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針對石家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救治進展,總臺央視記者對正在石家莊的國家衛健委救治專家童朝暉進行了專訪。童朝輝介紹說,目前當地收治的重症患者平均年齡都在60歲以上。
國家衛健委救治專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童朝暉:我們國家專家組每天要到病房去查房,特別是ICU裡的病人。
童朝暉表示,目前確診病例,平均年齡在46.5歲,重症病例患者年齡都在60歲以上。
病區實行「雙主任」「雙護士長」制
國家衛健委救治專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童朝暉:現在胸科醫院收治的病人有508例,我們每天用「雙主任」制,就是一個省級專家是病區的主任,再加上他們醫院的自己的主任,這是「雙主任」制。「雙護士長」制也是這樣。這樣的話從病區管理、院感的流程控制都還是比較好。每天早上9點交班,我們作為國家專家組幾位同志,首先進病區,查完這些重病人重症患者以後,然後我們也分工去到其他病區去轉一轉。
早期症狀不易被發現 要積極進行核酸檢測
在採訪中,童朝暉結合臨床救治過程中總結的經驗,對新冠肺炎疫情早期不易被發覺的特點作出了提示。
國家衛健委救治專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童朝暉:有的可能早期沒症狀,比如剛開始發病、發燒呼吸道症狀,包括現在新冠很多呼吸道以外的症狀,比如說嗅覺還聞不到味,吃飯也沒味,腿肚子無力沒勁。除了看核酸之外,還要關注這些人的一些相關的症狀,還要關注影像學的變化。
童朝暉表示,控制疫情,早期隔離觀察和甄別篩查尤為重要。
國家衛健委救治專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童朝暉:實際上隔離點的密接者或者是次密接,特別是密接者,應該是單間隔離,單間隔離還是應該有醫務人員的巡視。比方說我每天要去看看有沒有症狀,或者是這些次密接者或者來自這些中高風險的人核酸檢測要勤一點。比方說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這樣的一個頻次多測一測,及時把這些後發病的人把它甄別出來,早點送到醫院。
進行全員核酸檢測的必要性
從1月12日開始,石家莊進行第二輪全員核酸檢測,截至13日12時,已累計採樣821萬多人。就這輪全員核酸檢測的必要性,童朝暉作出了解答。
國家衛健委救治專家、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 童朝暉:核酸檢測假陰性比較高,比如有的人做一次可能是陰性,做兩次三次,有的報導中說做十次以後才陽性。我覺得比方說,如果說我們把第二次全民核酸檢測做完了,這些高危人群,高危中高風險地區的人群多做幾次做完了,的確是沒有陽性再發現,我覺得應該是拐點是可以出現了。現在實際上從全國各地的核酸檢測支援,有好多隊(伍)已經到了河北,所以說它的核酸檢測的能力以及質控質量水平,我想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應該說第二次核酸檢測應該很快就能完成。我覺得應該說是目前這一次疫情,儘管說在石家莊這個數量還不算小,但是總體發病來講,這種重症危重症的這種人數也好,比例也好,還不是很高。
(總臺央視記者 俞悅 賀學國)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