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和衛健委:呼籲治癒患者獻血漿,救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2020-12-05 環球網

2月17日下午,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醫療救治工作進展情況。

有記者提問,在2月13號的時候,中國生物表示已經用康復者特異血漿臨床治療11例危重病人,治療患者顯著。請問康復者血漿治療是什麼原理?另外,什麼人可以捐獻特異血漿,目前這種治療方法在治療上有什麼預期?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表示,目前治癒患者已經超過一萬,但我們還要記住,重症患者仍然有一萬位,而治癒患者是他們的希望。

她在發布會上呼籲全社會開展「千人獻漿救千人」行動,希望更多康復者獻出他的手臂,獻出他們的血漿,讓愛心接力,讓生命接續。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也表示,呼籲治癒出院的患者能夠獻出自己的血漿,給我們的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帶來希望。

據孫燕榮介紹,恢復期血漿治療是一項古老而又創新的急救創新之一,在近十幾年的突發性傳染性疾病當中得到應用,科研攻關組在1月22日緊急設立了第一批科研應急項目中,就將恢復期血漿的科學製備工作納入立項支持,中國生物承擔科技部的應急項目,緊急在武漢啟動部署,2月1日採集了第一份血漿,2月5號,第一位患者在武漢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接受了治療,在接下來一周後,10位患者陸續接受治療。我們接受治療的患者中,一位已經出院,一位可以下地行走,餘下的患者都在穩定的康復期間,科技部會密切的關注臨床的進展。

「在診療方案的第五版當中,我們已經將康復者恢復期血漿的治療方法納入到診療方案當中。」 郭燕紅也表示,在即將修訂形成的第六版方案當中,還將細化相關內容。康復者恢復期血漿治療其實就是利用康復者血漿當中一定低度的病毒特特異性抗體降低患者體內病毒的含量,從而達到治療的預期。

郭燕紅介紹,目前,康復者血漿治療在臨床當中通過現有病例的治療已經顯出了很好的療效。國家衛健委對恢復期血漿救治患者的流程中,規定了從它的採集、製備、儲存到臨床應用都有嚴格的質量控制要求,同時國家衛健委也指導各地成立省級專家組,對恢復期血漿的採集和患者治療工作進行一個全程的質量控制,既要保障獻血者的健康,也要保障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安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

相關焦點

  • 國家衛健委:血漿治療取得較好效果 籲更多康復患者獻血漿
    中新社北京2月28日電 (記者 李亞南)在28日舉行的中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經大量臨床研究和實踐證明,血漿治療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希望更多新冠肺炎康復者能夠獻出血漿。
  • 獻血與獻血漿有什麼區別?
    導語越來越多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隨著痊癒患者增多,一些醫生也呼籲,希望痊癒患者在身體狀況允許的情況下,通過獻血來幫助危重患者的治療。新冠肺炎的血漿療法是什麼?它可靠嗎?獻血漿會不會影響健康?血漿又有那些用途呢?
  • 總臺記者獨家跟拍危重症患者救治突擊隊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進駐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光谷院區以來,從全院抽集臨床經驗豐富的黨員、專家,成立危重症患者救治突擊隊,參與全院危重患者搶救指導和應急情況處置。插管、搶救、穿刺、上ECMO等急難險重任務往往是他們衝在最前。
  • 童朝暉:石家莊重症患者平均年齡60歲以上 早期症狀不易被發現
    1月13日,針對石家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救治進展,總臺央視記者對正在石家莊的國家衛健委救治專家童朝暉進行了專訪。童朝輝介紹說,目前當地收治的重症患者平均年齡都在60歲以上。國家衛健委救治專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童朝暉:我們國家專家組每天要到病房去查房,特別是ICU裡的病人。童朝暉表示,目前確診病例,平均年齡在46.5歲,重症病例患者年齡都在60歲以上。
  • 關於捐獻血漿的疑問和事實
    日前,4名新冠肺炎患者在湘潭市中心醫院公衛中心痊癒出院,其中一名危重型患者使用了「恢復期血漿治療」法,他所使用的血漿來自湖南首例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那麼,康復者血漿為什麼能治療新冠肺炎?捐獻血漿會否影響治癒患者的身體健康?採集血漿和平時獻血有哪些區別?
  • 廣東已為17位危重患者輸注康復者血漿 未發現不良反應
    (原標題:廣東已為17位危重患者輸注康復者血漿 未發現不良反應)
  • 瀋陽危重症的「零號病人」,病情進入僵持狀態!多地血漿支援瀋陽
    馬曉春教授就目前在院新冠肺炎患者的總體情況以及治療方法給予了詳細的介紹,他同時表示,此次疫情的特點是重症及危重症患者比例很高,且危重病人病情發展迅速,「大家除了戴口罩和勤洗手,還要少聚集,但也沒有必要恐慌,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相信這次瀋陽的疫情會很快過去。」
  • 近日由日韓抵蓉人員有新冠肺炎患者?成都市衛健委闢謠
    謠言一由韓國回蓉人員其中有一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日前「由韓國回蓉人員,其中有一例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不實消息在網絡傳播。真相3月1日,成都市衛健委發布闢謠信息:韓國回蓉人員陳某有發熱症狀成都海關工作人員按規定上機對旅客進行體溫檢測和健康篩查時,發現陳某有發熱、咳嗽等症狀,該旅客隨即由120送至我市定點醫院隔離留觀、進一步檢查治療。入院後,醫院為陳某完善了胸部CT、血常規、結核IgG抗體檢查(陽性)、新冠病毒核酸檢測(3次均為陰性)等檢查。
  • 出院轉陽患者會傳染嗎?最新回應!
    近日,部分地方出院患者出現了復檢核酸陽性的情況,他們是否具有傳染性?康復者血漿治療的效果如何?隨著全國復工復產的加速,如何防止聚集性疫情的發生?2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從重症救治、疫情防控、科技應用、疾病特點等方面介紹新冠肺炎的防控和治療有關情況。
  • 粵所有輸注血漿患者均無不良反應 7名患者已轉陰
    其中,僅省級專家巡診,就先後組織了50批次、派出專家79人次,現場會診患者141人次,每一例重症和危重症患者都得到了省級專家多次的救治指導。針對救治工作的階段性目標,我省發揮高水平醫院的集體優勢,由廣州醫科大學鍾南山院士團隊、中山大學各附屬醫院團隊、省人民醫院團隊分片負責指導危重病例救治工作。
  • 搶救新冠患者的日日夜夜 ——訪阜陽市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危重...
    搶救新冠患者的日日夜夜 ——訪阜陽市二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危重症病區主任孫偉 2020-02-21 15:46:11
  • 瀋陽又有兩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
    需在康復病房繼續進行康復治療及醫學觀察本報訊(瀋陽日報、沈報全媒體高級記者樊華)1月11日上午,遼寧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暨瀋陽市第六人民醫院又傳來好消息,兩例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治癒出院。患者張某,男48歲,因發熱、新冠病毒呼吸道標本(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於2021年1月1日轉至瀋陽中心接受治療。患者入院後,肺CT提示雙肺多發感染灶,考慮病毒性肺炎可能,於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患者夏某某,男27歲,因新冠病毒呼吸道標本(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於2020年1月1日轉至瀋陽中心接受治療。入院後肺CT提示右肺上葉見斑片狀磨玻璃影,於當日診斷為新冠肺炎普通型。
  • 科技部宣布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有效後,他一直忙這事兒
    歷經13小時,1031公裡,當日16點,在高速服務區與分別來自湖北孝感和黃岡的兩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完成交接。這批200個單位的幹細胞將救治20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是順昊生物第一批捐贈幹細胞總量的4倍。繼2月22日順昊生物首次運送幹細胞救治湖北十堰總醫院新冠肺炎患者的消息傳出後,孝感市雲夢縣人民醫院和黃岡市中心醫院相繼致函順昊生物。
  • 危重患者脫離ECMO後,顫抖著給護士寫下一句話
    其中護士104人,主要來自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等相關科室,以具有臨床經驗的中青年護理骨幹為主,90後護士40名,平均年齡33.5歲。承擔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分院重症病區、方艙醫院醫療救治及臨床科研攻關任務。
  • 《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範》發布,國家衛健委首次...
    今天國家衛生健康委網站發布了《體外膜氧合(ECMO)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規範》(下文簡稱《規範》),這是國家衛健委首次就一項呼吸支持技術制定規範。
  • 在最後一道防線和「死神」對決——新冠肺炎危重症病人的驚心搶救記
    「炎症風暴」是細胞因子的過度反應,主要是人的免疫系統,針對外界的病毒和感染誘因「不分敵我」時,過度反應造成對肌體的傷害。它是輕症向重症和危重症轉換的重要節點,也是重症和危重症死亡重要原因之一。 「情況緊急,必須馬上進行血漿置換,否則會出現多臟器衰竭危險!」
  • 濱州市兩名新冠肺炎治癒患者義獻血漿
    2月22日上午,濱州市新冠肺炎治癒出院患者張女士與賈先生,分別從惠民縣、鄒平市出發,來到了位於山東省立醫院東院區的山東省血液中心新冠肺炎康復患者血漿捐獻點,兩人均成功捐獻恢復期血漿400毫升。賈先生為濱州市首例,全省第五例捐獻者;張女士為濱州市第二例,全省第六例捐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