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監獄實驗是什麼呢?也許這個名字你不是那麼熟悉,但是這個實驗的 " 劇情 " 你一定在什麼地方聽說過。
在學術界,津巴多是個非常有潛力的教授,1971 年他才 38 歲,就當上了斯坦福心理學系的終身教授。津巴多在1971 年之前並沒有什麼出色的科研成果,被選為終身教授後好歹也要拿出一點 " 真材實料 ",於是津巴多接下了美國海軍研究中心 ONR 的批准和經費,開始了他的實驗之旅。
我們都知道監獄是一個充滿暴力和黑暗的地方,當時的津巴多好奇人們為什麼不能夠在監獄裡和平共處,為什麼一到監獄裡好人也會變壞?於是組織設計了這個著名的 " 斯坦福監獄實驗 "。而小編為了整理了這篇文章,其實也糾結了很久,最後還是決定要分享這篇文章,因為此研究內容旨在揭示 " 環境對人性善惡的影響」,而小篇希望更多的人看到這篇文章後,能夠更貼近的了解人性惡的一面,也才能夠活得更通透。正所謂,人只有守住惡的一面,自然而然就會得到善良!
實驗試圖證明,環境可以逐漸改變一個人的性格,而情境可以立刻改變一個人的行為。一個溫文爾雅的紳士在某些情境下也會變成嗜血狂魔。
人們總是習慣將這個世界劃分出黑白善惡,但善惡之間並非楚河漢界,黑白之間也非涇渭分明。從善到惡,從白到黑,關鍵在於情境的力量,這就又回到了小編之前發的那篇《「心靈魔術」之你離殺人犯只差72分鐘》裡的人性實驗了,有興趣的可以關注小編去看一看。這兩個實驗也是有很大的關聯性的。旨在揭示情境的力量實在是太大了,一個普通人是逃不過精心策劃的情境的。所以我們要不忘善良的初心,才能夠抵禦這個世界的惡。
下面來正式開始講斯坦福監獄實驗,它具體內容在今天聽起來更像是真人秀,有興趣的親們也可以在網上去搜視頻了解,津巴多選擇了 24 名學術志願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 " 囚犯 " 和 " 獄警 "。津巴多還特地拿著海軍給的經費是史丹福大學喬丹大廳的地下室建起了一個仿真 " 囚室 "。
這些參與實驗的志願者都沒有犯罪前科和任何精神病史,他們會收到 15 美元 / 天的報酬,條件就是必須完成14天的實驗。
從實驗的第一天起,這場實驗就散發的濃濃的真人秀感,一早被設定成 " 囚犯 " 的志願者按照真實情境被突然逮捕。在逮捕之前這些被分配為 " 囚犯 " 的志願者毫不知情,津巴多甚至說動了當地的警察局一起參與實驗,這些 " 囚犯 " 接受了全套入獄流程,包括一系列的搜身,戴手銬,戴上牛皮紙頭套,被捕進入警局,分配囚室,留指紋,以及拍囚犯照。
等到這一切都搞定之後," 囚犯們 " 被專門轉移囚犯的運輸車運送到了津巴多事先準備好的監獄,在那裡有已經換好衣服準備進入角色的獄警。
而 " 獄警 " 這邊也早就做好了準備,為了表明他們獄警的權威身份,津巴多特地給他們配備了短木棍,他們的著裝也非常貼近獄警的真實著裝風格,衣服褲子都是從軍用品店買來的卡其色制服,他們還被要求全程戴上墨鏡,防止與 " 犯人 " 進行眼神交流。
" 獄警 " 們的 " 待遇 " 很好,有輪班,在實驗裡會被安排過得非常舒服,而 " 囚犯 " 們會被刻意設計得過得很慘,甚至還要被戴上腳鏈。在 " 入獄 " 時," 囚犯 " 們都會被要求像真正的囚犯一樣,脫光了衣服,進行檢查,然後發印著編號的囚服。
一切準備就緒,監獄實驗開始。
實驗的剛開始,大家都認為這是一場枯燥無趣的扮演遊戲。都沒有太當回事,實驗剛開始,兩方還沒有完全進入角色,大家進入了短暫的枯燥時光,於是,這群具有反抗精神的囚犯開始嘗試挑戰權威,他們主動撕掉衣服上的編號,把自己鎖在牢房內,不理會看守的命令,並取笑看守。這下扮演看守的志願者們都陷入了困境,因為他們也沒有相關經驗,他們表現得不知所措,無法處理這種混亂的局面,直到他們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維護監獄秩序和法律的事情,並且他們必須要自行解決。
於是獄警們開始對囚犯進行鎮壓,自發地對囚犯們展開肉體和心靈上的虐待和折磨。到了第二天,被囚禁的 " 犯人 " 們就開始造反。" 囚犯 " 用床堵住了囚室門,拒絕服從 " 獄警 " 的命令,而換班的看守以為是上一輪的看守對囚犯過於仁慈,於是更加的變本加厲地對待囚犯," 獄警 " 們甚至拿著滅火器就往 " 囚犯 " 身上砸。
很快 " 獄警 " 們發現,用三個人來管理九個人似乎有點困難,於是其中一名獄警傑夫建議從精神層面壓制他們。
他們找到了反抗活動中三個罪過最輕微的人,單獨把他們放在一個隔間裡,給他們提供更好的牢房和夥食,半天后放回去,再將三個帶頭搗亂的人,放到隔間裡加以折磨,以此讓囚犯開始互相質疑,認為告密才能得到好處。一時間不信任,開始在囚犯中傳播。兩方鬥智鬥勇,似乎真正地進入了獄警和囚犯的角色。
僅僅過了 36 小時,也就是還不到二天,嘗試反抗失敗的消極忍受,而與此同時,獄警們對囚犯的懲罰越加變本加厲,無所不用其極,各種屈辱性的折磨。就在實驗進行到第36小時的時候,編號 8612囚犯就因為受到了極度的精神壓力, 開始變得瘋狂,他會不停吼叫,罵髒話,異常憤怒,要知道這時候實驗僅僅進行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實驗過後好長一段時間津巴多也才意識到他是真的很難過),最後他們不得不在36個小時的時候釋放了編號 8612囚犯的扮演者。一個正常的,心理健康的人,已經被另一群人折磨得瀕臨崩潰。
很快又有一個819的囚犯生了重病,見到教授的時候,他痛哭流涕,說自己不能再堅持,實驗者無奈只好打算放他走,並讓他在旁邊的房間裡休息一會,去幫他取個人的物品。這時的看守那邊把所有囚犯都叫到走廊裡排隊,開始喊口號,說819是個壞囚犯,因為他已經死了,教授打開門回來的時候看到819正在低頭哭泣,教授讓他走,但是被他拒絕了,他對教授說,他不能走,因為他要向別人證明,他不是一個壞囚犯……
講到這裡小編心裡真不是個滋味,而這一段也是小編記憶最深刻的地方,因為對小編的觸動實在太大了,819都要走了似乎都還沒有離開囚犯的狀態,他根本就忘記了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囚犯只是他扮演的一個角色。看到這裡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感受?有沒有一種情況是,我們看了一部很喜歡的電視劇後,雖然影片已經完結了,但是自己感覺還在久久不能忘懷的影片裡。
當然最後經過教授的好意提醒,819才走出狀態,離開了實驗室。
而後,獄警們似乎非常喜歡自己的角色,他們開始逼迫囚犯不停地重複自己的編號,不斷加強他們是 " 囚犯 " 的概念,隨著時間的推移獄警們變得越來越暴力,開始用體罰的方式來懲罰那些念錯編號的囚犯,他們甚至要求囚犯必須在監獄裡的一個小桶裡上廁所,更可怕的是,他們不允許囚犯們將這個桶子清理乾淨 ……
隨後是越來越反人類的處罰和羞辱,獄警們開始要求囚犯脫光衣服,開始用語言輪番羞辱他們,一部分獄警開始變得非常暴力,實驗僅僅維持了六天,有大約 1/3 的獄警有了 " 肆虐狂 " 的傾向。
原計劃兩周的實驗到了第六天 不得不 " 被迫 " 終止……
8 月 20 號津巴多發布了他的實驗結果:外部環境可以催生出邪惡,如果無辜的人在特定環境內擁有特權,這些人就會開始濫用權力,而那些沒有權力的人則會被迫屈服,最終瘋癲。
後來斯坦福監獄實驗讓津巴多名震一時。
說到這裡還有一幕是其實在實驗的第四天的時候發生的,津巴多組織了一次聽證會,告訴他們,如果有個機會可以讓他們要求保釋,但之前的報酬就拿不到了,你們是否會選擇保釋?幾乎所有的囚犯都同意保釋。教授在詢問完後,說要考慮一下這個提案。並讓他們回到牢房裡,居然沒有一個人提出抗議,其實這時,只要他們中有人提出中斷實驗其實會獲得和保釋相同的結果,但是所有人都已經把實驗當成了真實,不懂得反抗。所以當實驗進行到最後,已經成為了一個流血事件,所有涉足其中的人,都像被一股無形的力量掌握,他們想到各種解救自己的辦法,卻唯一沒有想過的是:終止實驗!!!
太讓人震驚了。這場實驗裡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地捲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無法自拔。包括是組織實驗的津巴多教授也不例外,成為維護他那個監獄秩序的法官形象,而沒有站在人性的角度提前結束實驗,從而讓事件最終發展成一個流血事件。這也是津巴多後來才發現的。
環境對人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的要大得多,環境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著每一個人,而我們身處其中毫不自知。
群體中的每個人都受到了名為「集體」的暗示,不知不覺中跟隨大流的腳步。而當這份集體的力量傳遞出一種負面的情緒的時候,其產生的負面影響更是不可估量的。
迴轉我們的生活來看,如果你身邊的同學都是每天無所事事,讀書5分鐘,休息一整天,那麼處於這樣的環境下,你也很難獨善其身,因為周邊的環境總在暗示你,別人都沒有進步,自己為什麼要那麼拼?於是你大部分的機率會向集體妥協,自我暗示,反正又不是我一個人這樣子。看吧。這就是小編為什麼要寫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理由。
多的也不說了,這個實驗大家好好地去體會一下,真理並不永遠掌握在哪一方手中,面對大型的集體洗腦,我們更要理性地分辨和抉擇!不要輕易的相信,也不需要什麼都不信,雖然這個實驗很殘忍,但是也確實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拓展更多的知識面,面對大流,才能做出最準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