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很多人看完崩潰了

2020-12-02 看好劇

哈嘍,大家好,我是二哥

關於人性,歷史上有一場著名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這場實驗影響深遠,以至於現在還有人在糾結實驗結論的真偽

今天二哥要推薦的就是由這場實驗改編的電影

《斯坦福監獄實驗》

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正緊鑼密鼓的為馬上要進行的一場實驗挑選志願者

報名參加的斯坦福學生都是衝著每天15美金的報酬而來

面試期間,這些學生被問到各種有關情緒和心理的問題,他們都很輕鬆的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經過幾輪篩選,團隊終於確定了24位心理健康情緒穩定的人選

緊接著,24人被分到了兩組:12人扮演獄警,12人扮演囚犯

為了力求實驗的真實性,菲利普教授找人專門在地下室搭建了一座虛擬監獄

實驗開始,扮演囚犯的志願者被警車投進監獄

他們被扒光衣服,清洗消毒,穿上像裙子一樣的囚服,住進了有三個小床的囚室

此時的「囚犯們」情緒都比較穩定,還能和室友開開玩笑,因為他們知道這只是一場實驗

但是隨著實驗的進行,所有人的情緒都開始變的不受控制

當天半夜,獄警把囚犯們召集起來報數,做伏地挺身,做開合跳

期間一旦有人出錯都要接受懲罰

這時,囚犯中開始出現抱怨與不滿

隨後的幾天裡,獄警持續性的折磨囚犯

各種毆打侮辱,甚至為了滿足自己的惡趣味強迫囚犯模擬動物交配

實驗進行到第三天的時候就有一個囚犯志願者因為精神崩潰,只能退出

為期兩周的實驗,也不得不在第六天宣告提前結束

雖然遊戲最後沒有按既定時間進行,但是結論卻已經很明顯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從來沒有做過獄警的學生為什麼身份一變就成了殘暴的惡魔,而扮演囚犯的志願者們則成了另外一種截然不同的模樣

這是2015年的一部美國片,豆瓣得分7.3

觀影的時候我們能很明顯感受到憤怒屈辱等各種強烈的情緒

也難怪豆瓣上有這樣的評論

一度不願再回憶起這場實驗的菲利普教授,終於在2007年將實驗的前因後果寫成了一本書《路西法效應: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

路西法,墮落天使,因反叛上帝墮入地獄成了魔鬼撒旦

現實中,路西法效應無處不在

優秀的美國女兵對伊拉克戰俘做出虐囚的性遊戲

年輕的德國士兵殘忍的殺害猶太人....

人性是脆弱的,即使是好人有的時候也會作惡

相關焦點

  • 震驚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看完有人崩潰了
    ——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場實驗影響深遠,以至於現在還有人在糾結實驗結論的真偽今天二哥要推薦的就是由這場實驗改編的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正緊鑼密鼓的為馬上要進行的一場實驗挑選志願者報名參加的斯坦福學生都是衝著每天
  • 斯坦福教授進行「監獄實驗」,結果實驗失控......震驚世界!
    《餘罪》讓我想起了世界著名的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斯坦福監獄實驗。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啟動了一項社會心理學實驗,叫「斯坦福監獄實驗」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實驗的目的是想看看人在社會環境裡的反應
  • 震驚世界的斯坦福監獄實驗:人人都有可能是魔鬼!深思極恐......
    提起斯坦福,很多人想到的無疑是無敵的學術光環,矽谷的創業風氣,和超級多的牛逼校友。然而每個學校都有自己忘不掉的過去,而說起斯坦福的黑歷史,最臭名昭著的,就是20世紀的監獄實驗。這個反人性的實驗備受爭議,在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巨大反響,成為社會心理學的經典案例。而人們也終於開始正視環境可以改變人的性格和行為:也許善惡並沒有界限,只看你處於什麼樣的環境!
  • 震撼的斯坦福監獄實驗:當學生被關進監獄,有人崩潰,有人人性扭曲...
    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津巴多教授就已經聲名鵲起,這緣起於他早年在史丹福大學開設的一門實驗。這項實驗直接導致了部分學生出現心靈扭曲的現象,最終不得不提前終止。然而該實驗得出的結論被廣泛運用,且令世人震驚。這究竟是項怎樣的實驗?它的實驗結果說明了什麼?
  • 斯坦福監獄實驗
    ·津巴多領導的研究小組於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地下室的模擬監獄內,進行的一項關於人類對囚禁的反應以及囚禁對監獄中權威者和被監管者行為影響的心理學研究。斯坦福監獄實驗經常被拿來與米爾格拉姆實驗比較,米爾格拉姆實驗是於1961年在耶魯大學,由津巴多中學時代的好友斯坦利·米爾格拉姆開展的。有報導聲稱這是一場騙局,扮演囚犯的伯克利畢業生Douglas Korpi實際上是假裝精神崩潰結論模擬監獄情境能在監獄看守人員和他們所監禁的人心目中創造一種全新的社會現實——真實的監獄。
  •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一個謊言嗎?
    上篇文章《再狂野的人,也要在家族群裡低頭嗎》把社會心理學講了個大概,斯坦福監獄實驗可以說是心理學界的網紅,充滿爭議又被人津津樂道。這篇文章,我們把監獄實驗單獨拎出來,從它走紅的那一年開始講起。1970年代似乎對於很多國家來說,都是一個痛苦與變革的年代。中國還在撥亂反正,大學生要去農場餵豬,一家人圍在炕頭看《紅燈記》。大洋彼岸的美國也同樣水深火熱。
  • 40多年前一個讓人深思極恐的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該實驗是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1971年在史丹福大學進行的。他們要在一個監獄裡待14天,期間不可以離開,模擬一個現實的監獄的生活情況。為了實驗更真實地模擬現實,擔任"囚犯"的學生身份以數字代替,每個人都穿上犯人的衣服,戴上腳鐐和手銬,有些學生是在家裡被逮捕的,被銬上手銬,戴上牛皮紙頭套,而執行逮捕行為的是同意與津巴多合作進行實驗的加州警方。
  • 斯坦福監獄實驗全評價(上):實驗介紹
    1971年夏天,史丹福大學年輕的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同事們在大學地下室搭建了一個模擬的監獄,並且徵集了24名心智正常身體健康的志願者,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5美元報酬,但是必須完成14天的實驗。這些志願者被隨機分成兩部分,12個人充當獄警的角色,另外12個充當囚犯的角色,實驗時每組只有9人,3人後備。
  • 斯坦福監獄實驗的啟發
    昨日看了斯坦福監獄實驗這部電影,頗為震撼,建議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電影傳達的主要思想是權力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電影是根據真實的實驗來拍攝的。實驗對象都是史丹福大學的學生,並且學生是自願參與這項實驗的。實驗對象分為獄警和囚犯兩種身份並且都是隨機確定的,在挑選實驗對象的過程中,實驗前,實驗員全面的分析過各位實驗對象的情緒和心理,確定各位實驗對象均沒有明顯的問題。實驗為期兩個星期,但是實際進行到第六天後實驗就被迫結束了,因為實驗對象的多名囚犯已經達到了情緒崩潰的程度。
  • 《斯坦福監獄實驗》,揭示了社會和人性的問題,讓世人譁然和反思!
    1971年,一個名叫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史丹福大學教授啟動了一項社會心理學實驗,叫「斯坦福監獄實驗」,實驗的目的是想看看人在社會環境裡的反應
  • 「斯坦福監獄真人實驗」證明了什麼?結果為何讓人感覺毛骨悚然?
    要說人類歷史上最讓人毛骨悚然的實驗當屬「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個實驗之所以令人恐懼不是因為實驗內容驚悚,而是因為實驗的最終結果:一個人從好人變成嗜血惡魔只需要六天時間。人性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善惡之間也並非涇渭分明,一個人從善到惡竟然是如此的簡單,只需要情境的簡單催化而已。每一個看完實驗過程的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考,而在思考的同時總是不免感覺後背發涼。
  • 最臭名昭著的實驗之一——斯坦福監獄實驗
    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沒有經過層層實驗所檢驗的科學往往會被看作是不切合實際但空談,但在人類發展歷史上的諸多學科中,有一門學科卻因為種種科學實驗而為人詬病,那便是心理學。在心理學的研究中,不少研究者需要為實驗對象營造出一種「極端」環境,以此來測試他們在這種環境下的心理變化。今天我們要講述的一個實驗,是心理學最著名的實驗之一,因為它發生在史丹福大學,因此被稱為斯坦福監獄實驗。
  • 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與《楚門的世界》,觀察人性3大共同點
    電影《斯坦福監獄實驗》根據真人真事改編,這是一場發生在70年代史丹福大學的真實實驗。史丹福大學的教授想驗證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他發起實驗,並召集了一群年輕人來充當他的實驗對象。每個被選中的實驗者每人每天可以得到15美元,最終18人被隨機分為兩組。
  • 是真人秀還是科學實驗?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被指為謊言
    上世紀最著名的心理學實驗之一——「斯坦福監獄實驗」,隨著近期的重訪,又被推到了爭論的焦點下。作家 Ben Blum 指出,該實驗結論是基於謊言形成的。 在 1971 年斯坦福監獄實驗中,24 名學生被隨機分成「獄警」和「囚犯」。
  • 《斯坦福監獄實驗》機構、角色、環境如何改變人性
    如果想不到,那就看看《斯坦福監獄實驗》這部電影吧,上映於2015年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心理學家也是史丹福大學的教授菲普,為了研究機構和角色對個體行為的影響,發起了斯坦福監獄實驗。菲普在社會上找來了一群大學生扮演獄警和犯人,並改造了簡易的監獄。
  • 斯坦福監獄實驗,黑暗心理實驗,惡由心生,一顆善良的心至關重要
    經常聽人說,人的心中同時住著一隻惡魔和一隻天使,人最後成為惡魔或者是天使就決定於人給自己的心中施什麼樣的肥料,如果不斷的給惡魔施肥料,惡魔就會吞噬整個心靈!這樣的話,乍一聽好像是在說教,唬人的!但是實際上還真有人做了這樣的心理實驗,這個實驗被稱為史上最殘酷,最黑暗的心理實驗-斯坦福監獄實驗。
  •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騙局,人真的只是環境的產物嗎?
    最近,在心理學領域有個爆炸性的消息,「斯坦福監獄實驗」,這個相當經典的心理學實驗竟然被指出是一場騙局。《medium》上一篇重磅爆料認為,它根本是個謊言,文章列舉了諸多證據證明,比如「獄卒」的崩潰是裝出來的,「獄警」的懲罰措施是實驗者明確指導而非自發發明的等。
  • 好人是如何變成惡魔的:斯坦福監獄實驗
    >這個實驗的發起者是史丹福大學的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教授,被試是各高校自願前來參與實驗的學生,實驗場所是史丹福大學心理學系的地下室改造的監獄,因此此次實驗被稱為「斯坦福監獄實驗「。
  • ——臭名昭著的斯坦福監獄實驗說明一切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什麼呢?也許這個名字你不是那麼熟悉,但是這個實驗的 " 劇情 " 你一定在什麼地方聽說過。在學術界,津巴多是個非常有潛力的教授,1971 年他才 38 歲,就當上了斯坦福心理學系的終身教授。
  • 美國作家:著名的「斯坦福監獄實驗」其實是一場騙局
    人民網訊  據俄羅斯衛星新聞網報導,美國作家本Ben Blum堅稱,最著名的心理研究「斯坦福監獄實驗」其實是一個騙局。 他近日在edium網站發表了一篇論述文章揭露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