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人人都有可能是魔鬼!深思極恐......

2021-01-13 INSIGHT CHINA


提起斯坦福,很多人想到的無疑是無敵的學術光環,矽谷的創業風氣,和超級多的牛逼校友。然而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忘不掉的過去,而說起斯坦福的黑歷史,最臭名昭著的,就是20世紀的監獄實驗。這個反人性的實驗備受爭議,在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巨大反響,成為社會心理學的經典案例。而人們也終於開始正視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性格和行為:也許善惡並沒有界限,只看你處於什麼樣的環境!其中揭示的道理令人細思恐極……

整理自新浪微博@英國報姐


1971年,一個名叫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啟動了一項社會心理學實驗,叫「斯坦福監獄實驗」,實驗的目的是想看看人在社會環境裡的反應。




他以每天15美金的報酬招募願意參加實驗的志願者,當時有近百人前來報名,基本都是美國的大學生,最後通過心理測試,選定了24名「心理健康,沒有疾病」的學生,參加一個為期兩周的監獄模擬實驗。


這些學生一開始只是為了好玩或者賺點零花錢而加入的,但是他們不知道,這次看似好玩的實驗,將會成為他們終生揮之不去的夢魘……



這些學生被隨機地分成了兩組,9名學生扮演囚犯,9名學生扮演看守,其他6人替補,津巴多教授本人扮演監獄長。當時很多志願者都表示他們更願意飾演囚犯,認為這更有挑戰性,可以從中學到更多東西。


為了更逼真地模擬監獄場景,他們將史丹福大學的地下室改造成了一個監獄實驗室,裡面的一切設置都跟監獄一模一樣。



實驗組還和加州警方合作,用真警車去扮演「囚犯」的9個人家裡把他們銬走,給他們穿上囚服,帶上牛皮紙頭套,給他們安上搶劫盜竊等罪名……




在鄰居的震驚中,這9名「囚犯」被帶到了斯坦福實驗「監獄」。



而扮演「看守」的9名學生,也都穿上了警服,配上警棍,增加權威性。




在實驗開始前,所有人都籤訂了協議。「囚犯」被告知了可能會有人權侵犯行為,也都有心理準備。「看守」擁有預警的所有權力。全程只有一個「監控者」,來提醒大家的行為,防止失控造成危險。




就這樣,實驗開始了!


實驗第一天,一切都按照真實監獄的流程來走:


「囚犯」被「看守」裸身檢查並消毒。



進行到第二天,實驗開始失控了!


「囚犯」們很不嚴肅,因為感到無聊,居然開始造反,他們集結在一個牢房,撕掉身上的編號牌,拒絕服從命令,並且說話挑釁獄警。。


而「看守」們也完全不知所措。對此,扮演「監獄長」的津巴多教授要求他們行駛權力,採取措施維持監獄的秩序。



於是「看守」們開始採取懲罰措施:


罰「囚犯」做伏地挺身....




脫光衣服,關禁閉.....




沒收枕頭和被褥....


強迫「囚犯」用手清洗馬桶....


剝奪「囚犯」的睡眠....


剝奪「囚犯」的姓名,只用犯人編號來稱呼他們……



「看守」們的學習能力很強,懲罰方式也越來越離譜。他們還採用了心理上的分化策略:服從管理的囚犯會得到特權,被分到更好的牢房和更好的夥食。




表現不好的「囚犯」,則被關禁閉,大小便也沒人清理,環境變得越來越糟糕......慢慢的,很多人學會了服從!




然後,就有「囚犯」受不住虐待精神崩潰了……


編號為8612的「犯人」因為在之前帶領「囚犯」們反抗「獄警」的管理,而受到了「獄警」們的格外『關照』…


最終他因為忍受不了巨大的精神壓力,而產生了種種精神崩潰的症狀,他開始歇斯底裡地大哭、咒罵,並且要求退出……


最後,他們直到8612向其他「囚犯」們散布實驗無法終結的消息,並開始完全失控,才決定放他離開。




另一名「囚犯」819也出現了情緒失控,食不下咽。實驗小組無奈只好打算放他走。這時別的囚犯居然開始議論:「819是個窩囊廢!」「819真沒用,還拖累我們!」


聽到這些議論的819崩潰大哭,實驗小組讓他離開時,他竟然哭著拒絕了,還要回去向別人證明他不是一個窩囊廢。


這時教授告訴他,你不是819,你不是一個囚徒,你的名字是xxx。聽了這番話,這名志願者才慢慢回過神來,離開了模擬監獄。




實驗進行到這裡,所有人都被深深困在了這個實驗裡,無法自拔!


這群原本心理正常的大學生,都已經不知不覺接受了自己的定位:有的變成了施虐成癮的獄警,有的變成了自憐自哀的囚犯。。


而此時的實驗主持者津巴多教授的心理也發生了變化,他將自己帶入到『監獄長』的角色之中。在後來的回憶中,教授說,他當時想的不是學術研究,而是如何收拾「囚犯」,他差不多將接受實驗的志願者們的心理健康置之度外了,一心只想著如何把這個遊戲玩下去。



實驗進行到第六天的時候,現場來了一位女性探訪者,她是津巴多教授的女朋友,女友被現場「看守」們的暴行和「囚犯」們的處境震驚了!女友帶著憤怒、恐懼和津巴多吵了一架,終於罵醒了津巴多!這個實驗提前終結了……


這個實驗當時備受爭議,在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巨大反響,成為社會心理學的經典案例,其中揭示的道理令人細思恐極……


好人與壞人的界限完全由擁有絕對權力的實驗設計者決定。壞人(囚犯)被看做敗類人渣,不配被當做人來看待。而好人(看守)則被授予武器和權力,「一旦你穿上制服,就好像開始扮演一個角色,你不再是你自己,你的所作所為要與這身制服所代表的職責相匹配。」


而人們也終於開始正視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性格和行為:也許善惡並沒有界限,只看你處於什麼樣的環境!


這個實驗今年還被翻拍成了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揭示了很多社會和人性問題,讓眾人譁然和反思......


也許人性本惡,我們都是自身經歷的囚徒。(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

本文系整理,From 新浪微博@英國報姐,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哈佛,這個全球莘莘學子嚮往的超級學術聖地。有些人當它是dream school,有些人當它是daydream school,回復[哈佛]主頁君帶你看看為什麼那些美帝學霸要是有第二次機會去哪兒都不會去哈佛


說完哈佛,接下來再來看看耶魯的學生好了,回復[耶魯]主頁君為你呈上耶魯學子系列文章


歡迎免費訂閱

INSIGHT CHINA

出國黨們最給力的夥伴


請按如下的一種方法關注我們:

1)搜索並關注微信號:weinsight

2)點擊並關註標題下方的藍色小字

INSIGHT CHINA",如下圖所示

相關焦點

  • 40多年前一個讓人深思極恐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該實驗是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1971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他們要在一個監獄裡待14天,期間不可以離開,模擬一個現實的監獄的生活情況。為了實驗更真實地模擬現實,擔任"囚犯"的學生身份以數字代替,每個人都穿上犯人的衣服,戴上腳鐐和手銬,有些學生是在家裡被逮捕的,被銬上手銬,戴上牛皮紙頭套,而執行逮捕行為的是同意與津巴多合作進行實驗的加州警方。
  • 震驚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看完有人崩潰了
    ——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場實驗影響深遠,以至於現在還有人在糾結實驗結論的真偽今天二哥要推薦的就是由這場實驗改編的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正緊鑼密鼓的為馬上要進行的一場實驗挑選志願者報名參加的斯坦福學生都是衝著每天
  • 斯坦福教授進行「監獄實驗」,結果實驗失控......震驚世界!
    但我想說,現實總是比小說來得更有戲劇性,更加匪夷所思,甚至細思恐極。《餘罪》讓我想起了世界著名的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斯坦福監獄實驗。他以每天15美金的報酬招募願意參加實驗的志願者,當時有近百人前來報名,基本都是美國的大學生,最後通過心理測試,選定了24名「心理健康,沒有疾病」的學生,參加一個為期兩周的監獄模擬實驗。
  • 震驚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很多人看完崩潰了
    哈嘍,大家好,我是二哥關於人性,歷史上有一場著名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場實驗影響深遠,以至於現在還有人在糾結實驗結論的真偽>《斯坦福監獄實驗》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正緊鑼密鼓的為馬上要進行的一場實驗挑選志願者
  • 斯坦福監獄實驗
    ·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於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的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權威者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充當看守和囚犯的都是大學生志願者,實驗資助者是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囚犯和看守很快就適應自己的角色,危險與傷害也越來越嚴重。三分之一的看守被認為顯示出「真正的」虐待狂傾向,許多囚犯在心理上受到創傷,有兩人不得不提前退出實驗。最後,津巴多因為這個研究中日益泛濫的反社會行為而受到警告,提前終止整個實驗。這種性格的變化被他稱為「路西法效應」,上帝最寵愛的天使路西法後來墮落成魔鬼撒旦。
  • 斯坦福監獄實驗:每個人都可能變成惡魔
    如果你是一個心理學愛好者,那你可能聽說過「斯坦福監獄實驗」,關於人性可以在社會角色和周圍環境的引導下變得多麼扭曲,這可能是最典型的一個案例。這個發生在1971年實驗的聞名程度之高,從影視作品中便可見一斑,後來的幾十年中,不斷有人提到它,甚至還衍生出了同名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
  • 最臭名昭著的實驗之一——斯坦福監獄實驗
    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沒有經過層層實驗所檢驗的科學往往會被看作是不切合實際但空談,但在人類發展歷史上的諸多學科中,有一門學科卻因為種種科學實驗而為人詬病,那便是心理學。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需要為實驗對象營造出一種「極端」環境,以此來測試他們在這種環境下的心理變化。今天我們要講述的一個實驗,是心理學最著名的實驗之一,因為它發生在史丹福大學,因此被稱為斯坦福監獄實驗。
  • 《斯坦福監獄實驗》社會塑造與集體的「力量」
    斯坦福實驗中,本當是正常世界中的好好先生,穿上獄警的衣服,拿上警棒,戴上墨鏡,加上了獄警的頭銜之後,便是真真成了一個完完全全的「獄警」。實驗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願成為獄警,因為對他們來說,獄警是壞的,一個壞人的形象,他們拒絕成為這個壞人。從某方面來說,他們本質上都是好的,並沒有那種侮辱、欺壓、凌虐他人的傾向。
  • 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這個實驗的發起者是史丹福大學的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被試是各高校自願前來參與實驗的學生,實驗場所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的地下室改造的監獄,因此此次實驗被稱為「斯坦福監獄實驗「。
  • 斯坦福監獄實驗:凡人墮落囚徒僅需6天,人性之惡淋漓盡致的展現
    因為一旦觸碰到了人性陰暗的那一面,你所有得到的,都只是在失去。而本文要介紹的就是這麼一個歷史上出了名的考驗人性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考驗人性的實驗1971年,一個名叫菲利普·津巴多的史丹福大學人性與社會學教授啟動了一項社會心理學實驗,叫「斯坦福監獄實驗」,實驗的目的是想看看人在社會環境裡的反應。
  • 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與《楚門的世界》,觀察人性3大共同點
    2010年的電影《死亡實驗》也是以斯坦福實驗為原型改編的電影,但沒有《斯坦福監獄實驗》的還原度高,設定改變較大,屬於劇情片。金.凱瑞(Jim Carrey)主演的《楚門的世界》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不管是劇情中將人物的生活作為真人秀的設定,還是對比當時同類型的影片,都是先鋒的實驗性嘗試。
  • 震撼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當學生被關進監獄,有人崩潰,有人人性扭曲...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津巴多教授就已經聲名鵲起,這緣起於他早年在史丹福大學開設的一門實驗。這項實驗直接導致了部分學生出現心靈扭曲的現象,最終不得不提前終止。然而該實驗得出的結論被廣泛運用,且令世人震驚。這究竟是項怎樣的實驗?它的實驗結果說明了什麼?
  • 斯坦福監獄實驗全評價(上):實驗介紹
    注意,實驗者宣稱,這些折磨行為都是普通人變成獄警身份之後,自己慢慢變壞開始想出來的。1、一開始,囚犯們開始抗議獄警的折磨行為。例如,他們用床堵住監獄門不讓獄警進來。2、實驗期間,有一位囚犯因精神瀕臨崩潰,教授不得不提前釋放他。
  • 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相!
    編譯 津巴多檔案中的新證據挑戰了你在斯坦福監獄實驗驗(SPE)裡學習到的所有內容。我們都知道斯坦福監獄實驗(SPE)的故事。它是近半個世紀以來心理學入門教科書和講座的主要內容(參見Griggs,2014)。普通年輕人被隨機分配為囚犯和警衛;在很短的時間內,警衛變得如此殘忍,囚犯們因此遭到傷害,這項研究原計劃為期兩周,但是,僅僅在五天後就截斷了。這些發現似乎證明了該情景對個體的可怕影響。
  •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個騙局!這些著名實驗都有問題!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個騙局!這些著名實驗都有問題! 斯坦福實驗丨Philip G. Zimbardo 許許多多的心理學入門教材都引用了斯坦福監獄實驗,往往都不加評判。 這些著名實驗也有問題 最近,許多經典實驗的結果都被曝光是錯誤的,它們要麼作了假,要麼已經過時。近年來,社會科學家開始面對舊研究都需要重做的事實,這就是「重複危機」。(斯坦福監獄的實驗重複慘不忍睹。)
  •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一個謊言嗎?
    上篇文章《再狂野的人,也要在家族群裡低頭嗎》把社會心理學講了個大概,斯坦福監獄實驗可以說是心理學界的網紅,充滿爭議又被人津津樂道。這篇文章,我們把監獄實驗單獨拎出來,從它走紅的那一年開始講起。這些反思與解構都對美國當時的文化氛圍產生很大影響,在這種背景下,一個讓國家精英們來模擬「獄警」和「囚犯」的實驗順理成章地登上了熱搜榜。 那時,菲利普·津巴多還是史丹福大學一名年輕的心理系教授。
  • 斯坦福監獄心理學實驗是否證明了人性中的隱惡?
    作家西閃的回覆:沒有什麼「斯坦福監獄」,只有一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模擬監獄場景的心理學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一直遭到倫理上的批評,因為很多人認為,人性是不能考驗的。但最近它的真實性也遭到質疑。有參與這一實驗的人揭露,實驗中「看守」的殘暴是誘導出來的,而「囚徒」的被虐狀態則是假裝的。因為大家都明白,這就是一個在實驗室進行的表演。因此有專家甚至呼籲,從所有的社會學科的著作中刪除這一實驗及其結論。
  • 魔鬼實驗,是什麼讓人性變得邪惡?
    實驗的地點選在了史丹福大學的地下室改造的監獄實驗室裡,裡面的一切設置都跟監獄一模一樣,為了保證實驗的真實性,津巴多教授還專門請來了當地的警方配合他們的實驗……,事實上,他只是覺得自己有可能會度兩個『無聊』的星期,但是沒想到的是,這個實驗最終的走向轟動了全世界……
  • 每個人都可以變惡魔?斯坦福監獄實驗的真實啟示錄
    圖片來源:SPENCER SHWETZ,SUNDANCE INSTITUTE在斯坦福監獄實驗不到十年之前,米爾格拉姆服從性研究(Milgram obedience study)表明,一經權威人士鼓舞,普通人便樂於以他們認為痛苦或者可能致命的電流電擊同伴。
  • 斯坦福監獄實驗被它的同名新電影批評
    此後,斯坦福監獄實驗成為不計其數的書籍和紀錄片的主題,多部電影基於它改編,至少有一支朋克樂隊以它命名。SPE,成為了一個著名的文化符號,一個關於「人性本惡」的恐怖提醒。它的影響在44年後的今天仍未消散。就在上個月,2015年7月17日,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在北美上映。該片在實驗記錄的基礎上展開敘事,逼真地還原了原始實驗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