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文「軟玉護身符可預防COVID-19」遭到多名科學家反對,已被暫時撤稿

2020-11-09 醫咖會

前幾天醫咖會報導了一篇神奇的論文,該論文聲稱:軟玉護身符(Nephrite-Jade amulets),一種鈣鐵鎂矽酸鹽物質(註:軟玉可用作傳統中藥),或可以預防COVID-19,詳情請查看:影響因子6.5期刊上的一篇神文:軟玉護身符或可以預防COVID-19「。該文於10月8日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論文發表後,引發眾多爭議,很多人表示這篇論文是一篇「偽科學」文章,11月5日,該論文在網站上已被標記為「暫時撤除(TEMPORARY REMOVAL)」。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Moses Bility,是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助理教授,專業領域是傳染病學,表示寫這篇文章的契機是由於去年晚些時候,在他的實驗室裡一些老鼠突發病重。「我從大學時代就開始研究動物,在此之前還沒有見過一隻健康的動物在12個小時內突然患病,無法呼吸。」為了尋找患病原因,Bility檢查了老鼠組織,發現肺部和腎臟發生了變化,他認為這種變化類似於人類因吸電子菸而受到的傷害。

Bility開始懷疑電子菸損傷和這些老鼠的病理表現之間存在某種聯繫,他認為兩者都源自肺中的氧化鐵。「我認為這些人肺中的氧化鐵(通過電子菸)以某種方式與巖石圈磁場相互作用,觸發了磁催化,這與自旋化學(spin chemistry)有關。而在動物身上,由於它們是免疫缺陷動物,它們體內的鐵元素出現失調,這使得同樣的相互作用得以發生。」去年11月,Bility在ResearchGate上發布了一篇預印本文章,闡述了這個想法。

原文連結: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7331416_Are_rises_in_the_Lithosphere-Magnetic_Field_in_the_United_States_interacting_with_vaping_aerosols-iron_in_lungs_the_tipping_point_for_the_outbreak_of_vaping-associated_acute_lung_injury

他表示,今年2月和3月,更多的老鼠死於同樣的病狀,他將這與春分聯繫起來,說這與地磁場的變化有關,又將其與美國COVID-19病例數量的上升聯繫起來。在這篇論文中,他和他的合著者提出,SARS-CoV-2是一種在人類基因組中已經存在的內源性病毒,它會在地球磁場變化的影響下被重新喚醒。當被問及是否在人類基因組中發現了SARS-CoV-2序列時,Bility說:「我也想知道答案,但我並不是基因專家。」

這項研究引起了Twitter和PubPeer上一些研究者的嘲諷。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細胞外囊泡研究者Kenneth Witwer批評了這篇論文,寫道:「在同一設施的並排房間中,地球磁場的影響大概是相似的,但本研究中,幾乎所有小鼠症狀都局限於同一地區的兩個相鄰房間,這表明某些藥物如未被發現的病原體才是造成症狀的主要原因。」

Witwer還向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研究生院的論文高級作者Yue Chen和Jean Nachega寫了一封電子郵件,主題為「virus denialism article: were you really involved?」。他在文章中稱該文章為「偽科學」,並敦促作者立即撤回該文章,並補充說:「我已將這種情況舉報給了負責人。」Witwer在電子郵件中表示:「學院需要對偽科學保持警惕,並向讀者作出聲明。」

作者Bility說,鑑於他的論文反饋不佳,他本人對論文的觀點承擔全部責任。他說其意圖不是要挑戰公共衛生政策,而是要提出一個假說以供進一步討論和調查,他計劃將護身符或中藥的內容刪除,以唯一作者的身份重新提交這篇論文。

一些專家認為,這篇論文的發表代表同行評審的失敗。據審閱該文章的編輯DamiàBarceló稱,該論文有兩名審稿人,一名水文地質學家和一名流行病學家-毒理學家。他近期在電子郵件中寫道,暫時撤稿在幾小時或幾天後完成,重新提交論文將需要再次送交同行評審,最終決定是否重新接收。

參考文章: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paper-proposing-covid-19-magnetism-link-to-be-retracted-68126

關注醫咖會,及時獲取最新重磅研究

相關焦點

  • 玉質護身符可以抵禦新冠?美國科學家這一研究被罵到撤稿
    據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導,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上的一篇論文暗示,新冠肺炎是由地磁偏移引起的,因此可以用玉質護身符加以防範。這篇論文在科學界引來嘲諷、憤怒和批評,如今已從網上撤下。科學家們稱,這篇論文的研究不但錯誤理解了它所涉及的概念,而且錯誤百出。
  • 戴玉佩,能夠預防新冠?
    via magnetic catalysis 的奇文。因此,通過佩戴可以吸收人體鐵質的軟玉護身符(軟玉為鈣鐵鎂矽酸鹽,和田玉就是一種軟玉,可用做傳統中藥)雖然2020年還有2個月才結束,但我宣布,年度第一神文就是你了!
  • 我這就是一篇賣貨文
    這時文章建議使用新石器時代中醫藥開發的預防胸腔器官疾病的軟玉護身符來吸收人體鐵質,從而預防新冠病毒感染!老實說,整篇論文看下來真的好像賣軟玉的軟文。誰成想,文末竟沒放產品連結,該文作者真是大意失荊州,錯失了好幾個億!
  • 羥氯喹療法、口罩無用論等多篇關於新冠肺炎的頂級期刊論文被撤稿
    2020年是新冠肺炎大流行的一年,許多科學家為此努力奮鬥,爭分奪秒幫助人類戰勝疫情。可是,仍然有一些人,他們被政治所操弄,肆意發聲,不僅招來了較大的爭議,而且引起了極壞的影響。2020年的主題是新冠肺炎,科學家為此發表了很多論文。
  • COVID-19的撤稿潮,上到新英格蘭下到預印本……
    在撤稿資料庫中,已經有32篇COVID-19相關的論文被撤,3篇暫時收回,1篇被期刊編輯表示關注。 具體目錄如下(可滑動) 撤稿 1. 暫時撤稿 1.
  • 《旅行青蛙》黃色護身符有什麼用 護身符作用和獲得攻略匯總
    導 讀 旅行青蛙黃色護身符有什麼用?
  • 已有30多篇COVID-19論文被撤,來看各論文撤稿原因
    截至2020年5月7日,ClinicalTrials.gov上顯示已有1221項關於COVID-19的註冊研究(表1)。其中214項(17.5%)研究的參與者包括兒童,1155項(94.6%)研究的參與者包括65歲及以上的成年人。
  •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Covid-19藥物治療的系統回顧和薈萃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31 23:04:52 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Reed AC Siemieniuk團隊對covid-19的藥物治療進行了生活系統回顧和網絡薈萃分析
  • 22名學者請願調查一篇COVID-19文章,該論文已被引用800多次
    今年1月份,一家公共衛生雜誌發表了一篇有關COVID-19病毒檢測方法的文章,但之後遭到了質疑,來自歐洲、美國及亞洲的22人提交請願書要求重新調查這篇文章,最終該期刊同意開展調查。「Detection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by real-time RT-PCR」[1]一文發表在《Eurosurveillance》上,1月21日該文章投稿,1月22日期刊就表示接收,時間之短,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也是聞所未聞。
  • 來自日本的AFO-202 葡聚糖食品補劑可預防COVID-19
    東京--(美國商業資訊)--白人、西班牙裔和非洲裔美國人群體感染Covid-19時易發生凝血異常,後者可導致卒中。孕婦及合併症患者也屬高危。據報導,SARS-COV-2入院時空腹血糖極高患者的死亡率較高。
  • 跌宕起伏的氯喹臨床試驗:從心臟毒性到論文撤稿
    《柳葉刀》迅速撤稿一個針對全球多個國家的96000多位新冠疾病(COVID-19)入院患者使用羥氯喹或氯喹治療效果的分析研究,原因為數據提供方不能提供完整數據,接受第三方審查。2. 有評論表示:論文從發表到撤稿僅13天,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誰應該為這一事件負責?3.
  • Lancet、NEJM撤稿事件,影響了你對權威期刊的信任嗎?
    2020年6月4日,Lancet、NEJM各撤回了一項有爭議的Covid-19研究,因為作者們無法證明原始數據的可靠性。該撤稿事件的影響巨大,甚至有人評論說可能是「現代史上影響最大的撤稿事件」。在這兩項研究中,研究的原始數據從未提交給第三方進行過審查,更令人震驚的是,Surgisphere公司拒絕對論文作者公開數據。
  • 神操作丨這篇Science撤稿後被狂引1000多次,撤稿原因至今是個謎
    論文撤稿,尤其是Science撤稿,對於科學家而言,無疑是莫大的痛。然而,有這麼一篇神論文,在被Science撤稿後,卻發生了神反轉。2005年1月,Science雜誌發表了日本大阪大學科學家Iichiro Shimomura等人的一篇研究論文「Visfatin: AProtein Secreted by Visceral Fat That Mimics the
  • 美國COVID-19疫苗研究最新進展
    疫苗臨床試驗中期結果前景良好: 獨立的數據和安全監控委員會(DSMB)負責監督研究性COVID-19疫苗mRNA-1273的三期試驗,該委員會於2020年11月15日審查了試驗數據,並與試驗監督小組分享了其中期分析。
  • 一文讀懂韓春雨事件:論文已被撤稿 系作者主動申請撤回
    [摘要]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發表論文公布NgAgo基因編輯實驗,但隨後多國實驗室表示實驗無法重複,質疑其論文真實性。8月3日,韓春雨論文已由《自然-生物技術》撤回,該期刊稱系作者主動申請撤回。《自然-生物技術》在社論中表示:「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澎湃新聞獲悉,論文撤回,是韓春雨主動申請撤回。撤稿聲明全文在《自然-生物技術》雜誌的官網上,還清楚列出了韓春雨論文的前後發表和撤回的坎坷記錄。
  • 除了疫苗,科學家還在探索更多預防新冠的方式 | 朝陽乙方周報
    儘管輝瑞疫苗有著超出預期的有效性,多位科學家仍然提醒大眾對此不要盲目樂觀。目前輝瑞疫苗公布的只是初步數據,並非最終結果;此外還要考慮疫苗產生的免疫力的持久性、副作用,以及大規模生產、運輸和分配等問題。這些天有這樣一條新聞也上了熱搜:由於在水貂(和雪貂同屬鼬科)養殖場發現了一種可傳染給人類的變異新冠病毒,世界最大的貂皮生產國丹麥決定撲殺多達1700萬隻水貂。然而丹麥政府10日又撤回了這一命令,其首相稱此舉缺乏法律依據,還專門為此道歉。
  • Cell:無症狀或輕度COVID-19恢復期患者產生強勁的T細胞免疫反應
    但抗體反應往往會減弱,而且並不能在所有患者體內都檢測到,尤其是那些病情較輕的COVID-19患者。針對小鼠的研究已表明,疫苗誘導的記憶T細胞反應可以持續多年,即使在沒有可檢測到的抗體的情況下,也能保護小鼠免受相關病毒SARS-CoV的侵害。直到現在,人們還不清楚SARS-CoV-2特異性T細胞反應與抗體反應或人類COVID-19的臨床過程有何關係。
  • 塞拉利尼「轉基因玉米致癌」論文被《食品和化學毒物學》撤稿
    2012年9月,法國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食品和化學毒物學》雜誌(FoodandChemicalToxicology)上發表轉「基因玉米致癌」論文,一度引發公眾對轉基因作物的恐慌,並且成為部分人士反對轉基因食品的重要證據。但是,這篇論文發表後不久,就遭到科學界質疑。
  • 繼柳葉刀和NEJM後,又一期刊的文章收到科學家們的撤稿要求
    6月18日,幾十名科學家聯名發信給著名的綜合性科技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影響因子9.58),要求撤回一篇有關口罩遏制病毒傳播的論文,稱該研究存在「嚴重方法學錯誤」,並含有大量明顯錯誤的表述。就在上個月,發表在NEJM和柳葉刀上的兩篇COVID-19論文收到了科學家們的聯名信質疑,最終兩篇論文均被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