力量》書評,人性理論配合心理實驗,來解釋「不理性」
    《不理性的力量》書評,人性理論配合心理實驗,來解釋不理性暢銷書通常都會出續集,《怪誕行為學》用嶄新的角度去分析人性心理,這本續集雖然內容依然充實,但感覺上與舊作大同小異。可能只是我先入為主,我總覺得作者已經把最精彩的內容放在第一本書中,這本書的心理實驗的質素好像次一級。書中有很多篇幅只談作者自已的個人經驗,想當然爾地將其應用在所有人身上,吹水成份多而學術成份少,作者江郎才盡無以為繼。這本書分為十章,每一章介紹一個不理性的行為。
  • 電視劇版「釜山行」驚悚恐怖展現人性,可怕的是怪物還是人?
    韓國電影一向敢於體現人性,2011年的《熔爐》,2016年的《釜山行》,2019年的《寄生蟲》等等。每一部電影看完都會令我們陷入無盡的沉思。。。 老話說:「鬼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如果出現流鼻血,幻聽,甚至昏迷的症狀,就會變成怪物,請廣大市民注意。」
  • 《死亡實驗》:世界需要妥協,更需要反抗
    《死亡實驗》The Experiment (2010)類型:劇情/驚悚 製片國家:美國導演:Paul Scheuring主演:艾德裡安·布洛迪世界需要妥協,更需要反抗死亡實驗講述的是一個機構從社會上重金招聘26人,讓他們分別扮演獄警和囚犯。
  • 誰能逃過「 人性的拷問 」?——臭名昭著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說明一切
    而小編為了整理了這篇文章,其實也糾結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要分享這篇文章,因為此研究內容旨在揭示 " 環境對人性善惡的影響」,而小篇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後,能夠更貼近的了解人性惡的一面,也才能夠活得更通透。正所謂,人只有守住惡的一面,自然而然就會得到善良!實驗試圖證明,環境可以逐漸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變一個人的行為。
  • 懂人性的人有多可怕?不顯山露水,置仇人於死地,還留得好名聲!
    利用人性的恐懼,讓屠夫成為自己的下屬,給予其內心的煎熬與惶恐。利用人性的貪婪和嫉妒,製造屠夫的困局以及殺的理由,但是韓信自己卻不參與。 這就是洞悉人性的可怕之處。韓信這件事告訴我們,你的對手、仇人,如果有天突然公開說放過你,你可以接住,但是別輕易相信。事情可以翻篇,但是心中的仇未必能解,合作更是別想,彼此保持距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