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醫先鋒】徐亮:為重症患者守住最後的「生命防線」

2021-01-21 湖北之聲

今年45歲的徐亮,從事臨床工作近20年,並多次在海外及國內省部屬醫院進修重症醫學專業,如今已經成為武漢市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中流砥柱。


重症醫學科(ICU),被稱為守護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當患者被推進ICU,往往是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刻,醫護團隊需要快速決策,並在第一時間診斷和治療。


作為重症醫學科主任、黨支部書記,徐亮每天都在和死神展開較量,在時間、人員、設備上,給予患者最「精心」的保護:

進來的患者都是生命垂危的,包括器官衰竭患者、嚴重感染患者、嚴重併發症患者等,無一不是在生命線上掙扎。可以說,進ICU,是患者的最後一道保障。

徐亮說,ICU就像是人生一個突然的急剎車,有的人挺過來了,會更明白什麼才是生命中更重要的東西。


在ICU病房,患者常常處於昏迷的狀態,再加上家屬無法探視照顧,需要醫護團隊24小時持續監護,包括心率、血壓、心電、脈氧、血氣、體溫、尿量等全方位完善的監護體系,才能夠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陳緒池介紹,長期以來,在徐亮的影響下,整個科室已經形成了非常濃厚的人文關懷氛圍:

在平時的工作當中,他除了重視治療病人的疾病之外,還非常重視人文關懷,包括病人和家屬。其實,人文關懷不僅對病人的疾病康復有益,而且對減少醫患糾紛也非常重要。


2018年10月底,長期臥床的肖爺爺因「咳嗽發熱呼吸急促5天」被送進武漢市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ICU)。來院時,肖爺爺精神非常差,呼吸急促、血壓很低、全身多處瘀斑,已經出現呼吸循環衰竭,生命垂危,ICU團隊立即為其進行了搶救,24小時不間斷地觀察,及時作出應對措施。


經過1周的精心治療護理,老人病情逐步穩定。期間,護士長黃娟帶領護士為老人做專業護理、生活護理、心理護理,為老人翻身拍背、體位引流排痰,在肖爺爺還帶有氣管插管和呼吸機輔助呼吸情況下,幫助老人下床活動、洗澡、洗頭、泡腳等。同時,在老人不能說話期間,用字和筆與老人溝通,為老人讀報。


為了能儘早脫機呼吸,根據患者肺部感染特點,需行俯臥位通氣技術,這項工作需要多位醫護專業人員緊密配合才能完成:

當時,我們ICU的幾位醫護人員加班加點,分分秒秒守護著患者的生命安全。

徐亮介紹,重症醫學科的工作是危重患者搶救,在這裡已經沒有8小時工作日的概念,只要患者有需要,他們就會立刻出現。


徐亮清楚地記得,此前,一位重症肺炎合併急性呼吸衰竭的八旬老人經過團隊的救治後轉危為安。後來,經過轉院治療後,老人及家屬提出希望再次回到武昌醫院進行後續治療:

因為他們覺得我們醫院在專業技術方面和其他醫院沒有太大差別。但是,我們給老人進行心理護理,尊重家屬的知情權,和家屬共同商量老人下一步的治療方案,並且還給老人過了一個生日,讓他們非常感動。

徐亮表示,這其實也是對整個團隊辛勤付出的高度認可。人文關懷是終極關懷,也是醫學之本源,重症人文關懷,團隊一直在路上。


隨著重症醫學的快速發展,專業化的呼吸治療已成為危重症醫學極其重要的救治措施。武漢市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的機械通氣項目得到了世界呼吸照護聯盟主席的認可。同時,美國呼吸治療學會每年在全球遴選並資助3-5名醫護人員作為國際訪問學者赴美學習呼吸治療,徐亮是2018年3位赴美學者中的一位,他深知呼吸治療師對於加速危重病人康復的重要性,一直在積極呼籲和引進呼吸治療師。


1996年出生的閆東東和王帥畢業於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呼吸治療」專業,2018年5月,兩人同時被招進武漢市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成為呼吸治療師,也是當時武漢僅有的兩名科班出身的呼吸治療師。

專業呼吸治療師在國內是一個新興行業,徐主任又是這方面比較拔尖的代表人物,平時在他的指導下,對心肺功能不全或異常者給予治療和護理,也讓我們能夠及時地把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

閆東東告訴記者,正是因為有了像徐亮主任這樣的前輩在,每次在臨床工作中,都會更加有底氣。如今,兩人在重症醫學科已成功開展患者的呼吸管理,幫助呼吸衰竭的患者進行自主呼吸並取得成效。

圖丨呼吸治療師王帥(左)和閆東東正在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調整儀器設備的參數


得益於科室不斷增強的臨床救治和科研能力,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徐亮肩負重任,帶領團隊奮戰一線,全力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2020年1月23日起,武漢市7家公立醫院成為發熱門診的定點醫院,其中就包括武昌醫院。在成為定點醫院當天,武昌醫院ICU的16個床位就住滿了新冠肺炎患者。此時的徐亮已經連軸轉了20多天。


王帥說,雖然參加工作不久就遇上疫情,但是他並不畏懼:

當時患者身上插著很多的管子,比如氣管插管、尿管等,每次需要給患者翻身的時候,徐主任都會在現場指導我們。所以有他在,我什麼都不怕。

圖丨疫情期間王帥(左一)和閆東東(右二)在重症監護室


由於危重症患者病情進展非常快,每天早晨8點,徐亮就要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進入病房,一天只會從ICU出來一次,透透氣吃口飯,再轉身回去:

防護服是嚴密的,不透水、不透氣,所以身上的衣服幹了溼、溼了幹,人脫水比較厲害。

一方面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完全未知的病毒,所以說在對於疾病的救治過程當中,我們沒有任何的參考。另一方面,當逐漸知道這是一個有高度傳染性的疾病時,作為科主任,我應該考慮到如何去盡最大的可能保護我的同事,時時刻刻提醒他們避免院內感染。


疫情期間,為讓病人更好康復,徐亮每天只能休息三四個小時,把自己的名字寫在了防護服上,即使他戴著手套,也一定會去和每位病人握手。他認為,除了貼在病人耳邊說話,給予言語上的鼓勵外,也一定要有肢體語言的加持,讓患者感受到真正的關愛。


經過82天夜以繼日連續奮戰,重症醫學科和全院其他科室共收治新冠肺炎病人1179人,圓滿完成了醫療救治各項任務。


因抗疫期間表現突出,徐亮被評為「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重症醫學科黨支部被評為「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基層黨組織」和「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

圖丨重症醫學科黨支部榮獲「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先進基層黨組織」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累和快速發展,武漢市武昌醫院重症醫學科已經被評為武漢市重點專科,同時也是臺灣中國醫藥大學呼吸治療學系院校合作單位。


「陽光哥」劉暢、「學霸女宋夏、貼心護士長黃娟......重症醫學科全體醫護人員始終恪守「團結、奮進、規範、嚴謹」的精神,竭盡全力為患者提供全天候醫療服務:

科室每個月還會有兩次外請專家來進行授課,同時,每個月定期會要求醫生閱讀最前沿的醫療文獻,去做讀書匯報,每個月也會舉辦一次沙龍,邀請做周邊醫院的ICU大夫,一起討論熱點的專業問題。

徐亮表示,重症醫學科青年人員的進步是學科發展源源不斷的力量,青年團隊在科室各項工作中迸發出了巨大動力與活力。


當前,武漢市武昌醫院正在以三甲創建為主線,緊抓內生動力建設、緊抓專科品牌建設、緊抓醫教研協同建設。重症醫學科正逐步發展為集院前急救、院內急救、急診監護室和重症監護病房為一體的綜合性救治中心,以精湛的醫療技術、先進的診療設備、優質的服務服務更多患者,守衛著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

相關焦點

  • 對抗新冠肺炎,守住重症治療最後一道防線!
    與輕症患者相比,其他10%~20%的重症患者治療更加棘手,這部分患者在疾病後期可能啟動嚴重的炎症風暴。這種情況下,不僅肺部受到明顯損害,還可能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以及低血壓、休克等複雜狀態。因此全國一線的重症醫師都在為合理治療重症患者,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癒率而努力。
  • 重症監護中的腦功能監測
    腦功能監測一直是重症監測裡的一個重要手段, 腦功能監測能夠早期反應腦功能的變化,預測和發現腦缺血和腦代謝異常,也可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和代謝性疾病提供診斷依據
  • 「訴訟監督這最後一道防線,我們守住了」
    當事人劉某某為省檢察院第六檢察部主任檢察官李穎、檢察官助理焦陽送上錦旗案件還要追溯到6年前,2014年劉某某傾其所有,出資30萬元,與趙某合夥經營木板廠,並籤訂《合作協議》,約定利潤5:5分成。2017年劉某某將該廠份額轉讓給李某某、崔某某,約定轉讓金21萬元,趙某提供擔保。
  • 在最後一道防線和「死神」對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驚心搶救記
    醫護人員在他的病床邊近乎「盲穿」大血管,為他用上體外膜肺氧合(ECMO)系統,把年輕的生命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 2月19日,當31名同時痊癒出院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合影時,每個人的手裡都緊握一個蘋果。馳援武漢的北京醫療隊隊員、北京朝陽醫院內科護士長劉小娟發現,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出院的病人會把發的蘋果繼續傳遞給還在治療中的病友。
  • 古田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守住市場防線 築牢安全屏障
    古田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守住市場防線 築牢安全屏障 2021-01-05 18: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疫問醫答|何為炎症風暴:輕症患者後期病情為何突然加重?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為你解答。受訪專家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 張 群本文記者丨 董長喜本文編輯丨 海若 鄧玉什麼是「炎症風暴」?上海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鐘鳴接受南方周末人物周刊採訪時表示:新冠肺炎和SARS或者禽流感都不太一樣,SARS很多時候是病人一上來病情就非常的重。但新冠肺炎患者有的早期發病並不是非常兇險,但是後期突然會一個加速,病人很快進入一種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狀態,會是一種炎症的風暴。
  • 呼吸機行業專題報告:生命防線,呼吸守候
    1、新冠疫情中,呼吸機如何「守住最後一道防線」?呼吸機本質上是一種通氣機,用以代替、控制或改變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氣 量,改善呼吸功能,減輕呼吸功能消耗的裝置。家用呼吸機(無創)分為生命支持型、非生命支持型、睡眠呼吸暫停治療設備三種類 型,生命支持型為依賴呼吸機的患者提供或增加肺通氣;睡眠呼吸暫停治療設備適合 病症為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等;非生命支持型除了適合治療呼吸暫停綜合症之外,還適合治療肺心病、呼吸衰竭、慢阻肺、運動神經原肌無力等中輕度呼吸 障礙疾病。
  • 存在心臟問題的重症患者,鎮靜鎮痛藥物選擇有何講究?
    臨床中很多患者或因創傷、或因腫瘤忍受著常人無法忍受的劇痛。怎樣幫助他們解除這些疼痛已經成為重症監護系統治療中的重要部分。而對於包括原發心臟病嚴重到影響生命的心功能不全、原發心臟病同時合併其他臟器的功能障礙的心臟重症患者來說,選擇鎮靜鎮痛藥物更應慎重。
  • 南華附一醫院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重度肥胖重症肺炎患者
    紅網時刻衡陽9月3日訊(通訊員 肖志勇 記者 譚倩)對重度肥胖且合併重症肺炎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是重症醫學領域難以逾越的鴻溝,患者進退維谷,醫護工作者如臨深淵。近日,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突破重重困難揮戈返日,憑藉精湛醫術成功搶救一名體重380斤合併患有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肺動脈高壓心功能不全、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慢性腎功能不全、高血壓病3級(很高危組)和2型糖尿病的重症肺炎患者。目前,該患者各器官功能逐漸恢復,在8月14日病程第10天已經成功脫呼吸機拔除氣管導管。
  • 新冠肺炎患者都會出現肺纖維化嗎?國家衛健委回應!
    來源:中國財經報在今天下午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透露,目前,我國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已經達到77000多名,治癒率約94%。此外,相關負責人還就出院患者康復情況回答大家的提問。警惕!
  • 科技部和衛健委:呼籲治癒患者獻血漿,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有記者提問,在2月13號的時候,中國生物表示已經用康復者特異血漿臨床治療11例危重病人,治療患者顯著。請問康復者血漿治療是什麼原理?另外,什麼人可以捐獻特異血漿,目前這種治療方法在治療上有什麼預期?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目前治癒患者已經超過一萬,但我們還要記住,重症患者仍然有一萬位,而治癒患者是他們的希望。
  • 抗疫「大考」:急診體系牢守「第一道防線」
    來源:中國經營報抗疫「大考」:急診體系牢守「第一道防線」本報記者/高瑜靜/北京報導時隔8個多月後,北京大學國際醫院急診科醫生秦宇紅回憶起年初帶隊援鄂的經歷,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馳援湖北55天,秦宇紅在內的454名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隊員,始終在疫情的「風暴中心」與時間賽跑、和死神較勁,為患者帶來生的希望。
  • 有一種感動叫擔當,有一種奉獻叫醫者!2020「榮耀醫者」名單揭曉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彭志勇團隊,是湖北省單一團隊中收治重症病人數最多的團隊,也是省內最先開始使用ECMO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團隊。,向敬佑生命的醫者仁心致敬。隨著「敬佑生命·榮耀醫者」捲軸緩緩展開,本屆輪值主席張雁靈與新一屆(2021)輪值主席曹澤毅完成交接。「敬佑生命·榮耀醫者」公益活動自2016年舉辦以來,社會反響巨大,將一大批「立德」「立功」「立言」 兼備的好醫生推舉出來,形成了「只有醫者有尊嚴,患者才有尊嚴,生命才有尊嚴」的社會氛圍。
  • 重症醫學科運用VA-ECMO技術成功搶救一名年輕重症患者
    原來,該患者由於突發暴發性心肌炎送至我院救治,我院重症醫學科運用VA—ECMO(體外膜肺氧合)技術成功挽救了患者生命,得到了患者及家屬的感激和認可。患者為一名25歲的男性,3月6日,一次不起眼的感冒竟讓他遭遇暴發性心肌炎,迅速出現神智不清,呼吸困難,血壓、心率都無法維持,只能藥物維持生命,命懸一線……在外院就診時,患者已經出現了多臟器衰竭,心、腦、肺、肝、腎等多種功能都受到嚴重損傷,整個人處於昏迷中,並一度出現了心跳驟停。
  • 抗疫攻堅,防治雙管齊下:堅守重症治療最後一公裡!
    他們置個人安危於外,在最危險的地方展現出最崇高的精神品質,救死扶傷,甘於奉獻,築起一道守護生命安全的堅強防線!1直擊一線:目前武漢地區救治情況「目前來看,武漢地區新增人數較以往大幅度減少,這是個好現象,但仍不可掉以輕心!」劉輝國教授在被問及目前武漢疫情基本情況時說到。
  • 全國人大代表唐金海: 發揮公立醫院擔當,為奪雙勝利作貢獻
    『生命至上』,令人動容。"在治療救治方面,江蘇堅持早診斷、早治療,實行"集中患者、集中專家、集中資源、集中救治",組建省級專家組。全省分成 5 個小組負責 5 大片區,實行分級負責,責任落實到人。同時,緊盯重症患者,實行"一人一小組""一人一方案"。在"江蘇模式"中,加強多學科協作也是阻擊新冠病毒的經驗之一。
  • 重症患者血小板減少處理共識|血小板|重症|患者|血栓|治療|藥物|...
    據統計,入住重症監護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時成人重症患者的血小板減少發生率可達8.3%~67.6%,在ICU治療期間血小板減少的發生率可達14%~44%[2]。發生血小板減少的重症患者的出血事件和輸血量也顯著增加,甚至死亡風險也明顯提升[3-5]。因此,全軍重症醫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中華醫學會檢驗醫學分會共同制定本共識,以便為臨床工作提供相應指導。
  • 陽光融和醫院十二時辰,與生命息息相關的24小時!
    當你正在酣睡時在搶救室中,一名患者生命垂危陽光融和醫院急診科的醫護團隊正在和死神搶奪生命此刻已是夜深人靜星光點點,晝夜將替之際重症監護室裡的醫護人員堅守著急危重症患者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朝陽升起開啟忙碌的一天專家團隊正在查房每一位患者的情況都要詢問清楚哪怕是一點變化都牽動著醫者的心
  • 醫武狂尊 王超林淼淼《密電》
    -醫武狂尊王超林淼淼醫武狂尊 王超林淼淼繼續閱讀 醫武狂尊 王超林淼淼在線閱讀​dolittle……broken tiles permeate tennis course undervaluation spoil appetite aubergine spinning very quickly」perfunctorily gun turret public
  • 醫武融合 走中西結合發展之道!探秘泉州正骨流派的「前世今生」
    陳長賢介紹,上世紀40 年代,泉州市正骨醫院還沒建立時,古城的東、南、西、北四條街,都各有武行兼醫骨療傷的藥堂。東街,是益安堂的廖尚武;西街是普安堂藥房莊子深、徐雲時以及「鐵龍堂」的張鐵龍;北門是姚醒獅、陳飛龍;中南路外是杜丕草、鄭青龍。其中,廖尚武、張鐵龍、莊子深等高手,都是「醫武雙修」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