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西班牙電影逐漸進入大家視線,尤其是那幾部非常厲害的腦洞懸疑片,節奏快、燒腦、考驗眼力,仔細想想又容易細思極恐。
不知道是不是文化因素,或者只是趕巧了,但在影妹心裡,西班牙電影就以這樣有腦洞有推理的懸疑片類型攻佔了大家的認知。
最近,又一部同類的西班牙電影來了。
這一次,口味好像更重了。
《飢餓站臺》
這部影片自上映以來,就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不僅是觀眾圈,在電影圈也吸引了不少目光。
影片甚至還入選了恐怖片都想衝進去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午夜瘋狂單元。
這部片子以很小的成本,拍出了很大的腦洞,即便在敘述方面還有瑕疵,卻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在豆瓣近9萬人打出了評分7.8分。
它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封閉的小空間(取景非常之省錢)。
這是個監獄,但是卻建造成垂直結構,每一層是一個房間,裡面可以住兩個人,幾百個房間都被高高疊起來。
房間之間是相通的,但人很難通過,因為所有的房間都是將屋頂和地板正中間挖出一個大洞,像是樓梯間一樣,從頂層一直貫穿到最底層。
人們可以扒著邊緣看上下層的情況,但卻很難去往其他房間。
這裡的罪犯,有的是犯罪進來的,也有的是自願加入的,所有進入監獄的人都可以帶一件物品進來,任何物品都可以。
而監獄的門是不打開的,房間裡只供應水。
至於食物,是由監獄頂層外圍的一群頂尖級廚師團隊做好的,每天廚師們會做一大桌各式各樣的菜餚,甚至還有根據犯人口味特別定製的。
每天這些飯菜都會做好被送進來。
你可能以為這是天堂?不,這其實是地獄。
每一天,這一桌菜餚都會被放到第0層,然後食物會隨著中間個懸浮臺下沉一層,一層的兩個犯人可以優先享受食物,在他們吃完後,食物才會再次下沉一層,以此類推。
所以第一層的人,吃到的是沒有汙染的賣相很好的飯菜,較高層的人可以吃到食物,中間層的吃殘羹冷炙,到最後,平臺到達底層,上面已經什麼都沒有了。
中層的人,需要選擇是吃帶著別人口水的剩菜剩飯,還是餓肚子。
而最底層的這些人,連不能食用的骨頭、果核都摸不到,他們只能選擇餓死,或者吃同住一屋的犯人充飢。
那些住在上層的人固然好,但這種優待也不是持續的,每隔一段時間(大概是一個月左右),他們就會被弄暈,而後隨機出現在某一層,如果能繼續待在比較靠上的樓層,那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就能過得比較舒服,如果不幸到達下面的樓層,就只能選擇殺人吃人,或者被人殺了吃掉。
而很明顯,一個月的時間,是不可能靠忍飢挨餓挨過去的,必須要有所行動。
此外,同住的兩個人,除非其一死亡,否則是不會換室友的。等到你們比較熟悉了,你真的下得去手殺他嗎?
然而就算你不忍心,你能確定對方同樣也不忍心嗎?
有人會說,那如果一開始在上層,可以偷偷藏一些食物,萬一以後不幸到下層去了,好歹還能有的吃。
監獄為了防止這種情況,特別做了防偷裝置。
平臺停留在這一層,食物就是這一層的,犯人們可以隨意吃拿和浪費。
但是當平臺離開這一層,如果他們手上身上或者房間裡還有食物,哪怕只是一顆櫻桃,這一層都會啟動極冷或者極熱模式,如果不扔掉食物,這一層的人就會被凍成冰塊或活活烤熟。
男主是自願進入監獄的。
他受過高等教育,自控力很強,道德感很高,他進入這個監獄,帶的東西是一本《唐吉坷德》。
只要在這裡待上6個月,他就能拿到一張證書,憑藉這張證書,他可以在外面過上很好的生活。
所以,他其實是個高酬勞實驗的自願實驗者。
他進去以後,就和一個老人關在一起。
這個老人是殺人犯,他窮兇極惡,謊話連篇,和男主完全不是一路人。
但是他也深諳監獄的規則,並不像男主這樣心思純淨,過於理想化。
最開始時,他們住在48層。
食物桌來臨時,男主不肯吃沾著94個人口水的食物。
但老人卻不以為意,覺得有的吃就不錯了。
男主挨了幾天,然而每天都是如此,最後他終於忍不住飢餓,開始吃這些他之前不屑的食物。
後來他發現,其實如果平均分配,這裡是不存在食物短缺的問題的,只要大家都節制一點,吃一人份的,雖然吃不飽,但是卻能保證所有人都不至於餓死。
但是很顯然,沒人聽他的。住在上面的人才不會管住在下面的人的死活,住在下面的人也沒心情聽他講話。
這段時間,男主還遇到了一個人,這是個女人,從上面下來。
老人告訴他,這個女人在找自己的兒子,為了增加和兒子相遇的概率,她會殺掉室友,然後每天隨著餐桌從上到下地尋找,但卻到現在都沒找到他的兒子。
據說,她的兒子在最底層。
一個月很快過去,男主和老人換了樓層,這一次他們沒那麼幸運了,他們來到了171層,在這一層,幾乎是不可能看到食物的。
老人先醒過來,等到男主醒過來時,就發現自己被綁了起來。
這裡不會有食物,自然也不會有食物競爭,老人綁住男主,只是想把他當儲備糧。
他沒打算弄死男主,但他要先保證自己可以活下去。
就在老人準備對男主下手時,那個一直在尋找兒子的女人來到了這個樓層。她的及時趕到救了男主。
一段時間以後,眼看要被餓死,而女人則在吃老人的肉。無奈之下,他也只能吃了老人的肉,努力在171層活下去。
又到了交換樓層的時間。這一次,男主來到了33層,而因為他的室友已經死了,他就迎來了另一個室友。
這個室友他認識,她曾經是自願來監獄的實驗者的面試官,男主來的時候,就是她面試他的。
她得了絕症,於是也自願來參加實驗,想要通過自身改變實驗結果。
她希望大家能夠團結起來,她幫所有人分好了食物,苦口婆心地要求他們只吃自己那一份,給下面的人也都留下些吃的。
但是顯然,她這種規勸並不可能成功。
人都是自私貪婪的。
後來,男主出手了,他的辦法很簡單,以暴力解決。
他告訴下面的人,如果不按照面試官說的辦,他就在食物上大便,讓下面的人誰也吃不了。
下層的人迫於壓力只能屈服。
下一次換房時,他們到了202層,這裡根本不可能有食物,又到了室友相殘的時刻。
面試官自知自己實驗失敗,乾脆上吊自殺。
而男主則在飢餓難忍的情況下,不得不再次拋棄道德和良心,動手割下面試官的肉,讓自己活下去。
沒有人監督,大家的欲望和醜惡嘴臉盡現,根本不可能指望人性重生。
又一次換房,男主來到了第六層,這裡簡直就是天堂。他又換了個室友,這個室友是個黑人小哥。
他對這裡的環境並不滿足,他想要爬到頂層,離開這個鬼地方。他用繩子攀爬,但上一層的人根本不準備幫助他。
無奈之下,兩個人決定,像那個找兒子的女人一樣,跟隨餐桌一路向下,等到到達最底層,餐桌自然會再回到頂層,這樣他們就能去第0層,重獲自由。
這是他們對管理者的反抗。
兩個人一層層下沉,暴力阻止50層以上的人不能吃食物,而後給50層以下的人平分食物,保證所有人都能有口吃的。
下沉的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兩個重要的人。
第一個,是一個智者,他要求他們帶一個完整的奶凍出去,給管理者傳遞一個信息。
其實在這種環境下,保證一個奶凍沒人動過,那就要300多層的人同時努力克制自己,這是自控力和人性的體現,即便這個奶凍是男主和黑人小哥暴力保下的。
第二個,就是那個找兒子的女人,她在某一層被兩個犯人侵犯。
男主和黑人小哥下去幫忙,一番搏鬥後,男主和黑人小哥負傷,女人死亡。
第二天,他們繼續下沉。
這一次,他們終於到達了最底層,這裡有個孩子,不過是個亞裔女孩。
他們決定把奶凍給女孩吃,而後將女孩放在食物臺上送回第0層。
而黑人小哥和男主,則相繼死去。
《飢餓站臺》的設定和概念都特別出彩,主題也很直白。
這一層層的監獄就是社會上層層分明的階級,和伴隨著階級而來的不平等的資源分配。
上層的人無限揮霍,下層人自相殘殺。
就像《王國》裡演的一樣,王公貴族喝酒吃肉,平民百姓卻在吃人。
即便偶爾身份調換,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吃不飽的人突然看到美食,只會更加貪婪,甚至報復性地暴飲暴食。
而且,這部電影還突出了另一個階層——中間階層。
這是一個在各個作品中都會被人忽略的,他們站在高處時,會因為良心跳下來,但卻也沒勇氣跳到底層。
他們嘲上喊,上層人不理他們,他們向下呼籲,底層人忙著廝殺。
他們一直想給管理層傳遞信息,無論是表現他們的人性,還是表達他們的反抗。
從打算爬上去追求自由,到傳遞奶凍,再到傳遞小女孩,他們一直致力於此。
然而事實上,當他們傳遞出去,卻並沒有人關心。
看到完整的奶凍,廚師們只會爭論這奶凍是不是因為有頭髮才沒人吃,忙著到處追責。
沒有人理解監獄中的人想要傳達的意思,也沒人關心。
而身處監獄中的人,反抗管理的方式也不過是以暴制暴,制定另一種秩序。
比如強迫要求前50層的人不能吃東西。
當然,沒有暴力,他們也無法管控其他人,只能任由大家散發最大的惡意。
簡直無解。
而最後他們捨命送上去的,可能也並不是小女孩,而是幻覺。
身處其中,一切掙扎都是無用的。
這部片子其實在邏輯和故事上都還有不少瑕疵,但是瑕不掩瑜,電影本身引發的思考就足夠震撼。
推薦大家都去看一看,不過不要吃飯的時候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